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气血津液病证妙谛
602800000028

第28章 消渴 (10)

消渴 (10)

(3)调节免疫作用:[许得盛,沈自尹,王文健,等.右归饮、四君子汤、桃红四物汤调节肾虚脾虚、血瘀证患者免疫功能的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12):712—714]为探讨右归饮、四君子汤、桃红四物汤对肾虚、脾虚、血瘀证患者免疫调节的不同作用,用右归饮、四君子汤、桃红四物汤分别治疗肾虚、脾虚、血瘀证患者各40例,另分别设各证型20例予安慰剂作对照,观察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情况。桃红四物汤组成:当归9g,赤芍9g,生地黄12g,川芎6g,红花6g,桃仁6g。由上海练塘制药厂加工成浸膏片(每15片含原方规定生药剂量的50%),每次5片,3/d,疗程为3个月。对照组服用由上海练塘制药厂加工的外观包装与治疗药物相一致的糖衣片油淀粉和赋形剂组成,服法同治疗组。结果表明:桃红四物汤组显效16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对照组显效0例,有效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1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且能降低血瘀证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P<0.01),提高了NK细胞活性(P<0.05)。

提示桃红四物汤有较为明显的消除免疫复合物的作用,即调节免疫作用。(4)改善心肌缺血作用:[朱 伟,张国民,丁志高,等.桃红四物汤抗急性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4(2):20—21]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实验分为心肌缺血组(予生理盐水,第5d灌胃后行完全结扎术)、对照组(予生理盐水,假手术)及桃红四物汤组,每组5只大鼠。按动物与人体表面积折算,桃红四物汤的给药剂量为20ml/kg(含生药1.4g/(kg·d),连续灌胃 5d,并于第5d灌胃后2h行完全结扎术。实验结束后检测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心肌缺血组CPK、LDH含量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心肌细胞坏死增多。桃红四物汤组CPK及LDH含量均低于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心肌坏死程度较低。结论:桃红四物汤可降低CPK、LDH水平,减少心肌细胞坏死,对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

(5)促进骨折修复作用:[熊 辉,左亚杰,丁志高,等.桃红四物汤干预骨痂微血管新生及VEGF表达的实验研究.中国医师杂志,2004,6(2):195—196]为了研究桃红四物汤对骨折断端骨痂组织内微血管新生重建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将日本大耳白兔65只随机分成四组:一组做右前肢桡骨中段手术骨折造模并分别给予桃红四物汤、炎迪宁片、蒸馏水灌胃,另一组为正常对照组,在骨折后第7、15、21、35天,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骨痂组织中 VEGF表达,组织学染色检测骨痂组织内微血管变化,并做计数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桃红四物汤干预组VEGF表达量高于其他各组,并在第15天表达峰值后下降不显著,同时,各时相点骨痂微血管增殖和塑形优于其他各组。表明桃红四物汤可通过提高骨折后骨痂内VEGF的表达,加速断端微血管新生重建,促进骨折愈合。四、玉女煎【方名】 玉女煎【来源】 出自张景岳《景岳全书》。《景岳全书·三消干渴》:“上消善渴,中消善饥。虽曰上消属肺,中消属胃,然总之火在中上二焦者,亦无非胃火上炎而然,但当微为分别以治之。若水亏于下,火炎于上,有不得不清者,宜玉女煎主之。

