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眼科病名家医案·妙方解析
602600000077

第77章 眼外伤 (4)

第十四章 眼外伤 (4)

(十四)彭清华治视神经挫伤验案(《中医杂志》1994年12期)医案刘某,男,18岁。

因不慎从3m高的围墙上跌下,右眼撞在横卧于地的木头上致右眼视物不见6天,而于1990年10月4日就诊。诉右眼撞伤后第2天即在某省医院做CT检查发现右眼视神经管骨片裂伤,视神经轻度肿胀;第3天做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右眼波型呈熄灭型。诊断为视神经挫伤(右),予以血管扩张剂、维生素、能量合剂等治疗无效而求治于我院。现右眼视物不见,视力:右:手动/眼前;左眼1.2。右眼睑轻度青紫,角膜透明,前房清晰,瞳孔散大约5mm,对光应迟钝。查眼底见右眼视盘边界清、色泽偏淡,视网膜及其黄斑部无明显异常;左眼无异常。舌淡红,脉缓。诊断:视神经挫伤(右)、外伤性早期视神经萎缩(右)、眼睑挫伤(右)。中医诊断:暴盲(右)。治以益气活血、养阴利水,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处方】黄芪30g,生地黄15g,当归尾12g,地龙10g,赤芍10g,川芎10g,墨旱莲15g,红花6g,茯苓15g,白术10g,炙甘草5g,每日1剂。配合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连续10次。

服药5剂后,右眼视力上升到0.01;再服7剂,视力上升到0.08;原方继服15剂,右眼视力0.3,眼底视盘淡白色。上方继服30剂,右眼视力未再增进。随访2年余,右眼视力一直维持在0.3。

【解析】视神经挫伤以外伤后视力急剧下降为特征,若抢救治疗不及时,可产生视神经萎缩而永久失明,本例外伤后已气阴两亏,乃以补阳还五汤为主益气活血,加生地黄、墨早莲养阴血,炙甘草益气,茯苓、白术益气利水明目,并配合高压氧治疗以加强视神经耐缺氧的功能,终于挽救了患者的部分视功能。

第二节眼球穿孔伤

眼球穿孔伤是指外物伤目而又有穿透伤口而言。其临床表现因穿透部位、伤口大小、有无内容物脱出、有无异物存留等不同情况而有不同的表现。若尖细物体刺破眼球,又无异物存留者,预后相对较好,若粗大锐利物体穿透眼球,内容物脱出较多,预后多属不良。

中医学称本病为“物损真睛”或“真睛破损”。多因锐利物体刺伤,或高速溅入金属碎屑碎片,以致眼球穿破,异物多存留于球内,亦可再贯通他处而存于眶内;也有因过猛之钝力撞击损破眼球者。此等情况,致伤物体多有污浊,受伤处既易被污染,又易被风毒侵袭,因此,这类眼外伤不仅使经络、气血、组织受伤,而且又可出现邪毒炽盛之候,少数情况还可影响健眼,出现交感性眼炎。

一、辨 证 论 治

本病之辨证,须分辨伤势之深浅,损伤的部位,异物之有无,邪毒之轻重,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般先处理创口,再结合内服药物。

(一)球壁破损,风邪乘袭证

【证候】角膜或巩膜破损早期,或球内组织脱出,畏光流泪,视力剧降,疼痛剧烈等。

【分析】眼受外伤,真睛破损,故珠内组织脱出,视力剧降,甚至失明;因伤致卫气失固,腠理不密,风邪乘隙而入,故见畏光流泪;伤及气血,致气滞血瘀,则疼痛剧烈。

【治法】除风益损。

【方药】除风益损汤(《原机启微》)加减。若眼内出血,为血溢络外加三七、牡丹皮,以止血活血;伤后时日较久,多有邪毒感染,加蒲公英、野菊花、九里光,清热解毒;若睫状充血明显,为肝胆热盛。加龙胆草、大黄,以清肝泻热。

(二)外邪侵入,热毒炽盛证

【证候】创口污秽浮肿,白睛红赤,眼睛肿胀,或黄液上冲,或累及健眼。

【分析】眼珠穿破,邪毒乘伤袭入,气血瘀滞,热毒结聚,故出现创口肿胀等。邪毒蔓延,蓄腐成脓,故出现黄液上冲,甚至脓攻全珠,造成全珠毁坏。若伤眼迁延不愈,反复发作,通过经络、脏腑、气血等则可累及健眼。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方药】经效散(《审视瑶函》)合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加减。若累及健眼出现交感性眼炎症状,可用还阴救苦汤,清泻肝胆,祛风散邪;若出现眼底病变,而呈现热炽腑实,肝胆火盛者,用泻脑汤通腑泻下,清肝泻火;无大便闭结者,则改用白虎汤,加板蓝根、大青叶祛风清热解毒。

(三)脓毒侵袭,感伤健眼证

【证候】伤眼白睛或黑睛破损,红赤难退,或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或眼内异物存留,而健眼自觉模糊不清,或视力剧降,羞明流泪,白睛抱轮红赤,黑睛后壁有沉着物,神水混浊,瞳神缩小或干缺,神膏混浊,眼底视盘充血、水肿,视网膜反光增强,或有渗出物等,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分析】真睛破损,感染污秽,或有异物存留,一眼受伤,邪毒入侵,同气相感,累及健眼,使健眼视力下降等症出现,即发生交感性眼炎。

