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脾胃病证妙谛
602400000059

第59章 泄泻(7)

泄泻(7)

研究提示中等剂量的加味痛泻要方对艾氏腹水癌小鼠,有延长生存时间的作用,其疗效与平消胶囊相近;对S180肉瘤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与平消胶囊相近;能提高荷瘤(EAC瘤株)小鼠的NK细胞活性和TNF含量;能使免疫功能低下的实验动物IL-2(白介素-2)活性增强。中剂量的加味痛泻要方能使免疫功能低下的实验动物的NK细胞活性升高(P<0.01),其作用强度与八珍汤相近(P>0.05),且显现出加味痛泻要方疗效与用药剂量的相关性。现有研究表明:NK细胞是机体的重要免疫监视细胞,在机体第一线防御机制中起主要功能,可直接杀伤多种肿瘤细胞等,并参与机体对免疫反应的调节。IL-2为是活化T细胞产生的活性物质,可诱导T杀伤细胞,参与肿瘤的免疫治疗。TNF则作为吞噬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既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也可间接通过活化机体的免疫功能,发挥抗肿瘤的作用。从本实验结果表明,加味痛泻要方在抑制肿瘤生长,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以及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多方面,均有着较好的作用。这一结果显示了该药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基础上,具有抑瘤扶正的功效。

4.抗胃溃疡作用 [韩兆丰,等.痛泻要方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的实验研究.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2;4(4):320—321]

利用幽门结扎,吲哚美辛(消炎痛)、利血平所致大鼠胃溃疡模型,观察痛泻要方对实验性胃溃疡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十二指肠1次予痛泻要方25克/千克、75克/千克对幽门结扎所致大鼠胃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35.7%、89.1%。同样剂量1次灌胃给药,对消炎痛型溃疡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61.4%、69.6%。75克/千克1次灌胃给药对利血平型溃疡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28.9%。

一般认为,胃溃疡主要由于攻击因子(胃酸、胃蛋白酶、消化能力)和防御因子(胃黏膜屏障)之间平衡失调所致。在精神情绪应激状态,药物等因素作用下,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使攻击因子作用增强和防御因子作用减弱而导致溃疡发生。单味药研究表明,白术、白芍、陈皮、防风均有抗大鼠应激溃疡成幽门结扎溃疡作用,防风尚能对抗乙醇对胃黏膜的损伤。韩兆丰以往的实验表明,痛泻要方对五肽胃泌素、组胺、氨甲酰胆碱刺激和胃酸分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为此,韩兆丰建立了幽门结扎、吲哚美辛(消炎痛)、利血平型消化性溃疡模型,观察痛泻要方抗溃疡作用。结果表明,痛泻要方对胃酸分泌增加为主的幽门结扎溃疡、胃黏膜屏障能力减弱为主的吲哚美辛(消炎痛)溃疡均有显著作用。对利血平导致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功能减弱迷走神经相对抗进所致的溃疡也有作用。因此,韩兆丰认为,痛泻要方抗溃疡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增强胃黏膜屏障能力,即抑制攻击因子,增强防御因子能力而实现的。

二、四神丸

【方名】 四神丸。

【来源】 出自《内科摘要》。

【处方】 肉豆蔻二两,补骨脂四两,五味子二两,吴茱萸二两。

【用法】 上药为细末,生姜四两,红枣五十枚,用水一碗,煮姜、枣,水干,取枣肉,丸桐子大,每服五丸、七丸、十丸(6~9克),空腹食前服。

【功能】 温肾缓脾,固肠止泻。

【主治】 主治肾泻,症见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或腹痛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者。

【方解】

本方由《普济本事方》的二神丸与五味子散两方组合而成。二神丸用肉豆蔻、补骨脂组成,主治“脾肾虚弱,全不进食”;五味子散用五味子、吴茱萸组成,专“治肾泻”。今两方合用,则温补脾肾,固肠止泻之功益佳。肾泻,又称五更泻、鸡鸣泻。《素问·金匮真言论》说:“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脾肾阳虚,阳虚则生内寒,而五更正是阴气极盛之时,阳气萌发之际,阳气当至而不至,阴气急而下行,故为泄泻。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能上温脾土,脾失健运,故不思饮食,食不消化;脾肾阳虚,阴寒凝聚,则腹痛肢冷。《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精则养神。”脾肾阳虚,阳气不能化精微以养神,以致神疲乏力,故治以温补脾肾,固肠止泻。方中重用补骨脂辛苦大温,补命门之火以温养脾土,《本草纲目》谓其“治肾泄”,故为君药。肉豆蔻辛温,暖脾温胃,涩肠止泻,配合补骨脂则温肾暖脾,固涩止泻之功益彰,故为臣药。五味子酸温,固肾益气,涩精止泻;吴茱萸辛苦大热,温暖肝脾肾以散阴寒,共为佐药。生姜暖胃散寒,大枣补脾养胃,为使药。诸药合用,使脾肾得以温养,大肠得以固涩,则五更泄泻诸症可愈。

