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关节炎临床验方荟萃
602000000010

第10章 类风湿关节炎 (6)

第3章 类风湿关节炎 (6)

【经验体会】 风寒湿灵散以天南星、肉桂、干姜为主药,具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之功效;辅以白芷加强其止痛效果;佐以赤芍活血化瘀、舒经活络,使以白酒为引经药,带领诸药直达病所。一般患者经药物外敷治疗开始后15~20分钟,患处皮温开始升高、发热,局部毛孔扩张、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保证了组织所需的氧及营养物质的供给,加速新陈代谢,使机体所产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得到改善。现代研究已证实,中药外敷治疗,通过皮肤直接进入病变部位,缩短了从给药到生效的时间,且局部组织内的药浓度显著高于其血液浓度。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局部关节肿痛很快消失,疗效甚捷。

【方剂来源】 梁树旗.风寒湿灵散外治类风湿性关节炎140例.江苏中医,2000,21(7):19

25.扶正行痹汤

【药物组成】 制马钱子0.2~0.4g,雷公藤(生药)6g,黄芪30g,当归12g,鹿角胶10g,制川乌10g,威灵仙10g,乌梢蛇15g,蜂房10g,土鳖虫5g,全蝎10g,蜈蚣2条,僵蚕10g,制乳香、制没药各10g,炙甘草6g。

【治疗方法】 马钱子严格遵法炮制,研细末,装入胶囊,每日从0.2g开始,分2次口服,如面肌、全身肌肉有痉挛绷紧感,为用量极限,应稍减量,不可用量过大。其余诸药,加水浸过药面,浸泡15~30分钟,煎沸后续煎10~15分钟,滤取煎汁;再煎取第2次药汁,混合,分2次口服。2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消肿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100例,近期控制38例,显效36例,有效2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

【经验体会】 本方益气养血,温经散寒,祛风燥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具有较强的清热止痛作用,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因方中有些生药及虫类毒性药,因此,除严格遵照服法外,用本方时要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对肝肾功能不全者要慎用。

【方剂来源】 李林雅.扶正行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00例.江西中医药,2001,32(5):59

26.补肾养肝活血汤

【药物组成】 巴戟天15g,杜仲15g,续断20g,熟地黄20g,枸杞子20g,制何首乌30g,当归15g,鸡血藤30g,防风15g,秦艽10g。

【随症加减】 纳呆加麦芽、砂仁;肾阴虚加知母、龟甲;肾阳虚加肉桂、淫羊藿;关节畸形加穿山甲;累及脊柱加狗脊、川牛膝;伴有发热去巴戟天、续断、杜仲,加石膏、知母、地龙。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6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补肝肾,强筋骨,通血活,祛风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160例,治愈56例,显效58例,好转4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6.3%。

【经验体会】 本病的病位在肝肾,其病机是肝肾精血亏虚为本,瘀血痰凝,痹阻经络为标。肝主筋肾主骨,且肝肾同源,肝血肾精充足则筋骨有所养而强健有力。反之,肝肾精血亏虚,则筋骨失养,经络空虚,易受风寒湿邪的侵袭。既病之后又无力驱邪外出,使邪气留连于经络筋骨之中,阻碍气血运行,生痰致瘀,痹阻经络而成尪痹证。风寒湿之邪侵入人体后,因机体阴阳气血和脏腑功能状态的不同,临床表现虽有偏寒、偏热、偏湿、偏风、偏虚之别,但不同程度的疼痛则贯穿在尪痹的整个过程,是各型尪痹的共同特征。因此说,肝肾亏虚是尪痹发生的内在病理变化。基于上述分析确立补肾活血,通络祛风湿的基本治则。以巴戟天、杜仲、续断补肾阳强筋骨,启动肾中真阳而逐寒除湿化痰;以熟地黄、枸杞子、何首乌补肝血,填肾精以资筋骨化生之源,弥补外邪对筋骨的损伤;以当归、鸡血藤活血通络,使气血正常运行,濡养筋骨;以防风、秦艽祛风除湿,驱邪外出。诸药共奏补肾肝,强筋骨,通络活血,祛风湿之效。

【方剂来源】 郭绍伟.补肾养肝活血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60例.河南中医,2003,23(6):30

