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常见病症单味中药妙治
600900000004

第4章 内科病症 (4)

第一章 内科病症 (4)

【白及】白及粉5克,每日3次,冷开水冲服,同时给予一般支持治疗。

【侧柏叶】侧柏叶15克加水300毫升,煎成150毫升为1次量,每日3次。

七、胃柿石

柿中含有柿胶酚及较多的可溶性的红鞣质,若空腹食用,或溃疡患者食用较多时,在胃酸的作用下,会很快凝结成硬块,即胃柿石。这种胃柿石在胃的蠕动作用下,会造成上腹部疼痛、饱胀、呕吐、返酸等一系列症状。如果胃柿石位于幽门部位,可并发高位肠梗阻。得了胃柿石后,如柿石甚小,可随粪便排出体外;体积大时,则必须及时到医院治疗。

【黑白丑】黑、白丑各18克,炒熟研末,每晨空腹服5克,红糖水送下,1周左右诸症即可消失。主治小儿胃柿石症。

【老鼠筋】鲜老鼠筋根60克,加水500毫升煎服,每日1次。

八、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具有反复发作倾向的慢性胃肠道疾病,因溃疡的形成及发展与胃液中胃酸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为消化性溃疡。本病多发于十二指肠和胃(约98%),故又称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全球性多发病,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呈“四多”趋势:即十二指肠溃疡多于胃溃疡,男性发病多于女性,青壮年发病较多,工人发病较多。根据胃镜下溃疡面的特点,可将消化性溃疡分为三期:即活动期、愈合期、瘢痕期。本病若不及时有效治疗,常可反复发作,或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等并发症的发生。

【猪肚】猪肚1只,生姜250克。将猪肚洗净后,塞入生姜(切碎),结扎好后,放入瓦锅,加水若干,以文火煮至猪肚熟且较烂为度,使姜汁渗透到猪肚,服时只吃猪肚(淡吃或拌少许酱油),不吃姜。猪肚、生姜煮熟后的汤必须喝掉(如汤味辣,可冲开水)。每只猪肚可吃3~4日,连续吃8~10只。此方最好在冬天服用。

【白鲜皮】白鲜皮根适量洗净,抽去硬芯,阴干后压成细粉备用。成人每日服2次,每次5克,空腹时白开水送服,用鸡蛋1个加食油煎服效果更好。大便秘结者,可加服熟大黄末。

【云南白药】云南白药1瓶,饴糖500克。每次用红枣10枚,饴糖60克,放在碗中隔水蒸,红枣蒸熟,饴糖烊化即可。先吃枣肉去核,再倒入1/8瓶云南白药于碗中,搅匀趁热空腹服,每日2次。

【地龙】地龙60克。地龙经烤箱烤干后研末,过120目筛备用。每次服地龙粉2克,每日3或4次,饭后1小时内服,服4次者每晚睡前加服1次。

【卷柏】卷柏60克,猪肚1个。先将卷柏切碎,共炖猪肚,煮熟备用。1个猪肚分3次吃,每日1个,连续服用2~3日。

【甘草】甘草浸膏,每次15毫升,每日4次,连服6周。

【仙人掌】鲜仙人掌去刺洗净,切片晒干研粉。每次1克,每日服2次。对胃酸不高的患者,可于每500克仙人掌粉中加入鸡内金粉30~60克,胃酸偏高的再加入乌贼骨粉60~90克,混合,21日为一疗程。

【刺苋菜根】刺苋菜根鲜品250克(干品60克)。本品洗净切片,加水800毫升,文火煎至300毫升,每日100毫升,每日3次。

【蒲公英】600克,研末。每日20克用开水浸泡30分钟代茶饮,1个月为一疗程。

【大黄】5克,研末。沸水冲至100~200毫升,待水温降至40℃时用导尿管或空针注入直肠内保留,每日2次,可根据临床症状的轻重适当加用抗生素,胃肠减压,半卧位,补液也应同时使用。

【珍珠母】生珍珠母或珍珠贝壳的内层,研细末,每次服2.5克,每日3次,饭后半小时吞服,5周为一疗程。

【黄芪】黄芪注射液2毫升(含生药黄芪2克),肌注,每日2次,用药1个月。

【延胡索】延胡索制剂,口服给药,每日剂量90~120毫克(相当于生药5~10克),服药后可使患者的胃酸分泌量减少,胃蛋白酶活性降低,胃内pH值缓慢上升。

【瓦楞子】甘楞散(瓦楞子、甘草等量研粉),每次4克,日服3次。

【生姜】鲜生姜50克,洗净切碎,加水400毫升,煎30分钟,每日3次,2日服完,对改善症状有较好效果,服药后能使疼痛减轻或消失。

【地榆】地榆70克,制成煎剂200毫升,每次100毫升,每日3次,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者较佳。

