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疑难病痰瘀同治经验
601900000036

第36章 疑难病的痰瘀辨治 (23)

第七章 疑难病的痰瘀辨治 (23)

适应证:本法适应于中老年人,中气不足,脾胃纳化无力的病证。临床上见脘腹胀满,食后加重,或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不华,唇舌色淡,大便稀溏,或胃脘嘈杂不适,排便无力。

理中地黄丸药用:党参9g,白术9g,茯苓9g,炮姜9g,甘草6g,熟地黄16g,山药12g,山茱萸9g,泽泻4g,牡丹皮3g,黄芪12g,砂仁9g,陈皮6g,木香3g,附子3g,建曲9g,草蔻6g。依次比例,粉碎成细粉,制成水蜜丸,每日2次,每次9g,开水冲下。

加减法:上腹部灼热嘈杂伤阴者,加香橼9g,八月札9g,石斛12g,养阴益胃。

按:本方是根据清代医家陈修园“理中地黄汤”化裁而成,该方是在先后天之本互相资助的基础上,拟定健脾温中、补益肾气的脾肾同治法,用于中老年人脾胃虚衰,中气不足,纳化无力的病证,益气温中,健脾和胃,辅以益肾之法,妙在中老年人年事已高,中焦脾胃虚弱,下焦肾阳不振不能温煦脾土,故在益气健脾,温中和胃的同时,温补肾气,使脾胃得养后天化生有源;肾精得以充填,先天资助不乏。本方是标本兼顾治疗中老年人顽固脾胃病的有效方剂,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胃溃疡病确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3.抗衰壮肾法

就是根据“肾藏精、主水”“为先天之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而制定抗衰益肾的治疗方法。选用具有抗衰益肾作用的药物来治疗由于年老肾脏的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病证,使肾脏发挥“水火之根”“阴阳之宅”的作用,促使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本疗法包括养精滋阴法和壮阳益肾法,其方药根据家传中医抗衰老的秘方改变而成。

(1)养精滋阴法:选用具有滋阴补肾,充填肾精的药物组成方剂用于治疗年老体虚,真阴不足,肾精亏虚,脑髓骨骼退化所引起的病证。从而使肾脏发挥对全身各个组织器官起着濡养和滋润的作用。

适应证:主治真阴肾水不足,不能滋溉营卫,渐至衰羸,头倾视深,脑髓空虚,反应迟钝,或五心烦热,骨蒸盗汗,或遗淋不禁,阳痿不举,精清稀少,腰膝酸软,或年届四十,即月经量少,点滴而止,性欲淡漠,或目昏耳聋,齿干枯燥,腰膝酸软。凡津髓内竭,津液干涸。俱速宜壮水之主,以培滋肾之元阴。

壮水制阳丸:熟地黄240g,炒山药120g,蒸山茱萸120g,龟胶(炒珠)120g,川牛膝(酒津蒸熟)120g,鹿胶(炒珠)120g,菟丝子(制熟)90g,枸杞子90g,砂仁90g。依此比例粉碎细粉,炼蜜为丸。服法:每日2次,早、晚各服9g,白开水空心服下。

加减法:如阴虚火旺者宜用纯阴至静之剂,去枸杞子、鹿胶加女贞子90g,麦冬90g,如火灼肺金,干咳多嗽加百合90g,如夜热骨蒸加地骨皮90g,如小水不利加茯苓90g,如大便燥涩去菟丝子加肉苁蓉90g。

壮水制阳饮:熟地黄30g,山药20g,炒山茱萸(煨酸)20g,砂仁9g,枸杞子15g,茯苓20g。如肺热而烦加麦冬10g,多嗽加百合15g,阴虚大亏加女贞子20g,血热妄动加生地黄30g,脾热易饥,多汗伤阴加白芍30g,心热口干多燥者加玄参30g,肾热骨蒸加地骨皮30g,津枯热渴加花粉20g,上实下虚加怀牛膝20g。

按:壮水制阳饮是壮水制火的代表方剂,是滋阴补肾、充填精血的理想药物,家传是方与传统的滋阴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相较,堪称树滋补肾精之一帜。是在张景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辨证思想的启发下,制定的壮水制阳的方药。此方灵活运用不仅能治疗肺肾阴虚的咳嗽烦热,还能解决阴虚血热妄行出血、衄血、紫癜;既能消除中焦阴虚,燥热内盛引起的消渴善饥,还能医治心阴不足的心悸失眠、五心烦热的症状。曾用本方化裁治疗糖尿病、神经衰弱、阻塞性肺气肿肺肾阴虚型、老年性脑萎缩痴呆、帕金森病、早期肝硬化等病,对控制病情发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延缓衰老方面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壮阳益肾法:选用具有益肾壮阳、温补命门作用的药物组成方剂,用于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引起的病证。壮阳益肾使下焦肾阳得煦,命门火旺,从而使五脏六腑各组织器官得到温煦和推动的作用。

