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脏气不固证用方配伍 (1)
脏气不固证用方主要针对病变证机是既有正虚,又有津液气血耗散、失收且外泄,其治既要补虚,又要收敛固涩。有别于虚证用方配伍。
辨脏气不固证,其基本证型有9:①气阴两虚证,其治基本代表方是牡蛎散;②肺气阴两虚证,其治基本代表方是九仙散;③脾肾虚寒证,其治基本代表方是真人养脏汤;④肾虚不固证,其治基本代表方是金锁固精丸;⑤脾气虚弱,冲脉不固证,其治基本代表方是固冲汤;⑥阴虚内热证,其治基本代表方是固经丸;⑦寒瘀阻结证,其治基本代表方是震灵丹;⑧脾虚肝郁带下证,其治基本代表方是完带汤;⑨湿热气虚证,其治基本代表方是易黄汤。
一、固表止汗法
【适应证】气阴两虚证:身常自汗出,夜卧尤甚(盗汗),日久不止,心悸惊惕,短气疲倦,舌淡,脉细弱。
【治法】益气固表,敛阴止汗。
【代表方剂】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黄芪去苗土、麻黄根洗、牡蛎米泔浸,刷去土,火烧通赤,各一两(各30g)。
方歌:牡蛎散中用黄芪,麻黄根专长止汗,气阴两虚常用方,临证加减用之良。
【用法】上三味为粗散,每服三钱(9g),水一盏半,小麦百余粒,同煎至八分,去滓热服,日二服,不拘时候。
【配伍技巧】气阴两虚证基本病理病证是卫气虚不得守护;阴虚内热而充斥于外。所以治疗气阴两虚证,在用方配伍技巧上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证机选用益气药汗出因于气虚不得固守,审汗出的特点是自汗,治当补气固表。最好选用既有补气作用,又有固表止汗作用的药。如牡蛎散中黄芪。
2.合理配伍益阴收敛药病者既有气虚,又有阴虚,在补气时,还必须合理配伍益阴药,在用药时最好选用既有益阴作用,又有敛汗作用,这样,才能使阴虚得补,汗出可止。如牡蛎散中牡蛎。
3.妥善配伍止汗专药汗出证机由气阴两虚所引起,病证表现是以自汗、盗汗为主要矛盾方面,故在治病求本、标本同治的原则下,应配伍治标止汗之专药,以取得预期目的。如牡蛎散中麻黄根。
4.随证加减用药若气虚明显者,加人参,白术,以益气固摄止汗;若阴虚明显者,加龟版,鳖甲,以益阴潜阳止汗;若有内热者,加知母,青蒿,以清虚热而透热;若有血虚者,加当归,阿胶,以补血和阴等。
【用药要点】
方中黄芪甘温,益气固表,使卫气得补,能守护营阴而不得外泄。牡蛎咸涩微寒,敛阴潜阳,固涩止汗,与黄芪相伍,气能化阴,阴能生阳,阴敛阳守,以止阴阳两虚之汗出。麻黄根甘平,以止汗为专长。小麦甘凉,能益气养心,固护表气而长于止汗,并能退虚热,兼能和合药用。诸药相伍,益气固表,敛阴止汗,使阴阳之气复,然则汗出自除。
本方配伍特点是:益气药与敛阴药相伍,益气而生阳,敛阴而养阴,阴阳并调。
【临床扩大应用】本方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产后汗出不止,结核病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者。
【类方】
桂枝新加汤(《伤寒杂病论》)
适应证:
1.营血虚证身疼痛,微汗出,或肌肉跳动,或肌肉抽搐,舌淡,苔薄,脉沉迟无力。
2.太阳中风证与营血不足证相兼发热,恶风寒,汗出,头痛,身疼痛,或肌肉空痛,或关节活动不畅,舌淡,苔薄,脉沉迟。
治法:益气生血,调和营卫。
组成:桂枝去皮,三两(9g),芍药四两(12g),生姜切,四两(12g),甘草炙,二两(6g),人参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
用法: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二、敛肺止咳法
【适应证】肺气阴两虚证:久咳不已,咳甚则气喘,自汗,时有盗汗,痰少而黏,脉虚数。
【治法】敛肺止咳,益气养阴。
【代表方剂】九仙散(王子昭方,录自《卫生宝鉴》)
【组成】人参另炖、款冬花、桔梗、桑白皮、五味子、阿胶、贝母各五分(各1.5g),乌梅一个,罂粟壳蜜炙,二钱(6g)。
方歌:九仙散中乌梅用,五味罂粟共相乘,参胶款桑贝桔梗,气阴两伤加减用。
【用法】上为末,作一服,加生姜一片,枣一枚,水二盏,煎一盏,温服。
【配伍技巧】肺气阴两虚证的基本病理病证是肺气虚弱,肺阴不足,肺气不得内守。所以治疗肺气阴两虚证,在用方配伍技巧上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证机选用收敛益气药咳嗽日久不愈,其证机是肺虚而不得收敛于内,治当收敛肺气,以使肺气内守而不耗散。在用药时,最好选用既有收敛作用,又有益肺气作用,从而达到收敛之中有补气,补气之中有收敛之功效。如九仙散中罂粟壳。
2.合理配伍补益肺气药肺主气,气主宣发与肃降。咳嗽日久不愈必定伤气,气伤而不得行使宣发肃降,则证见咳嗽,气喘。故其治必须配伍补益肺气药,以冀肺气能够主持于内外。如九仙散中人参。
