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脾胃病证妙谛
602400000075

第75章 胃癌(4)

胃癌(4)

加减法:消食导滞,选加山楂曲,谷麦芽、鸡内金、枳壳等;软坚散结酌加牡蛎、山慈菇、莪术、三棱、石见穿、徐长卿等;清热解毒加蜀羊泉、七叶一枝花、八月扎、拔葜、铁树叶等;化瘀止痛加全蝎、当归、延胡索、香附、水蛭等;痰湿者加薏苡仁、胆南星、青礞石、威灵仙等;阴虚者加韭汁、石斛、生地黄汁、梨汁等;脾虚虚寒者加干姜、吴茱萸、附子、小茴等。每日1剂,冷水先泡1小时,水煎取3次,每次水开后煎30分钟,3药汁混匀分4次服,即白天3餐后2小时服及睡前服,这样药效可以持续,又不影响进食,有利于药物充分吸收,从而达到满意的疗效。

五、蔡淦应用乐胃煎治疗胃癌前病变 [蔡 淦,等.乐胃煎治疗胃癌前病变51例疗效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1:11]

蔡淦,系上海市首届名中医,上海市中医脾胃病医疗协作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擅治各种疑难杂症,尤长于胃癌前病变的治疗,把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化生(IM)或异型增生(GED)作为胃癌前病变(GPL)已普遍为人们接受。

根据脾胃虚弱为基础,痰瘀阻络、蕴热生毒的病机特点,创立具有健脾益气、化痰祛瘀、清热解毒作用的乐胃煎,该方以四君子汤健脾益气,用党参易人参久服缓图,《本草正义》所谓“党参力能补脾养胃,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伍用陈皮之辛、苦、温,理气降逆,燥湿化痰,《本草汇言》谓陈皮“理气散寒,宽中行滞,健运肠胃,畅利脏腑,为脾胃之圣药也”;黄连,苦、寒,泻火解毒燥湿,少用有厚肠胃之功;白花蛇舌草苦、甘、寒,清热解毒;蒲公英,消痈散结,清热解毒,《本草经疏》谓“蒲公英,其味甘平,其性无毒,当是入肝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丹参苦、微寒,活血祛瘀,凉血消痈;莪术辛、苦、温,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与参术相伍,则莪术得人参、白术补气之资,通络不损气、破血不伤血,人参、白术得莪术之助,补气而不壅。以上诸药,消补兼施、寒凉并用、辛开苦降、气血同调,共奏健脾益气、化痰祛瘀、清热解毒之功,应用本方治疗胃癌前病变51例。结果表明该方对胃癌前病变(GPL)症状总有效率88.24%、病理总有效率76.47%、幽门螺杆菌(HP)转阴率65.52%,提示乐胃煎在一定程度上能阻断胃癌前病变的发展。

六、钱伯文治疗胃癌用药经验 [单书健,陈子华.钱伯文治疗胃癌运用枳壳白术的经验.古今名医临床金鉴.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33]

钱伯文,1917年出生,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教授、中医肿瘤专家,全国首批名老中医之一,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学临床、教学、科研60余年,通晓中医肿瘤,擅长脑瘤、肝癌、胃癌、肺癌、乳腺癌等,疗效显著,曾荣获上海市科技成果一等奖及第二届世界传统医学优秀论文奖。

枳实为行气药,白术为益气药,二者配伍,由于药物用量的不同,组成了功用迥异的枳术汤与枳术丸,枳术汤出《金匮要略》,枳实用量2倍于白术,主治气滞水停之“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之水饮证,法在以消为主,消中寓补,枳术丸出《脾胃论》,白术用量2倍于枳壳,主治脾虚食滞之纳差,腹胀证,功在以补为主,补中寓消,故张璐说:2方各有深意不可移异,钱老熟谙其理,师古而不泥古,灵活运用2方于胃癌的治疗配伍中,并根据胃癌的病机特点及枳壳与枳实功用的差异,以枳壳易枳实,临证获得了良好效果。

(1)脾虚气弱,健脾益气,重白术而轻枳壳,使气旺而不壅滞;

(2)脾胃气滞,宽中理气,重枳壳,而轻白术,使气畅而不耗气;

(3)湿浊中阻,祛湿运脾,枳壳,白术并重,使湿化而中健;

(4)胃津不足,益胃生津,枳壳白术皆轻,使纳开而食化。

七、王道坤诊治胃癌前期病变经验 [路志鹏.王道坤教授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经验.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4;21(3):2]