【当归】5%当归注射液1~2毫升作胃俞、足三里、脾俞等穴位注射,每日1次,诸穴交替进行,4周为一疗程。

【甜瓜子】甜瓜子20克,晒干捣碎,加水400毫升,佐蜂蜜适量,煎煮20分钟,温服,日服2次,1次为一疗程。

【鲜毛茛】鲜毛茛除去叶茎,留根须,清水洗净阴干,切碎,加入红糖少许(约3%)共捣烂如泥状,随即装入空青霉素瓶的橡胶盖内,然后敷于胃俞、肾俞穴,15分钟后,等患者觉局部有蚁行感,进而产生烧灼感时,即可将药弃去。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有效率达90.9%。

【牡蛎】牡蛎(煅)、龙骨(生或煅)各30~50克,水煎分2次服,每服6剂后,停1日再服,10~20剂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可继续下一疗程。

九、急 性 胃 炎

急性胃炎系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炎症。临床可分为单纯性、糜烂性、腐蚀性和化脓性,以单纯性最为常见。常见致病菌为沙门菌、嗜盐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常见毒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肉毒杆菌毒素,前者较为常见。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饱胀、隐痛、食欲减退、嗳气、恶心、呕吐,严重者呕吐物略带血性。

【算盘子】算盘子全草1 000克,加水2 000毫升,煎成500毫升,每次服50毫升,每日3次,治疗3~4日。

【砂仁】砂仁、沉香各等份研细末,混匀装胶囊,每粒0.3克,每次4粒,每日2或3次,饭前服,7日为一疗程。

【香附】制香附120克,高良姜90克,共研细末,每次服3克,早晚各1次。

【竹茹】竹茹10克,生姜6克,水煎服。

【寻骨风】寻骨风根9克煎服,每日2剂,服至痊愈。

【连翘】连翘24~3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7日。

十、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广义是指由一些病原菌感染引起的痢疾样病变,如侵袭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等;狭义是指由志贺菌属(又称痢疾杆菌)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其临床特点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有感染性休克及中毒性脑病,本病终年均有发病,但多流行于夏秋季,见于世界各地,儿童发病率高。

【马齿苋】500克,加水2 000克,煮烂加糖少许,滤过即成。每日晚间12时空腹服50毫升,连用5日为一疗程,未愈可再用一疗程。

【黄瓜藤】新鲜黄瓜藤60克(或干品30克)加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日服4次,每次50毫升,7日为一疗程,如无效,可再加服一疗程。

【皮蛋】皮蛋1只。先将皮蛋放在灶内煨半小时左右,闻到一股清香味后,即可取出,去泥剥壳淡食,每日1次,每次1只。

【龙井茶】龙井茶叶5克。先将茶叶烤干研碎,加水(亦可加入少许蜜糖,以便黏结)制成绿豆大或豌豆大的丸剂,干燥后贮存备用,每日4次,每次2克,以开水送服,连服7日,肠黏膜有大片糜烂或溃疡者,加服3日。

【仙鹤草】鲜品,连根,适量。先将整棵仙鹤草的上段2/3切除,留取下段1/3的根部,洗净后切碎烤干,研成细粉。温开水冲服,成人每日4次,每次5克。

【大蒜】生大蒜适量。先将生大蒜洗净捣烂如泥,加适量生理盐水,经纱布过滤去渣,将其配制成浓度为20%的大蒜液,每配1次量,现配现用,用量:每次3~3.5毫升/1000克,保留灌肠,每日2次。

【五味子】北五味子500克加水煎2~4小时,去渣加红糖1 500克,浓缩成500毫升,一般每日服2次,重者服3次,每次服50毫升,小儿酌减。适用于治疗急性菌痢。

【生姜】鲜生姜46克,红糖31克,共捣为糊状,每日分3次服用,7日为一疗程。

【苍耳子】每日120~150克,分3或4次水煎服。或每日取新鲜苍耳茎、叶60克,水煎,分3或4次服。

【山楂】焦山楂1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地榆】地榆片(每片重0.25克)。急性菌痢患者每日服3次,每次6片(1~7岁小儿每日3次,每次3片)。健康带菌者每日也服3次,每次6片,7日为一疗程。

