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脾胃病证妙谛
602400000019

第19章 痞满(10)

痞满(10)

三、越鞠丸

【方名】 越鞠丸,又名芎术丸。

【来源】 出自朱震享《丹溪心法》。《丹溪心法·卷三·六郁五十二》中:“越鞠丸,解诸郁,又名芎术丸。”

【处方】 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各等份。

【用法】 为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6~9克,每日2次。

【功能】 行气解郁。

【主治】 郁证。气、血、痰、火、食等郁结所致的胸膈痞满,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

【方解】

《丹溪心法》:“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之病,多生于郁。”盖人以气为本,气和则上下不失其度,运行不停其机,故病无由生。若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喜怒无常,忧思无度,使冲和之气升降失常,则郁证起矣。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气机郁滞,则肝气不疏,肝病及脾,脾胃气滞,升降失常,运化不行,故见胸膈痞满,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症。郁证虽有气血痰火湿食之分,但六郁之证以气郁为主。气既郁则湿、食、痰、火、血相应而郁,故其治重在行气解郁,使气行则血行,气畅则痰、火、湿、食诸郁亦易消解。如《成方便读》说:“治郁者必先理气,以气行则郁行,气阻则郁结耳。”本方以香附子行气解郁,《本草正义》:“香附味辛气烈,香气颇浓,皆以气用事,故专治气结为病”,以为主药;伍辛温之川芎,行气活血,以解血郁;栀子苦寒,清热泻火,以解火郁;苍术辛苦燥烈,燥湿运脾,以解湿郁;神曲甘辛而温,消食和胃,以解食郁,四药皆为辅佐之品,诸药合用,共奏行气解郁之功。

【现代应用】

1.现代用法 香附10克,苍术10克,川芎10克,栀子10克,神曲10g。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应用:若胀满明显者,可加柴胡、郁金、枳壳;若气郁化火,口苦咽干者,合左金丸,或加栀子、龙胆草、黄芩等。若气郁偏重者,可重用香附子,酌加木香、枳壳、厚朴等,以增强其行气解郁之功;若血郁偏重者,重用川芎,酌加桃仁、赤芍、红花等以增加其活血化瘀之力;若湿盛偏重者,重用苍术,酌加茯苓、泽泻、以利湿;若食郁偏重者,重用神曲,酌加山楂、麦芽以消食;若火郁偏重者重用山栀子,酌加黄芩、黄连以清热泻火;若痰郁偏重者,酌加半夏、瓜蒌以祛痰。

2.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谈娴娴,等.越鞠丸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20例临床观察.新中医,1998;30(1):18]

治疗120例,胃镜及钡剂造影正常者68例,浅表性胃炎32例,胃下垂20例。均具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的上腹部不适,包括饱胀、嗳气、上腹痛、早饱、恶心、呕吐、烧心、泛酸等症。其中至少有一种症状尤为突出,且持续3个月以上。治疗用越鞠丸:香附子、川芎、苍术、栀子、神曲各10~12g。每日1剂,水煎服。若气郁偏重,可合柴胡疏肝散;血郁偏重,可合血府逐瘀汤;痰郁偏重合二陈汤;湿郁偏重合平胃散;热郁偏重者可去苍术易生白术,加丹皮、青黛、黄连、薄荷;挟寒去栀子、加吴茱萸、干姜;中气下陷者合补中益气汤等。治疗3个月后判定疗效。

结果:治愈36例;显效55例;有效23例;无效6例。作者体会到检查为正常的病例,辨证大多属气郁偏重,治疗效果理想。浅表性胃炎者,常偏重于血郁、热郁疗效尚可,其余则时轻时重或治疗上有一定难度。

3.治疗溃疡病 [李志谦,等.越鞠丸加味治疗胃与十二指肠溃疡268例.山东中医杂志,1996;15(2):67]

治疗268例,均经钡剂透视及胃镜确诊。

治疗用越鞠丸加味:栀子、川芎、香附、苍术、神曲各12克,大黄10克,三七粉3克(冲服)。气滞加木香、延胡索、枳实、砂仁、川楝子;血瘀加蒲黄、五灵脂、乳香、没药、桃仁、红花;郁热加蒲公英、枳实、半夏、黄连;虚寒加黄芪、党参、高良姜、吴茱萸、肉桂等。每日1剂,水煎内服。6剂为1个疗程。

结果:治愈198例;显效39例;有效14例;无效9例。

4.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林理科.越鞠丸合柴胡疏肝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80例疗效分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2;23(5):32]

治疗16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均经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

治疗组用:栀子10克,香附30克,川芎12克,苍术15克,神曲15克,柴胡12克,白芍12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若口苦明显者,加黄连10克,吴茱萸3克;反酸明显者酌情加重栀子量;胃脘闷胀症状突出者加枳实10克,厚朴12克;胸骨后疼痛者酌加台乌药10克,小茴香6克,赤芍药15克。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10毫克、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0.5克,甲硝唑(灭滴灵)0.4克,均每日3次,1个月后胃镜复查。

结果:治疗组62例症状消失,13例症状明显缓解,5例无明显缓解。胃镜检查,60例无胆汁反流,15例明显缓解,3例胃镜检查无改善,2例退出治疗。对照组64例症状消失,11例明显缓解,5例无明显缓解。胃镜检查,59例无胆汁反流,17例明显缓解,4例无改善。

5.治疗慢性胃炎 [王玲,等.越鞠丸加味治疗慢性胃炎60例临床观察.山西中医,2000;16(4):11]

治疗90例,均经胃镜确诊,分治疗组60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3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8例,复合性胃炎16例;幽门螺杆菌阳性者43例。对照组30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例,复合性胃炎6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21例。

治疗组用越鞠丸加减治疗:苍术10克,醋香附15克,川芎12克,神曲15克,炒山栀子10克,陈皮6克,槟榔10克,姜半夏10克,甘草6克。若HP阳性者加蒲公英30克;痛甚者加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包);烧心、反酸者加乌贼骨15克,煅瓦楞子15克(捣碎);胃脘部发凉者加高良姜15克。每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用多潘立酮(吗丁啉)10毫克、甲氰咪胍0.2毫克,均每日3次,HP阳性者加用阿莫西林0.5克,每日3次。两组病例均用药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32例;显效9例;有效18例;无效1例。对照组分别为13例,2例,7例。治疗组HP转阴28例,转阴率65%。对照组转阴10例,转阴率48%。

6.治疗腹部手术后痞胀 [陈顺莲.越鞠丸加减治疗腹部手术后痞胀20例.实用中医药杂志,1999;15(4):12]

治疗20例均为胆囊切除术后病人,且有脘腹痞胀,饮食不下,恶心,甚则呕吐为主症。治疗用越鞠丸加减:苍术、栀子、旋覆花、黄芩、姜半夏各15克,神曲、茯苓、代赭石各20克,制香附、黄连、制川厚朴、焦枳壳、山楂各10克。若大便不通者加大黄;气虚者加党参、黄芪。每日1剂,水煎服。结果19例痊愈,1例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