27.复方马钱子散

【药物组成】 马钱子300g,全蝎、僵蚕、牛膝(用沙锅炒黄)、乳香、甘草、苍术、麻黄、乳香、没药各36g。

【治疗方法】 制法:先取马钱子放入沙锅或铜锅内加水1 000ml,内放绿豆30g,文火煮至绿豆开花,取出马钱子扒取外皮,随即用刀切成似纸片样薄片,(切时注意边扒边切以免硬化),经过2~3天阴干后再用细沙子适量放入沙锅或铜锅(禁用铁锅)内炒热,把马钱子放砂中焙黄如橘色(如焙成黑色则疗效降低,同时把扒去马钱子外皮埋掉以免家畜误食),将全蝎、苍术、甘草、僵蚕、麻黄、牛膝用沙锅炒黄,乳香、没药用瓦炒(把药本身含的油分别炒落在瓦上,被瓦吸收)至基本上不起泡沫为止,但不要炒焦,以免损失药力,最后将诸药碾细末装瓶备用。用法:成人每晚睡前服1次。

初服1.5g,用黄酒60ml冲服,如无黄酒白开水也可,但白开水削减药力(若病程在10年以上可用五加皮250g,土鳖虫90g,做药酒,每次用50ml药酒送服,效果更佳)。最好服药后坐半小时,如无反应再睡(反应为:头痛、头晕、出汗,甚则舌强硬不舒、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和四肢发抖等症状)。连服10天,然后加至1.8g,再服10天。此后,以患者有无反应为用药剂量的上限,量可以0.3g为递增指数,10天加一个指数,最大量每次不能超过2.5g。无论用量多少,若用药后出现上述反应,立即给患者喝几口温开水即可好转,如反应较重者,饮绿豆汤可以缓解症状,但须暂停药1~2天,然后减一个指数续服。服药的多少,要根据身体的强壮和年龄大小而定。如老人、体质弱者或儿童日用量可酌减1/3~1/2。

【功效主治】 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镇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42例,服药1/3~1/2料痊愈15例,占35.7%;服药1~1.5料痊愈24例,占57.2%;服药2料显效3例,占7.1%;总有效率达100%,最短服1/3料,最长服用2料。

【经验体会】 本病多因体虚腠理空疏,复感风寒湿邪,血瘀筋脉关节而致,复方马钱子散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镇痛之功,药证相符,故能奏效。

【方剂来源】 张盘根.复方马钱子散治疗单纯性风湿性关节炎42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5):20

28.公藤地黄饮

【药物组成】 熟地黄100g,雷公藤15g,制川乌20g,威灵仙30g,牛膝20g,白花蛇(小)5条,五加皮15g,独活20g,防风20g,秦艽15g,山楂15g,炙甘草10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主治】 活血化瘀、疏通经络。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48例,治愈30例,显效10例,好转5例,无效3例。

【经验体会】 公藤地黄饮方中雷公藤味苦、具杀虫、消炎、解毒之功。与熟地黄相须为用又能增强熟地黄滋补肝肾、益精髓之功,同时制川乌辛温疏风散寒力强,三者相配可谓相得益彰。故为君,臣以牛膝、五加皮、山楂均具补肝肾、强筋骨之功,其中牛膝、山楂兼可活血化痰、痹证日久必兼瘀象,取二者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气血、以达气调血和之功,同时与君药相配可增强君药的补肝肾、强筋骨之力,山楂可健胃运脾,可防止熟地黄药重碍胃之弊。佐以威灵仙、防风、独活、白花蛇、秦艽五者均可搜风通络、燥湿。

【方剂来源】 王显利.公藤地黄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8例疗效观察.江苏中医,2001,(6):33

29.骨痛汤合玄驹丸

【药物组成】 雷公藤6g,制川乌6g,制草乌6g,鹿角胶10g,肉桂10g,全蝎10g,杜仲20g,牛膝20g,狗脊20g,骨碎补30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本方药性峻猛、有毒,心脏病、肝病、胃病患者及孕妇等慎用。如出现口舌麻木等中毒现象,可用生绿豆、甘草各60g煎服解毒。同时加服玄驹丸:广西产大黑蚂蚁的干燥粉末,加蜂蜜为丸。每次6g,每日2次,骨痛汤送服。30天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滋补肝肾,祛风除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53例,近期疗效统计38例,其中痊愈10例,好转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3.7%;远期疗效统计15例,其中痊愈5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77.7%。

