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古今名医针灸医案赏析
602200000007

第7章 医案概述(7)

第一章 医案概述(7)

再如张聿青医案:某,气虚多痰之质,偶食黏腻窒滞之物,气由此不行,湿由此不运,痰由此不化,营卫由此而阻,阴阳由此而乘,遂至阴阳相争,先寒后热,郁极而通,两次大汗,阴阳稍有协和,热势因之渐缓。然脾肺升降,仍为痰气所阻,右胁作痛,痰鸣带咳。盛纳在胃,运化在脾,所谓窒滞者,阳明也;气之不行,胃气之不行也;湿之不运,胃湿之不运也。脾为生痰之源,胃为贮痰之器,肺为出痰之窍,痰之不化,是胃中之痰不化也,阻于斯,滞于斯,寒热交争之下,热虽循减而胃中之痰湿已被熏蒸,于是随其阳土之性而欲化燥,舌苔火之焦黑。舌色如此而不甚热、不烦闷、不口渴引饮者,独何欤?以痰浊熏蒸化燥化热,皆由气机郁遏,津液不行。不若时邪之症,温气化热之后,烁液劫津而成燥也。阳明胃络上通于心,今胃中为痰湿弥漫之区,所以神机为之不运,神倦如寐,中脘极硬,脉象左寸微浮,关部混滑,尺部沉细,右寸细滞,关弦尺弱,证由痰湿食停阻,传变化燥,以平素气弱而致化火不足化燥不足,惟恐里气一虚,而痰湿内陷以致神迷。拟疏化痰湿,参入苦降辛开,即阳土宜清、阴土宜温之意,备诸方家采择。

制半夏二钱旋覆花一钱五分包光杏仁三钱赤白苓各二钱

磨枳实三分白蔻仁三分冲广橘红一钱淡干姜四分

川雅连三分生香附一钱五分

二诊:疏降胃府,苦辛开通,脉数稍退,舌焦黑顿化十七,郁蒸之热已退三舍,大便虽未通行,而中脘略软,频转矢气,亦属府气欲通之象,不可遽化,所谓伤食类伤寒者,即此是也,再拟疏化一法而步步顾其中阳,以防内陷神昏之变,备方家采择。

制半夏二钱橘红一钱生香附一钱五分淡干姜四分

磨枳实三分雅连二分光杏仁三钱旋覆花二钱

炒苏子三钱竹茹八分白蔻仁三分冲豆卷三钱(《张聿青医案》)

此案开门见山地指出患者为气虚多痰之质,进而说明体质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治疗用药也特别兼顾体质。

(九)突出辨治要点,旨在启人心思者

此类医案,常能体现医者辨证论治的心法,示人以规矩准绳,颇能启人心扉,堪为医案教材之作。对于初学中医者来说,阅读此类医案,最能提高临床辨证能力和施治水平。

如王旭高医案:凡证于阴阳虚实疑似之间,最当详审。此证音低神倦似虚,而便泄臭水、中脘按痛,实也;肢冷脉细似阴,而小便热痛,阳也。至于舌白谵语,乃痰蒙火郁之证,而日暮烦躁,为阴虚阳盛之兆。鄙意百般怪症,多属乎痰,痰蒙火郁,清化不解,须从下夺,即使正虚,而虚中夹实,亦当先治其实耳。

羚羊角天竺黄石菖蒲橘红竹沥胆星鲜石斛茯神郁金姜汁另滚痰丸(《王旭高医案》)

请看金子久消渴案:口甜属脾热,龈烂属胃火;口渴引饮,热在上焦无疑;脘嘈求食,热在中焦显著;小便频多,热注下焦可知。照此形状,已成三消,脉象左大,舌苔薄腻。滋五脏之阴,泻三焦之火。(《金子久医案》)

又如尤在泾医案:真阳气弱,不荣于筋则阴缩,不固于里则精出,不卫于表则汗泄。此三者,每相因而见,其病在三阴之枢,非后世方法可治,古方八味丸,专服久服,当有验也。(《柳选四家医案·尤在泾医案》)

另如柳宝诒医案:戴某,泄泻宜健脾,遗泄宜补肾,此一定之成法也。但细审病情,口疮足瘰,舌苔黄腻,脉象带数,胃口能纳不化,此必脾脏有蕴湿蒸郁,外及于胃,故久泄不止;内外相结,故遗泄时作。用药之法,当就脾脏清泄湿热,遽投补剂,转恐助邪。

于术小茅术黄柏(酒炒)砂仁(盐水炒)茵陈

广陈皮苡仁生甘草豆卷枳实

炙鸡内金荷叶松石猪肚丸(《柳宝诒医案》)

