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关节炎临床验方荟萃
602000000012

第12章 类风湿关节炎 (8)

第3章 类风湿关节炎 (8)

【方剂来源】 阮继源.解痹散结合温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5例临床观察.中国中医药科技,2001,8(4):249

40.蠲痹汤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药物组成】 桂枝12g,白芍15g,知母10g,白术10g,防风10g,生姜5g,麻黄(去浮沫)10g,威灵仙20g,制川乌4g,制草乌4g,白花蛇(冲服)1条,乌梢蛇10g,鸡血藤15g,伸筋草10g,独活6g,当归12g,炮附子6g,甘草6g。

【随症加减】 关节肿胀有积液者加防己、苍术各10g,酸痛以肩肘等上肢关节为主者加羌活、白芷、川芎;以膝踝等下肢关节为主者加牛膝、防己,以腰背关节为主者加杜仲、桑寄生、巴戟天。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主治】 温阳益精、祛风除湿、蠲痹通络。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22例,治愈3例(14%),显效10例(45%),有效6例(27%),无效3例(14%),总有效率86%。

【经验体会】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指、趾、肘、膝、腕、踝等诸关节症状为主证的慢性疾病,中医学中属“痹”、“历节”范畴。临床表现以关节僵硬肿胀、疼痛、肢体屈伸不利为特征。本病乃因风寒湿三气杂至、筋脉气血闭阻、血流不畅、邪气结于骨节或素体肝肾亏虚、精血不足,外袭内侵,或久病拖延,失治误治,血瘀痰阻经脉不通,总之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故此本方具有温阳除湿、通痹活络之效。又中医学认为:“关节由骨组成,为肾精所化,肾虚骨不坚”,“肾主骨,藏精”,故在本方中重用知母、附子、威灵仙、防己、白术、巴戟天、薏苡仁、杜仲、桑寄生、鸡血藤以补肾益精、标本兼顾之共奏温阳益精、祛风除湿、蠲痹通络之效。

【方剂来源】 张海龙.蠲痹汤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2例临床观察.青海医药杂志,1999,29(11):21

41.今健汤剂

【药物组成】 干地黄、淫羊藿、白芍、五加皮、桑寄生、桂枝、知母、薏苡仁、僵蚕、蜂房、羌活、独活、炙附子、炙甘草、姜黄、苍术各10g。

【随症加减】 寒盛加制川乌8g,热盛加石膏20g,关节僵肿明显加胆南星10g,穿山甲9g,骨质破坏较重加续断8g,骨碎补15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舒筋活血,通经除痹。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60例,近期控制24例(40%),显效34例(56.7%),无效2例(3.3%),总有效率96.7%。

【经验体会】 经筋病变是风湿病变根本所在,故治疗上一要益肾补肝强经筋,经络的内属外连使经筋与脏腑相互沟通,因肝主筋,肾主骨,肝肾同源,益肾补肝强筋骨,使得经筋得以濡养和温煦而强健;其次引用引经筋之药,使药力到达经筋之部位,有利于关节炎症的恢复;第三要用舒筋活血通经筋之药,使得结聚于经筋的风寒湿热、痰浊瘀血之邪气得以疏散,进而有利于关节炎症的消除,功能的恢复。今健汤剂精选干地黄、淫羊藿、薏苡仁、白芍、桑寄生、五加皮等中药具有较强的强健经筋、重建人体免疫平衡功能,能够迅速起到消肿止痛,恢复关节功能。淫羊藿:《别录》云“坚筋骨”,《本草备要》云:“补命门,益精气,坚筋骨,利小便”。运用强经筋,通经络,活血化瘀之中药,可以营养滑膜组织,加速细胞代谢,减少关节及周围组织的致病因子的浓度,从而有利于疾病恢复。

【方剂来源】 张学林.今健汤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河北中医药学报,2005,20(3):20

42.蠲痹通络汤

【药物组成】 金银花30g,连翘15g,桂枝10g,白芥子15g,鹿角霜10g,鸡血藤30g,赤芍10g,地龙12g,乌梢蛇10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2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通经活络,搜剔络邪。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30例,总有效率为86.7%。