适应证:主治元阳不足,或先天禀衰,或劳伤过度,致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而为脾胃虚寒,饮食少进,呕恶臌胀;或反胃膈塞,或怯寒畏冷,脐腹冷痛,大便不实,小便自遗,虚淋寒疝,或肢节痹痛。总之,真阳虚者,神疲气怯,形寒肢冷,心肾阳虚可见心悸不宁,四体不温,或宫寒不孕,阳衰无子等症,俱速宜益火之源以培右肾之元阳。

益火消阴丸:熟地黄240g,炒山药120g,山茱萸90g,枸杞子(微炒)120g,鹿胶(炒珠)120g,杜仲(姜炒)120g,菟丝子(酒炒)120g,当归(便溏者去之)120g,附子60g(加至180g因人而用),肉桂60g(渐加之120g因人而用)。制法、服法同上“壮水制阳丸”。

加减:如阳衰气虚加人参60~90g(可加至180g随人虚实增减)。阴分欲补命门,亡阳非此不能速效,如阳虚精滑或带浊,便溏加补骨脂90g(酒炒);如飧泻、肾泻不止加肉豆蔻(炒去油)90g;如呕恶吞酸加干姜90g;腹痛不止加吴茱萸(汤泡三次炒)60g,制附子30g。

益火消阴饮:熟地黄24g,炒山药6g,山茱萸4.5g(凡吞酸畏酸者少用之),炙甘草3g,枸杞子6g,杜仲(姜炒)6g,肉桂6g,附子9g,如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引起的病证。如气虚血脱,头晕昏厥,大汗淋漓,心悸气怯,或短气难续加人参90g,如火虚不能生土,呕恶吞酸加炮姜9g,腹泻不止,腹痛无休加附子3~9g,水煎服用,如小腹冷痛加桂附,剧痛不止者再加吴茱萸3g佐之,如淋遗、白带、脐腹疼痛加补骨脂(炒熟捣碎用)6g,如血虚加当归9g。

按:壮阳益肾法是针对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温煦推动人体的功能活动,使脏腑功能活动处于衰减状态,所采取的一种治疗方法。本方益火消阴丸是壮阳补肾,温补命门的有效良方,是在张景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的思想指导下,创立的益火消阴的治疗方法,在补肾壮阳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加减化裁,既治水气凌心的心悸气短,又治中寒不运的脾胃冷痛;能疗厥阴之脉的肠痛挛急,又医下焦宫寒虚冷的白带淋浊。曾经用此方化裁治疗心功能不全、胃十二指肠溃疡、宫寒不孕、老年性遗尿、肾病综合征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益火消阴丸和壮水制阳丸是家传针对肾阴肾阳不足而采取的治疗方法,可谓克服肾脏阴阳虚弱的一对牡牝良方,是中老年抗衰老三法之一,是抗衰老特色的体现,有较高的研究和使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的探索,加以推广应用和提高。

(五)体会

抗衰老不是靠一张奇妙的秘方,亦不是靠一味神奇的仙草,古人云“对症下药”,张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观点,就是中医辨证论治灵活性的具体体现。益心健脾强肾是根据中老年人的临床表现,对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侧重于心、脾、肾治疗,就是在其他脏器正常的情况下,侧重于心、脾、肾的防治。由于脂浊痰瘀是人体衰退后产生的毒邪,所以,无论是何种类型,都应把脂浊痰瘀的祛除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祛邪有利于扶正,扶正更有利于祛邪。

益心就是对心脏心血不足者,治以养血安神化浊,用养血护心丸;心气不足者,治以益气养心化浊,用益气养心丸。健脾就是对脾胃失和,湿浊内停者,治以化浊和中法,用化浊和中丸;中气不足,脾胃虚寒者,治以益气健脾温中法,用理中地黄丸。肾精不足者,治以壮肾养精滋阴法,用壮水制阳丸;肾阳虚衰者,治以壮阳益肾法,用益火消阴丸。在应用抗衰老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对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功能状况进行科学分析,根据脏腑组织器官的生克制化(乘侮)的关系,进行控制其关系,调整其传变,在益心健脾壮肾原则的指导下,逐渐使其他脏腑组织器官功能不断的得到改善。凡此种种,只是简述中医抗衰老之梗概,具体治疗方法,应视其病情,因证施药,方能达到较为理想的养生保健的效果。

珍爱生命,造福人类。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每个人都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如果不注意保护自己,很容易因生命过度透支而前功尽弃。所以,向运动要健康,向保心、健脾、益肾中讨回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坚持运动锻炼,保护为你服务的心脏和大脑,慎口吃素,修身保健,养蓄内功显得极为重要。年轻时用生命去搏取财富,年老时却用一生的财富去保护生命。健康的体魄,是自然的美,有了健康,就有了幸福,让我们坚持养生保健,用不断完善中医药的抗衰老思路和方法,去寻找中老年的人的幸福,维持中老年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