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每天一堂心理课
601800000044

第44章 探索篇:解读心灵的密码 (1)

第十一章 探索篇:解读心灵的密码 (1)

本篇将为您拨开覆盖心灵的层层迷雾,揭示世间万象的心灵秘密,用心理学这把钥匙打开经营管理的成功之门,让我们一起开始这无比神奇的探索之旅吧。

一、琐碎生活中的心灵感悟

第310天 最大最红的苹果

很多成年人行为的差别可以从幼年时找到答案,亲人尤其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下面是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给50名成功人士和50名犯罪人士去过信,让他们谈谈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其中一个犯人和白宫人士谈的是同一件小事:即小时候母亲给她们分苹果。

案例

监狱的犯人在信中是这样写的:

小时候,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一,问我和弟弟要哪个?我一眼看到中间那个大的,但是被弟弟抢先说了出来,妈妈听后责备他说:“好孩子懂得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这么自私。”我灵机一动说:“我要那个小的,大的给弟弟吧。”妈妈听了很高兴,把那个大的给了我,还亲了我一下。从此,我学会了撒谎。

那位白宫的成功人士是这样写的:

小时候,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不一,我和弟弟都争着要大的,妈妈说:“这个最大最红,谁都想要,我们比赛决定吧。我把门前的草坪分三块,你们三个人每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好,苹果就奖励谁。”于是我们三人比赛剪草,结果我赢了那个大苹果。从此,我明白,要想得到什么,就必须为此付出相应的努力和代价!

点评

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着改变两个人命运的巨大能量。很多人生观、价值观在不经意的小事中形成了,教育的成败就体现在如何影响人的心理。

第311天 付出与回报

在众多心理咨询实践中,很大一部分人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内心不平衡,她们认为别人得到了很多很多,却付出很少,自己付出了很多很多,却得到很少。

案例

从前,有一个爱民如子的国王,在他的英明领导下,人们安居乐业,丰衣足食。深谋远虑的国王担心他死后人们不能继续过幸福的日子,于是他召集了国内的有才华的人编写了三本六寸厚的帛书。国王看了之后觉得它太厚了,让把它精简一下,聪明的大臣几经删改,变成了一卷书,然而国王还是觉得太长,又命令再浓缩,国王还是不满意,最后聪明的大臣们把它浓缩成一句话,国王一看就笑了,认为这真是古今智慧的结晶,是保证全国各地的人民生活幸福的永世法则。这句话就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点评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要想获得友谊,就要为朋友付出。要想事业有成,就得为工作付出。要想获得一个特长,就得付出业余时间……总之,我们总喜欢把眼睛盯在别人光鲜亮丽的外表上,却忽视了她们背后的付出,喜欢盯在自己为获得付出的痛苦上,却忘了自己也有令人羡慕的一面。不要不平衡,我们在看风景的时候,也是别人眼里的风景,我们抱怨别人与生俱来的是自己求之不得的时候,也许别人也在这样羡慕我们。

第312天 神奇的心理感染

你可能听过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你听过心理感染吗?

案例

四川简阳某学校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但在调查中发现,“中毒”的13名女生中,只有一两个人的病理反应缘于吃下了问题食物,那其余的“患者”是如何中毒的呢?她们是在认为“食物相同”后产生了消极的自我暗示,并经心理感染出现了并不真实的中毒反应。

点评

现代心理学中的心理感染是指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情绪和行为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支配,而放弃原有的打算或价值观念,这种影响是在无意识下接受的。心理感染的机制是循环反应,即被别人的情绪和行为影响产生相同的情绪和行为后,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又增强了别人的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强度。那么什么样的人容易受心理感染呢?在具有共同的世界观、高度相融的群体中。在一个集体中,领袖人物的情绪和行为常影响其他人,如公司老板的情绪不好,公司员工的情绪都会变得紧张。还有容易受暗示的人,意识不坚定的人,自己无主见,当然容易受别人影响。紧张、恐惧的情景会使人们易于接受暗示,像地震谣言等一传十,十传百,全镇的人都出动了,最后发现是骗人的。另外,心理感染在熟悉的人中或外向型人中感染的速度比较快。当然,这种情绪和行为如果是积极的同样会产生激发人前进的强大力量,但如果是消极的杀伤力也蛮大的。

第313天 降低你的心理预期

俗话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是这样吗?

案例

美国有这样一个征兵启示:快乐当兵吧。当兵有两种可能,战争爆发和没有战争,没有战争有什么可怕的?有战争有两种可能,上前线或是不上前线,不上前线有什么可怕的?上前线有两种可能,受伤和不受伤,不受伤有什么可怕的?受伤有两种可能,能治好和不能治好,能治好有什么可怕的?不能治好就更不用怕了,因为已经见上帝了。

点评

据说这个征兵启示一出,原来应征者寥寥的局面马上改观了,因为启示已经把最坏的结果告诉了人们,把人们的心理期待降到最低点,因此人们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心情就会释然许多。当有了大不了就是如此的想法后,人们往往会勇气倍增。比如:当你想与一个对自己没好感的人说话时,就可以这样想:反正他对我也没好感,开口最坏的结果就是让他继续没好感。再比如:有个员工想竞聘经理助理,正犹豫不觉,于是他可以这样想最坏的结果无非是失败,失败有什么可怕的?于是,有了最坏的打算之后,却常常发现结果没想象的那样糟。所以,做最好的准备,做最坏的打算,我们就能活的更轻松快乐。

第314天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愚蠢的人与对手总是势不两立,抱着你死我活的态度。聪明的人则懂得把敌人变成朋友,取得双赢。华人首富李嘉诚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有钱大家赚,利润大家分。”

