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关节炎临床验方荟萃
602000000050

第50章 其他关节炎 (1)

第7章 其他关节炎 (1)

1.独活汤

【药物组成】 独活60g,桑寄生10g,防风10g,秦艽10g,威灵仙30g,川牛膝10g,桂枝10g,细辛5g,甘草10g,当归15g,狗脊15g,蜈蚣3条。

【随症加减】 肾亏加杜仲10g,枸杞子15g;寒湿重加制川乌10g,制草乌10g,苍术15g;痛甚加白芍30g,延胡索20g,制乳香、制没药各10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祛湿除寒,开痹散结。用于治疗骶髂关节炎。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62例,总有效率为91.9%。

治验:林某,男,31岁。腰骶部酸胀疼痛8年,反复发作,平时负重、受凉或天雨易作。休息后减轻,因症状不重而未予重视。近3天因劳累而发作。由家人架来就诊,见其屈伸起坐时痛楚之态万状。腿软无力。舌淡红,苔白微腻,脉弦紧。检其两骶髂关节处重按疼痛,骨盆X线摄片见两骶髂关节腔消失,关节边缘毛糙模糊,关节面锯齿状骨质破坏,且见轻度骨质硬化增白。诊为两骶髂关节炎。中医诊为痹证。证属寒湿阻络,肾亏血瘀。治以散寒祛湿,补肾化瘀。方以独活汤加减:独活10g,秦艽10g,防风10g,制川乌、制草乌各10g,威灵仙30g,狗脊15g,杜仲10g,枸杞子15g,当归15g,白芍30g,甘草30g,延胡索20g,制乳香、制没药各10g,蜈蚣3条,川牛膝10g,5剂。二诊:腰骶部酸痛减轻,活动度略增大,于是效不更方,迭进10剂,自觉症状消失大半。再予上方15剂后,骨盆X线再次摄片,两骶髂关节腔狭窄,余无改变。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正常。

【经验体会】 骶髂关节炎原属强直性脊柱炎的初起阶段。隶属中医学的痹证范畴。本病的病因病机是肾亏骨骼空虚,加之劳伤和寒湿侵袭,寒凝湿阻,脉络不利,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所以方中独活、秦艽、防风、制川乌、制草乌、威灵仙等辛香走窜,通行全身,温通散寒,祛风胜湿。尤大剂量独活为主药,如疼痛较重,舌苔白厚而滑者加独活一味,此药有疏风散湿之功,若用至60g,既有镇痛之神效,又无副作用。验之临床,不论舌苔厚滑否,均可用之,确有良效。而威灵仙有化解关节硬化作用。制川乌、制草乌为祛湿除寒,开痹散结之峻药,但每剂不要超过10g,还须因人而异,切不可盲目从事。狗脊、杜仲、当归、枸杞子,补益肝肾。精血充盈则筋健骨坚。白芍、甘草二药合用,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并可牵制独活、川乌、草乌之温燥。延胡索、制乳香、制没药活血化瘀止痛。至于蜈蚣是搜风化瘀通络之要药。川牛膝活血通络,引诸药直达病所。诸药协同,寒湿散,瘀血化,筋骨坚,经络通,当诸痛渐去。

【方剂来源】 李发奎.独活汤治疗骶髂关节炎62例.中国民间疗法,1999,3(3):28

2.骨伤科熏洗方

【药物组成】 桂枝12g,川芎12g,当归12g,木瓜12g,姜黄12g,威灵仙12g,五加皮12g,桑枝12g,鸡血藤15g,苏木15g,伸筋草15g,透骨草15g,细辛10g,川乌12g,草乌12g,冰片5g。

【治疗方法】 将上药置一适当的瓷容器内,加温水浸泡1小时后,加热煮沸40分钟,温度适当后,置于患关节下熏洗,热敷并注意药液的温度。每次熏洗、热敷不少于40分钟,每天2次,熏洗、热敷后主动或被动活动关节,并逐渐加大活动度,以1周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活血化瘀、舒经通络、缓急止疼。用于治疗创伤性关节炎。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260例,治愈234例,好转26例,总有效率为100%。

【经验体会】 创伤性关节炎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的伤筋动骨范畴。关节周围的创伤致使骨折,肌肉、韧带、关节囊、脉管的损伤、断裂,如之手法整复固定,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血瘀脉外,局部离经之血滞,气滞血瘀,血脉瘀滞,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方中川芎、当归、姜黄、鸡血藤、苏木,活血祛瘀,消肿散结定痛;桂枝、桑枝、木瓜、威灵仙、五加皮,温经散寒、除湿滑利关节;伸筋草、透骨草、细辛、川乌、草乌舒筋活络、缓急止疼;冰片芳香走窜,引诸药直达病所。活血化瘀能有效地抑制炎性细胞的浸润,促进毛细血管的开放和重建,加速炎性介质的吸收,减少对神经末梢的刺激,通过毛细血管的增生和延伸,消除水肿,出血被吸收,渗出物被清除。诸药合用,具有活血化瘀、舒经通络、缓急止痛的协同作用,从而达到改善血循环和微循环,气血流通,血脉滑利,瘀祛、肿消、痛止,麻木诸症悉除。

