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痛风奇效良方
599900000027

第27章 外治方 (2)

第三章 外治方 (2)

水晶丹

【药物组成】大黄粉3份,芒硝8份,白矾3份,红花粉1份。

【治疗方法】视关节大小按比例配药溶于温水中,以武火煮沸后约1min,药液由红色变为褐色即可。滤渣取药液,浸透0.5~1cm厚的棉纱,挤出多余液体,湿敷于患关节,聚乙烯薄膜覆盖,绷带固定,每日更换1次。10d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清热燥湿,化瘀解毒消肿。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67例。治愈44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01%。

【经验心得】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湿热瘀毒留滞关节。患者长期过食肥甘厚腻,日久脾虚失运化,水湿内停,肾虚不能分清泌浊,通调水道,湿浊毒素内壅,痹阻经络,致湿热瘀毒留滞关节,发为红、肿、热、痛、屈伸不利,属实热证。急则治其标,治则清热解毒,利湿化瘀。水晶丹以大黄、芒硝为君,二者均为寒凉之品,相须为用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白矾味酸涩性寒凉,清热燥湿、消痈解毒为臣药;红花活血化瘀为佐药。四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化瘀解毒消肿之功效。

【方剂出处】段华水晶丹治疗痛风关节炎67例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0):1275

双柏散外敷

【药物组成】大黄2份,侧柏叶2份,黄柏1份,泽兰1份,薄荷1份。

【治疗方法】按比例制成散剂,将双柏散粉末倒入碗内,加入适量蜂蜜水调和成糊状。临用时以生理盐水棉球擦洗患处,将调好的药物平摊在“舒适妥”胶布上,厚薄适中,再放入微波炉中加热1min,立即敷于患处,每日1次。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化瘀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25例。治愈9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

【经验心得】痛风关节炎属中医学“痹证”范畴,本病急性期的主要病因是嗜食膏粱厚味,使之湿热内蕴,下注经络关节,气血津液运行受阻,聚痰留瘀,湿热痰瘀滞留骨节筋膜,蕴久化热而致。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化瘀止痛。双柏散为中药传统验方,方中大黄外用破血瘀、清血热、消肿毒;侧柏叶清热凉血、止血敛疮;黄柏清热燥湿、解毒疗疮、祛瘀散结;泽兰活血化瘀、行水消肿;薄荷清风热、消肿痛、止痛痒。诸药合用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消肿止痛之功效,既往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早期以及疮疡初起,红、肿、热、痛等症。药理试验证实本方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拮抗炎性介质,以减少血管通透性和抑制炎性细胞游走。同时本方具有抑制创伤性无菌性炎症反应,降低创伤局部组织液压和促进血肿吸收等作用,因而对组织细胞的再生、修复有促进作用。

【方剂出处】黄年斌,等双柏散外敷治疗急性期痛风关节炎25例临床观察中国中医急症,2005,14(7):629

四色散外敷

【药物组成】黄柏30g,白芷30g,红花30g,青黛15g,混合研成粉末备用。

【治疗方法】根据病变部位及范围大小取药末以蜂蜜搅拌呈糊状,敷于患处,上面覆盖油光纸,用纱布绷带包裹,每天换药1次,7d为1个疗程。坚持治疗2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嘱咐患者注意休息,多喝水。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除湿化瘀通络。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110例。治愈92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9%。

治验:患者,男,42岁。主诉:左足第1跖趾关节突发肿痛,无明显外伤史,伴发热、头痛。查体:体温37.6℃,左足第1跖趾关节红肿、压痛明显,跖趾关节活动度减低。舌尖红,苔白腻,脉弦。辅助检查,血沉升高,血尿酸增高。X线表现,受累关节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间不规则。诊断,痛风性关节炎。治疗,取四色散以蜂蜜搅拌呈糊状,外敷患足跖趾关节,油纸绷带包裹。每日换药1次。并嘱其大量喝水。3d后,患者左足跖趾关节红肿消退,疼痛缓解,发热、头痛症状消失。继续外敷四色散4d,辅以中药汤剂:黄柏15g,苍术15g,金银花20g,薏苡仁20g,防己15g,独活15g。4d后,患足肿胀疼痛消失,关节活动自如。嘱患者多饮开水,禁食富含嘌呤和核酸的食物(如动物肝、肾、脑以及豆类等)。4周后复查血尿酸降为正常。

【经验心得】中医病因及病变部位结合分析,认为本病是下焦湿热注于经脉,阻于络道所致。方中黄柏清热利湿、泻火解毒;白芷止痛除湿;红花活血化瘀而定瘀痛;青黛凉血解毒;加入蜂蜜调敷既可解毒又能滋润肌肤。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除湿化瘀通络之效。此药外敷,可使药效成分透入皮下组织起到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清除组织间隙水肿、减轻神经末梢刺激的作用,从而达到止痛目的。

【方剂出处】王继宁,等四色散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218例中国民间疗法,2006,14(8):25

痛风膏

【药物组成】黄柏90g,生大黄、姜黄、白芷、天花粉、厚朴、陈皮各60g,甘草、生半夏、生天南星各30g,冰片20g。

【治疗方法】将上述药物研成细末熬成膏状。视患处部位大小,将膏药平摊于布上,温贴痛处,并用绷带固定,每2d换药1次。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化痰除湿,消肿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80例。治愈68例,占85%;好转7例,占8.75%,无效5例,占6.25%;总有效率为91.25%。起效最快时间为5h,最慢14d,平均外用3~4剂膏药即可见效。

