书城医学气血津液病证妙谛
602800000078

第78章 肥胖症 (6)

肥胖症 (6)

证明本方能显著增强肠吸收功能。(3)调节肾上腺皮质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南京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组,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对中医“脾”本质的研究探讨.新医药学杂志,1979,(3):1—2]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脾虚泄泻患者,可见脾阳不足型患者尿17-羟、17-酮、脾虚型之17-酮、脾肾阳虚型之17-羟排泄量有显著增加,自然花瓣形成率低下者的百分比减少,提示本方有调节肾上腺皮质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3.其他 参苓白术散不同剂型的药效学比较研究[吴红娟,郭昱,肖锦仁,等.参苓白术散不同剂型药效学比较研究.中成药,2002,24(10):801]参苓白术散不同剂型药效学比较研究显示:参苓白术散分煎液(简称参苓分煎)与合煎液(简称参苓合煎)及参苓白术散的各单味药颗粒剂(简称参苓颗粒)均能使脾虚小鼠体重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3种剂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而耐力实验表明,3种剂型均有不同程度抗疲劳作用,参苓颗粒高、中剂量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耐寒实验表明,3种剂型除分煎低剂量组外,其余各组均能明显延长小鼠在寒冷环境中的成活时间,与正常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免疫实验表明,3种剂型的参苓白术散均可对抗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使动物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重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不同剂型间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由参苓白术散各单味中药颗粒组方溶化服用,具有参苓白术散合煎剂、分煎剂相似的药效作用。三、六味地黄丸具体内容参见本书《消渴》中相关部分。

四、真武汤【方名】 真武汤【来源】 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处方】 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术(二两),生姜(三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用法】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功能主治】 温阳利水,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方解】 《古今名医方论》中赵羽皇认为:“真武一方,为北方行水而设。用三白者,以其燥能制水,淡能伐肾邪而利水,酸能泄肝木以疏水故也。附子辛温大热,必用为佐者何居?盖水之所制者脾,水之所行者肾也,肾为胃关,聚水而从其类。倘肾中无阳,则脾之枢机虽运,而肾之关门不开,水虽欲行,孰为之主?故脾家得附子,则火能生土,而水有所归矣;肾中得附子,则坎阳鼓动,而水有所摄矣。更得芍药之酸,以收肝而敛阴气,阴平阳秘矣。若生姜者,并用以散四肢之水气而和胃也。”本方以辛热的附子温煦少阴之阳,恢复肾脏气化之常,故为君药。

配白术健脾运湿,生姜温胃散水,使脾胃健运,制水有权;生姜又能宣降肺气,布散水津,以开水之上源;茯苓淡渗利湿,通调水道,使水从下去,共为臣药。佐以芍药破阴凝,利小便,增强茯苓利水之功,又能通顺血脉,柔肝缓急,以调理肝之疏泄。5药合用,温中有散,利中有化,脾肾双补,阴水得制;又兼及肾阳的气化,心阳的温煦,脾气的转输,肺气的宣降,肝气的疏泄,三焦的通调,从而有效调节了体内水液代谢。【现代应用】 1.现代用法 茯苓9g,芍药9g,白术6g,生姜9g,制附子9g,水煎服,每日1剂。咳嗽者加五味子5g,细辛3g,干姜9g;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9g;呕吐者去附子,加生姜至12g;小便利者去茯苓。2.治疗眩晕 [毕明义.真武汤治疗眩晕病162例.新中医,1991,23(9):26]应用真武汤治疗眩晕病162例,男35例,女127例。基本方:附子15g,白术(捣)30g,白芍、茯苓各50g,生姜50~100g,以水1 750ml,先煎附子40min以上,再入他药,煎至500ml,分3次饭前服,每日1剂,疗程1个月。

结果:痊愈(诸症消除,1年未发作)102例,占63%;好转(眩晕减其大半,在半年内有时发作,但较前为轻)35例,占22%;无效(诸症未减)25例,总有效率为84.57%。3.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杜雨茂.真武汤为主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国医药学报,1991,6(4):10]应用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肾衰12例,主要药物有附片、茯苓、白术、白芍、西洋参、泽泻、怀牛膝、黄连、苏叶、猪苓。结果:临床缓解3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3.33%。疗程为6个月。4.治疗经闭 [侯钖五,陆景明.真武汤加味治疗肾阳虚经闭60例.辽宁中医杂志,1982,6(2):46]应用本方加味治疗肾阳虚经闭60例,基本药物:附子15g,干姜10g,肉苁蓉15g,茯苓15g,白术15g,桃仁15g,白芍15g,水煎服,每日1剂,疗程4周。

结果:自觉症状消失,月经周期正常持续达3个月以上,为临床治愈,共54例;月经虽已复潮,但量少周期不准,自觉症状未完全消失,为有效,共4例;自觉症状无改变,月经未复潮,为无效,共2例;总有效率为96.67%。5.治疗肾炎肾病型水肿 [陈梅芳,张庆怡.利水法在肾性少尿中的应用.中医杂志,1981,22(11):35]真武汤对肾炎肾病型水肿有较好疗效,30例患者均以本方加减治疗(基本方:熟附子、仙茅、仙灵脾、茯苓、猪苓、泽泻、木通、车前子、带皮槟榔、黑白丑、陈葫芦),有效24例,有效率为80%;其中17例高度水肿伴腹水或胸腔积液者,经治后水肿均明显消退或完全消失。服药至水肿退尽最短8d,最长116d,平均57d,但尿蛋白减少及血浆蛋白上升均不明显,提示其效果与血浆蛋白代谢关系较小,而与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关系较大。