【方剂来源】 张振强.骨伤科熏洗方治疗创伤性关节炎260例.宁夏医学杂志,1999,21(12):722

3.麻乌散外敷

【药物组成】 麻黄40g,川乌30g,草乌30g,透骨草30g,苍耳子30g,急性子20g,花椒30g,独活20g,乳香20g,没药20g,甘草10g。

【治疗方法】 上药共为粗末(不宜太细),加水浸湿,以手握不滴水为度,装入自制棉布袋内(布袋长20cm、宽15cm),将袋口缝好,然后放入锅内蒸15~20分钟后取出,敷在患膝上。为防烫伤,其下可垫一毛巾,温度下降后再把毛巾撤掉。为保持外敷温度,可用小棉被盖在膝盖上。外敷每次30分钟,每日2次,每剂药可连续用5天,15天为1个疗程。

积液较多者,可抽出腔内液体,配合内服中药,处方:桂枝10g,苍术30g,车前15g,牛膝10g,独活15g,防己10g,甘草6g。偏阳虚者,加附子6g、巴戟天10g;偏寒胜者,加川乌12g、细辛3g;湿重者,加薏苡仁30g、木通10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功效主治】 用于治疗膝关节渗出性关节炎。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36例,经1~2个疗程的治疗,积液全部吸收。半年后随访,20例未再复发,有3例因活动不当而诱发,仍以上方而治愈。

治验:杨某,男,55岁。右膝关节痛半月余,肿胀、活动受限3天。半月前因劳累,右膝关节疼痛不适,活动受限。3天来,不敢站立,关节肿胀,服新癀片、布络芬及热敷治疗不效而来诊。查见右膝关节肿胀,屈伸不利,触及关节有冲激感并有磨擦音,浮髌试验阳性,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体温36.8℃,血常规、血沉均正常;X线摄片示右膝关节退行性变并渗出性滑膜炎。诊断:痹证(寒湿痹)。治疗:外敷中药麻乌散为主(方法如前述),加内服中药,以上述基本方,加川乌10g、薏苡仁30g。并嘱其卧床休息,2周后关节积液吸收,肿胀、疼痛消失。为防复发,继续外敷1个疗程,以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关节活动如常,已恢复工作。

【经验体会】 渗出性膝关节炎,多见于膝关节退行性变的中老年人。因脏腑功能衰减,肌肉筋骨失养,再加上活动不当,感受寒湿之邪,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遂成本症。治疗上应遵“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温经散寒、利湿消肿,重者再加中药内服,共同达到温通经脉、散寒利湿的目的。麻乌散外敷患部,使药物直达病所,可获良好的疗效。通过临床观察,证明此方能达到渗液吸收快、复发率低的目的。但需注意其应用只限于寒湿偏重者,如寒郁日久化热,或湿热为患者,不在本方治疗之内。

【方剂来源】 朱振国.麻乌散外敷治疗膝关节渗出性关节炎36例.中国民间疗法,2002,10(1):26

4.七枝风湿膏

【药物组成】 杨、槐、榆、柳、桃、杏、桑7种树枝各100g,羌活、独活各60g,川乌、草乌各3g,麻黄3g,马钱子3g,细辛20g,麝香3g,冰片3g,蜘蛛10g,龟龄集3g。

【治疗方法】 根据药质分别炮制油炸和研末,制成每张3g的硬膏,熔化后外贴于患肢关节,3天更换1次,3次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通经络,利关节,除风湿,止痹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风湿性关节炎50例,经治疗痊愈15例,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类风湿关节炎50例经治疗痊愈9例,显效33例,有效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

治验;王某,女,38岁。诉四肢关节肿痛6个月,膝关节尤著,活动受限,诊为风湿性关节炎,曾服泼尼松、吡罗昔康等,但疼痛反复发作。予七枝风湿膏加热贴于膝关节,2天后疼痛减轻,可行走。再贴治2次,膝关节肿痛渐渐消失而康复,1年后随访未复发。

【经验体会】 风湿性及类风湿关节炎多因肝肾亏虚和气血不足所致,故治疗当以祛风除湿、逐寒蠲痹通络为主,兼以补肝肾养气血,标本兼顾。七枝风湿膏方以羌活、独活、麻黄、细辛等品祛风散邪、温经止痛;川乌、草乌、马钱子逐寒启闭,温经止痛;杨、柳、桃、杏、桑、榆、槐7种树枝功擅通经络,利关节,除风湿,止痹痛;龟龄集擅长补肝肾养气血;麝香、冰片二品气味芳香,走窜入络,专于通关开闭;毒蜘蛛可破瘀消肿,有祛风通络之功。本品在使用时,以火烘烤热后敷贴,借助热势,使皮肤血管扩张,药物有效成分得以充分吸收,从而发挥较好的疗效。

【方剂来源】 杨根生.七枝风湿膏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各50例.中国民间疗法,1999,9(9):16

5.祛痹止痛散

【药物组成】 乌梢蛇15g,红花10g,炮穿山甲9g,蜈蚣2条,地龙10g,鸡血藤30g,土鳖虫12g,秦艽10g,威灵仙15g,桂枝9g,黄芪20g,甘草9g。

【治疗方法】 将诸药磨成细粉,每次5g,每日2次,饭后口服开水送下,服30天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无效者停用。

【功效主治】 祛风除湿,扶正祛邪。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54例,治愈6例,显效14例,好转2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