3.妥善配伍酸敛滋阴补血药肺咳日久必伤阴,阴伤则气又无可化生,故治疗肺气阴两伤证,既要补气,又要益阴补血。如九仙散中五味子,乌梅,阿胶。
4.适当配伍宣降肺气药肺气既主升,又主降,升降协调一致,则浊气得以呼出,清气得以吸入,邪气不得留结于内。为此,治疗肺气阴两伤证,在用药时既要用宣肺药,又要用降肺药,以使肺气宣降有常,肺气宣发于外,肃降于内。如九仙散中桔梗,款冬花,桑白皮,贝母。
5.随证加减用药若肺气虚明显者,加粳米,山药,以补益肺气;若气喘明显者,加白果,苏子,以降气定喘;若肺阴虚明显者,加沙参,麦冬,以益阴和津等。
【用药要点】方中罂粟壳味酸涩,善于益肺敛肺止咳。人参味甘,功专补益肺气,使肺气复职。五味子、乌梅味酸收敛肺气,兼益肺阴,助罂粟壳益肺敛肺。桑白皮清肺泄热而降气。
贝母化痰清热以止逆。阿胶补血而滋阴养肺,使气从血中而生。桔梗宣利肺气而祛痰。款冬花宣发肺气而止咳。诸药相伍,可使肺气得补,肺邪得去,逆气得平,诸证得息。
本方配伍特点:收敛药与泄邪药相伍,收不敛邪,泄不伤正;收敛药与化痰药相伍,敛不助痰,化不伤津。
【临床扩大应用】本方可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者。
【类方】
五味子汤(《证治准绳》)
适应证:肺气阴两虚轻证:咳嗽日久不愈,或气喘,自汗,痰少,或产后咳喘,舌苔薄,脉弱。
治法:益气滋阴,收敛肺气。
组成:五味子(12g),人参(9g),麦冬(15g),杏仁(12g),陈皮(6g),生姜(9g),大枣5枚。
用法:水煎服。
三、补脾肾固脱法
【适应证】脾肾虚寒证:久泻久痢,甚则大便滑脱不禁,腹痛喜按喜温,或便脓血,里急后重、脐腹隐痛或剧痛,倦怠食少,舌淡,脉虚。
【治法】温补脾肾,涩肠固脱。
【代表方剂】真人养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当归去芦、白术焙,各六钱(各18g),肉豆蔻面裹煨,半两(15g),肉桂去粗皮、炙甘草各八钱(各24g),白芍药一两六钱(45g),木香不见火,一两四钱(42g),诃子去核,一两二钱(36g),罂粟壳去蒂萼,蜜炙,三两六钱(108g)。
方歌:真人养脏木香诃,罂粟当归肉豆和,术芍参桂甘草供,虚寒滑脱服之妥。
【用法】锉为粗末,每服二大钱(6~9g),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食前温服。忌酒、面、生冷、鱼腥、油腻。
【配伍技巧】脾肾虚寒证的基本病理病证是脾肾气虚而不固;寒气内乘而肆虐。所以治疗脾肾虚寒证,在用方配伍技巧上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证机选用补益脾肾药脾主运化水湿,肾司二便。脾肾虚弱而不能行使运化与固摄,则水湿下趋,证见久泻久痢,甚则大便滑脱不禁。治当补益脾肾,使脾肾之气能够行使运化与固摄。如真人养脏汤中人参,白术,甘草。
2.合理配伍固涩益气药久泻久痢是病证的主要矛盾方面,审病变的主要矛盾是气虚不得固摄,证以滑脱不禁为主。在补益脾肾时,还要配伍收敛固涩药,从而达到既治标又治本。如真人养脏汤中罂粟壳,肉豆蔻,诃子。
3.妥善配伍温里散寒药病证表现不仅有气虚,更有寒气内生,证见腹痛畏寒,喜温喜按。所以在补气的同时,还必须配伍温里散寒药,使寒气得去,阳气得复。如真人养脏汤中肉桂。
4.适当配伍补血药血为气之母,气从血中而生,故治疗气虚病证,应适当配伍补血药,才有利于血得气而生。再则,因用温里散寒药的不良反应,以及泻痢日久均能暗耗阴血,故适当地给予补血药既可协助正气得复,又可和调阴血得滋。如真人养脏汤中当归,白芍。
5.随证加减用药若脾肾虚寒,手足不温者,加附子,干姜,以温暖脾肾;若脱肛下坠者,加升麻,黄芪,以益气升举;若腹痛明显者,加延胡索,川楝子,以行气理血止痛等。
【用药要点】
方中人参补益脾肾而顾本;罂粟壳功专涩肠固脱益气而止泻;肉豆蔻温脾暖肾,长于收敛固涩止泻;诃子顾护中气而止泻,与肉豆蔻相伍,共助罂粟壳收敛止泻;白术健脾以运化水湿,助人参补益脾肾;肉桂辛热,温暖脾肾而散寒;当归,白芍养血和血,能治便脓血,又白芍长于缓里急以止腹痛,并使气从血中而生。木香作用有二,一是制约补益固涩之品不壅滞气机,二是理壅滞之气以治后重。甘草与人参等用,重在补益,与白芍等用重在缓急,并能调和诸药。诸药相伍,以建其功。
本方配伍特点:补气药与补血药相伍,使气从血中而生;补气药与散寒药相伍,使阳从气中而化生。
【临床扩大应用】本方可用于治疗慢性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慢性菌痢,慢性盆腔炎,慢性附件炎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者。
【类方】
1.四神丸(《内科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