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气血津液病证妙谛
602800000069

第69章 血证 (4)

血证 (4)

一、归脾汤具体内容参见本书《汗证》中相关部分。

二、黄土汤【方名】 黄土汤【来源】 出自《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处方】 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炮),阿胶,黄芩(各三两),灶中黄土(半斤)。【用法】 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现代用法:先将灶心土水煎取汤,再煎余药)。【功能主治】 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主治虚寒便血、吐血、衄血、崩漏。【方解】 尤怡认为:“下血先便后血者,由脾虚气寒,失其统御之权,而血为之不守也。脾去肛门远,故曰远血。”方中灶心土性温而涩,温中止血为君,白术、附子温阳健脾为臣,生地黄、阿胶养血止血,又可制术、附之燥,黄芩止血又免动血,共为佐药,甘草为使,调和诸药。诸药配合,寒热并用,标本兼治,刚柔相济,温阳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碍阳。吴瑭称本方为“甘苦合用、刚柔互济法”,唐容川认为“本方为下血崩中之总方。”【现代应用】 1.现代用法 灶心土(先煎)30g,炙甘草、熟地黄、白术、附子(炮)、阿胶(烊化)、黄芩各9g,水煎服,每日1剂。

气短、乏力、面色无华者加黄芪、当归、党参各10g;瘀血者加炒山楂12g,生蒲黄8g,五灵脂10g;心烦易怒、胁下隐痛者加柴胡9g,香附、延胡索各10g。2.治疗肠结核 [马东科.黄土汤配合雷米封治疗肠结核.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2,5(3):31]32例肠结核患者均经西药抗痨治疗2~3个月,疗效不佳者,证属脾阳虚寒,以黄土汤加减:腹痛加川楝子、元胡;腹胀加厚朴、木香;兼脾肾阳虚加补骨脂、巴戟天;肺阴虚加百部、麦冬;气血两虚加黄芪、当归、党参。同时配合异烟肼治疗,均取得较好疗效。3.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蔡金伟.黄土汤加味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75例体会.天津中医,1990,7(2):5]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的危重急症,应用黄土汤加味治疗175例病人,患者全部系急诊收入住院病人,其中男141例,女34例,男女比例为4.1∶1;出血天数:1~3d 125例,4~6d 16例,7~8d 7例;出血情况:全部病例均有黑便,呕血者者24例,大便隐血试验(~)49例,()126例,其中119例为首次出血,56例为反复出血;175例脉象以细数或濡细为主,舌质多偏淡,苔薄腻。

方法:灶心土、炙甘草、熟地黄、白术、附子(炮)、阿胶、黄芩,水煎服,分2次温服,每日1剂。呕血者加制半夏、旋覆花、代赭石,出血量大加乌贼骨、白及。治疗结果:大便隐血转阴:3d内89例(50.86%),4~15d内74例(42.28%),转外科手术8例,改服他药4例,总有效率93.14%,且患者止血后康复较快。4.治疗内痔术后慢性出血 [林为星,林梓官.黄土汤治疗内痔术后慢性持续性出血16例.福建中医药,1991,22(3):12]应用黄土汤治疗16例内痔术后便血持续5~10d以上患者,中医辨证均属脾气虚寒,药用灶心土、炙甘草、熟地黄、白术、附子(炮)、阿胶、黄芩,水煎服,分2次温服,每日1剂。结果:全部治愈,止血时间最短2d,最长5d。5.治疗血脱证 [邢秀吉,高德忻.黄土汤治血脱验案3则.福建中医药,1996,27(1):27]黄土汤因其寒热并用、刚柔相济的组方特点,不仅用于温阳止血,也可用于养阴止血。作者应用本方成功抢救3例血脱阴厥重证的老年失血患者。

6.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旦开蓉.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6例.黑龙江中医药,1996,(3):17]36例患者经胃镜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其中单纯黑便32例,呕血伴黑便4例,药用灶心土、炙甘草、熟地黄、白术、附子(炮)、阿胶、黄芩、花蕊石、补骨脂、炮姜衣、仙鹤芽,水煎服,日1剂,分3次温服。结果:痊愈24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7.治疗崩漏 [孔文清,李筱媛.黄土汤加味治疗崩漏36例.江苏中医,2001,22(7):27]对36例崩漏患者采用黄土汤加味治疗,全部病人均有非周期性阴道流血反复发作史,年龄13~56岁,平均34.5岁;其中青春期6例,育龄期18例,更年期12例;未婚6例,已婚30例;出血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12年,平均6.1年。药用赤石脂(代灶心土)、炙甘草、熟地黄、白术、附子(炮)、阿胶、黄芩,胃纳差者加阿胶珠、炒黄芩,红参切片另炖,煎好后合汤内服,日1剂,分3次温服。

