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关节炎临床验方荟萃
602000000031

第31章 骨性关节炎 (3)

第5章 骨性关节炎 (3)

11.独活桑寄生汤加减

【药物组成】 桑寄生30g,牛膝25g,杜仲20g,川芎20g,白芍20g,当归15g,熟地黄15g,地龙15g,独活15g,石斛15g,细辛5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配合中药外敷:川乌、草乌、红花各15g,鸡血藤、血竭各25g,透骨草30g,研成细末,拌以50度的白酒或米醋交替调制湿润状,再蒸热至39℃,外敷病变关节。2周为1个疗程。连用3~6个疗程。

【功效主治】 补肾强筋,温阳通痹,散寒止痹。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32例,治愈15例,显效5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

【经验体会】 中药外敷一是通过皮肤的吸收促进局部的血液、淋巴循环及组织的新陈代谢,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瘀血散、炎症吸收,对人体气血运行及脏腑生理功能起到调节作用,达到邪去正安的目的。选择溶剂调和贴敷药或熬膏,对于发挥药物作用很重要,酒调贴敷药,起行气、通络、消肿、止痛等作用,虽用缓药,可激其性。油(猪油、麻油、白蜡、凡士林等)调贴敷药,优点是柔软、滑润。醋调贴敷药,起解毒、化瘀、敛疮的作用,虽用猛药,可缓其性。外敷散选用:川乌、草乌、鸡血藤、血竭、透骨草共为细末,其作用活血化瘀通经络,散寒除湿。将药物施于病变部位,药力可直达病所,奏效迅捷。独活桑寄生汤方中桑寄生、牛膝、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当归、地黄、石斛、白芍、川芎滋阴养血活血,独活、地龙、细辛祛湿止痛。全方共奏补肾强筋,温阳通痹、散寒止痹之效。再结合外治法,内外同治,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研究开发前景。

【方剂来源】 梁晶.独活桑寄生汤加减结合外治法治疗骨性关节炎32例疗效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6):3049

12.独仙子汤

【药物组成】 独活、竹茹、防风、穿山甲、地龙、全蝎、乌梢蛇各10g,威灵仙、骨碎补、白芍、当归各12g,制马钱子0.6g,松节、续断各15g,桂枝9g。

【随症加减】 颈椎病加葛根、桑枝、防风,胸椎病加丹参、延胡索,腰椎病加狗脊、肉苁蓉、熟地黄。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3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用于治疗脊柱骨关节炎。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128例,总有效率为98.4%。

治验:马某,男,46岁。头晕伴右颈、肩臂放射性疼痛、麻木3个月。查体:颈部明显僵硬感,颈向右转时呈针刺样疼痛,放射至右手臂。X线颈椎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4~6椎前后缘唇样骨质增生。诊断为颈椎病并右肩周炎。予独仙子汤治疗2周,右上肢放射性疼痛明显减轻。继服2周头晕颈痛及僵硬感消失,能参加正常劳动,X线照片复查,颈椎无新的增生骨质。随访3年未复发。

【经验体会】 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复感三气,痹阻经络,“不通则痛”是本病的病机特点,故应用补肾活血,祛风通络,散寒通痹,透骨定痛之功效的独仙子汤治疗。其中独活、威灵仙、松节、防风祛风除湿;续断、骨碎补益肾养精;桂枝、白芍调和营卫,祛风活血;当归养血活血;马钱子搜风活络,散结开痹;地龙、全蝎、穿山甲、乌梢蛇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祛风除湿;竹茹祛湿调胃。诸药合用,随症加减,共达标本同治,阴阳调和,气血畅通,“通则不痛”的目的。

【方剂来源】 郑春雷.独仙子汤治疗脊柱骨关节炎128例.四川中医,2001,19(11):59

13.杜仲威灵仙汤

【药物组成】 杜仲10g,威灵仙20g,防己15g,续断10g,当归10g,赤芍10g,豨莶草12g,地龙10g,木瓜10g。

【随症加减】 病位在颈部者加葛根、防风;颈肩痛伴上肢麻木疼痛者加黄芪、桂枝;病位在腰部者加桑寄生、狗脊、牛膝;腰痛放射至下肢麻木疼痛者加制川乌、制草乌、蜈蚣;病位在膝部者加薏苡仁、独活;偏于阳虚者加淫羊藿、山茱萸;偏于阴虚者加生地黄、牡丹皮。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10天为1个疗程,可连续服2个疗程。

