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疑难病痰瘀同治经验
601900000043

第43章 疑难病痰瘀同治验案 (7)

第八章 疑难病痰瘀同治验案 (7)

处方:熟地黄240g,炒山药120g,山茱萸90g,枸杞子(微炒)120g,鹿胶(炒珠)120g,杜仲(姜炒)120g,菟丝子(制丸)120g,当归(便溏者去之)120g,附子(加至180g因人而用)60g,肉桂(渐加之120g因人而用)60g,如阳衰气虚加人参(可加至180g随人虚实增减,人参之功,随阳药入阳分随阴药入阴分欲补命门,亡阳非此不能速效)60~90g。

制法:为细末,炼蜜为丸。

服法:每日2次,早、晚各服9g,白开水服下。

6.大雄鸡汤

主治:男人虚痨,女子痨瘵。

处方:全当归(酒洗)30g,炙黄芪30g,大熟地30g,核桃仁30g,乌鸡(洗净去肠肚)1只。

制法:将上药入于鸡腹内用无灰好黄酒2 500ml装入沙锅内煮熟,下井中半天出火毒。

服法:随意吃肉饮酒,病渐愈。

7.福寿丹

主治:治男女五老七伤,初起噎膈半身不遂,气逆不舒,食后胀满风痰,福寿丹流火有痰易出,男子吐血遗精,妇人赤白带下,胎前产后月水不调,无论诸证并皆治之,小儿食积初起、眼目红赤、红白痢疾。如果食积病者,可服五丸痊愈,水泻一丸即愈。

处方:白术(土炒)48g,川大黄500g,香附500g,当归(酒洗)250g,半夏(姜汁炒透)250g,杜仲(盐水炒去丝)60g,陈皮48g,苍术(米泔水浸炒)120g,黄芩48g,川芎60g,食盐120g,韭子390g,牙皂(去皮核)30g。

制法:用童便、黄酒、好陈醋各9斤,和一处将各药共入小缸内泡三昼夜取出,用新白布一块铺沙锅蒸笼内将药放布上封严密,蒸三炷香时取出晒干,仍入浸药汁内再泡一昼夜再蒸三炷香,如此浸蒸以九次为度,晒干为极细末,以神曲、白蜜为丸,每丸9g。

服法:每天1丸,用清茶服下,服药时忌牛羊肉、乳。

8.温白丸

主治:慢性胃炎,上腹疼痛,肝火犯胃,疼痛连胁。

处方:人参15g,吴茱萸15g,茯苓15g,炮姜15g,黄连15g,桂心15g,巴豆(去油)15g,川椒(炒出汗)15g,桔梗15g,皂角15g,川乌(面煨)15g,柴胡15g,厚朴(姜炒)15g,白芍15g,菖蒲15g,紫菀15g。

制法:上药粉碎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g。

服法:每日2次,每次1丸,食后姜汤送下。

9.黑老娃丸

主治:治虚劳症。久病虚弱,体虚未复,大病过后的虚损证。

处方:大麦(炒熟磨面)1 500g,黑豆(炒熟磨面)1500g,大枣(去肉将核炒黄)250g,核桃仁(100个),蜂蜜750g,黑老娃(去毛将肉刮下,全骨焙黄为末)1个。

制法:黑老娃全骨、枣核粉碎为末,将老娃肉、枣肉、核桃仁同煎药面共为一处,捣如泥晒干炒蜜为丸。

服法:每日2次,每次1丸。

10.久泻验方

主治:慢性结肠炎腹泻。

处方:干山药(炒熟)90g,绿豆(炒熟)60g,白砂糖24g。

制法:共为细末。

服法:每服12g,白开水送下。

11.煮黑豆方

主治:有延缓衰老的作用,调精补髓,健脾养胃,滋肾生津,明目固齿,调经养宫,服之即愈,能壮阳种子,治阳痿不起。

处方:白茯苓30g,白术(葱花土伴炒,去土葱)30g,连珠巴戟(滚水泡,去心晒干)30g,补骨脂30g,青皮30g,青盐(待煮豆时放入)30g,陈皮30g,厚朴30g,杜仲30g,熟地黄30g,小茴香30g,川椒30g,肉苁蓉(用竹刀去皮麟,酒浸晒干)30g,生地黄(用铜刀切碎)30g,当归30g。