加减:经量过多者加参三七、血余炭、煅牡蛎、升麻;经色淡、少腹空坠者加黄芪、川断、桑寄生、鹿角胶;阳虚寒重者加肉桂、炮姜;肝气郁结者加柴胡、香附、延胡索;瘀血者加炒山楂、生蒲黄、五灵脂。子宫肌瘤可合桂枝茯苓丸加味;卵巢囊肿加皂角刺、夏枯草。一般在行经期服4~6剂,3个月经期为1个疗程,非经期可配合中成药。结果:显效21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4%。8.治疗糖尿病性腹泻 [方秀梅.黄土汤加减治疗糖尿病性腹泻.湖北中医杂志,2002,24(6):43]21例糖尿病腹泻患者中男8例,女13例;年龄30~40岁者4例,41~60岁者10例,61岁以上者7例。其中需用胰岛素控制者9例,腹泻病程为3~6个月以上,均采用过诺氟沙星、甲硝唑、蒙脱石等西药治疗,但效果不理想。中医认为糖尿病腹泻多是阴伤损阳,累及脾肾两脏,出现脾肾阳虚,脾虚则水谷不运,清浊不分,下趋大肠致泻。基本药物:赤石脂、灶心土、炙甘草、熟地黄、白术、附子(炮)、阿胶、黄芩,气虚下陷者加升麻、柴胡、黄芪;脂肪泻者加鸡内金、生姜。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两周为1个疗程。

结果:临床治愈(1个疗程之内,腹泻的症状、体征全部消失,2个月未复发者)15例,显效(1个疗程之内,腹泻的症状、体征明显减轻)2例,有效(2个疗程之内,腹泻的症状、体征明显减轻)2例,无效(超过2个疗程,腹泻的症状、体征未减轻,或加用其他药物者)2例,总有效率90.48%。【研究进展】1.化学成分 [田代华.实用中药辞典.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88]灶心土主要含有硅酸、氧化铝、氧化铁,还含有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镁、氧化钙等。黄芩根含黄芩苷元、黄芩苷、汉黄芩素、汉黄芩苷和黄芩新素,还含苯甲酸、β-谷甾醇等。阿胶多由胶原及其部分水解产物组成,含钙0.079%~0.118%,含氮16.43%~16.54%,基本上是蛋白质。水解产生多种氨基酸,其中有赖氨酸10%、精氨酸7%、组氨酸2%等。从产生的氨基酸看,阿胶与明胶相似,但前者之赖氨酸较多,且含胱氨酸,而缺乏色氨酸。

2.药理作用 (1)止血、止痛、止呕作用:[郭兰忠.现代实用中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35]灶心土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和氧化铝,是不溶于水的矿物质,服用后在胃肠内壁形成不吸收的保护层,从而避免胃酸等对黏膜的刺激与损害,并具有对胃肠末梢神经镇静和麻醉作用,因此可产生止痛、止血及降逆止呕的疗效。地黄乙醇提取物所得的黄色针状结晶能缩短兔凝血时间,而水煎剂的作用不明显。腹腔注射水煎剂或醇浸剂10mg/kg,以及口服地黄炭均能缩短小鼠尾部出血时间。黄芩、黄芩苷、黄芩素能降低小鼠耳毛细血管通透性,对低气压引起的小鼠试验性肺出血,有防治效果。(2)补血作用:[张恩勤.经方研究.济南:黄河出版社,1989:657]阿胶能够促进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长。试验证明阿胶有强大的补血作用,疗效优于铁剂。尤其是阿胶与灶心土同煎,不仅提高了灶心土崩解物在药液中的悬浮程度,又可增强在胃肠黏膜的附着力。3.其他 (1)关于煎药法:[王 晓.黄土汤临床应用之管见.中医研究,1996,9(4):45]部分医生在临床应用黄土汤时只注意遣方用药,而忽视煎熬药的方法。

如提出另煎灶心土,用其上清液入药的说法。这种煎法等于从原方中去除了灶心土。因为灶心土所含硅酸盐和氧化铝等有效成分属非水溶性物质,煎熬的清液很少溶解,因此用其清液对胃肠就失去了保护作用,疗效必然下降。因此灶心土不可另煎,必须与其他药同煎,如果把灶心土粉碎后与他药同煎,疗效更好。也有医生认为阿胶在煎煮过程中会引起药液黏稠,不便服用,主张烊冲阿胶。阿胶能使灶心土中矿物质悬浮,并增强其吸附能力,其悬浮程度与附着黏度,均在两药同煎的过程中产生。仲景对本药的煎服法有明文规定:“上7味,以水8升,煎取3升,分温二服。”从未有另煎或烊冲任何药物的论述,烊冲阿胶只能使得药液中灶心土的矿物成分发生沉淀,达不到其治疗目的。另外,甘草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之效,用量上应遵守原方之意,勿随意删减。(2)关于黄土汤中黄芩的配伍意义:[叶品良.略论黄土汤中黄芩的配伍意义.国医论坛,2002,17(3):5]黄芩在方中的作用是清肝热、止血和佐制。

谓清热者,因肝为藏血之脏,体阴而用阳,其藏血功能主要体现于肝内必须储存一定血量,以制约肝阳升发,并维护肝的疏泄功能,使之冲和调达;肝藏血亦有防止出血的重要作用。今脾虚统摄无权,久失阴血,肝体失养而不藏血,必致肝阳升发太过而生热,热迫血行则导致出血,故配黄芩以制肝虚生热,如《张氏医通》:“黄芩佐地黄清解血室治标热”。谓其止血,是指黄芩可用于内热亢盛、迫血妄行所致的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崩,具有清热与止血双重作用。所谓佐制是因方中灶心土、白术、附子辛温,易耗血动血,且出血日久,阴血已耗,故用黄芩苦寒制术、附温燥之性。三、胶艾汤【方名】 胶艾汤【来源】 出自《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组成】 川芎、阿胶、甘草(各二两),艾叶、当归(各三两),白芍(四两),干地黄(六两)。【用法】 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纳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功能主治】 养血止血,调经安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