【现代应用】

1.现代用法 肉豆蔻6克,补骨脂12克,五味子6克,吴茱萸6克,加生姜24克,红枣10枚。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应用:临床可加附子、炮姜温补脾肾;若年老体弱,久泻不止,中气下陷,加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

2.治疗泄泻

(1)[郭立忠,等.四神丸治疗五更泻30例临床观察.吉林中医药,2002;20(6):24]

郭立忠认为五更泻与脾肾阳虚和湿邪有关,而慢性泄泻“浅者在脾,深者在肾”,故临证治疗五更泻须温肾健脾,用四神丸加减治疗能获良效。

(2)[程怀孟.四神丸治疗脂肪泻31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8):738]

程怀孟用四神丸加味[补骨脂9克,吴茱萸6克,肉豆蔻9克,五味子6克,熟附子4克,茯苓9克,白术9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脂肪泻31例,获较好疗效。程怀孟认为脂肪泻乃因肾阳衰微,火虚不能生土所致,而肉类、蛋白类属阴柔黏滞之品,此时脾肾阳虚,运化失调,故食之而泻,治疗以补火生土之法,因而收效。

(3)[任振业.四神丸敷脐治疗泄泻.山西中医,1995;12(12):8]

药物组成:肉豆蔻60克,补骨脂120克,五味子60克,吴茱萸30克,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每次30克装入纱布袋内,敷盖肚脐上用布带束腰固定,3日换药一次。功用温补肾阳,涩肠止泻。

主治:脾肾虚寒所致的泄泻。

(4)[孙世晓,等.四神丸加味治疗慢性泄泻的实验研究.中医药学报,2001;29(2):13]

孙世晓实验研究用药物为四神丸原方加砂仁、白芍、白术组成。先将药物碾碎,用95%乙醇浸泡1天,然后过滤,将上清液中加入注射用水150毫升,进行加热蒸发乙醇,剩余100毫升药液;过滤沉淀部分加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100毫升,两药相混浓缩至100毫升,使药液浓度为每毫升药液中含生药0.5克。

实验方法为取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禁食12小时后,给药组分别给予中药提取液0.8毫升(高剂量0.5克/毫升,低剂量0.125克/毫升),空白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1小时后用大黄冷浸液12.5克/千克,分别给高剂量组、低剂量组、空白组小鼠灌胃,随机将小鼠单个置入笼内,笼下垫滤纸,观察给药后5小时内滤纸上的大便情况,记录排干便、稀便的动物及稀粪点数,每次观察后换纸。另取小鼠30只,随机分3组,雌雄各半,每组各10只。给药组用中药提取液灌胃,0.8毫升/只,每天1次;阳性对照组给小鼠用复方黄连素溶液灌胃,0.8毫升/只,0.5克/毫升,每天1次;空白组以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3天后,将3组小鼠均饥饿24小时,以炭末为标准物质,空白组用生理盐水制成10%的炭末混悬液,给药组和阳性对照组以药液代替生理盐水,灌胃容量为每只小鼠0.4毫升,自炭末灌胃开始记时,至粪便内首次出现黑色炭末为止,为炭末排出时间。观察5小时。

实验结果:四神丸加味方能对抗寒凉药物大黄的致泻作用,减少泄泻稀粪点数;能降低小肠推进率,减慢小肠对碳乳的排空速度,故认为其临床治疗慢性泄泻有一定疗效。

(5)[李又丁,等.四神丸治疗非感染性小儿腹泻重症举隅.四川中医,2002;20(11):67]

李又丁非感染性小儿腹泻仍因饮食不当或其他非感染性原因引起脾胃功能失调,致肾的温煦滋养失职,小肠分清别浊功能障碍而发病,其临床特征与中医泻下无度完谷不化之“洞泻”相似,为防止洞泻亡阴亡阳之变故,宜急拟四神丸加减治疗而获效。