【大黄】治久痢,关键在一个“巧”字。一是巧制:一般不用生大黄,必须经酒制炒炭后才能用,初用大便次数增多者,要求炒炭成性,不可马虎,中药店如无出售,可以自制。方法为生大黄片用黄酒均匀喷淋,稍闷片刻,置锅内文火炒黑,取出晾干即得。二是巧用:剂量宜控制在6~12克,并应先小量适投,待患者适应以后再加大用量。三是巧服:即用粉剂吞服效果比水煎服好,但剂量必须减半。久痢患者一般有瘀血阻滞,此时若巧用酒大黄活血祛瘀多有奇效。

【黄荆子】黄荆子适量晒干或焙干,研成细末,压制成片,每片重0.5克。每次口服4克(小儿酌减),每日3次。3日为一疗程。

【鱼腥草】鲜鱼腥草用50~150克(干品减半)水煎服,每日1剂。如用鲜品,则先嚼服药叶20~40克,效果更佳。

【红接骨草】红接骨草30克(鲜品60克)加水2小碗,煎取1小碗,顿服。小儿用量减半。每日1剂,日服2次。5日为一疗程。适用于治疗湿热痢疾及泄泻。

【猪胆汁】猪胆汁500毫升。本品加450克绿豆粉,二者混合搅拌阴干研为细末,装入胶囊内或制成水丸,每日3次,每次口服2~3克,温开水送下。

【满天星】满天星1.5克洗净晒干,研成细末,糖水冲服,每日3次。大便已干,便血均已正常后再继服2日。

【车前子】30克,水煎加糖服用。红痢加红糖20克,白痢加白糖20克。1次顿服,即见效。

十一、慢性结肠炎

本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的黏膜及黏膜下层,且以溃疡为主,也可遍及整个结肠,全称是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症状有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多发于青壮年。目前,多认为本病的发病既有自身免疫机制的参与,也有遗传因素作为背景,感染和精神因素只是诱发因素。本病不易彻底治愈,但大部分患者的预后良好。

【葎草】葎草500克,用清水洗净,然后加水200毫升,煎至150毫升待凉至温热后洗脚,每日早晚各洗1次,15日为一疗程。休息5日,再行第二个疗程。

【苦参】苦参30克加水500毫升,文火煎至80~100毫升,每夜临睡前保留灌肠。病变部位较高时,灌完后把臀部抬高些以便药液充分流入。灌完后睡觉,防止药液排出,第2日排便。7日为一疗程,休息2日,再作第二个疗程。

【阿胶】阿胶1块(重20~30克)放进茶缸内,隔水加热使之软化,软化后取出剪成重为1.5~2克的阿胶小段,然后再逐块放进沸水中,待充分软化后,立即用镊子取出,用手捏制成椭圆形而又光滑的栓剂备用。用时先将阿胶栓1枚放入热水内,待其软化光滑后,让患者采取膝胸卧位,将阿胶栓立即塞入肛门,再用肛门管(26号)送入,送入的深度和枚数以病位高低和病变范围大小而定,一般1~2枚,每日大便后本品1次,7~10日为一疗程,二个疗程间停药4日。

【大黄】适量研粉,饭前温开水送服,每次50克,每日3次,连用20日。

【乌梅】乌梅15克加水1 500毫升,煎至1 000毫升,加适量糖,每日1剂当茶饮,25日为一疗程。

【白矾】1%白矾液150~300毫升灌肠,每次保留30分钟,每日2次。灌肠后使患者轻轻转动体位,使药液分布均匀。

【云南白药】每次服0.2克,每日3次,3~10日为一疗程。

【锡类散】每次服2支,开水冲服,空腹服,每日3次。临睡前再用锡类散3~4支,加温开水40毫升混合,作保留灌肠。

【桃树叶】鲜桃树叶100克加水300毫升,煮至100毫升。每日2次,每次50毫升,连服10日为一疗程。适用于治疗真菌性肠炎。

【仙鹤草】根、芽适量,再用石灰乳浸提取物灌肠,每日1次。适用于治疗滴虫性肠炎。

【儿茶】口服儿茶粉每日0.6~2克,每日3次;用儿茶粉4~10克加温生理盐水或温水40~100毫升作保留灌肠,每日1次;肌注苯丙酸诺龙25毫克,每周1或2次。

【鸦胆子】与油乳剂一起保留灌肠,每日1次。

【穿山甲】穿山甲研成细末,装胶囊,每日3次,每次3克内服,同时配合中药辨证论治。

【硫黄】生硫黄,每次2克,每日2次。半月后改为每日1次,共服月余。本药有毒,需慎用。

(侯连兵)

十二、便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