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气血津液病证妙谛
602800000018

第18章 汗证 (9)

汗证 (9)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8.治疗肾衰患者贫血 [张洪旭.归脾汤对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贫血治疗的观察.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9,11(5):362—363]64例均为各种原因引起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并采取非卧床持续腹膜透析(CAPD)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中药组33例,对照组31例。中药组在开始CAPD后即服用归脾汤,每日1剂,10d为1个疗程,每月治疗1个疗程,连续6个月为观察期限;对照组不予归脾汤口服,其余措施与中药组相同。结果:中药组患者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均较服药前有不同程度增高(P<0.01),对照组6月后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均有降低(P<0.01)。

9.治疗心律不齐 [胡国龙,陈金藻.归脾汤加味治疗心律不齐26例.四川中医,1999,17(4):31]26例心律失常患者中频发室性期前收缩5例、频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4例、频发房性期前收缩7例、心房纤颤5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Ⅰ度~Ⅱ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中医辨证分型:气血虚弱型6例,肝肾阴虚型2例,心阳闭阻型4例,心阴不足型4例,气滞血瘀型10例;病程2~30d,本组病人均经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基本药物:白术、茯苓、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黄芪、当归、柏子仁、远志、丹参,血虚甚者重用黄芪、当归;肝肾阴虚者加枸杞、黄精;心阳闭阻者加瓜蒌、薤白;气滞血瘀者加桃仁、红花,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1~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0.7%。10.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崔 林.二至丸合归脾汤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48例.湖南中医药导报,1999,(2):28]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为临床常见病,多见于月经初潮1~2年的青春期少女。

临床表现为月经过多,月经先期(10~20d 1行),经期延长等。常伴有头晕、心悸,严重者可造成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中医古籍中无此病名,其主要临床表现可散见于“崩漏”、“月经过多”、“月经先期”等病证,就其病因,主要责之于肾,又有后天失养,加之学习紧张,运动失宜或情绪波动,使肾失封藏之职,脾失统摄之权,冲任失守,经血妄行。故强调脾肾二脏在本病中有重要作用。崔林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中年龄11~15岁28例,16~20岁20例;月经先期23例,月经过多及经期延长25例;初潮半年内发病者16例,一年内发病者15例,一年半内发病者10例,一年半以上发病者7例。对照组中年龄11~15岁12例,16~20岁8例;月经先期9例,月经过多及经期延长11例;初潮半年内发病者7例,一年内发病者5例,一年半内发病者5例,一年半以上发病者3例。诊断均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治疗组采用二至丸合归脾汤加减,处方:女贞子15g,旱莲草15g,党参15g,炙黄芪15g,白术10g,炙远志6g。血量多者加仙鹤草30g,鹿衔草30g,生地榆30g;挟血热者加丹皮10g,马齿苋30g。5d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静脉点滴头孢唑啉钠4g、甲硝唑1.83g、氨甲苯酸0.4g、缩宫素10U。5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48例中痊愈22例,好转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9.17%。对照组20例中痊愈6例,好转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55%。11.治疗特发性水肿 [俞仰光.归脾汤加减治疗特发性水肿45例.浙江中医杂志,1997,32(9):397]45例门诊病人,以双下肢反复水肿为主诉,经现代医学检查排除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明确诊断特发性水肿。方用白术、茯苓、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黄芪、当归、女贞子、车前子、炙香附。

加减:晨起眼睑浮肿者加生麻黄、防风,失眠者加淮小麦、远志、生龙骨,头痛者加川芎、白芷,盗汗者加生地黄、地骨皮,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7d为1个疗程,1~4个疗程后评价效果。结果:痊愈25例,显效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4.44%。12.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 [刘甲兴.归脾汤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50例.福建中医药,1997,28(3):19]50例患者均经详细体检及辅助检查排除心脏器质性病变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等,明确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予归脾汤加减治疗。基本药物: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生姜、远志、当归。加减:心血不足者加白芍、熟地黄、阿胶;失眠明显者加五味子、柏子仁;纳谷无味者加半夏、陈皮。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表明显效3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

13.治疗顽固性失眠 [周 黎,吕中全.归脾汤配合针刺治疗顽固性失眠40例.中医药信息,1995,12(4):39]40例顽固性失眠患者均予归脾汤配合针刺治疗,处方为人参、黄芪各15~30g,白术、茯苓各10~20g,枣仁、远志、当归各15~25g,甘草、木香各10g。随症加减:肝郁气滞、肝火亢盛者加龙胆草、柴胡、栀子;痰热内扰者加半夏、陈皮;阴虚火旺者加玄参、知母、麦冬。针刺手法及选穴:主穴选神门、三阴交、足三里。心脾两虚者加刺心俞、脾俞、厥阴俞;肝火亢盛者加刺肝俞、间使。手法均用补法。结果:临床治愈18例,平均服药20剂,针刺20d;显效10例,平均服药17.5剂,针刺12d;好转7例,平均服药14剂,针刺12d;无效5例,服药7剂,针刺5d。总有效率87.50%,治愈率45%。14.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姜建珍.归脾汤合四生丸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6例.北京中医,1993,12(3):27]姜建珍用归脾汤合四生丸加减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6例,并随机取同期、病情相似的15例单用泼尼松治疗者为对照组。

