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疑难病的痰瘀辨治 (7)
(2)慎起居:是指一年四季寒热温凉不同的气候变化,风霜雨雪,寒暑更替。人要适应四时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在做到冬季要保暖,夏季要避暑的同时,还要做到避免过度的劳累,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起早贪黑的不停劳作易于导致人体正气的不足,降低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3)调情志:是指人体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郁不亢,心情舒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美其食,任其服,高下不相慕”(《老子》)。防止个性怪癖、情绪低沉、固执刻板的性格。否则,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导致脂浊痰瘀的形成,诱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调情志也是防止内源性高脂血症代谢失调的措施。
(4)常锻炼:是指要时常坚持体育锻炼,适宜运动,不是一时之快剧烈活动,亦不是轻描活动的应付。而是适合自己的坚持不懈的锻炼,最好的运动是走步(每日走步4000m/1h为宜),起到锻炼大脑、心脏和肌肉,提高人体正气和抗病能力,增强体质,调节性情和精神状态的作用。通过长期锻炼,促使人体津血循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防止脂浊痰瘀病邪的危害。常锻炼是解决外、内源性高脂血症最理想的方法,是防止心脑血管病最有效的良药。
(三)降脂化浊验方
1.绞股蓝、荷叶、酸枣树根皮、山药、南瓜粉、陈皮、菟丝子上药各250g,粉碎细粉,每日2次,每次9g,开水冲服。适用于糖尿病血脂过高的患者。
2.丹参350g,山楂250g,金樱子250g,首乌250g。共为细粉,装入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饭前服。适用中老年人血脂过高,或预防高脂血症。
3.山楂叶、苍术、泽泻、麦芽、红花各3g,滚水冲服。适用于肥胖型高脂血症患者。
(四)病案举例
王某,男,53岁,干部,于2006年5月12日就诊。患者以“高血压病史10年,高脂血症并颈内动脉斑块性狭窄2个月”为主诉到本门诊求治。10年前患者不明原因而在体检时发现高血压(24/14.5kPa),三酰甘油3.5mmoI/L,胆固醇7.6mmoI/L,自此,经常口服“卡托普利片”稳定血压至今。2个月前到某院做64排CT检查发现患者左侧颈动脉斑块样形成狭窄70%以上,斑块极易脱落,一旦脱落逆入堵塞脑血管,可突发中风昏迷危及生命。建议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因患者畏于手术而求中医治疗。就诊时:患者面色无华,精力疲惫,五心烦热,夜间双下肢从里向外发热,常伸出被外,腰膝酸软,口干黏腻,脘腹撑闷,喜凉恶热,大便溏而不爽,小便黄浊,阴囊潮湿,舌质红苔黄腻滑嫩,脉沉濡数。患者平素烟酒嗜好,缘于工作关系频于接待应酬,时常饮酒超量而晕醉不知。诊断:高血压;高脂血症;
左侧颈动脉斑块样形成狭窄—肝阳上亢,痰瘀互结,湿热内攘。治疗:平抑肝阳,化痰消瘀,清利湿热。处方:天麻9g,夏枯草15g,丹参12g,葛根9g,赤芍12g,桃仁9g,水蛭3g,当归9g,生龙、牡各16g,益母草15g,萆薢9g,珍珠母15g,川芎9g,栀子9g,生地黄15g,十大功劳叶15g,羚羊角粉(冲服)0.5g,仙鹤草10g,黄柏9g,水煎,1日2次,早、晚分服。
二诊(8月20日):上药先后共服5个月近150余剂,症状时有好转,患者脘腹撑胀,骨蒸夜热,舌苔黄腻之症未减,经64排CT复查:左侧颈部动脉内斑块性狭窄80%。病属湿热脂浊壅遏,痰瘀胶结管壁日增所然,何以清热化浊、逐出痰瘀之药而不效?平抑肝阳之剂用之亦然?患者外源于嗜酒过度,饮食失调,营养过剩脂浊停聚于体内;内源于脾胃内伤,肝胆积热,脂肪代谢失调。以致脂浊痰瘀混杂于津血之中,胶结于管壁之内所然!请姜良铎教授会诊,治疗外以节食慎口,戒除酒荤,以绝痰瘀之源;内以清利肝胆,调和脾胃,遂处方:茵陈15g,柴胡9g,枳实9g,黄芩9g,半夏9g,白芍15g,栀子12g,菖蒲9g,槟榔9g,大黄9g,赤芍12g,三七粉(冲服)3g,水蛭5g,地骨皮9g,鳖甲9g,薏苡仁9g,蚕沙9g,石决明15g,胡黄连9g,秦艽9g,生牡蛎15g,生龙骨15g,萆薢9g,水煎,1日2次,早、晚分服。