制法:二十大碗水同药入沙锅内,煎至十碗滤去渣,再加十大碗水,煎至五碗,用黑豆二升同药十五碗共入沙锅内,用桑柴文武火煮干为度。制药之时,切忌戒食牛、马、犬肉。

服法:每早服90g,白汤送下。

12.固本壮阳丹

主治:治肾虚腰痛,久则寒冷,此药壮筋骨,补元气,利小水养丹田。

诗曰:杜仲苁蓉巴戟天,茴香故子共青盐,猪羊腰子一起吃,八十老公也少年。

处方:杜仲(酒炒去丝)30g,肉苁蓉(酒洗)15g,川巴戟(酒洗去骨)15g,小茴香30g,青盐(酌用)15g,故子(盐水浸炒)30g。

制法:右药为末将猪、羊腰子竹刀刮开入药在内,逢住纸包煨热,一个一服黄酒送下,

服法:本方用青盐6g,服下即呕,夜间肚泻,始思盐、蓉二味俱咸,且苁蓉滑肠致泄,致呕,所以呕泻兼作,以后遇脾胃虚弱腹痛二味易去少用。

13.五汁膏

主治:治虚痨咳血痰喘。

处方:天冬6g,麦冬6g,贝母3g,牡丹皮3g,生地黄6g,茯苓2.4g,阿胶3g,薄荷6g,犀角粉1.5g,羚羊角粉1.5g,梨汁30ml,藕汁30ml,莱菔汁30ml。

制法:再熬以入水不散为度,再入蜜60g,重汤炖半日用,装入瓶中备服。

服法:一日3次,每次1勺,开水冲下。

14.滋阴清化丸

主治:治虚痨嗽痰,热渴出汗。

处方:天冬48g,麦冬24g,生地黄24g,熟地黄24g,知母24g,茯苓12g,山药12g,贝母12g,花粉12g,甘草9g,五味子9g。

制法:炼蜜为丸,每丸9g。

服法:每次1丸,每日2次,含化。

15.杏仁煎

主治:咳嗽失音。

处方:杏仁90g,姜汁45g,蜜45g,砂糖45g,桑白皮66g,紫菀30g,五味子30g。

制法:后4味先煎,三炷香去渣入前四味,熬成膏。

服法:一日3次,每次1勺,开水冲下。

16.五汁饮子

主治:肺燥干咳,久咳不止,咳嗽痰喘。

处方:白萝卜(取汁)120g,生姜(取汁)120g,梨汁120g,白面120g,人乳120g,藕汁120g,蜂蜜120g。

制法:入铜锅内熬成膏,用木炭火熬。

服法:每日2次,每服3g,白开水送下。

17.劫痨散

主治:慢性气管炎,肺胃阴伤,五心烦热,干咳久嗽,食欲不振。

处方:白芍(炒)9g,黄芪(炒)9g,炙甘草9g,党参15g,五味子(炒)9g,当归15g,半夏(姜炒)9g,茯苓12g,熟地黄15g,阿胶珠9g。

服法:水煎服。

18.健脾养胃丸

主治:用于慢性胃炎。饮食多进,元气和畅,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得以养,诸病不生。

处方:人参300g,木香60g,山楂(九蒸)120g,莲肉(十蒸去心)240g,山药(炒)240g,白术(炒)900g,白茯苓300g,吴茱萸90g,陈皮(水洗)300g,归身180g,枳实(蒸)240g,白豆蔻(炒)90g,黄连(姜汁炒)240g,神曲(炒)240g,青皮(醋炒)150g,麦芽(炒)24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老米煮荷叶汤为丸,如绿豆大。

服法:随白开水下,大人6g,小儿3g。

19.久嗽不止方

主治:慢性气管炎,久嗽不已。

处方:五味子12g,贝母15g,杏仁30g,天冬60g,款冬花24g,瓜蒌15g,葱白7茎,川椒(每岁1粒),苏梗3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将猪肚一个入末于内,荷叶包,蒸熟。

服法:五更作一次食,以薄烧酒蘸食尽,另饮陈甜酒少许安卧至晓。老人喘嗽核桃仁30g,生姜30g,研膏入炼蜜少许,为丸弹子大,每卧时嚼一丸,姜汤送下,气促难卧服此立定。

20.肺痈验方

主治:肺痈。

处方:桑黄(即桑菌)。

制法:阴干30g,焙末。

服法:每服9g,好酒送下即愈。

21.肺痈方

主治:肺脓疡,咳吐脓血腥臭痰。

处方:玄参500g,天冬120g,桔梗60g,炙甘草30g。

制法:水十五碗煎至两碗,再用蒲公英15g,金银花15g,再煎一碗。

服法:将一碗药服尽,初起者即消,日久者即生肉也,初起之症状咳嗽两胁痛者。

22.治肝痈方

主治:肝脓疡初起,两胁痛手不敢按。

处方:生白芍250g,炒栀子90g,柴胡30g,当归120g,金银花90g。

制法:水十五碗煎至两碗,又用生甘草30g,煎至一碗。

服法:空服1剂即消,重则2剂即愈,用芍药者取酸入肝经,引诸药入膜。

23.打老丸

主治:肾精亏虚,阳痿不举,精神短少,不能劳役,小便淋漓,两眼昏花,腰膝疼痛,两足麻木。

处方:石菖蒲(九节者真)1寸,川牛膝(去芦酒洗)、干山药、远志(去心)、山茱萸(去核)、巴戟肉(枸杞子汤浸一宿,再用菊花汤煮晒干)、熟地黄、续断(酒洗四川的好)、五味子、白茯苓(去皮乳汁拌)、槠实子、杜仲(姜汁炒去丝)、肉苁蓉(去皮酒洗)、小茴香、枸杞子(酒洗)各等份。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酒糊为丸桐子大。

