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关节炎临床验方荟萃
602000000005

第5章 类风湿关节炎 (1)

第3章 类风湿关节炎 (1)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异质性系统性疾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周围对称性的多关节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可伴有关节外的系统性损害。本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以对称性、多发性、侵蚀性周围关节炎为主要特征。关节炎具有慢性、持续性、进行性的特点,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逐渐加重,加重的程度和速度有明显的个体差异,疾病可有暂时性缓解。本病主要侵犯小关节,以手、腕、足等关节最常受累,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和晨僵,可伴有皮下类风湿结节和其他全身症状。

一、急 性 期

1.白虎加桂汤

【药物组成】 生石膏30g,知母20g,甘草、桂枝各6g,黄柏、炒苍术、秦艽各10g,威灵仙20g,薏苡仁、金银花、黄芩各15g,桑枝30g。

【随症加减】 湿重于热加茯苓20g,厚朴10g;湿热阻滞经络加薄荷6g,防风12g,热重于湿加栀子10g,竹茹12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30天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清热疏风,祛湿通络。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60例,显效5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7%。

治验:李某,女,62岁。类风湿关节炎反复发作5年,曾服用多种药物治疗不见有效,诊见:患者畏风、发热、烦闷,早上起来关节僵硬,大关节灼热红肿,而且关节疼痛不能移动,舌苔黄燥,舌质红,脉象浮数。证属湿热侵袭肌腠,风阻经络。药用:石膏30g,知母20g,甘草、桂枝各6g,黄柏、炒苍术、秦艽各10g,威灵仙20g,薏苡仁、金银花、黄芩各15g,桑枝30g,薄荷6g,防风12g。每日1剂。10剂后,畏风、发热、烦闷,大关节灼热红肿消失,关节可适当活动,晨僵有所减轻。继续服用20剂炎症性关节痛消失。

【经验体会】 湿热侵袭肌腠、风阻经络为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期主要病因病理,因而治疗以清热解毒,祛湿疏风通络为主,以防内热伤阴,引邪入里,反复发作,形成慢性关节炎。以石膏、知母、金银花清热;桂枝散风和营;以炒苍术、黄柏、威灵仙、薏苡仁、黄芩祛湿清热,以秦艽、桑枝通络止痛;以甘草和中解毒。而起到清热疏风,祛湿通络的功效。

【方剂来源】 赵一宇.白虎加桂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60例.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5):463

2.痹痛消

【药物组成】 金银花30g,白芍20g,玄参、当归、白花蛇舌草、络石藤、威灵仙各15g,甘草、山慈菇各10g,蜈蚣2条。

【随症加减】 上肢关节痛甚者加羌活、姜黄各10g;关节肿胀较甚者加苍术、薏苡仁各10g;腰膝疼痛者加牛膝、桑寄生、续断各15g。每日1剂,水煎服。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2周为1个疗程,可连续治疗2~4个疗程。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30例,治愈5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

治验:刘某,女,43岁。四肢小关节疼痛、晨僵2年余,曾服用雷公藤多苷片及布洛芬治疗无明显好转。诊见手指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约2小时。腕及足趾关节疼痛,口干,多汗,舌苔薄黄,脉弦细。证属热痹,风湿热毒郁于经络关节,气血郁滞,治宜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通络,治以痹痛消煎剂,每日1剂,水煎服。2周后复诊,足趾及腕关节疼痛明显减轻,手指关节疼痛及肿胀略减轻,晨僵<1小时,给以痹痛消煎剂加羌活、姜黄、薏苡仁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2周后复诊,四肢关节疼痛、肿胀及晨僵基本消失。

【经验体会】 活动期患者多见有关节肿胀,灼热疼痛,晨僵,伴低热,多汗,舌红苔黄,脉数,属中医学“热痹”范畴,多由风湿热毒之邪杂至,郁于经络关节,气血郁滞;或由风寒湿三气杂至,郁于经络关节,郁久化热所致。治疗应以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为主。方中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为《验方新编》中四妙勇安汤的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作用;白花蛇舌草、山慈菇清热解毒;蜈蚣通络止痛;络石藤、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白芍缓急止痛。

【方剂来源】 郝文.痹痛消煎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30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2,14(2):36

3.桂枝芍药知母汤

【药物组成】 麻黄6g,桂枝10g,白术12g,薏苡仁25g,川牛膝15g,忍冬藤30g,赤芍、白芍各15g,防己15g,秦艽10g,地龙15g,甘草10g,生姜5片。

【随症加减】 偏热胜者,加石膏30g(先煎),知母15g,生地黄30g,牡丹皮20g;偏寒胜者,加附子15g,重用麻黄10g,桂枝20g;病久关节畸形僵直者,加炮穿山甲10g,炙乌梢蛇10g,炙蜂房10g,炙僵蚕10g,止痉散6g(分2次冲服)。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主治】 祛风胜湿、消热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280例,治愈142例,显效92例,有效4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7.86%。

【经验体会】 本方可祛风胜湿、消热止痛,能驱除人体感受风湿化热之邪毒,使关节筋脉通畅,气血疏通,达到病愈的目的。一般用药1周后关节肿痛即可减退,1个月后约90%的患者关节疼痛基本缓解,多数患者用药后2~3周关节肿胀明显减轻,4周后关节肿胀基本消失。

【方剂来源】 杨中杰.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急性期类风湿性关节炎280例.河南中医药学刊,1999,14(2):46

二、活 动 期

1.八草八根汤

【药物组成】 积雪草20g,鬼针草20g,天青地白草10g,龙葵草20g,地耳草30g,豨莶草10g,败酱草15g,白花蛇舌草30g,三桠苦根20g,山稔根20g,枸骨根15g,白茄根10g,野蔷薇根20g,半枫荷根20g,茅莓根20g,猕猴桃根30g。

