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关节炎临床验方荟萃
602000000029

第29章 骨性关节炎 (1)

第5章 骨性关节炎 (1)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及关节边缘骨赘形成为特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临床可产生关节疼痛、压痛、弹响、关节积液、活动受限、关节畸形以及可有不同程度的局部炎症,但一般无全身症状。本病以往常用的相同病名很多,如骨关节病、骨质增生、退行性关节病、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等,实际上均指同一种病。目前通用骨性关节炎这一词,其他病名均逐渐废用。

1.补肾活血方

【药物组成】 熟地黄15g,当归10g,川芎10g,牛膝10g,鸡血藤15g,补骨脂10g,淫羊藿10g,杜仲10g,续断10g,赤芍10g,当归10g,秦艽10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30天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补肾益精,活血化瘀。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49例,治愈10例,显效21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9%。

【经验体会】 本病属中医“骨痹”范畴,中医病机为反复劳损,风寒湿邪入侵,壅闭经络,加上中老年肝肾亏虚,无以主筋主骨,筋骨失养,脾运无力,痰瘀凝滞,气血不畅而骨脉瘀阻。近年中医研究结果认为,膝骨关节炎的发病机理在于原发的肾虚和继发的血瘀,两者相互联系虚可致瘀,瘀又加重虚,瘀和虚导致本病的发生;肾虚是膝骨关节炎发病的根本,而瘀血阻络是发病的关键因素。肾虚可从氧自由基、微量元素、酶、性激素等方面影响膝骨关节炎的发病,引起软骨退变;血瘀证的病理基础是微循环障碍、血流动力学障碍、血液流变学改变等,补肾活血法为治疗本病的重要治则之一,因此,治疗上,予补益肝肾,活血通络为法,方中熟地黄、补骨脂、淫羊藿、杜仲、续断、秦艽补益肝肾当归补血活血,川芎、牛膝、鸡血藤、赤芍活血,以使肾虚得补,骨脉得通,从而起效。

【方剂来源】 陈远林.补肾活血法治疗膝骨关节炎49例临床观察.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14):114

2.瘢痕灸法

【治疗方法】 以麦粒大实心艾柱置足三里、悬钟穴上(可以蒜汁固定),线香点燃,期间可命患者缓慢数数字由1~9,同时手指循经划压减轻患者疼痛,待艾柱自然熄灭,取下艾灰,穴位上覆胶布密封,手指按压穴位,使温热感透入穴位深层,3~7天后,局部形成灸疮,穴位可有淡黄稀色渗出液,渗液15天左右,即可去掉胶布,待灸疮自愈为1个疗程(需时25~30天)。

【功效主治】 温通经络,补益肝肾,益髓强骨。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50例,治愈10例,显效14例,好转2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

治验:王某,女性,65岁。双膝关节疼痛反复发作5年,加重2个月。诊见双膝关节持续疼痛,左侧为甚,夜间疼痛难以入睡,行走需用手扶持左膝。跛行,左股四头肌轻度萎缩,左膝关节周围压痛,疼痛向腘窝部及小腿部放射,X线片示双膝均可见骨赘形成,左膝胫骨内踝尖锐,关节间隙狭窄,左膝肿胀,疼痛逐渐加重,行走困难,晨起关节僵硬需按摩后方可下地行走。蹲坐位起立需用手扶持,观察其双膝关节积液明显,以急则治其标为虑。遂行膝关节腔穿刺引流,并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冲洗,术后膝部及腘窝胀痛立减,再于双侧足三里、悬钟穴施灸,1个疗程后,关节疼痛逐渐缓解,再行施灸1个疗程,关节肿胀疼痛消失,起蹲坐均活动自如,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经验体会】 瘢痕灸足三里、悬钟穴,因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其经络正过膝部,阳明者多气多血之经,主润宗筋。宗筋者主束骨而利关节,取足三里补后天之脾上,可资先天之肾水益气血生化之源,艾灸足三里穴可使血行风灭,筋脉得养、宗筋复健、关节流利;悬钟乃是少阳胆经穴,其经正过膝外侧,胆经主治有主足屈伸不利,悬钟穴处胫骨外侧面,其穴浅可见骨,为八会穴之“髓会”。选择此穴施灸,可使温热刺激深入达骨,有驱除深邪久痹,温通经络,扶正壮阳、补益肝肾,益髓强骨之功。选此二穴直接灸治,可利用艾灸祛风除湿,温通经脉,温补气血的作用,直接于穴位上灸治更充分发挥艾灸的功效,灸后穴位局部形成灸疮,对穴位产生持续刺激,可继续发挥经穴调节作用,使人体阴阳平衡。随着灸疮由浅入深、由皮肤、筋肉、骨膜逐渐深入,可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循环系统及成骨系统,进行良性调节,驱除风寒湿痹,促使深积入里的病邪外排,改善骨质增生,促进膝关节软骨的再生与修复。