(十)重阐医理,以案阐理者

此类医案,重于阐理,医者欲通过医案来阐明某些理论观点和医学道理,案理结合,以案证理,以案明理。此类医案对于深化理解中医理论很有裨益。

如丁甘仁医案:陈左,精藏于肾,而主于心,精生于气,而役于神,神动于中,精驰于下,遗泄已久,心悸头晕,补精必安其神,安神必益其气,宜益气养阴,安神固泄。

炒潞党参6g朱茯神10g大砂仁2.4g研剪芡实10g

清炙黄芪10g生枣仁10g川黄柏2.4g熟女贞6g

大熟地12g青龙齿12g桑螵蛸10g明天冬6g

紫石英10g白莲须4.5g(《孟河丁氏医案》卷六)

本案旨在重点阐明遗精之病起于心脾肾,常因心肾不交、中气不足所致,治疗当以交通心肾,益气摄精为法的道理。通过叶氏这一医案之用药,不仅可学到叶天士治疗遗精病的经验,而且对精、气、神以及心脾肾之间密切关系有深入的理解。

(十一)形象比喻,深入浅出者

此类医案,巧取比喻,深入浅出,形象明了,发人深思,颇让读者体会领悟。然此类医案尚需熟谙中医辨证,注意观察社会生活现象,并善于将二者联系起来加以融会贯通、心领神会的医家方能做到。

古今名医善于取譬比喻者甚多,朱丹溪、王肯堂、汪石山、张志聪、张锡纯等皆有善于取譬之案。如张志聪用防风、杏子、苏叶三味利尿退肿,称之为“提壶揭盖”之法。张锡纯治跌仆呕吐称之为“正胆”等等。

再如《爱庐医案》云:“上腊严寒,生产受寒必甚。当时瘀露未畅脐下降痛,迄今五月未止。阅所服药,皆宗产后宜温之例,固属近是,惜未考经穴经隧耳。譬诸锁则买矣,何以不付以钥?买者不知,卖者当知。致使远途跋涉,幸遇善与人配钥者。肉桂,细辛研末饭丸。”

此案把肉桂、细辛两味,辛散温通比喻为开锁之钥,颇令读者心领神会。若能深入体味医案中之譬喻,不仅会使医理神悟,而且有无穷乐趣。

(十二)寥寥数语,突现主旨者

此类医案文字甚为简洁,虽有内容不够详尽之感,但医者意在突出其论治之意,有要言不烦、一箭中的之效。此类医案简明扼要,高深凝练,画龙点睛,能抓住要害,省去繁芜,突出主旨,可谓一锤定音,但是省略的病因病机方药等部分均靠续案的人反复琢磨,深思熟虑,悟出弦外之音,这样才能于无字处学到名医绝技。

如曹颖甫医案:大南门郭左,洞泄当分利。

川桂枝一钱猪茯苓各三钱生白术三钱炒泽泻二钱(《曹颖甫先生医案》)

此案为曹氏运用仲景五苓散全方治疗泄泻无度,空洞无物之“洞泄”证的范例。案中虽未记述脉证,但从用药推测,当有小便不利、腹鸣、渴欲饮水、脉濡等症。病机在于寒湿内停、脾气失运所致。

本案寥寥数语,可谓要言不烦。读者可以法测证。

(十三)诗词骈文,皆成医案者

此类医案是以诗词歌赋骈文的文体所撰写,可谓医文并茂。此种格式体例的医案,要求比较严格,文采丰富,方能下笔。阅读此类医案,不仅可使人学到医理,掌握中医辨证施治方法,而且可以领略医家的文学丰韵,提高医者的文化修养。

如诗体医案:年逾花甲肾气衰,心气不足血瘀来。面色白口唇青,胸闷心痛气息微。头晕耳鸣腰膝软,舌胖脉弱时结代。宣痹通阳兼除瘀,心肾双补缓缓图。

党参麦冬五味子瓜蒌皮薤白丹参

降香补骨脂苁蓉山萸肉寄生茯苓

炙甘草红花

聪聆之职。考六腑以通为补,七窍以空是求。该案对仗工整,生动活泼,妙喻贴切,令人百读不厌。

(十四)突出中医,衷中参西者

此类医案出自于近代和当代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学家,常见于多种中医杂志和各类医案著作。如近代名医张锡纯、冉雪峰、岳美中、施今墨、蒲辅周等精通中医,又致力于中西结合,当代名医更多如此。他们的医案常以中医辨证施治为主,参合西医检查的各项指征与西医诊断的病名,甚或治疗用药,有些医案虽非纯属中医药之治,但对于中西医理论的沟通和中西两套治疗方法的理解和学习,甚有帮助。