三诊(2007年7月2日):上药服12剂,自我感觉良好,脘腹撑胀明显好转,骨蒸夜热程度减轻,双下肢夜间不再伸出被外。继用上方治疗60余剂,上症悉除。64排CT左侧颈内动脉斑块性狭窄程度复查结果:左侧颈内动脉血管内斑块性狭窄程度与上次检查比较70%,有好转趋势,无明显发展加重的指征。
按:高脂血症是脂浊痰瘀病邪形成过程客观检验指数超标的反映,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隐形杀手。中医从脂浊痰瘀的理论入手,采用消脂降浊,化痰逐瘀的方法治疗高脂血症,是中医科学的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手段和方法,也是发展“脂浊痰瘀病学”的步骤。血脂检测是判断脂浊轻重程度的客观指标,用现代医学的检测方法进行观察消脂降浊、化痰逐瘀法的中药疗效是有一定价值的。消脂降浊、化痰逐瘀药物目前尚在探索阶段,经过不断的实践,消脂降浊的药物的降血脂作用原理,将逐渐被揭示。化痰逐瘀药物既有化痰逐瘀,又有消脂降浊的功能,在应用时要把握疾病发展的阶段,如果是单纯的高脂血症,采用消脂降浊的药物,如果发展到痰瘀阻塞脉络,出现心脑血管器质性病变,那一定要采取化痰逐瘀的方法,把疾病的发生最大程度的控制在萌芽之中。
八、单纯性肥胖症
所谓肥胖就是人体的脂肪过多。过于肥胖无论是成人或孩子,都不是健康的标志。严格说来,它是一种病。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膳食水平、居住环境日益得到不断地改善和提高,营养过剩,体重超标,肥胖人群不断增大。医学测定肥胖的标准是:人体凡超过标准体重20%的就可确定为肥胖。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是:身高(厘米)-105=体重(千克)。
由于脂肪的积聚,机体负担加重,氧的消耗量较正常人增加30%~40%,而且怕热、多汗;肥胖者横膈大多抬高,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使肥胖者呼吸急促,易感疲乏,同时出现头晕、头痛、心悸、腹胀、下肢浮肿等症状;因肺的换气量不足,血容量和心搏出量增加,又可引起左心室肥大,严重时可致心肺功能衰竭。肥胖可以诱发糖尿病、脂肪肝、胆石症、阳痿、不孕和心脑血管疾病。肥胖人的死亡率比同龄的正常人要高25%~50%,因循环和泌尿系疾病而死亡的胖人更比正常人多60%左右。不少资料记载,就是单纯性肥胖的人也比正常人寿命要短。由此可见肥胖是与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疾病和寿命联系在一起的,说明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的根源,是健康长寿的大敌。
(一)病因病机
中医对肥胖病的记载最早见于《灵枢·逆顺肥瘦篇》,认为肥胖人特征是“广肩腋项,肉薄厚皮而色黑,唇临临然,其血黑而浊,其气湿以迟。”认为肥胖形成的原因是“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素问·奇病论》)。肥胖多在中年以后形成,这与人体的脾肾虚衰有关,龄界中年喜静少动,水湿不化,与痰瘀滋生有关,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也。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
肥胖症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令人忧心,对寿命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是由于肥胖是脂浊痰瘀生成的根源,古代医学家有“肥人多痰”“肥人多痰湿”的论点,实际上准确地论点应该是“肥人多脂浊痰瘀”。因为肥胖的形成是由代谢调节障碍而引起,称为单纯性肥胖。这类肥胖的主要外因是营养过剩,也就是吃得过多而消耗得太少所致。前已述之,肥胖形成之后,影响津血循环、肺气交换,加重心脏的负担,易于导致脂浊的停聚,痰瘀的形成,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病,故有“肥胖是心脑血管病的温床”之说。