【经验心得】痛风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之品,损伤脾胃或素体不足,脾运不健以致运化失调、酿湿成痰、日久化热、湿热痰浊、阻滞关节经络而成。痛风膏方中:生大黄、黄柏、姜黄清热泻火解毒;天花粉、厚朴、陈皮清热化痰、行气燥湿;半夏、天南星燥湿化痰、软坚散结;白芷具有温散结气、祛风除湿功效;冰片清热解毒,具有良好皮肤渗透的功能,使药效直达患处,全方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除湿、消肿止痛的功效。外治之法即内治之法,外敷药物,通过皮肤直接渗透到患处,作用直接持久,吸收快、疗效好、镇痛好。

【方剂出处】由显痛风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80例体会辽宁中医杂志,2006,33(6):698

消瘀散外敷

【药物组成】蒲公英500g,土鳖200g,苏木100g,大黄220g,泽兰250g,当归250g,乳香220g,蒲黄200g,丹参300g,三七200g,没药200g,五灵脂650g,刘寄奴250g,老鹳草300g。

【治疗方法】以上诸药,烘干研粉,过80目筛,装瓶备用。常规消毒病变处,以梅花针重叩患处至出血,加拔火罐,出血5~20ml,约10min后取罐。取消瘀散适量,用蜂蜜和陈醋将药调成糊状,均匀敷在患处,以纱布块覆盖,绷带或胶布缠绕固定。嘱患者回家后定时用陈醋浇灌于纱布块上以保持药物湿润,隔日治疗1次。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泻热消肿,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220例。经过1~4次治疗,关节红、肿、热、痛症状全部消除,关节活动自如,为近期治愈。患者全部近期治愈,其中1次治愈者70例,2次治愈者96例,3次治愈者32例,4次治愈者22例。

【经验心得】痛风性关节炎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我们认为本病常因饮食不节,恣食酒醴肥甘,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湿从内生,闭阻经络致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痰浊阻痹关节,久则化热,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等症。消瘀散以活血化瘀药物为主,辅以清热通经散结药物,配合梅花针叩刺放血,共奏活血化瘀、泻热消肿、通络止痛之效。本方法对于消除关节的红、肿、热、痛等症状,恢复关节的活动,防止关节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疗效迅速确切,且无任何不良反应。

【方剂出处】曾凡珍,等消瘀散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220例中医外治杂志,2000,9(3):28

栀黄芒硝散外敷

【药物组成】生栀子100g,生黄柏50g,生大黄50g,生黄芩50g,秦艽50g,独活50g,威灵仙30g,汉防己50g。共研细末备用。

【随症加减】伴有腕、膝、肘关节疼痛者加服茯苓25g,猪苓15g,泽泻15g,桂枝15g,川牛膝15g,黄柏15g,苍术15g,土茯苓40g,车前子20g,丝瓜络10g,生甘草5g。冷水煎沸20min后服。个别疼痛剧烈者加服吲哚美辛25~50mg(餐后服)。

【治疗方法】单个跖趾关节红、肿、热、痛者每次采用上述药粉适量配冰片10g,芒硝50g研末,以陈醋调敷患处,纱布固定,每日1次,1~7d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清热、消肿、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6例。单用外敷者15例,配以吲哚美辛每日1~2次者12例,配以口服中药汤剂者9例。治愈21例,显效7例,有效8例(其中有2例因自服秋水仙碱等药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4.4%。

【经验心得】运用中药治疗本病,特别是中药外治,作用迅速、简便、廉验,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少,易为患者接受。

【方剂出处】苏相国栀黄芒硝散外敷治疗痛风36例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1,22(4):22

中药外敷

【药物组成】莪术、五灵脂、川乌、草乌、制马钱子各10g,冰片、生天南星各20g,大黄50g。

【治疗方法】上药研粉过80目筛备用。用时将适量蜂蜜与药末调为糊状,根据病变范围大小将药摊于油纸或纱布上,一般厚3~5mm,贴于局部,外用绷带或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要求皮肤无严重破损或感染者方可贴用。

【功效主治】行气活血,除痹通络,消肿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52例。经治疗均于敷药后1h疼痛开始减轻,2~4d肿痛消失,其中24h内肿痛消失者20例。本组除2例应用后稍有局部过敏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治验:李某,男,84岁,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40年,再发4h,诊见行走困难,左肘内髁处红肿,伸屈受限,双侧第1跖趾关节及右足背红肿,拒按,并有1cm×2cm大小结节,功能明显受限。血尿酸720μmol/L,平素自行长期服用别嘌醇、丙磺舒等药物。即予上述中药外敷,30min后疼痛开始减轻,可安静入睡,次日红肿基本消失,活动自如。

【经验心得】本疗法不能完全替代西药,但其缓解症状作用迅速,且无不良反应,可避免口服给药所致的消化道及其他系统的药物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外用治疗方法。本方中马钱子、大黄、莪术、五灵脂等辛开苦泻之品相伍,意在行气血,除痹散瘀滞、消肿胀;川乌、草乌、生天南星功在镇痛;再配气味辛香,其性走窜之冰片,既能清热止痛,又能载运方中诸药,走而不守,起到行气活血、除痹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

【方剂出处】易湘林,等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52例中国民间疗法,1999,(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