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家用中药小百科
602500000025

第25章 家庭应用中草药知识 (12)

第二章 家庭应用中草药知识 (12)

20.绞股蓝其提取物绞股蓝总苷有显著的降低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升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物质——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其有调节脂肪代谢,阻止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对抗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增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作用。

21.银杏叶本品含黄酮,白果双黄酮。对高胆固醇血症能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磷脂,改善C/P比值,对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临床治疗10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胆固醇下降88例,磷脂升高者55例,C/P比值改善者71例,三项综合评价有效率为99%。

22.荷叶《本草纲目》言其“生发元气,散淤血,消水肿”。《证治要诀》言:“荷叶服之,令人瘦劣。”药理研究表明:荷叶的有效成分是荷叶碱、莲碱、荷叶苷等,能降血压,降脂,减肥。

23.穿山甲有通经下乳,活血化瘀、消肿排脓之功。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烟酸等,能增加血浆蛋白,抑制结缔组织增生,调节免疫功能,促进骨髓造血,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升高白细胞。临床观察发现,本品有抗栓降脂作用。将本品研为细末,每次1克,每日3次,温水冲服可加用食醋10毫升,有胃病者除外,共治疗高血脂症患者62例,服药2个月后,复查血脂作自身对照。结果,降胆固醇有效率为74%,降三酰甘油有效率为56.5%,升高密度脂蛋白有效率为50.8%。

24.补骨脂有补肾助阳,温脾止泻,固精缩尿之功。补骨脂含挥发油、树脂及香豆精衍生物、黄酮类化合物等,可扩张冠状动脉,兴奋心脏,增强心功能。挥发油有抗癌作用,还可治疗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并可收缩子宫及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治疗子宫出血,如月经过多,流产出血,避孕药及节育环引起的出血等。临床观察发现,本品有降低血脂,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单用本品研为细末,每次4克,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30天为1个疗程,连续1~2个疗程,可使冠心病患者血脂下降,心肌缺血得到改善。

25.肉苁蓉有补肾壮阳,润肠通便之功。本品含微量生物碱及结晶性中性物质,有降低血压,促进唾液分泌及呼吸肌麻痹作用。临床观察发现,用本品研末蜜丸,每丸10克,每次1丸,每日3次,30天为1个疗程。治疗28例高脂血症患者,其中显效18例,好转9例,无效1例。

26.葛根有发汗解肌,解表透疹,升阳止泄,生津止渴之功;为中国食品协会批准的药食两用植物。葛根中的黄酮类物质,对改善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的脑血流,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降低血脂,调节血液循环有显著效果。

27.金银花有清热解毒,宣散风热,凉血止血之功。金银花为作用较强的广谱抗菌中药,对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有抗炎解热作用;能提高机体防御功能,并有降低血脂,促进胃液和胆液分泌作用。本品有效成分能在体外与胆固醇结合,减少家兔肠道胆固醇的吸收。

28.蚕蛹壳有温阳补肾,祛风除湿,健脾消积之功。蚕蛹含脂肪28%~30%,蛋白质56%~63%,并含有18种氨基酸,还含有钙、磷、铁待矿物质,丰富的维生素及激素等成分,所含的蛋白质易被水解且与人体蛋白质相似,人体吸收率在90%左右,食后不会引起胆固醇上升。因此,食蚕蛹既可补充脂肪、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又可增加脑细胞活力,提高思维能力。蚕蛹壳含有丰富的甲壳素,甲壳素是2乙酰氨基葡萄糖直链多聚体,又名几丁质、甲壳质、壳蛋白,其提取物名壳聚糖。研究表明:甲壳素、壳聚糖具有降胆固醇,提高机体免疫力,强化肝脏等功能。在美国、日本等国,已将其作为新型食品添加剂。

29.黄连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本品含小檗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等,有抗炎、抗病毒、健胃利胆作用。其所含的小檗碱能使胆汁分泌增加,分泌量随剂量的加大而增加,并有促进胆汁结合型胆红素排泄作用。小檗碱肌注、口服均可使血清胆固醇降低,其水浸液还能使动物实验性高脂血症水平降低。