【方剂来源】 黄静.瘢痕灸治疗膝骨关节炎50例疗效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2,18(3):44

3.补肾活血健骨汤

【药物组成】 熟地黄15g,龟甲胶15g,巴戟天10g,骨碎补10g,山茱萸15g,芡实10g,三七5g,土鳖虫6g,黄芪15g,当归10g,威灵仙20g,鸡血藤20g。

【随症加减】 偏阴虚加鳖甲、枸杞子;偏阳虚加附子、补骨脂;颈椎增生见颈肩痛、肢麻者加桂枝、姜黄、细辛;眩晕者加天麻、白芍、丹参;腰椎增生见单纯腰痛者加狗脊、杜仲、牛膝;腰痛牵及下肢麻者加制川乌、牛膝、白花蛇;膝关节增生见膝痛明显者加独活、乳香、桑寄生。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15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3个疗程。

【功效主治】 补肾填精,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112例,治愈47,显效39例,好转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2.86%。

【经验体会】 人至中年,肾之精气日渐亏虚,骨髓失去充养,渐至筋骨衰退。肾气亏虚,无力帅血运行及关节长期劳损,或努力任重,而致内生瘀血。或复感风寒湿邪,邪瘀凝结,痹阻经络。故其病机主要是肾精亏虚,瘀血痹阻。补肾活血健胃汤方中熟地黄、龟甲胶益肾填精,健骨生髓;巴戟天、骨碎补温阳益肾,壮骨强筋;山茱萸、芡实固精增髓,壮肾健骨;黄芪、当归益气补血,滋养肾精;三七、土鳖虫活血镇痛,化瘀生新;威灵仙、鸡血藤祛风除湿,舒筋活络。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填精,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之功,使肾气旺,肾精盛,筋骨得其所养;瘀血去,经络通,气血得以通畅。

【方剂来源】 郑校生.补肾活血健骨汤治疗骨关节炎112例.湖南中医杂志,2000,16(1):33

4.补肾化瘀汤加减

【药物组成】 熟地黄30g,桑寄生30g,续断15g,杜仲15g,山茱萸10g,鸡血藤30g,独活15g,威灵仙15g,地龙15g,土鳖虫15g,老鹳草10g,牛膝10g。

【随症加减】 急性期关节红肿疼痛明显,舌苔黄腻者,此乃湿热瘀滞,选加黄柏10g,知母8g,木瓜15g,蚕沙(布包)30g,薏苡仁30g,炒苍术、白术各20g,半夏10g,茯苓15g;痛甚入夜难眠,舌红苔黄者,属热重痛也重,加附子与石膏,用量比例以患者具体情况而定。若疼痛遇寒加重者,选加附子10g,鹿角10g,淫羊藿10g,仙茅10g;慢性期肾虚瘀滞者,加枸杞子15g,鹿角片易鹿角胶10g;关节痛甚难忍者,每日加全蝎1g,蜈蚣1条研末装胶囊吞服。膝关节肿胀、积液者加泽兰20g,益母草20g,土茯苓30g。关节屈伸不利者加路路通15g,伸筋草30g,皂角刺12g,三七粉冲服2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饭后服用。外敷:取汁后,热药渣速置入缝制的布袋,随即置患处关节热敷,加热水袋增强热力渗透作用。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补肾益髓,通络止痹。用于治疗女性骨(膝)关节炎。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36例,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89%。