王道坤教授为国家级名中医,早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载,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癌前期病变的诊治经验丰富,见解独到,并发掘敦煌医方研制成萎胃灵系列方剂,用于CAG不同证型的治疗,效果显著。

CAG胃癌前期病变是指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胃黏膜颜色发生变化,由正常橘红色转为灰白、灰黄、灰绿色,萎缩早期可见黏膜内小血管,后期可见黏膜下大血管,并且腺体减少,伴有假幽门腺化生、肠上皮化生、不典型性增生。王教授提出:“安全有效控制和逆转CAG胃癌前期病变向胃癌转化是中医药的最大优势。”笔者有幸随诊王教授,得其言传身教,对其诊治CAG胃癌前期病变经验略有心悟,现将其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高度重视,抓住机遇

王教授指出,对CAG胃癌前期病变的病人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认真分析病人目前的心理状态,而后为其做好思想工作,让病人坚定信心,配合我们的诊疗过程,共同战胜疾病。大量临床报道证实,控制和逆转CAG胃癌前期病变向胃癌转化是完全可能的。倘若病人对病情所惧,则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中焦气机阻滞,反而加重病情,为以后的临床诊疗带来困难。《素问·举痛论》:“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心情舒畅,则全身气机条达,有利于疾病的康复。CAG胃癌前期病变癌症的发生率为2.35%~7.46%,因此运用中医药控制和逆转其向胃癌转化显得尤为重要,若失治或误治将会带来不良后果。王教授指出:“这就是中医学’‘治未病’‘原则中’‘已病防变’‘思想的重要体现。我们必须抓住运用中医药诊治CAG胃癌前期病变这个良好的治疗机遇,防止其病变。”

2.病证并重,准确诊断

CAG胃癌前期病变须借助于胃镜和病理活检诊断。在临床上,胃镜和病理活检因检测方式不同而会出现诊断反差。如在胃黏膜取材准确的前提下,则以病理活检诊断为依据。王教授认为,明确病理活检诊断以后,使我们不但不会误诊,反而能够准确地掌握病人目前的病情,为下一步制定治疗方案打好基础。CAG胃癌前期病变属中医学“胃脘痛”、“胃痞”、“虚损”等范畴。王教授运用中医学“整体观念”思想,结合病人全身状况,详问病史,四诊合参,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病证并重,辨证论治。

3.针对病机,辨证用药

《素问·痹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举痛论》又指出:“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饮食不节、情志所伤是CAG胃癌前期病变的重要致病因素。《临证指南医案》:“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王教授认为CAG胃癌前期病变属中医学“虚损”范畴。脾胃虚损,不能主运主纳,胃即失和,脾运亦滞,水谷不能化生精微,气血更无以生成。升降失和,胃腑不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气在下,则生夕食泄,浊气在上,则生胀。”脾阳虚弱则生寒,胃阴不足则生热,脾寒胃热则清气不升,浊阴不降,必致寒热互结,清浊相杂,阴阳反作,天地不交,遂致胃脘痞满胀痛,纳呆食少便溏,诸证便生。脾运亦滞,水湿不化,寒凝生痰,气血不足,血运不畅,瘀而阻络,痰瘀互结,郁而热毒内生。CAG胃癌前期病变以脾胃虚损为本,痰热互结为标,虚实错杂、寒热互结为其主要病理特点。

《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伤寒论》第16条:“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王教授指出要针对病机,辨证用药。其治法以补虚和胃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兼以理气散寒、化痰通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法灵活选用,以切准病机为要。王教授将CAG胃癌前期病变辨证分型如下。

(1)中虚气滞证:辨证以形瘦乏力、面色萎黄、脘腹痞胀、吐泻便溏、舌淡嫩边有齿痕、舌下脉络纡曲怒张、脉沉弱为主。治以扶养脾胃,理气散寒,消痞止痛。

方用化瘀消痞汤:化瘀散(自制方)、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厚朴、半夏、炒莱菔子、炒枳实等,同时配合服用萎胃灵1号丸。萎胃灵1号丸由敦煌医方大调中丸化裁而来,此方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消胀、和血止痛之作用。

(2)脾胃阴虚证:辨证以饮食不化、吐泻下利、脘痛嘈杂、枯瘦如柴、口苦干渴、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为主。治以滋养胃阴,健脾益气,和胃止痛。