(二)辨证论治
肥胖症对人体的危害是毋庸置疑的,根据肥胖病形成之由和对人体的危害,总结出其致病特点:①生湿化热,产生脂浊,阻遏中气,损伤脾胃。②耗伤气分,怕热出汗,乏力懒动,易耗津血。③易于变生痰瘀病邪。④易损心脑,导致肾精退化。⑤病发中风心痛,突发猝死。
肥胖症治疗应遵照“节食克源”“适度锻炼”的原则。对轻中度肥胖症的人一日三餐进食量并不需要过分的控制,但应避免额外食物的摄取,适当多做一些体力和体育方面的活动,定期测量体重,并据此调整饮食。如体重有增无减,则考虑减少三餐的进食量,以期每半月减少体重0.5~1kg,直至正常。中度以上肥胖症者,常有食欲亢进,贪食高热量食物的现象。由于肥胖限制了体力活动,又是热量消耗减少,如此恶性循环,肥胖的趋势很难遏制。要打破这一循环,就必须从严格限制饮食这一环节入手。除尽量采取低热量食物代替高热量食物外,更需要大幅度减少食量。在实行饮食减重“饥饿疗法”,减重食谱要多样化,尽量使各种营养素完备,才能使患者长期坚持。同时,一定要照常工作及劳动。休息会减少消耗,不利于减重。为取得减重的理想效果,更可适当的增加体育活动,锻炼亦应循序渐进,采用中等强度的项目,如徒步走、柔软体操、打太极拳、慢步跑等,锻炼身体保证健康,长期坚持方能奏效。
在肥胖症的治疗方面强调“限食减重,体育锻炼”的措施,但不排除必要的辅助药物治疗。根据前人的经验和在临床上的探索体会,总结出治疗方法,遵照“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热则清之”的原则,制定出脾虚湿浊、肝胃郁热、肾脾两虚等类型的治法和药用,肥胖病的辨治中,不管临床检查血脂高与不高,无论何种类型均以化浊降脂为首务。本部分主要讨论单纯性肥胖的辨证施治,至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肥胖、内分泌的改变以及大脑病变和药物性原因所引起的症状性肥胖等,不属本部分讨论的内容。
1.脾虚湿浊型
本病多发于中老年肥胖人,尤以妇女为多。平素食欲亢进,喜吃肥腻之品,贪食过量,脾胃虚弱,升降功能失司,运化功能失常,过食膏腻脂浊停聚体内,使身体过度肥胖。临床表现及特点:贪食善饥,喜食肥腻之品,形体臃肿,起卧不便,腹部膨隆过胸,怕热出汗,活动受限,疲惫乏力,呼吸气促,下肢水肿,舌体胖大,脉沉细。
治法:益气健脾,化浊除湿。
药用:白术9g,生山药15g,泽泻12g,陈皮9g,山楂叶15g,车前子9g,茯苓12g,蚕沙9g,藿香9g,佩兰9g,大腹皮9g,山药9g,绞股蓝12g,萆薢9g。
2.肝胃郁热型
本病多发于青少年和产后妇女,平素肝胃郁热,消谷善饥,饮食过量,喜食肥甘,由于所食水谷化生精微过多,脾的运化负荷过重,过剩的脂浊停聚而迅速发胖,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蕴热上蒸。临床表现及特点:多食善饥,饮酒无度,形体健壮肥胖,性格急躁,常有内热感觉,口干口渴,口臭难闻,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滑。
治法:清肝泻胃,化脂降浊。
药用:大黄9g,枳实9g,郁金9g,防己8g,桃仁9g,全瓜蒌9g,生地黄12g,泽泻9g,山楂9g,鸡内金9g,槟榔9g,夏枯草12g,荷叶6g,草决明9g,白芍15g。
3.肾脾两虚型
本病多见于年龄较高的肥胖人,或有冠心病、糖尿病并发症的肥胖者。脾肾为后先天之本,均与人体水湿运化和气化密切相关,肾脾气虚水谷精微运化失调,不能营养周身,使脂浊停溢于肌肤导致身体发胖。临床表现及特点:形肥肿胀,翻身活动困难,下肢浮肿,怕热出汗,腰膝酸软,四肢沉重难举,呼吸气短,阳痿阴湿,舌胖苔白,脉沉细。
治法:补肾益气,化浊降脂。
药用:山茱萸9g,仙茅9g,杜仲9g,白术9g,茯苓12g,太子参9g,淫羊藿9g,益母草12g,丹参15g,黄芪9g,莱菔子9g。
(三)验方3首
1.女青年减肥瘦身法
莱菔子、白芥子、益母草、茯苓、草决明等制成水丸。具有化痰祛瘀,健脾利水作用。每日2或3次,每次10g,饭前30分钟服,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间停药2周,再行第2个疗程。
2.降脂减肥丸
由菟丝子、白术、绞股蓝、茯苓、陈皮、萆薢、半夏、泽泻、丹参组成。有健脾化痰祛瘀作用。制成水丸,每日3次,每次9g,疗程2~4个月。治疗90例,65例体重有不同程度下降(0.5~6kg)平均下降1.71kg,有效率为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