30.胡黄连有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之功。本品含胡黄连素、小檗碱等,有抗炎、抗病毒、健胃利胆作用。其所含的小檗碱能使胆汁分泌增加,分泌量随剂量的加大而增加,并有促进胆汁结合型胆红素排泄作用。小檗碱肌注、口服均可使血清胆固醇降低,其水浸液还能使动物实验性高脂血症水平降低。

31.桔梗有宣肺祛痰、排脓消痈之功。本品含桔梗皂苷,有祛痰、止咳、抗炎、解热作用。桔梗水、醇提物均能使家兔血糖下降,连续给药对实验性四氧嘧啶糖尿病兔的降糖作用更加显著,在用药后降低的肝糖原亦可恢复正常,并能抑制食物性血糖上升。桔梗皂苷能降低大鼠肝内胆固醇的含量,增加类固醇及没食子酸的排泄。

32.黄芩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本品含黄酮类成分,主要为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等,有抗炎、抗病毒、降压作用。黄芩的各种成分对喂饲高脂饮食所致的高脂血症、脂肪肝的动物有明显改善作用,黄芩中的黄酮对乙醇所致的动物血清和肝中三酰甘油上升有改善作用。对肝过氧化脂质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对给予过氧化脂质所致肝损害有治疗作用,且能使实验动物的胆汁分泌量增加。

33.柴胡有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本品含4种柴胡皂苷a、b、c、d及挥发油、柴胡醇、生物碱等,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镇静、镇痛、解热、降温与镇咳作用。并有明显的保肝、降脂及利胆作用。实验证明,柴胡皂苷肌内注射能使实验性高脂血症动物的胆固醇、三酰甘油的磷脂水平降低,其中以三酰甘油的降低尤为显著,还能加速胆固醇及其代谢产物从粪便排泄。柴胡醇能使喂饲高胆固醇动物的血浆胆固醇水平降低,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动物实验性肝功能障碍有一定治疗作用,能使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降低,组织损害减轻,肝功能恢复正常。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柴胡皂苷能升高HDL而降低LDL水平。

五、心脑血管病要药——丹参

丹参,又名紫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的根,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丹参性味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之功。本品味苦降泄,入肝经血分而善活血通经,为妇科要药,适用于月经不调,血滞经闭,产后淤滞腹痛及肢体疼痛等。本品既以活血凉血见长,又能养心安神,对温热病热入营血而见高热,怔忡,时或谵语,失眠及痈肿疼痛等也有明显效果。

除妇科疾病外,临床观察发现,丹参对心脏疾患颇多效验。《本草纲目》言丹参“活血,通心包络”。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丹参酮、丹参醇、丹参素、维生素E等,能扩张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慢心率,改善心肌收缩力和微循环,降低血压。能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且有抗凝作用;并有抑菌、抗感染、解热、镇静、降血糖、降胆固醇、护肝、调整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影响过敏介质的释放等作用;并且能使组织再生与修复。常用于心脑血管病的治疗,如复方丹参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片等,疗效甚佳。本品酒炒后可增强活血之力,但使用时不可与藜芦同用。现介绍几则粥疗方,供选用。

1.丹参粥丹参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丹参择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后,白糖调味服食,每日1剂,连续3~5天。可活血化瘀止痛,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疼痛固定不移等。

2.丹参益母草粥丹参、益母草各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二药择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后,白糖调味服食,每日1剂,连续3~5天。可活血止痛,适用于女子痛经,产后腹痛及恶露不净。

3.丹参茯苓粥丹参、茯苓各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二药择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后,白糖调味服食,每日1剂,连续3~5天。可活血通络,利湿消肿,适用于老年性心力衰竭,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等。