【经验体会】 黑蚂蚁功能补肾壮阳,祛瘀通络。现代药理研究说明,黑蚂蚁在提高免疫功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有显著疗效。杜仲、狗脊、骨碎补、鹿角胶滋补肝肾,祛风壮骨;雷公藤、制川乌、制草乌、附子、全蝎祛风通络止痛;牛膝行血理气。本法具有扶正固本、补益肝肾、养血荣筋、祛瘀通络的功效,其中补肾之功效尤其显著。

【方剂来源】 刘婉丽.骨痛汤合玄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3例.中国民间疗法,2005,13(4):37

30.归芪鳖虫汤

【药物组成】 当归15g,黄芪15g,桑寄生30g,乌梢蛇30g,熟地黄15g,全蝎6g,土鳖虫6g,蜈蚣2条,白芍15g,两面针15g,三七10g,炙甘草5g。

【随症加减】 热重者加豨莶草、海桐皮、忍冬藤各30g。寒盛者加仙茅、威灵仙各15g;痛甚者加延胡索、乳香、没药各15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30剂为1个疗程。每剂药服后将药渣趁热外敷患侧关节处20~30分钟。

【功效主治】 补气养血,搜风通络。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38例,治愈7例,显效20例,好转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4%。

治验:陈某,女,32岁。产后2月出现四肢大小关节对称性、游走性疼痛1年余。双腕、双指近端关节、双膝关节红、肿疼痛,活动障碍,右第1、2指关节梭状畸形,晨僵,握力下降。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诊为类风湿关节炎。予归芪鳖虫汤治疗。处方:黄芪15g,当归15g,桑寄生30g,乌梢蛇30g,熟地黄15g,全蝎6g,土鳖虫6g,蜈蚣2条,白芍15g,两面针15g,三七10g,炙甘草5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约250ml,分2次温服,药渣外敷患处。1周后关节红、肿、痛有所缓解。连服中药30剂后,仅有右腕、右第2指远端关节轻度疼痛,红肿消失。归芪鳖虫汤减至每周4剂,服药半年,关节肿痛缓解,无晨僵,握力基本正常,能正常生活。

【经验体会】 方中熟地黄、桑寄生、当归、黄芪、白芍、炙甘草补气养血;乌梢蛇、蜈蚣、全蝎、土鳖虫重在搜风通络,透骨止痹;两面针、三七活血止痛、镇痛。

【方剂来源】 黄爱云.归芪鳖虫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8例疗效观察.江苏中医,2001,22(11):25

31.桂枝汤加减

【药物组成】 桂枝9g,白芍9g,炙甘草9g,生姜9g,大枣3枚。

【随症加减】 关节痛甚加制川乌8g,制草乌8g,羌活15g,独活15g,秦艽15g,制没药12g;僵硬者加白芷15g,白芥子15g,乳香10g,天花粉10g;热痹者加石膏40g,知母12g,忍冬藤30g,黄柏10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30天为1个疗程,可连续治疗3个疗程。

【功效主治】 温阳通经,解肌发表。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42例,显效9例,好转2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48%。

【经验体会】 方中桂枝助正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白芍固腠理和血脉,收阴气而和营益阴,二者一治卫强,一治营弱,散中有收,发中有补,使表邪得解、营卫调和;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辛散表邪又和胃止呕;大枣益气补中;姜、枣在方中虽为佐使,但对桂、芍起较大协同作用;甘草合桂枝则辛甘化阳以实卫,合白芍则酸甘化阴以和营。该方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阴阳并调,故既能解表又能和里。因其具有调和营卫、气血、阴阳的作用,故古人有“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之说。

【方剂来源】 李琴.桂枝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山东中医杂志,2004,23(3):152

32.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药物组成】 桂枝12g,炒白芍15g,知母12g,麻黄6g,制附子15~30g,豨莶草60g,当归30g,炒白术、炙甘草、防风各12g,黄芪50g,生地黄、熟地黄各60g,忍冬藤、白鲜皮各30g,防己2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