【功效主治】 补益肝肾,养血和血,祛风除湿,舒筋通络。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88例,治愈29例,显效32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3.2%。

治验:罗某,男,49岁。近3年来腰部疼痛,以早晨起床时或久坐起立时为甚,轻微活动腰部片刻后痛稍缓解,但活动过度或劳累或受凉后极易复发,缠绵难愈。1个月前因弯腰用力不当又感腰痛加重,胀痛难忍,屈伸受限,转侧不利,且伴左下肢麻木、冷痛,痛甚时步履艰难,行走呈跛状,下腰部棘突轻压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略弦。经摄腰椎正侧位片示:腰椎骨质增生。辨证属血瘀寒凝,经脉痹阻。治宜活血补肾,温经散寒,通络止痛。方拟杜仲威灵仙汤:杜仲10g,威灵仙20g,当归10g,赤芍10g,豨莶草12g,防己15g,木瓜10g,续断10g,制川乌6g,制草乌6g,蜈蚣1条,淫羊藿12g。服5剂后腰痛大减,左下肢麻木疼痛消失,续拟原方去制川乌、制草乌、蜈蚣,加丹参12g,牛膝10g,桑寄生12g,再投5剂后腰痛完全消失,腰部功能活动恢复正常。随访1年未复发。

【经验体会】 肝主筋,肾主骨,肾充则骨强,肝充则筋健,进入中老年后肝肾日渐亏损,筋骨无以濡养,故易发本病,滋补肝肾为其治疗大法。若单以补益肝肾、壮骨强筋之品以扶正,而疗效不够理想。不少病例在体检中摄颈椎、腰椎X线片时,虽脊椎有明显的骨质增生,甚至骨桥形成,而患者并无临床症状,若一旦遭受外伤或复感风寒湿邪侵袭则极易发病。皆因血瘀阻络,或寒湿偏盛,凝滞经脉,为其标;更因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筋骨失养,为其本。杜仲威灵仙汤方中威灵仙善通经络,搜逐诸风;防己、豨莶草祛风湿、利筋骨以止痛;木瓜、地龙舒筋通络;杜仲、续断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以固本;当归、芍药养血活血、行血滞而缓和疼痛。诸药合用,共奏补益肝肾,养血和血,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标本兼治之功。

【方剂来源】 向开兴.杜仲威灵仙汤治疗骨性关节炎88例体会.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10(11):36

14.骨刺肿痛散外敷

【药物组成】 白芥子、天南星、半夏、桃仁、红花、大黄、血竭、木香各等份。

【治疗方法】 烘干轧细末后备用,在3层厚的纱布条上摊薄层凡士林(纱布条长度为患膝周径),然后撒上适量骨刺肿痛散药末,环敷于患膝,用纱绷带扎紧以防滑落,5天后换药,嘱患者每次换药前用温水洗患膝,以利药性内透。同时辅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锻炼:患者坐位,膝关节屈曲90°,然后将膝关节伸直,维持片刻后放下,开始每次做3~5遍,以后逐渐增加,每天锻炼2~3次,以不加重患膝肿痛为度。

【功效主治】 活血化瘀,通络化痰。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95例,痊愈48例,占50.53%;显效38例,占40.00%;好转9例,占9.47%;总有效率为100.00%。

【经验体会】 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为本虚标实之证,肝肾亏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在疼痛发作期宜急则治标,从痰瘀论治。骨刺肿痛散方中白芥子辛温燥湿,温化寒痰,善祛阻滞经络之痰湿,合用专主经络风痰的天南星,湿痰要药半夏以燥湿化痰,通络消肿止痛;桃仁、红花、大黄、血竭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木香气芳香而辛散温通,舒筋活血,行气止痛,且有引经之功。诸药合用,开破痰瘀,宣达气血,导其结滞,通利关节,消肿止痛,“从毛孔而入其腠理”,直达病所,起效快。