【经验体会】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其特殊症状与痹证中的“白虎节”、“痛风”、“骨痹”、“历节风”、“顽痹”等相似。从整体来看,本病虽为局部慢性病变,但其发病与整体防御功能有密切的关系。其病因风寒湿三气中以寒邪为主要的诱发外因,而正气虚是其内因之根据,在正气虚衰、腠理不固、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以冬伤于寒或受凉为外因的条件,寒邪乘虚而入,直中筋骨,内伤血脉引起气滞血瘀,关节失利,日久不解,寒邪化热成毒,遂成寒热并存、虚实互见、错综复杂的局面。蠲痹通络汤中的金银花、连翘性寒,能清热解毒,合用则既能清气分之热,又可解血中之毒;桂枝性温,疏散风邪,温经通脉;白芥子辛温,散寒化湿,通经达络,消肿止痛;鹿角霜性温,壮骨温阳,通督脉,补肾阳;鸡血藤、赤芍合用能活血通络,舒筋止痛;地龙咸寒、乌梢蛇咸温,寒热搭配,性善走窜,功专通络,透骨搜风。全方清热散寒并用,通经活络,搜剔络邪,相反相成。

【方剂来源】 曾明.蠲痹通络汤治疗寒热错杂型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福建中医药,2005,36(1):7

43.雷公藤煎剂

【药物组成】 雷公藤10g(先煎),黄精、川乌、草乌(先煎)各10g,赤芍、羌活各10g,熟地黄、红花、当归、赤芍、桂枝、生地黄各15g,独活15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每日3次,同时配白花蛇5条,蜈蚣10条,研末吞服,每次5g,每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祛风除湿,通络散寒,扶正固本。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70例,完全缓解14例,缓解20例,有效30例,无效6例,有效缓解率91.5%。

治验:吴某,52岁,男。全身关节疼痛加剧,以双指间关节疼痛肿胀尤甚,晨僵活动后稍缓解,关节肿胀,活动明显受限,双指间关节红肿轻度畸形,双下肢踝关节及膝关节肿胀疼痛,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经服用雷公藤煎剂1个疗程后关节疼痛缓解,关节肿胀有所消退,晨僵减轻,连续服用3个疗程,复查血沉正常,可以下床原地活动。

【经验体会】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顽痹范畴,其病因为外感寒湿之邪,内因气血阴阳失调,脏腑亏损,寒湿凝滞,气血运行不畅导致邪盛、正虚、瘀滞、挟杂引起关节肿胀、疼痛变形、晨僵等症。类风湿关节炎中晚期患者,往往病情反复发作,正气日衰,正不御邪,以至经脉凝涩不通,关节畸形,经脉拘急,骨质破坏,病情复杂,虚实挟杂。故治疗原则应以整体出发,针对病因病机,扶正祛邪,寒热并用,以祛风除湿,通络散寒,扶正固本为基本大法。雷公藤为本方主药,配川乌、草乌、羌活、白花蛇、蜈蚣、全蝎、桂枝、独活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止痛,加当归、赤芍、红花活血化瘀以祛邪。熟地黄、黄精、生地黄滋阴补肾,黄芪、党参益气健脾除湿,以扶正气。中医认为,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不通则痛,通则不痛。人体正气的强弱,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演变和预后起着重要作用,采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予滋阴补肾、益气健脾之法同用,以固护正。

【方剂来源】 黎桃英.雷公藤煎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70例.陕西中医,2004,25(8):713

44.类风方

【药物组成】 人参12g,黄芪40g,当归30g。川芎、独活、豨莶草、木瓜、丹参各15g,防己、川牛膝、羌活、秦艽各12g,川乌、草乌各10g,桑枝24g。

【随症加减】 症状明显改善后,去川乌、草乌,重用秦艽20g,发热加金银花20g,连翘15g。类风方散剂:蜈蚣、全蝎、土鳖虫、白花蛇各等份,瓦片焙黄存性研末,每次服6g,每日2次,用汤药送服。

【治疗方法】 水煎服,其中川乌、草乌有毒先煎1小时祛毒。每日1剂,分2次服。饭后半小时服。

【功效主治】 扶正固本,益气升阳,活血化瘀,温通经络。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73例,总有效率为93.2%。