【经验体会】 中医学历来认为“久病入络”、“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女性由于具有经、带、胎、产特殊的生理特点,极易伤精耗血,气血不足。精血同源,精亏血少,脉道不充,脉行不利,则因虚致瘀。若是气虚湿滞无以运化;或素体湿重,湿聚成痰,阻碍脉道,痰瘀易结,则因湿(痰)而瘀。若外感风寒,筋脉拘挛,“合而为痹”,则因寒而瘀。若诸邪久羁,蕴而化热,灼熬阴血,则因热而瘀。劳作过度,久行站立,扭伤闪挫,经脉阻滞无不是诱发、加重本病的外因所在。可见本病虽源于肾精亏虚,肝肾不足,但痰湿瘀滞、络脉痹阻病位在筋在骨。故化瘀治标是临床治疗该病的关键。

本方中补肾选用益精填髓之品,化瘀需考虑病变时期不同。对急性发作期患者,活血药味数宜少,剂量宜小,目的以温通血脉,改善患处局部充血、水肿、炎性渗出;避免大剂量使用防止用药过度患处炎性渗出和疼痛加重。而对于(湿)热明显者,同时酌情选用清化湿热及金银花、连翘、络石藤等药,以抑制无菌性炎症减轻关节滑膜的充血、渗出、水肿,利于关节组织肿胀、疼痛、灼热等症状的缓解。对病程长,屡次复发,滑膜肥厚的慢性患者,注重选用力专的活血化瘀、搜风通络药物,但需注意适可而止,保护胃气。总之,尽管急性发作期治标为主,慢性期偏于补肾,临证用药不同,但补肾化瘀为治疗宗旨,应贯穿始终。

【方剂来源】 霍清萍.补肾化瘀汤加减治疗女性骨(膝)关节炎36例.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29(1):29

5.骨炎宁

【药物组成】 补骨脂30g,骨碎补30g,伸筋草30g,地龙15g,红花10g,黄芪30g,木瓜10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主治】 补肾、通络、活血。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112例,经4周治疗后,按评定标准评定:治愈15例,显效41例,有效4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86%。

【经验体会】 膝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其病因病机为“本痿标痹”,人到中老年,肝肾渐衰,气血失充,肝虚则筋失濡养,肾虚则骨髓生化不足,气血不畅则筋脉痹阻,加之外伤、劳损及感受风寒湿邪等乘虚而入发为本病。治疗当以补益肝肾为主,兼以益气活血,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大多肝肾不足,筋骨懈怠,必须补肾壮骨,防止骨枯髓减,卫表防御功能下降,表现为少气懒言,怕冷自汗,必须补气固表,关节疼痛,肢体困重,关节活动欠利,必须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则气血内达脏腑筋骨,外达皮肉腠理,恢复皮肉筋脉骨的动态平衡。骨炎宁以补骨脂、骨碎补补肾壮骨,红花活血止痛,牛膝活血通络,地龙通络止痛,木瓜舒筋活络,佐以黄芪益气活血。药渣热敷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全方共奏补肾通络活血之功。

【方剂来源】 郑臣校.补肾通络活血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12例临床观察.时珍国医国药,2006,17(7):1270

6.补肾祛瘀方

【药物组成】 熟地黄15g,枸杞子15g,杜仲12g,菟丝子12g,淫羊藿12g,山药12g,红花9g,当归10g,丹参15g,续断12g,桑寄生1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