6.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裴良怀,郑武琼.真武汤加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中医杂志,1980,21(3):30]裴良怀等用本方加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15例,多数患者曾用西药治疗效果欠佳。本组心功能Ⅳ级者7例,Ⅲ级者7例,Ⅱ级者1例;首次心力衰竭者3例,反复发作2~3次者9例,4次以上者3例。治疗是在西药抗感染、祛风湿的同时,给予真武汤加活血化瘀药。主方:附子9~18g,茯苓15~30g,白术、白芍、桃仁、琥珀各9g,生姜9~15g,红花6~9g,每日1剂,5~7d为1个疗程。有效者休息1d后续服1~2疗程。治疗后,心力衰竭基本纠正者1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3例。无效与心力衰竭时间久、用药时间短有关。作者认为,真武汤加桃仁、红花、琥珀有助于心悸、气促的控制。7.治疗外感发热 [罔野正宪.真武汤新用.日本东洋医学会志,1969,(3):27]真武汤原为治少阴病而设,对外感发热而属阳虚甚或浮阳外越者,特别是老年或婴幼儿,本方有时疗效甚佳。

日本罔野正宪用本方治疗10例急性发热之病人,其中婴幼儿5例,老年人3例,用真武汤平均3d退热,其中有6例先用葛根汤或小柴胡汤、白虎汤等效不佳,改用本方而退热。8.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周连山.治疗脱疽的经验体会.中医杂志,1965,(9):20]本方能扩张外周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其中芍药有显著的抑制血小板功能、抗凝及抗血栓形成等作用。由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有“黑、冷、疼、硬、肿、烂”等表现,辨证多属肾阳亏虚、寒湿阻络,故真武汤对此有效。周连山运用本方治疗6例脱疽患者,除一例截肢外,其余5例经治疗,“黑、冷、痛”症状消失,足趺阳脉恢复正常,坏死溃烂愈合而恢复工作,一般10~20剂可见效,服药少者22剂,多者60剂。【研究进展】1.化学成分 [邓文龙.中药方剂的药理与应用.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462]本方主药附子的成分中含有去甲乌药碱、棍掌碱等。去甲乌药碱在体外10-9浓度即有强心作用;棍掌碱为多巴胺类化合物。茯苓中含有水、乙醇或乙醚提取物。

2.药理作用 (1)强心和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作用:[邓文龙.中药方剂的药理与应用.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462]本方主药附子具有显著的强心作用,生姜对心脏也有直接兴奋作用;茯苓的水、乙醇或乙醚提取物能增强离体蛙心肌收缩力,并能加快心率;赤芍也含增强心肌收缩力成分。附子在强心作用的同时还有扩张外周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尤其是改善末梢微循环的作用,故服用附子后有四肢温暖感,赤芍、白术也有扩张血管作用。上述强心和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作用有利于改善心肌功能、促进利尿以及振奋全身功能代谢,从而改善肾阳衰微、阴水泛溢。(2)利尿作用:[邓文龙.中药方剂的药理与应用.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462]本方用于多种水肿或组织细胞间液水分泛溢有效。实验研究表明方中附子、白术等均有利尿作用,附子的利尿与强心、扩张血管作用有关。白术利尿作用显著而持久,并能促进电解质,特别是钠的排泄。

(3)兴奋肾上腺皮质功能:[邓文龙.中药方剂的药理与应用.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462]肾阳虚患者多有垂体-肾上腺轴、垂体-性腺轴等功能低下,附子能显著降低大鼠肾上腺中维生素C的含量,并能使外周血嗜酸性白细胞大为减少,增加尿中17-酮类固醇的排出量,表明能兴奋肾上腺皮质功能。干姜及其复方也能兴奋肾上腺皮质功能。因而本方有助于改善肾阳衰微。

3.其他 抗心力衰竭作用:[王均宁.真武汤对心血管的药理作用及组方研究.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2,16(5):37]将本方(熟附片、茯苓、白术、赤芍、白芍、生姜)用水煎煮醇沉法按正交设计表配好的8个处方制成注射液(生药1mg/ml,pH值为6~8),代号D1~D8。将犬随机分组,3%戊巴比妥钠静注麻醉,背位固定于狗手术台上,静脉恒速灌注1.5%戊巴比妥钠(0.5ml/min),至心衰,并维持5min后,静脉恒速灌注(0.5ml/kg)药物,于给药后1min、5min、10min、15min、20min、30min、45min、60min记录各项指标,计算并比较给药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真武汤原方组合是最佳配伍,能显著提高心衰的心肌收缩力,改善缺血心肌的血氧供应,促进血液循环,而对心肌耗氧量和传导系统无明显影响。

五、血府逐瘀汤具体内容参见本书《内伤发热》中相关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