中药治疗组:归脾汤合四生丸加减处方:生黄芪15~30g,当归10~15g,生地黄10~30g,侧柏叶15~30g,荷叶10~15g,炒槐花10~15g,山萸肉10~30g,参三七粉(分吞)2~6g,仙鹤草30g,阿胶(烊冲)10~15g,生甘草10g。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1.5~3个疗程,服中药前均停用泼尼松及其他免疫抑制剂。对照组:泼尼松每日30mg,晨顿服。结果:治疗组11例显效,15例良效,11例好转,9例无效,总有效率80.43%;对照组4例良效,6例好转,5例无效,总有效率66.67%。两组在疗效及血小板计数平均上升率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5.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杨光华,施萍.归脾汤加硝苯吡啶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50例.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5(6):358—359]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据统计消化不良占普通人群的1%,而其中1/3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发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慢性胃炎、慢性十二指肠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运动功能障碍、精神障碍、情绪异常等。治疗上尚缺乏特效药物,疗效不够理想。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大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以中医脾胃虚弱证为主,间或夹湿、夹热、夹寒等,同时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如失眠、多梦、易惊等。100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服用中药归脾汤,基本方:黄芪35g,党参、白术、茯神、大枣、酸枣仁、龙眼肉各15g,远志、广木香各10g,生姜9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为350ml药液,白天服3次,晚睡前服1次。同时服硝苯地平片10mg,每日3次,症状明显时可舌下含服10mg,但每日总量不超过60mg。对照组服用多潘立酮10mg,每日3次;维生素B120mg,每日3次。两组病例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中显效20例,好转2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对照组中显效15例,好转19例,无效16例,对照组总有效率68%。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研究进展】1.化学成分 [宋立仁,洪 恂,丁绪亮,等.现代中药学大辞典.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04]本方君药黄芪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皂苷类,如大豆皂苷Ⅰ,黄芪皂苷Ⅰ、Ⅱ、Ⅳ,胡萝卜苷;多糖类如黄芪多糖Ⅰ、Ⅱ、Ⅲ;黄醌类,如芒柄花黄素、毛蕊异黄酮;21种氨基酸,如天冬氨酸、刀豆氨酸、脯氨酸等;14种微量元素,如铁、锰、锌等;以及其他成分如β-谷甾醇、蔗糖、亚油酸、亚麻酸、甜菜碱等。桂圆干果肉约80%为可溶性部分,主要为葡萄糖,约占27%;另有腺嘌呤和胆碱等含氮物质6.3%,酒石酸等酸类1.26%,蔗糖0.22%等;又含有蛋白质5.6%,脂肪0.5%,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D、维生素C等。

2.药理作用 (1)增强记忆作用:[李 飞.方剂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15]用跳台、避暗、水迷宫法观察本方对小鼠记忆行为的影响,发现本方有明显增强小鼠记忆力获得的作用;有非常显著的抑制胆碱酶活性的作用,能显著对抗东莨菪碱所致的记忆障碍作用。(2)抗胃溃疡作用:[张仲一,胡觉民,高岚,等.归脾汤抗胃溃疡的实验研究.天津中医,1995,12(4):28]归脾汤组予每毫升含生药2g的过滤浓缩液(大鼠用量为0.6g/kg),西咪替丁组为0.2g/kg。每日灌胃给药一次,共3d,结扎幽门收集胃液。结果表明:归脾汤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生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对大鼠幽门结扎后5h胃酸分泌量、总酸、胃蛋白酶活性及胃蛋白酶排出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西咪替丁对胃液分泌量影响显著(P<0.01)。

(3)抗休克作用:[白 刚.中药方剂研究与应用大全.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52—253]实验表明本方对小鼠热水烫伤引起休克有明显对抗作用,口服给药10g/kg后,24h内小鼠存活率为22.1%,空白对照组为6.3%。对于烫伤家兔可明显对抗其血压下降,在给药1h内使血压显著回升,且在4h内使血压一直维持一较高水平,并减少动物死亡率;还可使血糖水平显著升高,给药1h后,血糖较烫前增高150%,对照组仅提高70.4%。(4)清除自由基:[于庆海,吴春福,庄丽萍.归脾汤实验药理研究.沈阳药学院学报,1992,9(1):41—45 ,57] 通过归脾汤对正常小鼠和东莨菪碱所致记忆障碍小鼠的记忆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发现归脾汤能抑制小鼠脑、肝中过氧化脂质的生成,并且对胞内脂褐质的生成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提高动物体内防御自由基酶系中两种主要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表明归脾汤具有较为肯定的清除自由基作用,进而降低自由基诱发过氧化反应,为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延缓衰老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5)提高免疫作用:[谢远明,马兴民,孙平川.中药方剂近代研究及临床应用.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428]实验研究表明归脾汤中人参或党参能使小白鼠的白细胞、网状细胞显著增加,在适当的条件下可显著提高其抗高温能力,对环磷酰胺所致的小白鼠白细胞下降有治疗作用;白术有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的作用,在体外有显著增加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茯苓多糖体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并对多种抗癌药物具有增效作用;当归能抗过敏介质释放;甘草有增加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及抗过敏的作用,体外实验发现有明显增强白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作用。合方研究表明归脾汤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直接增加白血球和血小板的作用,以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人体的抵抗力。(6)改善造血功能:[谢远明,马兴民,孙平川.中药方剂近代研究及临床应用.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429]动物实验表明归脾汤能够改善造血系统的功能,能升高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并能促进肝脏糖原和蛋白质的合成代谢,有保肝作用。结果为本方纠正贫血提供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