”【处方】 生石膏(三、五钱),熟地黄(三、五钱或一两),麦冬(二钱),知母、牛膝(各钱半)。【用法】 水一盅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如火之盛极者,加栀子、地骨皮之属亦可;如多汗多渴者,加北五味十四粒;如小水不利,或火不能降者,加泽泻一钱五分,或茯苓亦可;如金水俱亏,因精损气者,加人参二、三钱尤妙。【功能主治】 滋阴清热,凉血润燥。主治水亏火盛之消渴。【方解】 《成方便读》中指出“人之真阴充足,水火均平,决不致有火盛之病。若肺肾真阴不足,不能濡润于胃,胃汁干枯,一受火邪,则燎原之势而为似白虎之证矣”,即本方治证是火盛阴虚相因为病,但以火盛为主。胃火盛,肾阴虚,水不制火,故火热沿经络上攻,甚至伤及血络。方中石膏辛甘大寒以清“阳明有余”之热,为本方君药。熟地黄甘而微温,以补“少阴不足”之阴,为本方臣药。二药相伍,是清火滋水并用。知母是用其苦寒质润,助石膏以清胃热,兼滋阴。麦冬养阴,助熟地黄以滋胃阴,均为佐药。牛膝滋补肝肾,并可引热下行,使因热伤血络的溢血停止,故为使药。诸药配合,共奏滋肾阴、清胃火之效。此为标本两顾之法,以使热彻阴存,变“有余”与“不足”而至平调向愈。

张秉成指出若胃火炽盛,需要慎用熟地黄,必要时可改为生地黄;张景岳则指出若大便溏泄,则不用本方。【现代应用】 1.现代用法 生石膏15~30g,熟地黄9~30g,麦冬6g,知母、牛膝各4.5g,水煎服,每日1剂。大便干结者加番泻叶5~15g;血脂增高者加茵陈30g,泽泻15g;心烦口苦、溲赤灼痛者加山桅、竹叶各10g。2.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李 靖.玉女煎加减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50例.四川中医,2002,20(10):47]88例确诊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38例,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差异不显著。所有患者均予糖尿病饮食,降糖药继服。治疗组基本方:生石膏(先煎)、生地黄、威灵仙、鹿衔草各20g,知母、天麦冬、豨莶草各10g,川连3g,川牛膝、延胡索各12g,丹参30g。便干者加生大黄(后下)6g;水肿者加云茯苓30g;身瘙痒者加地肤子15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混合,分2次口服。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 20mg,每日3次;维生素B620mg,3/d;维生素B12 5mg,每日肌注1次。

两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均以1个疗程统计疗效,每隔半月检测空腹血糖,观察感觉、痛觉和运动觉异常的范围、程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2%,对照组31.6%,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治疗糖尿病足 [唐远山.糖尿病足的辨证治疗.四川中医,2001,19(10):11—12]消渴病并发血痹病机不一,临床表现相异,但五脏热盛伤津、精气不能正常布化是本病的病因。临床常见形体消瘦、肌肤甲错、舌红少苔、脉数等肺、胃、肾燥热消灼的脉症。治疗时不可舒筋活血止痛治标舍本,当养阴清热、润燥止痛以标本同治。常用养阴清肺汤合玉女煎加减治疗,效果较为满意,并举验案2例。4.治疗肾移植术后血糖增高 [李唯佳,胡 岗,葛 星.玉女煎加减治疗肾移植术后血糖增高15例.浙江临床医学,1999,1(4):256]15例肾移植术后血糖增高患者中年龄25~35岁,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36~45岁,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46~55岁,男性3例,女性1例。

常规检查时发现空腹血糖7~12 mmol/L;临床出现多食善饥,口苦口干口臭,舌质紫红,苔黄腻或白腻,脉滑数;既往无糖尿病史,抗1型糖尿病抗体(抗-GAD)阴性,肾功能正常。均予玉女煎加减治疗,基本药物组成:生石膏15g,知母15g,牛膝12g,栀子15g,山楂15g,黄连3g,陈皮9g,藿香12g,甘草6g。随症加减:腹胀便结者加制大黄9g,枳壳6g;口糜心烦者加连翘9g,竹叶9g;舌质紫暗者加丹参15g,桃仁9g;血脂增高者加茵陈30g,泽泻15g。每日 1剂,分上下午 2次温服,3周为1疗程。结果: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2例。5.治疗顽固性复发性口疮 [刘彩云.玉女煎加减治疗顽固性复发性口疮20例.广西中医药,1998,21(2):26]口疮是指口腔黏膜上出现黄白色如豆大的溃烂点。反复发作者西医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一般治疗多采用消炎祛腐、生肌止痛等疗法。但有的病人口疮容易反复多次发作,久治不愈成为顽固性口疮,影响饮食、睡眠和工作。

