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关节炎临床验方荟萃
602000000018

第18章 类风湿关节炎 (14)

第3章 类风湿关节炎 (14)

【随症加减】 寒湿阻络型选加制川乌、制草乌、细辛等;寒重血凝者选加鸡血藤、皂角刺、莪术、乳香、没药、桃仁、红花等;风湿重选加薏苡仁、猪苓、茯苓、木瓜等;湿热阻络型选加薏苡仁、黄柏、苍术、秦艽等;病情迁延日久者,加蜈蚣、地龙、穿山甲、乌梢蛇等;以下肢症状为主者,加牛膝;以腰痛为主者,加续断、狗脊、淫羊藿。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主治】 补肝肾、强筋骨、通络舒筋。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65例,临床控制13例,占20%;显效26例,占40%;有效19例,占29.23%;无效7例,占10.77%;总有效58例,总有效率89.23%。

【经验体会】 痛风利节汤中黄芪、白芍、补骨脂、骨碎补、女贞子、千年健扶助正气,补益肝肾,强筋壮骨;防己、伸筋草、透骨草舒筋活络;桂枝、川芎、当归、赤芍行气活血,温通血脉。配合随症加减之中药,共奏补肝肾、强筋骨、通络舒筋的功能,共同阻止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骨质侵蚀,恢复已受损的关节功能,保护未受损的关节功能。

【方剂来源】 刘卫华.痛风利节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5例疗效观察.中医正骨,2003,15(10):17

82.顽痹汤

【药物组成】 黄芪30g,桂枝12g,川芎12g,当归12g,赤芍、白芍各15g,防己15g,青风藤15g,海风藤15g,伸筋草12g,透骨草15g,千年健15g,补骨脂12g,女贞子12g。

【随症加减】 寒湿阻络型选加制川乌、制草乌、细辛等;寒重血凝者选加鸡血藤、皂角刺、莪术、乳香、没药、桃仁、红花等;风湿重选加薏苡仁、猪苓、茯苓、木瓜等;湿热阻络型选加薏苡仁、黄柏、苍术、秦艽等;病情迁延日久者,加蜈蚣、地龙、穿山甲、乌梢蛇等;以下肢症状为主者,加牛膝;以腰痛为主者,加续断、狗脊、淫羊藿等。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络、祛风除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48例,临床痊愈16例,占33.3%;显效15例,占31.3%;有效13例,占27.1%;无效4例,占8.4%。

【经验体会】 本病的发病机制属命门不足、精髓亏虚、风寒湿邪入中阻滞经络所致,属于痹证的范畴。目前现代医学的重点在于阻止骨质侵袭以及保护患者的关节功能,而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用方,各代医家各有所长,针对病机,多采用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活血通络、祛风散寒除湿为主,随症加减,辨证用药,如此就有可能阻止骨质破坏,阻断病情发展,逐步逆转病情。顽痹汤中黄芪、白芍、补骨脂、女贞子扶助正气、补益肝肾、强筋壮骨;防己、伸筋草、青风藤、海风藤、透骨草、千年健舒筋活络、祛风除湿;当归、川芎、赤芍、桂枝行气活血、温通血脉。配合随症加减的中药,共奏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络、祛风除湿的功能。

【方剂来源】 吉建.顽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8例.河南中医,2006,26(3):50

83.益气除痹汤

【药物组成】 黄芪30~60g,白芍20g,当归12g,川芎12g,羌活12g,独活12g,桑寄生20g,杜仲12g,秦艽12g,防己12g,炒白术12g,茯苓15g,陈皮12g,鸡血藤30g,淫羊藿12g,丹参15g,甘草10g。

【随症加减】 偏于上肢加桑枝30g,姜黄12g;偏于下肢加木瓜15g,牛膝12g;偏于热者加雷公藤12g,知母12g,忍冬藤20g;偏于肾虚寒湿者加熟地黄12g,补骨脂12g,菟丝子30g,桂枝6g,附子6~9g;关节肿胀甚者茯苓、白术均加至30g,并可加薏苡仁30g,苍术15g;病久不愈且关节变形者加红花12g,地龙12g,蜈蚣2条;肢节痛重者可加乳香9g,没药9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2周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调气血、补肝肾、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60例,临床治愈7例,显效25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7%。

【经验体会】 方中黄芪益气扶正;白芍、当归、川芎、丹参补血活血,改善微循环;羌活、独活、桑寄生、杜仲、秦艽、防己补益肝肾、祛风胜湿;鸡血藤、淫羊藿温阳散寒、通络止痛;茯苓、炒白术、陈皮健脾祛湿;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调气血、补肝肾、散寒除湿、通络止痛之功效。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明显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但在临床上有些医生不论寒热虚实,一律加用雷公藤似欠妥当。因雷公藤的功效为清热解毒、祛风胜湿、舒筋活血、消肿止痛,因此,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急性活动期,且属于湿热痹者,疗效才能更好。

【方剂来源】 王君.益气除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0例.山东中医杂志,2001,20(3):152

84.温经通痹汤

【药物组成】 麻黄6g,细辛3g,天麻10g,全蝎10g,土鳖虫10g,牛膝18g,杜仲15g,地龙12g,黄芪30g,川芎20g,丹参20g,鸡血藤15g,苍术12g,薏苡仁20g,透骨草20g,独活12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28天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经除痹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136例,经治疗后获近期控制者52例(38.24%),显效68例(50%),有效12例(8.82%),无效4例(2.94%),总有效率97.06%。