服法:每服30丸,空心温酒服下。

(二)肝腹水、急、慢性肾炎秘方

1.治气鼓方

主治:肝硬化腹水。

处方:海南沉15g,广木香8g,甘遂30g,鸡内金6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以生姜汁打糊为丸,如桐子大。

服法:每服3g,炒麦芽15g,煎汤下。

2.治水鼓方

主治:肝腹水。

处方:芫花(醋炒)9g,甘遂(麦芽炒)9g,大戟(滑石炒)9g,大腹皮(姜汁炒)6g,商陆30g,姜皮3g。

服法:水煎服。

3.治肝腹水

主治:肝硬化引起的腹水。

处方:丹参30g,川芎6g,穿山甲(代)6g,郁金15g,白术30g,茯苓30g,党参30g,泽泻15g,柴胡9g,陈皮10g,砂仁10g,鳖甲15g,麦芽30g,山楂30g,神曲30g,鸡内金10g,枸杞子10g,菊花6g,墨旱莲15g,地骨皮15g,龙骨9g,牡蛎9g。

服法:水煎,早、晚空腹服,一日2次。

4.治石鼓方

主治:肝硬化,肝癌,其症腹肿如石。

处方:穿山甲(炒)30g,鳖甲(醋炒)30g,生巴豆(去皮)15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柿子醋糊为丸如桐子大。

服法:如29岁服35丸,34岁服29丸,45岁服25丸,晨服白水送下。

5.治臌胀方

主治:腹胀如臌者。

处方:木瓜15g,苍术3g,猪苓6g,柴胡4.5g,青皮3g,紫苏梗7.5g,醋香附6g,枳实3g,升麻15g,神曲(炒)9g,莱菔子9g,生姜引。

服法:先吃3剂,再用第二方:木瓜9g,大腹皮6g,青皮3g,神曲(炒)12g,白术4.5g,当归6g,枳壳3g,香附(童便炒)4.5g,猪苓6g,升麻3g,甘草1.5g,姜引。

6.治肿胀方

主治:急性肾炎,肿胀,用于体质壮实者。

处方:白商陆根(似人形者捣取汁)1盒,生姜汁一盏,黄酒一盏。

服法:上药混和空心服,一日1次,元气厚者服5次。薄者三日服三次止。忌盐酱。

7.慢性肾炎验方

主治:下肢肿胀。

处方:青皮15g,陈皮15g,大腹皮15g,砂仁15g,生姜15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用乌鸡一只,将肠肚去净,药装入鸡肚内缝住,桑柴火煮烂食之。

服法:随意食之。

8.治低蛋白血症方

主治:低蛋白血症水肿。

处方:活鲫鱼1条(重210~240g)。

制法:用竹刀去鳞将肚剖开去肠洗净入黑矾15g,松羅茶9g,男人用蒜8瓣,女人用蒜7瓣,同入鱼腹内放瓷罐内蒸熟。

服法:食鱼,蒜肉皆食更妙,食头从头消,食尾从尾消。

注:不忌油盐,一服立消。

9.金蟾膏

主治:肝硬化。

处方:大蛤蟆一个。

制法:以砂仁入口内令吞入腹以满为度,用泥罐封固,炭火煅红,候烟尽取出,待冷去泥,研末做一付。

服法:用酒或陈皮汤下,屁多即愈。

10.肝腹水方

主治:肝腹水初期体质壮实者。

处方:甘遂(炒)、槟榔(炒)、二丑(炒)各等份。

制法:上药炒黄为度,共为细末,每剂6g。

服法:用姜茶下,隔日1剂,每剂药入木香末0.9~1.2g,此药多不过2剂,先行稀粪次行脓,再次行水,水尽为度,此症脐突出如鸡蛋者不治。

11.理气健脾丸

主治:肝气犯脾,脾胃不和,食积胃脘,上腹疼痛。

处方:党参60g,炙黄芪60g,茯苓60g,陈皮60g,半夏(姜制)60g,枳实45g,桔梗45g,神曲(炒)240g,山楂60g,香附90g,木香15g,白芍(酒炒)90g,山药(炒)120g,莲肉60g,当归180g,炙甘草6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面糊为丸。

服法:每服6~9g,白茶送下。

12.田螺饼

主治:肝腹水,慢性肾炎引起的水肿。

处方:大田螺4个,大蒜5个,车前子9g。

制法:上药共为末,捣碎做饼贴脐上,以手帕裹之少倾,水从小便出。

13.气鼓方

主治:肝腹水。

处方:砂仁120g,红皮蒜40个,公猪肚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