方用叶氏益胃汤加减:太子参、北沙参、生地黄、麦冬、玉竹、石斛、枳壳、半夏、茯苓等,同时配合服用萎胃灵2号丸。萎胃灵2号丸是以敦煌医方大补脾汤化裁而来,此方具有扶养脾胃、滋补胃阴、理气消痞之作用。

(3)湿热阻络证:辨证以胃脘嘈杂、疼痛胀满、胃呆纳少、拒按难忍、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滑数为主。治以清热燥湿、健脾化痰、通络消痞。

方用三仁汤合半夏泻心汤化裁:黄连、黄芩、半夏、薏苡仁、白豆蔻、厚朴、陈皮、苍术、滑石等,同时配合萎胃灵4号丸。萎胃灵4号丸由敦煌医方大泻心汤化裁而来,此方具有清泻胃热、燥湿化痰、通络止痛之作用。

(4)肝胃不和证:辨证以胃脘痞满、口苦嘈杂、牵涉胁肋、情志不畅、舌质淡红、苔厚、脉弦细为主。治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健脾化痰。

方用疏肝和胃汤:柴胡、白芍、炒枳实、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紫苏梗、厚朴等,同时配合萎胃灵1号丸。王教授以敦煌医方平胃丸为基础方,研制成萎胃灵3号胶囊,方用人参、白术、三棱、莪术、苦参、全蝎、白花蛇舌草等,配合用于各证型CAG胃癌前期病变,此方具有固本祛邪、活血化瘀、预防癌变之功效。CAG胃癌前期病变恢复期,脾胃功能渐复,肾精亏损出现脾肾两虚证。症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头晕心悸、体虚反复外感。王教授以敦煌医方神仙定年法为基础方研制成萎胃灵5号(又名敦煌大宝冲剂)配合使用,此方具有温阳益气、填精补血、强肾健脾、调和五脏之作用。萎胃灵5号还可用于内伤久病、各种手术后以及各种肿瘤放疗、化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症状。王教授不但擅长辨证,而且用药颇有研究,加减灵活,不拘一格。

气虚甚用益气散(西洋参、黄芪);血瘀舌暗用化瘀散(三七粉、血竭等);热毒炽盛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湿阻苔腻用藿香、佩兰;呃逆频作用旋覆花、代赭石;失眠甚用炒酸枣仁、远志;暑天用黄柏、滑石;冬季用吴茱萸、丁香。王教授讲究辨证用药,此只举一二,临床宜随症加减。随着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道疾病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HP已成为CAG胃癌前期病变的致病因素,中医学多将HP归属于“热”、“毒”的范畴,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王教授认为:HP是胃黏膜损害的攻击因子之一,在发病机制中,除与HP的菌株毒力有关外,胃黏膜的保护和防御因素同样重要,即中医理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仅限于“毒”、“热”的狭隘范围内予以清热解毒是局限的。王教授强调应在辨证的基础上扶正祛邪,既能增强机体保护因素,又能抑杀HP以减少或削弱其攻击因素,达到治疗HP、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

4.治胃之法,通降为要

中医学理论“腑以通为用”、“腑以通为补”、“胃以降为和”提出了腑病的治法。CAG胃癌前期病变病位在胃,病症以痞满胀痛为主,病理为脾寒胃热,寒热互结,中宫痞塞,以至于升降失常,胃气失和。王教授认为治胃之法,通降为要,重降胃气,提出“调降而不伤正”原则,忌用峻攻猛烈之品,常用调降宽肠之药,如炒枳壳、炒莱菔子、槟榔、当归等,胃气降,痞满消。正如金代医家张子和所曰:“陈莝去而肠胃洁,陈癥瘕尽而荣卫昌。不补之中,真补存焉。”

5.医护结合,务求根治

王教授指出运用中医药诊治CAG胃癌前期病变护理工作不能忽视。医护结合,务求根治。其在诊疗过程中嘱病人饮食清淡而具营养之品,饥饱适中;忌肥甘厚味生冷辛辣;忌服胃肠道刺激之药品;心情舒畅,忌忧思焦虑;适度参加体力活动,忌安逸。治疗CAG胃癌前期病变3个月为1个疗程,其治疗多在3个疗程以上。王教授认为要达到远期疗效,根治此病,不但要辨证准确,遣药灵活,用药精当,而且要按疗程守方坚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