案例

美国有一个农夫由于掌握了科学的栽培方法和改良品种的绝活,他的庄稼总是比别人的庄稼长得好。在每年州里举办的农展会评比中,他的种子常获得优等奖,可他却不吝惜的把得奖的种子分给自己的邻居。有一位邻居很诧异地问:“你每年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品种改良,却把好种子分给大家,你不怕我们超过你吗?”农夫笑着说:“我将种子送给大家,不但对大家有好处,对我自己也有好处。否则蜜蜂在传递花粉的过程中会把邻近的较差品种传给自己,自家的质量就会下降。给大家分了好种子,我就可以安心于品种的改良了。”

点评

农夫无疑是个智者,他把好种子分给别人,却给了自己不断改良的压力和动力。人性的弱点是自私心理,但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和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懂得与人合作,与人分享,善待别人其实是善待自己,给别人好处最后受益的往往是自己。

第315天 有多少是多呢

现代人总难感受到幸福,是啊,内心如果总被欲望占满,总在追求金钱、财富这些身外之物,怎么能快乐起来呢?

案例

有个人为了生活,想砍一颗大树。他在森林里找呀找,终于找到一颗足够大的树,并花了三天的时间砍倒了这棵树,最后却发现,自己根本带不走它。他十分郁闷,心想如果当初自己砍的是一颗较小的树,也许早扛走了,说不定现在正与家人围在桌前吃饭聊天呢。

点评

这个心理故事就说明人贪心太大,却忘了自己的力量有限,常常贪婪的想把世界上一切美好的都据为己有,却常常是为他人做嫁衣衫或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生活中的智者总是懂得收敛自己的欲望,不好高骛远,懂得量力而行,懂得适可而止。很多时候,我们失败不是因为我们愚蠢,而是因为我们把自己的愚蠢当成智慧,总是认为自己可以拥有更多。

第316天 错过的机会

有人曾说:人世间有四样东西不能返回: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虚度的年华,错过的机会。

案例

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请教老师如何找到理想伴侣,老师带他们来到了一块麦田前,并说:你们穿过这个麦田,在过程中摘一株最大的麦穗,但是不能走回头路。第一个弟子在麦田里刚走了几步,就看见一株明显大于周边的麦穗,于是他摘下了它,可是再向前走发现前面有比这颗大许多的麦穗。第二个弟子吸取教训后,东挑西挑,当他看到很大的一株麦穗时认为前面还有更大的,所以知道快走到田边才发现几个大的已经错过了。第三个徒弟吸取了老大、老二的教训,分析好最大的麦穗应在后三分之一的路程中,因此他尽可能的争取到最大的那个,虽然不一定是整个麦田最大最金黄的,但他满意的走完了全程,也摘到了相对满意的麦穗。苏格拉底给弟子的回答是人生不正像穿越麦穗吗?

点评

“麦穗理论”是西方择偶观里一条著名的理论,意思是我们寻找人生另一半的过程就如同走进一块麦田,很多麦穗使我们挑花了眼,即认为最好的在前面或者已经被错过,我们常常因不知摘哪一株而彷徨迷惑。事实上,只要我们摘了一株,就会发现比自己手上更大的麦穗,这就是现实。与你共度一生的人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也不一定是你最爱的,但至少有一点点喜欢吧,所以人生难免遗憾,重要的是摘了这株麦穗并不算完,关键是要给它浇水、施肥等,这样它才能长得更大。

第317天 容忍别人比你强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可是很少人懂得合作比竞争更能使我们受益。

案例

有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参与实验的大学生两两结合,但不能事前商量,在纸上写下自己心中想要得到的钱数

,如果两个人写出的钱数之和等于或小于100,那么这两个人就可以得到纸上写的钱数,如果她们写出的钱数大于100元,那么她们都得从自己的钱包里掏钱给实验者。结果,没有任何一组实验参与者所写的钱数之和小于或等于100,她们不得不从自己的钱包里掏钱。

点评

在双方有共同利益的时候,人们往往会优先选择竞争,而不是选择对双方有利的“合作”。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竞争优势效应”。心理学家分析说:“人与生俱来有竞争的天性,有好胜心,不能容忍对手比自己强,有了利益冲突,往往想到竞争,而不会想到通过合作达到双赢或多赢,这就局限了自我发展的空间。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如果你能够使别人乐意和你合作,不论做任何事情,你都可以无往而不胜。”合作体现的是一种能力,一种智慧,一种风度。

第318天 你缺少的是野心

高尔基曾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能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案例

巴拉昂是一位年轻的媒体大亨,由于前列腺癌在法博比尼医院去世。他临终前留下遗嘱把4.6亿法郎捐给博比尼医院,用于前列腺癌的研究,另外将100万法郎作为专项奖励赠给能揭开贫穷之谜的人。因为他曾是个穷人,他不想把他变富的秘密也带走,他的问题是:“穷人最缺少什么?秘诀就锁在他的私人保险箱内。”他的遗嘱在《科西嘉人报》公布后,受到全国各地大量的信件,答案也五花八门,有说美貌的,有说机遇的,有说技能的……但最后一位叫蒂勒的九岁的小姑娘猜对了巴拉昂的秘诀。她的答案是:“野心。”颁奖之日,有人问蒂勒:“为什么想到是野心,而不是其它的?”她说:“每次,姐姐把她英俊的男友带回家时,总警告我: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我想,也许野心可以让人得到想要的东西。”

点评

穷人最缺少的是野心!美国加州大学的心理学家迪恩·西蒙顿研究认为:“雄心是能量和决心,但是雄心还需要目标。”没有目标就是在漫无目的的浪费精力,梦想往往预示着一个人未来的样子。对一个没有梦想的人来说,只有有了野心,才会想改变,才能意气风发不畏艰难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319天 面子没你想的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