治验:张某,女性,43岁。7年前开始患类风湿关节炎,反复发作,双手腕及全部指关节疼痛难忍,肿胀明显,活动受限,每遇天冷阴雨疼痛加重,不能持物,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紧。中医诊断为寒痹。治疗应温经散寒、祛风化湿、通经除痹。药用麻黄6g,细辛3g,天麻10g,全蝎10g,土鳖虫10g,牛膝18g,杜仲15g,地龙12g,黄芪30g,川芎20g,丹参20g,鸡血藤15g,苍术12g,薏苡仁20g,透骨草20g,独活12g。水煎服,每日1剂。患者服药10剂后,自觉疼痛症状基本缓解,关节肿胀较前减轻,活动度较前有所改善,晨僵明显好转,继续服原方30剂后,症状基本消失,巩固治疗20天后停药。随访1年半无复发。

【经验体会】 方中用麻黄、细辛大辛以温经散寒、止痛除痹;天麻、全蝎、土鳖虫、牛膝、杜仲、地龙搜风通经络,使深入经络、筋骨、肌肉之风寒搜剔而出;黄芪、川芎、丹参、鸡血藤补气补血活血,系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苍术、薏苡仁、透骨草、独活祛风除湿、散寒舒筋通络。方中诸药配合,相互为用,扶正而不恋邪,除痹而不伤正,共奏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经除痹止痛之效。

【方剂来源】 王少平.温经通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36例.中国民间疗法,2005,13(6):30

85.顽痹通

【药物组成】 豨莶草30g,川乌9g,青风藤12g,制马钱子0.6g,乌梢蛇15g,地龙15g,当归12g,白芍15g,黄芪15g,制乳香3g,制没药3g,续断12g,杜仲12g,淫羊藿15g,甘草6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2~4个疗程。

【功效主治】 搜风驱邪、化瘀通络、补益肝肾。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60例,治愈28例,显效18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

【经验体会】 方中豨莶草味辛苦,气微寒,能祛风除湿、通经活络、坚壮筋骨、补益肝肾,兼有活血之功,以之为君。川乌、马钱子、青风藤、乌梢蛇开通经络,透达关节,搜逐附筋着骨之邪,以之为臣。地龙、当归、乳香、没药内通脏腑,外达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断、杜仲、淫羊藿补肝肾,坚筋骨,扶正固本;黄芪补气益阳,既可助搜逐之品驱邪外出,又能助活血之药化瘀通络;白芍养血敛阴,既有柔润筋脉之用,又能制川乌之刚燥,以上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以之为使。诸药合用,使客邪祛,痹滞通,筋骨坚,肝肾充。故此方搜邪与扶正兼顾,寄养血于化瘀之中,久服无化燥伤阴之弊,切中病机,故取效甚著。

【方剂来源】 李凤莲.顽痹通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0例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6):739

86.温阳益气方

【药物组成】 黄芪150g,党参150g,白术50g,桂枝50g,桑枝50g,附子50g,干姜50g,锁阳75g,木瓜75g,防风90g,牛膝75g。

【治疗方法】 以上药物打为细粉,制成水丸或装入胶囊服用,每次服3g,每日3次,饭后1小时左右服用,30天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温补脾肾,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40例,近期控制9例,显效24例,有效5例,无效2例。有效率达95%。

【经验体会】 本病属于痹证范畴,临床多按尪痹或痛痹来进行辨证治疗。治疗中见患者表现为气血虚弱、畏寒喜暖等,常因寒冷或劳累后病情加重或复发。我们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治疗。药用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以扶正;用附子、干姜、锁阳温脾肾之阳以固本;佐以桂枝、桑枝、木瓜、防风等通络止痛而治其本。诸药合用,标本兼治,既达到温补脾肾之阳,补益气血之虚而扶正固本目的,又可通络止痛而消除关节肿痛之标症。

【方剂来源】 汪艳萍.温阳益气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0例.河南中医,2001,21(6):66

87.乌雷蠲痹汤

【药物组成】 雷公藤15~30g,乌梢蛇15g(研末兑服),白花蛇1条(约2g,研末兑服),加独活桑寄生汤(常用量)。

【随症加减】 上肢关节疼痛为主者加桑枝15g,姜黄15g;下肢关节疼痛为主者加黄芪30g,麻黄根12g,威灵仙15g;偏热重者熟地黄易生地黄,去桂枝加忍冬藤30g,豨莶草15g,玄参24g;偏寒重者去秦艽加附子15g,川乌15g(上2药先煎2小时),麻黄10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散寒除湿,蠲痹止痛,活络强筋。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30例,临床治愈7例(23.3%),显效14例(46.7%),有效8例(26.7%),无效1例(3.3%),总有效率为96.7%。

【经验体会】 乌雷蠲痹汤是依据类风湿关节炎以虚为本,虚实兼夹的病理机制而设,以补泻兼施的法则组方而成。选用雷公藤为主药,经多年临床应用,效果良好。雷公藤又名黄藤根、断肠草等,性味苦,大毒。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本品在《滇南本草》中载有“味辛,性温,有毒,入肝脾十二经,行十二经络,治筋骨疼痛,风寒湿痹,麻木不仁,瘫痪痿软,湿气流痰,吃之良效。”本方以雷公藤为主,用乌梢蛇、白花蛇归肝脾二经,搜风祛湿,透筋活络为辅,加独活桑寄生汤益肝肾,补气血,除湿蠲痹;全方合用,攻补兼施,气血营卫并调,寓补于通;共奏散寒除湿,蠲痹止痛,活络强筋之功。一般服用本方3~5剂后,其临床症状减轻,续用2~3个疗程后,症状减轻明显或消失。

【方剂来源】 谭幸生.乌雷蠲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9,20(4):16

88.乌威汤熏洗法

【药物组成】 川乌10g,草乌10g,威灵仙30g,寻骨风15g,苍术10g,细辛5g,麻黄10g,桂枝10g,花椒10g,松节10g,番木鳖10g,桑枝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