20例顽固性复发性口疮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17~45岁;病程 2个月~1年;口疮大小不一,直径0.2~0.5cm大小;其中 4例口疮溃疡点多,发作时伴有高热(39℃以上)及咽痛,10例伴有牙龈肿痛,15例伴有口渴、口臭及烦躁,10例伴大便秘结;观察前有10例用过青霉素、红霉素或维生素B2等西药,6例服过中药,10例同时进行过中、西医治疗。全部病例均予玉女煎加减治疗。基本方:生地黄12~30g,生石膏15~45g,麦冬10~15g,知母10~15g,玄参10~15g。随症加减:高热、咽痛者重用生石膏、知母,加板蓝根、金银花、射干、大青叶;牙龈肿痛者重用生石膏、知母,加蒲公英、紫花地丁、黄连、牡丹皮;口渴、口臭及烦躁者重用生石膏、知母、生地黄,加葛根、天花粉、栀子、黄连、麦冬;大便秘结者重用生石膏、生地黄,加麦冬、大黄。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重者每日2剂,一般用药3~6d。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炙煿之品。疗效:临床治愈1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

6.治疗脂溢性皮炎 [吴 寅,王 璐.玉女煎加味治疗脂溢性皮炎34例.四川中医,1997,15(12):47]脂溢性皮炎是由于皮脂溢出过多,引起皮肤继发性炎症,属中医“白屑风”、“游面风”范畴。34例脂溢性皮炎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5例;年龄18~30岁8例,30~40岁22例,40岁以上4例;病变限于头面部12例,限上半身以上者21例,遍及全身1例;伴脱发者15例,伴痤疮23例,伴皮肤糜烂1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0年。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医肾阴虚、肺胃蕴热证诊断标准。内治法:方用玉女煎加味,基本方为生熟地黄、生石膏各30g,怀牛膝、麦冬、地骨皮、丹皮各15g,山萸肉、枸杞子、知母各10g,泽泻6g,白蒺藜18g,甘草4g。痒甚者,加蝉衣、乌梢蛇、徐长卿、防风;脱屑多者,加何首乌、当归、赤白芍;痤疮者,加野菊花、黄连、大黄;囊性者,加浙贝、夏枯草、白英;溢脂甚者,加五味子、五倍子、乌梅;脱发者,加何首乌、侧柏、地榆;皮肤湿糜者,加生薏苡仁、龙胆草、黄连、苦参。每日1剂,水煎服。

外治法:取黄精、苦参各30g,五倍子15g,徐长卿20g,煎汤外洗,每日1~2次。半个月为1疗程。结果:痊愈6例,显效21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13%。7.治疗经行口糜 [陶佩君.加味玉女煎治疗经行口糜38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96,30(12):21]经行口糜是指育龄妇女经前1周至经净后3至4天内出现口腔黏膜溃疡,可散在分布于舌尖及其边缘、牙龈、下唇内侧及颊黏膜处,严重者蔓延满口,连及咽喉而妨碍进食,并呈现每月周期性反复发作的特点。陶佩君用加味玉女煎治疗本病38例,疗效满意,其中治愈24例,好转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2%。治疗方法:加味玉女煎方组成为生石膏30g,熟地黄30g,麦冬10g,山萸肉10g,知母5g,怀牛膝5g,熟大黄5g,白茅根30g,黄连3g,秋石6g,青果6g,生甘草5g。口干口渴、溲赤便秘者用生大黄,加蜂蜜少许;脘腹胀满、大便溏臭者去熟大黄,加木通、滑石、茵陈;心烦口苦、溲赤灼痛者加山栀、竹叶。患者于经前1周开始服药,每日1剂,水煎服。每月连服9~12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