【随症加减】 热毒炽盛,关节红肿热痛较著者,加蒲公英20g,肿节风15g;湿热俱重,关节肿胀灼热明显者,加土茯苓30g,木通10g;湿邪偏重,关节积液较多者,加泽泻15g,车前草20g;伴有湿热伤阴、舌红少津者,加生地黄20g,墨旱莲20g;瘀血明显,关节变形强直、刺痛者,加穿山甲10g,没药6g;痰凝较著,有皮下结节者,加白芥子10g,浙贝母15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日1剂,每剂煎2遍,分早、晚2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1~3个疗程。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和疗法(功能锻炼除外),原服激素者逐渐减量撤除。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祛风除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60例,治愈16例,显效23例,好转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

【经验体会】 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以关节红肿,局部灼热,疼痛剧烈,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为主症,甚或伴有发热、出汗等全身表现,故属于中医的热痹。其病因有内外之分。外因一是风湿热毒直接侵犯骨节筋脉,二是风寒湿邪郁而化热。内因与体质因素有关,因该病多初发于青壮年,多为阳盛或阴虚内热体质,故感邪后易于热化。因此,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病机为湿热毒邪留于骨节,壅滞经络,阻碍血行,不通则痛。治宜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祛风除湿。八草八根汤即据此而设,方中白花蛇舌草功专清热解毒,山稔根、白茄根祛风除湿;积雪草、鬼针草、龙葵草、地耳草、败酱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豨莶草、枸骨根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天青地白草、半枫荷根活血通络,祛风除湿;三桠苦根、野蔷薇根、茅莓根、猕猴桃根则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祛风除湿三项功用。诸药配伍,切合病机。

【方剂来源】 杨庆华.八草八根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60例.江西中医药,2002,33(3):19

2.白虎桂枝汤加味

【药物组成】 石膏30g,知母12g,防己10g,桂枝9g,忍冬藤20g,桑枝15g,乳香9g,穿山甲9g,地龙12g,甘草6g。

【随症加减】 发热甚、咽痛者加山豆根10g,射干10g,苇根30g;阴虚热盛者加生地黄15g,玄参15g,牡丹皮12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30天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祛风除湿,清热化瘀通络。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120例,治愈32例,显效44例,好转4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67%。

【经验体会】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活动期表现为红、肿、热、痛,主要病机为风湿热毒之邪客于关节、经络,气血痹阻。方中石膏、知母性寒清热;防己、忍冬藤祛风除湿;桂枝、桑枝祛风通络;乳香活血伸筋;穿山甲善于走窜,性专行散,能通经络而达病所;地龙性寒清热,通利经络;甘草既缓四肢挛急疼痛,又能缓和药性,以防伤正。全方共奏祛风除湿,清热化瘀通络之功。

【方剂来源】 郭守香.白虎桂枝汤加味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20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1):1163

3.补气活血祛风汤

【药物组成】 黄芪120g,当归30g,桂枝20g,羌活15g,姜黄、桃仁各20g,红花、麻黄各15g,牛膝、川芎、赤芍各30g,白芥子15g,炙川乌、炙草乌各12g,穿山甲15g,秦艽10g,白芷15g,白芍40g,萆薢30g,甘草10g。

【随症加减】 如属风湿热型当去川乌、草乌、麻黄、桂枝,加入知母、黄柏、忍冬藤、石膏等药物。

【治疗方法】 先煎川乌、草乌20分钟,然后加入余药,文火久煎1小时,将药倒出,加水再煎30分钟,2次共取药汁1 000ml,装入容器服用。

【功效主治】 补益气血,祛风除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52例,治愈38例,好转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

治验:杨某,男,34岁。患类风湿关节炎,反复发作7年。左侧二、三手指关节肿大变形,左足第一趾关节及足背红肿,按触痛明显,活动受限,脉虚大无力,舌淡苔白滑。予活血祛风汤3剂,嘱其停服西药,患者服药3天以后,关节疼痛加剧。告患者乃药物发挥作用,正邪相争,古语云:“药不眩瞑,其病不瘳”,6天后,患者肿痛大减,已能自由活动,继服上方,2个疗程后复查,患者肿痛消除,活动自如,停药。随访1年后,病未复发。

【经验体会】 方重用黄芪120g之多,主要取其补气实表、温通经络,即可强壮肌体,又可驱邪外出。黄芪具有增加肌体免疫力之功能,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大部分均为免疫力低下。以当归、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等养血活血之品,取其“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用羌活、桂枝、姜黄、麻黄、川乌、草乌、穿山甲、秦艽等,以祛风除湿、疏通经络;萆薢、白芷、白芥子等药以祛湿除痰,以消关节之肿痛;白芍、牛膝二药补益肝肾,又能潜阳下行,以防升阳发散,药物太过;甘草用以调和诸药。

【方剂来源】 董顺明.补气活血祛风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52例.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6,8(2):70

4.清热解毒方

【药物组成】 土茯苓60g,金银花、生地黄、桃仁各30g,防己、秦艽各20g,赤芍、桑枝、马鞭草、栀子、白花蛇舌草各15g,甘草10g。

【随症加减】 凡关节红肿热痛或见全身发热者加石膏30g,知母15g;若关节疼痛较剧,午后低热者,加地骨皮15g,牡丹皮10g;关节肿胀明显,加车前草、泽泻各15g,通草10g;关节肿大变形或见皮下结节者,加玄参15g,皂角刺、穿山甲各10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3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清热除湿、凉血解毒、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26例,近期控制8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