3.治疗腹痛 [刘 臣,等.四神丸治验4则.新中医,1996;27(5):15]

病人,女,20岁。近1个月以来,早晨4~5时起小腹疼痛,起床活动后则疼痛减轻,伴面色苍白,语声无力,头晕健忘,多梦,畏寒肢冷,白带多,小腹微凉,舌淡、苔薄白,脉沉弱无力,此属肾阳虚弱,命门火衰所致,拟四神丸加味:补骨脂、乌药、吴茱萸、肉豆蔻、延胡索、肉桂、羊藿叶各15克,甘草10克。2剂尽,诸症大减,因服汤剂困难而停药。半月后上班又复发,守上方加菟丝子20克,3剂亦愈,半年随访未复发。

鸡鸣至平旦为天之阴,阴中之阳也,因阳气欲至未至,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土,温煦失司,寒凝经脉,气机受阻,经脉不畅,故引起以痛为主之诸病证。运用这一生物钟变化的原理,治疗凡是鸡鸣至平旦而发的多种病变,以四神丸为主方,佐以相应药物,以辨证论治为准绳,皆取可喜之效。

4.治疗矢气过频 [张立正,等.四神丸新用.新中医,1994;26(2):55]

病人,男,38岁,工人。3个月前不明原因出现矢气过频,且难以自制,常因此而苦恼,经治疗无效而来诊。

刻诊: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肠鸣腹微胀,舌淡,脉沉而无力。证属脾肾阳虚,治以温肾健脾,投四神丸加味。

处方:补骨脂20克,五味子、肉豆蔻、陈皮各10克,吴茱萸6克,生姜3片,大枣4枚。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服上方5剂,豁然而愈。

肾为阴阳之根,开窍于二阴,肾气不固,闭藏失职。肾阳虚衰,脾阳无根,运化失职,谷气下陷。脾肾阳虚,宜升不升,当固不固,气走后窍,致矢气频作,用四神丸温脾补肾,切合病机,故病获愈。

【研究进展】

1.药理研究 [阴 建,等.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第1卷.北京:学苑出版社,1995:359—382]

研究表明,呋喃香豆精类是补骨脂中的药理活性成分,主要为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是吴茱萸的药理活性成分,主要为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以上4种成分在四神丸中均有治疗作用。

2.有效成分测定

①[谭生建,等.梯度洗脱变换波长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四神丸中有效成分.中国药学杂志,1999;34(12):839]

谭生建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四神丸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的方法。

结果:4种成分的理论板数,分离度,线性关系和回收率等均达到定量测定要求。增加了四神丸检定组分的数量,提高了四神丸定量检测水平。认为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四神丸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②[陈 伟等.SFE-CGC法测定四神丸中主要成分的含量.海峡医药,1999;11(2):35—37]

中成药成分复杂,用现代分析技术进行质量控制的研究必须先经提取分离,而传统的萃取方法,萃取时间长,不完全,后分析复杂,且环境污染重越来越不适应当今药学的发展。超临界流体萃取(SFE),具有传质速度快、萃取效率高、无毒、经济、操作简便、选择性好等传统溶剂萃取法的特点。陈伟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和毛细管气相色谱(CGC)非在线联用技术测定中成药四神丸中的主要成分。结果四神丸中的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分别为0.98毫克/克、1.03毫克/克,说明SFE-CGC法是四神丸质量控制的快速可靠、准确灵敏、重现性好的方法。在该类药物的质量控制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三、葛根芩连汤

【方名】 葛根黄芩黄连汤,简称葛根芩连汤。

【来源】 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太阳病,桂枝证,反用泻下之法,是为误治。误下后,致伤胃肠,因而下利不止。此时下利之属表属里,须根据脉证加以辨别。若脉象急促或短促者,知胃肠虽伤,但正气仍能抗邪,外邪尚未全陷于里,而且表证仍在,治法应以解表为主,表解则利自止。若见喘而汗出者,知邪热内传,因热邪煎迫,致大肠传导失职,故下利。肺与大肠相表里,里热壅盛,上蒸于肺则喘,外蒸于体表则汗出,当用葛根芩连汤清热止利。

【处方】 葛根半斤(24克),甘草二两(6克)(炙),黄芩三两(9克),黄连三两(9克)。

汉制古称以铢、分、两、斤计算,即六铢为一分,四分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汉制一两,相当现制3克。

【用法】 以上四味,以水八升(每升折60~80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