六、降脂佳品——蒲黄

蒲黄,又名蒲黄炭、炒蒲黄、生蒲黄,为香蒲科水生草本植物狭叶香蒲或香蒲属其他植物的花粉,生用或炒用。

蒲黄性味甘、平,归肝、心包经,有收敛止血,活血化瘀,利尿通淋之功。《神农本草经》言其“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淤血”。《本草纲目》言其“凉血活血,止心腹诸痛”。本品长于涩敛,止血作用较佳,适用于各种咯血,鼻出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及创伤出血等多种出血病症,且又有活血祛瘀,利尿通淋之功,对淤血阻滞所致的心腹疼痛,产后淤痛,痛经及热淋等也有治疗效果。一般每次服用3~10克。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生用活血通淋功优。但生蒲黄有收缩子宫作用,故孕妇忌用。

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脂肪油,香蒲甾醇,棕榈酸等,对未孕及已孕子宫有明显兴奋作用;能使产后子宫收缩力加强或紧张性增加;有止血作用,能使凝血时间缩短,使血小板数目增加;大剂量有降压作用,此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断;能增加离体兔肠蠕动,此作用也可为阿托品阻断;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临床治疗高脂血症,采用蒲黄总浸膏糖衣片口服,治疗300例,其中200例前后自身对照,降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均有显著差异P<0.01。100例与安慰剂对照组100例作双盲对照,结果在降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方面,两者亦有显著差异P<0.01。现介绍两则蒲黄降脂食疗方,供选用。

1.蒲黄粥蒲黄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蒲黄择净,布包,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或将蒲黄3克研为细末,待粥熟时调入粥中服食,每日1剂。

2.蒲黄饼蒲黄5克,麦面100克。将蒲黄与麦面混合均匀,用清水适量揉成面团,做成薄饼,放热油锅中煎至两面金黄服食,每日1~2剂。

七、莱菔子可治疗卒中中风后腹胀

卒中中风后,患者长期卧床,使肠蠕动减慢,可引起肠胀气;另外,为了减轻脑水肿而使用脱水药,使尿量增多,也容易引起低钾、肠麻痹而引起腹胀。临床观察发现,中药莱菔子内服外用对卒中中风后腹胀有明显疗效。

将莱菔子适量文火炒黄,取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另取10克研为细末,以米酒调匀制饼,脐部常规消毒后,将药饼外贴于脐部,包扎固定,并时时以热水袋热熨,每12小时换药1次。一般用药1~2天后腹胀即可减轻,肠鸣音增强,排气,随之腹胀消失。

卒中中风是由于肝脾肾亏虚,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经脉淤阻所为。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失职,胃失和降,轻气不升,重浊不降,腑气不通,故而腹胀,纳差。莱菔子可消食化积,降气除胀,又因其质多油润,可润肠通便,长于利气,有助于胃肠运化而传导;米酒辛散,有利于药物透达。肚脐位居腹中,属于任脉,通达经脉脏腑;具有温阳益气,回阳固脱之功;调理脾胃,化积行滞之效。内外合用,腑气通畅,故腹胀得除。

八、养心益智说柏仁

柏仁,又名柏子仁,为柏科常绿乔木植物侧柏的种仁,以种仁颗粒饱满,黄白色,油性大而不泛油,无皮壳杂质者为佳。

柏子仁性味甘、平,入心、肾、大肠经,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之功,为中医常用的养心益智,宁心安神药。适用于血不养心所致的惊悸怔忡,虚烦失眠,阴虚血少所致的大便燥结等。中医临床使用柏子仁,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将其列为“上品”药材,言其“主惊悸,安五脏,益气,除湿痹,久服令人润泽,美色,目聪明,不饥不老,轻身延年”。《本草纲目》言柏子仁,“性平而不寒不燥,味甘而补,辛而能润,其气清香,能透心肾,益脾胃,盖上品药也,宜乎滋养之剂用之”。《药品化义》言其“香气透心,体润滋血,主治心神虚怯,惊悸怔忡,颜色憔悴,肌肤燥痒,皆养心血之功也”。

药理研究表明:柏子仁含多量脂肪油,故有润肠通便之功,所以《本草正义》言其“气味清香,性多质滑”,适用于素体阴亏,年老体衰,产后虚弱等肠燥便秘之症,故对体虚而不任攻下者,年老体弱,产后、病后者使用,可收滋补强壮,养心润肠之效。现介绍二则食疗方,供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