【治法】清热解毒,平肝泻火,凉血化瘀。

【方药】泻脑汤(《审视瑶函》)加减。

二、名家医案·妙方解析

陆南山治眼球穿孔伤验案(《中医五官科学教学病案精选》)

医案王某,女,35岁。

1974年10月3日初诊。主诉:右眼外伤15天。病史:15天前用刀劈竹时,竹片弹起,撞击右眼,遂有液体流出,视力障碍,急到当地医院检查:右眼3~9点钟位角膜横形穿孔伤,眼球玻璃体、晶状体、虹膜脱垂,视力仅有光感。劝其做右眼球摘除,患者及家属均不同意,做右眼角膜伤口缝合术,并切除脱垂之虹膜、玻璃体。手术顺利,后用抗菌等治疗,患者自觉右眼碜痛难忍,羞明怕光,热泪如汤,又转成都治疗。曾到某医学院诊治,仍用“抗生素”、“激素”治疗,症状未减,来我院要求服中药治疗。食纳不佳,苔白腻,脉细。自觉右眼碜痛,牵引右侧头痛,畏光热泪频流。

检查:视力:右手动/眼前,左0.5。右眼睑轻度肿胀,球结膜混合充血并水肿,角膜3~10点钟位横形伤口,缝线10余针,角膜实质水肿,前房2mm深,房水闪光阳性,虹膜缺损,瞳孔大,瞳孔无红光反射,眼底窥不进。手扪眼球有明显睫状压痛,眼压偏低。

诊断:中医:真睛破损。西医:右眼球穿孔伤。

【处方】(1)千金苇茎汤合三仁汤加减:薏苡仁30g,白豆蔻10g,杏仁10g,冬瓜子20g,苇茎3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生地黄10g,白芷10g,蒲公英30g,水煎服,每日1剂。

(2)外治:眼部点1%阿托品眼液、0.25%氯霉素眼液及0.025%地塞米松眼液。

10月20日复诊:上方连服15剂,病情平稳,视力同前,角膜缝线已脱落,伤口愈合,留有白色伤痕,角膜上方有新生血管长入,其余情况同前。继续服用前方。

10月27日三诊:服上方7剂,视力同前,眼痛、头痛、畏光、流泪减轻,球结膜混合充血减轻,水肿消失,房水闪光弱阳性,瞳孔仍无红光反射,苔白厚、脉濡。前方去白芷,继续服用。

11月12日四诊:服上方14剂,右眼视力:数指/1市尺,左眼:1.5;右眼球结膜轻度睫状充血,房水闪光阴性,角膜留有横行斑翳,虹膜缺损,用+8D可见玻璃体呈絮状混浊,可见部分视网膜血管,苔白脉细。前方去苇茎、蒲公英,加莪术以加强活血化瘀之力。

11月27日五诊:服上方14剂,右眼视力:数指/1.5市尺,左眼1.5,右眼前部炎症完全消失,眼压恢复正常,角膜正中伤痕变薄,右眼玻璃体混浊呈絮状混浊,眼底可见视盘及视网膜血管,矫正视力:+10.00DS=0.3,仅留畏光。建议带处方回原地治疗。

2个月后来院复查:右眼玻璃体混浊更减轻,其余情况同前。

【解析】本案由于眼外伤后,肝气易动,肝喜条达疏泄而恶抑郁,肝郁则易化火生热,而肝之为病又易犯脾,脾主运化,性喜燥而恶湿,今肝郁犯脾,脾失运化之职,造成湿邪阻络。故采用清肝解郁,健脾渗湿。方中以薏苡仁、白豆蔻、杏仁、冬瓜子健脾燥湿;苇茎清肝解郁;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活血化瘀;白芷、蒲公英清热解毒;赤芍活血清热;生地黄滋阴,以防燥药伤阴。

右眼外伤损及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等组织,西医建议做眼球摘除术。但经用中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法治之2个月余,不仅右眼得以保全,且恢复了一定视力,其左眼亦未受到波及。

第三节眼化学性烧伤

眼化学性烧伤是指酸、碱化学物质烧伤眼部组织而言。眼化学性烧伤在工业眼外伤中,据袁佳琴统计占第三位(居于角膜异物伤及电光性眼炎之后)。天津眼科医院统计,眼化学性烧伤占眼外伤的8.7%;上海眼耳鼻喉医院1971~1973年收治的4598例住院患者中,化学烧伤54例,占1.2%。

本病在《华佗神医秘传》曾记载:“治碱水入目神方,以清水洗涤眼部自愈。若用新鲜牛乳点之,尤效。”“生石灰入目神方,若以芸苔油洗涤,更滴入糖水少许,不久自愈。”临床上常见的酸性伤主要是硫酸、盐酸、硝酸、醋酸以及有机酸等;常见的碱性伤主要是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石灰、氨水等。碱性伤较酸性伤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