治验:患者,女,42岁。全身关节肿痛伴晨僵5年。查:慢性病容,双手中指肿胀压痛,双踝关节明显肿胀,压痛剧烈。X线示双手中指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辨证:风寒湿痹。给予类风方治疗,患者服16剂后,症状、体征显著改善,去川乌、草乌,秦艽改用20g,患者继续服20剂,诸症悉解,X线检查正常,随访1年,无复发。

【经验体会】 风寒湿邪侵袭,邪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关节闭塞,筋骨失去濡养,渐至筋挛骨松,关节变形不得屈伸。类风方中,黄芪、当归、人参、川芎、川牛膝补气养血、活血化瘀;木瓜祛湿通络,豨莶草祛风除邪,通利关节;川乌、草乌、秦艽温阳祛寒止痛,与全蝎、蜈蚣配伍可搜剔走窜通络,祛风散结逐瘀。诸药合用具有扶正固本,益气升阳而逐寒,活血化瘀而养血,温通经络而除湿之功效。

【方剂来源】 何秀琴.类风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73例临床体会.青海医药杂志,2004,34(4):57

45.连藤饮

【药物组成】 黄连20~30g,黄芩15g,大黄5~10g,连翘30g,青风藤30g,薏苡仁30~60g,苍术15g,白术15g,干姜10g,甘草10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3周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

【功效主治】 健脾化湿,清热通络。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46例,治愈4例,显效15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6.9%。

【经验体会】 风寒湿热痹阻经脉,壅遏气血,形成痹证,应用祛风散寒、清热除湿之法,选用川乌、草乌、细辛、防风等药物治疗。经过反复临床观察,体会到:脾胃运化失常是本病发病的关键,湿热内蕴,复感外邪,内外相合,湿热之邪浸淫经脉关节,壅遏气血,是活动期的主要病机。临床多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局部扪之灼热,脘痞纳呆,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之湿热见症。治疗则应清热、运脾、化湿、通脉。连藤饮方中黄连、黄芩、大黄清热化湿,分利上、中、下三焦,水道通则湿去热清,使邪从内解;连翘、青风藤、薏苡仁化湿通络,透邪外出,使邪从外解;苍术、白术、干姜、甘草运脾化湿,脾健湿化,邪无所附。全方共使脾健、湿去、热退、络通而病告退。

【方剂来源】 张茂雷.连藤饮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46例.山东中医杂志,2001,20(1):22

46.活络通痹汤

【药物组成】 黄芪30g,当归15g,木瓜15g,土鳖虫10g,制川乌、制草乌各10g,伸筋草20g,羌活、独活各10g,桂枝10g,淫羊藿10g,乌梢蛇10g,甘草10g。

【随症加减】 湿重者加薏苡仁、茯苓;湿热者加苍术、黄柏;关节肿胀甚者加白芥子、赤小豆;疼痛甚者加制乳香、制没药;疼痛游走者加寻骨风、威灵仙;阳虚寒盛者加附子;下肢疼痛者加川牛膝。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主治】 补益气血,温经散寒,祛风通络。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60例,经治疗1~3个月,临床近期治愈35例,显效22例,好转2例,无效1例。

【经验体会】 类风湿关节炎为临床常见病。中医认为本病多因人体正气不足,防御功能减弱,风寒湿热诸邪,乘虚侵入人体经络,致气血营运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而发生肢体关节僵硬、肿痛、酸困麻木、功能活动障碍,病程较长,病情顽固缠绵。若不积极治疗或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则病程可延续数年,甚至10数年以上。最后可导致关节不同程度的畸形,骨质严重损害,丧失生活能力,成为残废或半残废,痛苦终生。故本病早期治疗至关重要。正气不足为致病之根本,宜治以补益气血,温经散寒,祛风通络之剂。自拟活络通痹汤方中黄芪、当归益气养血扶正;制川乌、制草乌、桂枝温经散寒;淫羊藿温补壮阳;土鳖虫、乌梢蛇祛风通络;羌活、独活祛风除湿;木瓜、伸筋草通络利筋骨;甘草和胃,调和诸药。

【方剂来源】 汪艳玫.活络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0例.中国民间疗法,2001;9(2):30

47.龙胆泻肝汤

【药物组成】 龙胆草6g,栀子9g,黄芩9g,柴胡6g,生地黄9g,车前子9g,泽泻12g,当归3g,木通9g,甘草6g,木香9g,桃仁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