此类中西医结合的医案很多,而且有愈来愈多之势,这是中医运用“拿来主义”的方法在临床实践运用的结果,它是时代的产物,是“与时共进”的体现。如岳美中以黄芪、赤小豆、苡米、糕米粥降尿蛋白,施今墨重用生山药、生黄芪降血糖、尿糖等等。

当代医案大多为此类医案。

如周仲瑛医案:汪某,男,37岁,工人。1995年5月30日初诊。

浮肿将近1个月,以下肢明显。眼睑轻度浮肿,咽充血,两肾区无叩击痛,血压12.0/9.3kPa。实验室检查: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14g,尿盘状电泳大中分子蛋白尿,少许小分子。血K4.22mmol/L,Na139mmol/L,Cl96mmol/L,Ca2.20mmol/L。血胆固醇13.79mmol/L,(正常6.5),血清白蛋白23.1g/L(正常30)。B超双肾境线饱满,皮质回声增强。某医院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予波尼松每日60mg,潘生丁每日159mg,用药将近1个月,现尿蛋白仍为。诊见浮肿以下肢为甚,按有明显凹陷,腹胀,腰酸痛,尿少色黄,尿意难尽,食纳平平,口干苦,舌质紫、苔中部黄腻、底白,脉小弦数。证属阴水,湿热瘀阻,气不化水。治拟益气利水,清化湿热,活血通络。

处方:生黄芪20g木防己12g炒苍术10g川黄柏10g

粉萆薢15g六月雪20g五加皮10g猪茯苓(各)15g

大腹皮10g石韦15g泽兰10g泽泻15g

鬼箭羽10g车前草10g。7剂。

6月7日二诊:药后浮肿明显减轻,尿量有增,小腹不胀,右耳闭气,尿检未见异常。原方7剂。

6月14日三诊:浮肿全消,自觉腰酸,夜寐早醒,尿黄,尿检仅脓细胞+。再予清利下焦,活血通络。前方去猪苓、大腹皮、车前草,加狗脊10g,川断12g。7剂。

药后患者仅自觉劳累后腰酸,偶有便溏。续按上法加减调治,病情稳定,尿检持续阴性,肾功能检查正常。激素逐渐减撤,观察近年,尿检始终呈阴性,血查胆固醇、血清白蛋白恢复正常值。

本案属中医“水肿”(阴水)病,为湿热瘀阻、气不化水证。西医因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明显水肿而诊断为肾病综合征,虽用大剂量激素近月,仍未见效。而周氏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方药与病机相切,标本同治,取效迅速,充分显示了中医治疗慢性疑难病证的特色和肯定的疗效。本案中西医内容兼备,而突出中医,说明了中医疗效的神奇和可靠。

再如朱良春医案:

徐某,女,43岁。

初诊:1973年3月16日。

主诉:黄疸,纳少,胁痛已七日。宿有慢性肝炎已久,肝功能反复不正常;右胁胀痛,口干而苦,纳谷不振,迭进疏肝理气、健脾培中或滋养肝阴、清化湿热之剂,症情时剧时缓,迁延不愈。七日前发热,身目黄染,经治热退,惟黄疸未减,乃邀余前往会诊。

诊查:肌肤及巩膜黄染;肝于肋下触及2cm,质中,稍有压痛;脾于肋下未触及。肝功能化验:黄疸指数51U,胆红素94.0μmol/L,硫酸锌浊度试验18U,麝香草酚浊度试验18U,谷丙转氨酶284U。苔薄,舌质红、边衬紫,脉象弦细。

辨证:疫毒、瘀热郁结肝胆之黄疸(黄疸型肝炎)。

治法:清化疫毒,疏肝健脾,活血化瘀。

处方:豨莶草45g田基黄30g紫丹参18g芒硝3g(分冲)

石见穿30g生麦芽30g麸炒枳壳8g糯稻根30g

生甘草4.5g

药服十剂后,黄疸消退,症状缓解,食欲增加;又服药十剂,症情明显好转。肝功能复查:黄疸指数10U,硫酸锌浊度试验12U,麝香草酚浊度试验10.7U,谷丙转氨酶72U。继续调理巩固。随访,已早恢复工作。

四、怎样学习运用古今名医医案

阅读医案,目的在于应用和研究。那么,怎样阅读和研究运用古今医案呢?根据前人的方法,结合我们的体会,试从以下两方面加以总结,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