【方剂来源】 尹律平.骨刺肿痛散外敷治疗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95例.河北中医,2001,23(9):270

15.骨痹汤

【药物组成】 独活12g,秦艽15g,威灵仙15g,桑寄生12g,五加皮12g,杜仲9g,牛膝9g,当归9g,熟地黄15g,丹参15g,穿山甲12g,淫羊藿15g。

【随症加减】 痛甚加络石藤12g;肿胀加泽兰、茯苓、益母草各15g;有骨赘加补骨脂12g;肢麻抽搐加鸡血藤30g、木瓜12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主治】 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88例,治愈36例,显效28例,好转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3.2%。

【经验体会】 方中以秦艽、独活、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迅速改善症状。骨痹之症其原发者多为老年肝肾不足、骨失所养,故方中用桑寄生、五加皮、杜仲、牛膝、淫羊藿,既祛风湿又补肝肾、强筋骨,针对其最基本的病理因素加以施治。同时巩固疗效,减少发作。骨痹之证病程多较漫长,久病入络,故用当归、地黄、丹参、穿山甲活血祛瘀止痛。尤其是穿山甲,善于走窜,性走行散,能通经络而达病所。

【方剂来源】 王亚斌.骨痹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8例.江苏中医药,2002,23(3):20

16.虎潜丸加减

【药物组成】 黄柏10g,龟甲15g,知母15g,熟地黄40g,陈皮6g,白芍15g,锁阳15g,虎骨(可用狗骨30g代),干姜6g。

【随症加减】 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症见关节酸痛,步履艰难,活动受阻,局部无水肿,午后症情常有加重,伴有头晕,心烦,腰腿酸软,尿黄灼热,舌红少苔,脉弦细者,治以滋肾壮水,降火填精,用基本方加生地黄40g、牡丹皮6g,去干姜;肾阳不足,症见关节涩痛,活动困难,畏寒肢冷,疼痛加剧,伴面色苍白,腰膝酸痛,手足不温,尿清长,大便溏,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缓者,治以温补肾阳,填精通络,原方去黄柏、知母,加鹿角胶10g、附子3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主治】 强壮筋骨,填精生髓,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18例,显效为11例,有效为7例,全部有效。治疗时间最长者30天,最短者7天。

【经验体会】 骨性关节炎系慢性病变,肾虚是发病之关键。阴虚型治以滋肾壮水,降火填精;阳虚型治以温补肾阳,通络填精。虎潜丸功能滋阴降火,强壮筋骨,但加减后本方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肝主筋,肾主骨,肝肾有热则耗伤阴血,不能濡养筋骨,故发骨性关节炎。方中重用黄柏配知母泻虚火以生精;肝肾阳虚则精髓不生,寒气凝滞不通则痛,亦发骨性关节炎,方中重用鹿角、附子以温阳通络;用狗骨代虎骨强壮筋骨;锁阳温阳益精,养筋润燥;加陈皮、干姜温中健脾。诸药配伍,共奏强壮筋骨,填精生髓,通络止痛之效。

【方剂来源】 张雨时.虎潜丸加减治疗骨性关节炎18例.湖南中医杂志,1999,15(1):31

17.化瘀通络方

【药物组成】 丹参18g,三七粉5g(冲服),地龙12g,牛膝15g,独活12g,黄芪20g,桑寄生30g,威灵仙15g,防己10g,甘草5g。

【随症加减】 寒湿型,在基础方上加桂枝10g,五加皮15g,鸡血藤30g,沙苑子10g;湿热型,在基础方上加黄柏10g,苍术10g,薏苡仁20g,宽根藤15g,丝瓜络12g或络石藤15g;络损血瘀型,在基础方上加当归10g,杜仲15g,骨碎补15g,续断15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药渣水煎外洗患部。

【功效主治】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补肾强筋。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36例,显效26例,好转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