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不孕不育临证效典
601200000010

第10章 内分泌失调所致不孕 (2)

第五章 内分泌失调所致不孕 (2)

2.促性腺激素 FSH正常非峰值<5~10U /L,如果>15U/L表明卵巢储备能力低下,>40U/L为过高。血清LH正常值<5~20U /L,>30U /L为过高。正常月经周期在排卵前峰值FSH与LH分别高达正常值的2倍。E2下降者,进一步提示卵巢功能衰竭。若LH增高,LH/FSH比值增高>3,高度怀疑多囊卵巢综合征。

3.其他 如促甲状腺素增高表明甲状腺功能减退;雄激素如睾酮、雄烯二醇等升高受LH影响。

(六)垂体兴奋试验

当激素测定表示垂体分泌功能低落时,用来区别原发病因在垂体本身或是在垂体以上的部位。可用GnRH100μg溶于生理盐水5ml中,静脉注射,注射前15min、注射时及注射后15min、30min、60min、90min、120min分别抽血测定血清FSH、LH含量。一般于注射后15~30min,LH值约高于注射前2~4倍或更高,说明垂体功能良好,对GnRH反应灵敏。

(七)其他

T3、T4测定以了解肾上腺功能,染色体、盆腔充气造影、B超等检查,疑有垂体肿瘤者,可作蝶鞍摄片。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询问病史,详细检查,排除生理性停经。原发闭经者应询问生长发育情况,幼年时是否患过病毒性感染或结核性腹膜炎,家族中有无同类疾病患者。对继发闭经者,应了解月经史、闭经期限、有无服药史及妊娠生育史。

2.体检 注意全身发育、营养、智力、精神类型,第二性征发育及毛发分布情况。

3.结合辅助检查明确诊断找到病因。

(二)鉴别诊断

1.生理性停经 妊娠停经,通过询问月经史及妊娠方面的检查可确诊。

2.生殖道畸形 如处女膜无孔,阴道闭锁所引起的闭经,多表现为原发性闭经,伴有周期腹痛等症状,结合妇科检查可诊断。

3.原发性与继发性闭经 原发性闭经要区别如子宫阴道发育不全、子宫内膜结核、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特纳综合征(Tur-ner’‘s)、单纯性性腺发育障碍症等;继发性闭经区别子宫粘连、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男性化肿瘤、垂体肿瘤、腺垂体功能减退、下丘脑及中枢神经病变以及肾上腺与甲状腺疾病引起的闭经。

【治疗】

(一)中医辨证治疗

1.肝肾亏虚

主症:月经初潮来迟,或月经延后量少逐渐至闭经,体质虚弱,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婚久不孕,面色憔悴。舌淡红苔少,脉沉细涩。

治法:益肝补肾,养血调经。

方药:归肾丸。

熟地黄12g,山药12g,枸杞子12g,杜仲12g,菟丝子12g,当归12g,山茱萸10g,茯苓10g。

加减:夜尿频者,加桑螵蛸、覆盆子;畏寒肢冷,舌淡,脉沉细,加鹿角片、巴戟天、补骨脂、肉苁蓉;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加玄参、知母、地骨皮;带下清冷量多者,加芡实、金樱子。

2.气血虚弱

主症:月经量减少,色淡而质薄,逐渐后延,继而经闭不行。面色萎黄,头昏眼花,或心悸气短,失眠多梦,神疲肢倦,或食欲不振,毛发不泽易脱落,肌肤不润。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治法:补气养血,调补冲任。

方药:人参养荣汤。

白芍10g,当归15g,人参6g,黄芪15g,熟地黄12g,白术12g,茯苓12g,远志10g,陈皮9g,五味子9g,桂心9g,炙甘草6g。

加减:若心悸怔忡,加生脉散、石菖蒲;产后大出血所致经闭,终致肾气衰惫,加仙茅、仙灵脾、鹿角霜、紫河车;心烦失眠多梦,加柏子仁、炒枣仁;腰膝酸软,加杜仲、续断。

3.阴虚血燥

主症:月经后期量少,经色鲜红,渐至闭经,潮热或五心烦热,两颊潮红,咽干口燥,或骨蒸潮热,咳嗽咯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润燥,养血调经。

方药:加减一阴煎。

生地黄、熟地黄、白芍、麦冬、知母、地骨皮、炙甘草。

加减:虚热不解,潮热严重者,加青蒿、鳖甲;阴虚肺燥,咳嗽不已者,加川贝母、麦冬;虚烦失眠心悸者,加柏子仁、枣仁、合欢皮。

4.气滞血瘀

主症:月经周期先后不定,量少色黯,渐致停经,精神抑郁,心躁易怒,胸胁胀痛,少腹胀痛拒按。舌紫黯,有瘀点,脉沉弦或紧。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通经。

方药:血府逐瘀汤。

生地黄1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柴胡10g,枳壳15g,赤勺10g,川芎10g,川牛膝10g,桔梗12g,甘草6g。

加减:若胸胁及少腹胀痛明显者,加莪术、青皮、路路通;若胸胁胀满,舌红,苔黄,脉弦数者,加黄芩、栀子;少腹疼痛拒按甚者,加三棱、莪术、泽兰;若兼脾虚,纳差便溏者,加茯苓、白术。

5.痰湿阻滞

主症:月经稀少,渐致闭经,形体肥胖,胸脘满闷,呕恶痰多,神疲倦怠,面浮足肿,或带下量多,色白,质黏。舌淡,苔腻,脉滑。

治法:豁痰除湿,活血通经。

方药: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

茯苓15g,半夏10g,陈皮10g,甘草6g,苍术12g,天南星6g,香附10g,枳壳12g,生姜5片,神曲12g,当归12g,川芎10g。

加减:若脘闷不舒,呕恶者,加川朴、竹茹;苔黄腻者,加黄连、黄芩。

6.寒凝血瘀

主症:月经数月不行,小腹胀痛,四肢冷痛,白带量多,色白质稀。舌淡,苔白,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祛瘀通经。

方药:温经汤。

人参6g,当归10g,川芎10g,桂心10g,莪术12g,牡丹皮10g,甘草6g,牛膝15g,白芍12g。

加减:小腹冷痛者,加小茴香、艾叶;周身关节酸痛者,加细辛、防风、羌活;大便溏薄者,加苍术、白术、茯苓。

(二)古方今用

1.丹栀逍遥散 方用当归、芍药、茯苓、白术、柴胡、牡丹皮、山栀子、甘草。养血健脾、疏肝清热。用于肝郁血虚生热所致的月经不调、经行溢乳、闭经等。

2.桃仁红花煎 方用红花、桃仁、当归、香附、延胡索、赤芍、川芎、乳香、丹参、青皮、生地黄各等份,祛瘀通经。用于热结下焦或寒袭胞门而致经闭者,兼见少腹时时作痛或拘急。

3.十全大补汤 方用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川芎、当归、白芍、生地黄、肉桂、黄芪。温补气血。主治气血不足月经不调、经行溢乳、闭经、崩漏等。

4.丹溪治湿痰方 方用苍术、半夏、白术、茯苓、滑石、当归、川芎、香附。豁痰除湿,活血通经。用于痰湿阻滞所致的月经停闭等。

5.血府逐瘀汤 方用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川芎、白芍、柴胡、牛膝。活血化瘀。用于血瘀型闭经患者。

6.左归饮 方用熟地黄30g,淮山药、枸杞子各10g,茯苓、枣皮各10g,炙甘草6g。气血虚弱加党参30g,当归15g;气滞血瘀加香附、泽兰、红花各10g,枳壳12g;寒湿凝滞加桂枝10g,干姜、香附、艾叶各10g,水煎服,每天1剂。滋补肝肾。主治肝肾不足月经不调、闭经。

7.真武汤 干姜、附子、白术、白芍、茯苓、肉苁蓉各15g,水煎服,每天1剂。温肾利水。用于阳虚水泛型闭经患者。

(三)老中医经验

1.罗元恺治疗闭经 罗元恺教授认为闭经的原因很多,临床治疗上往往需要先滋肾养血,到一定时期适当佐以活血行气通经,先补后攻,因势利导,才能收效。可选用集灵膏(生地黄、熟地黄、枸杞子、川牛膝、淫羊藿﹑党参、麦门冬、天门冬)合四物汤加减运用。至有月经周期征兆(如小腹胀、乳房胀、阴道分泌物增多等)或服二十余剂后,则适当加入行气活血通经之药如刘寄奴、凌霄花、丹参、红花、桃仁、山楂肉、香附等,连服几剂,予以利导,往往获得疗效。这种先补后攻之法一次不效,可反复三四次。

2.蔡小荪治疗闭经 蔡小荪治疗原发性闭经以育肾养血为主,参血肉有情之品,使肾气旺盛,冲任充盈,月事得以时下。其基本方为:炒当归9g,生地黄、熟地黄各9g,熟女贞子9g,仙灵脾12g,肉苁蓉9g,山茱萸9g,制黄精12g,河车大造丸(吞)。大便不实者,去生地黄、肉苁蓉,加炒淮山药9g,菟丝子9g。每服10剂,1个月为1个疗程,通常观察3个月。本类型闭经,多属基础体温呈单相。经过治疗,基础体温呈双相,预示病情好转,可改用调经方。其基本方为:炒当归9g,熟地黄9g,川芎4.5g,白芍9g,怀牛膝9g,丹参9g,制香附9g,桂枝3g,红花4.5g,泽兰9g。经水通行后,仍需继续治疗,直到停药3个月,经水仍能按时来潮,方为痊愈。

3.祝湛予治疗闭经 祝湛予指出寒湿凝滞型闭经,治宜温经散寒,调经养血。方选金匮温经汤(吴茱萸、当归、白芍、川芎、党参、桂枝、阿胶、牡丹皮、半夏、甘草、生姜)或少腹逐瘀汤为主方加减。治疗闭经,加用鸡血藤、苏木、刘寄奴、茜草根、牛膝、莪术等通经活血药物。因子宫发育不良或不排卵而合并闭经者,改用通经丸(仙茅、仙灵脾、紫石英、紫河车、当归、川芎、熟地黄、赤芍、茺蔚子、艾叶、香附、红花、党参、桂枝、刘寄奴、苏木、丹参、山楂各30g,共研细末,加益母草800g,配成蜜丸,每丸重10g,早晚各服1丸)为主方治疗,养血散寒,补肾调经,温经通络。

4.陈筱宝治疗经验 陈筱宝以求嗣方试探之(当归、川芎、香附、泽兰、丹参、牛膝、艾叶、川续断、益母草、月季花、朱砂),3剂觉腹中略有动,乃用调气疏肝法嘱连续进服2个月,一面劝其改变环境,使其情志舒畅,同时赠予八制香附丸(香附、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红花、黄连、半夏、秦艽、牡丹皮、青皮)久服,逾年经调,怀孕生子。

(四)常用中成药

1.八珍益母丸 适用于气血两虚闭经。每次1丸,3/d。

2.六味地黄丸 适用于肾阴虚,心烦盗汗患者。每次1丸,3/d。

3.艾附暖宫丸 适用于寒凝血瘀型闭经患者。每次1丸,2/d。

4.乌鸡白凤丸 适用于阴血不足型闭经患者。每次1丸,2/d。

5.女宝 适用于肝肾不足型闭经患者。每次4粒,3/d。

6.血府逐瘀胶囊 适用于血瘀型闭经患者。每次2粒,3/d。

7.桂枝茯苓胶囊 适用于寒凝血瘀型闭经患者。每次2粒,3/d。

(五)单方验方

1.参芍二仙汤 丹参15g,当归、川芎、赤芍、仙茅、淫羊藿、菟丝子、枸杞子、茺蔚子、金樱子各12g,香附10g。每天1剂。

2.益肾化瘀汤 淫羊藿20g,杜仲、菟丝子、枸杞子、当归、牛膝、丹参各15g,何首乌、桃仁各12g,红花、酸枣仁、甘草各10g,气虚血瘀加党参、黄芪;寒凝血瘀加肉桂、附子;气滞血瘀加附子、乌药、香附。

3.益气补肾活血方 党参、黄芪、当归、鹿角胶、淫羊藿、补骨脂、山药、鸡血藤、丹参、茺蔚子、香附各10g。

(六)针灸疗法

1.体针

(1)针法1

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气穴、水道。

操作:毫针刺法。留针30min,1周3次,10次1个疗程,经间期停针。

(2)针法2

取穴:关元、肾俞、肝俞、三阴交、太溪、太冲。

操作:毫针刺法。留针30min,1周5次,10次1个疗程。

2.电针

取穴:关元配三阴交,归来配足三里,中极配气海。

操作:每次可选1对或2对穴,毫针刺法,接通电针仪,以疏密波或断续波中度刺激,每次15~20min,1/d,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7d。

3.皮肤针

取穴:腰骶部膀胱经第1侧线,脐下任冲循行路线,归来、血海、足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