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痛风奇效良方
599900000016

第16章 缓解期内服方 (11)

第二章 缓解期内服方 (11)

调脾益肾化湿泄浊法

【药物组成】黄芪、山药、生地黄各15g,白术、枸杞子、防己各12g,生薏苡仁、土茯苓、车前子、瞿麦、萹蓄各30g,山茱萸、牛膝各10g。

【随症加减】急性期关节红、肿、热、痛者加知母、黄柏、苍术各10g,忍冬藤30g;慢性期关节皮下结石者加莪术15g,鸡血藤30g,当归10g;伴肾结石者加石韦、鸡内金各15g,金钱草、海金沙各30g。

【治疗方法】20d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3个疗程,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300ml,分2次服,部分患者疗程之后以车前子煎服代茶。治疗期间合理膳食,保持低热量,少蛋白,限制高嘌呤饮食,选择低嘌呤饮食,戒酒,多饮水,每日饮水2000ml以上,碱化尿液。

【功效主治】调脾益肾,化湿泄浊。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8例。治愈12例,有效2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

【经验心得】中医痛风一病,在古代或称“痹”,或谓“历节风”,或曰“痛风”,其病因病机“皆因体虚,腠理空虚,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致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及活动障碍,故中医痛风之病证,实为“痹证”之别名。而今之痛风是指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引起包括关节损伤的一组特异性疾病,目前医界多倾向于研讨由痛风高尿酸血症带来的相关性病变所致危害,如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动脉硬化等。故痛风不能以痹证概括之。痛风好发于中老年形体丰腴,少运动,脏气渐衰之人群。痛风的生化基础是高尿酸血症,或其病程的某一阶段必有高尿酸血症的存在。

异常升高的血尿酸即“痰湿浊毒”也,责之于脾肾功能失调,脾失运化则痰湿内生,肾失气化则浊毒停留,此基础上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致痰湿浊毒流注于关节,气血不畅,经脉痹阻而成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或久病必瘀,痰瘀互结,闭阻经络,流注关节皮下,成坚硬之“痛风石”;或湿浊不化,蕴积化热,煎熬津液成“肾结石”。由此可知,痛风是以脾肾功能失调为本,痰湿浊毒内停或再感受外邪等为标之本虚标实证。具体施方用药尚要审视标本轻重缓急,分期辨治。急性关节炎发作期,以标急为主,应着重于化湿泄浊,通痹和络以期浊毒尽快排泄,外邪祛除;间歇期、慢性期,以本虚为主,或标实不甚,主予调脾益肾,以图脾肾尽早恢复运化气化之职,辅之以化湿泄浊,随证或加之化痰软坚,或加之通淋排石。如此既紧扣病机,又兼顾标本。从对其有效降血尿酸并维持较久时间及改善症状的实际效果来分析,本方不仅有增加尿酸排泄的作用,而且尚有一定改善嘌呤代谢,抑制尿酸合成,促进组织中沉淀的尿酸盐溶解作用,从而达到病愈目的。

【方剂出处】黄萌高调脾益肾化湿泄浊法治疗痛风38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17(5):9

痛风煎

【药物组成】滑石(包煎)、威灵仙、薏苡仁、忍冬藤各30g,土茯苓60g,泽泻、萆薢、苍术各15g,红花6g,泽兰、白芍各20g,桃仁10g,甘草6g。

【随症加减】便秘者加大黄粉,每剂2g分3次兑服汤药。

【治疗方法】冷水浸泡15~20min,文火煎沸10min左右,取汁450ml,分3次服,每日1剂,疗程为1个月。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活血解毒。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0例。治愈21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为100%。

【经验心得】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热痹的范畴,中医认为风寒湿邪侵入机体,郁而化热,流注关节或素有恣食厚味、嗜酒,湿热内生,流注关节是本病的病机特点。痛风煎中土茯苓清热解毒除湿;萆薢善走下焦,利湿而分清;滑石清热除湿;威灵仙祛风湿,通络止痛;4药相配共为主药,配合活血之桃仁、红花、泽兰达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之力;白芍、甘草缓解症状止痛;薏苡仁利湿、苍术燥湿,共奏健脾之功;忍冬藤清热解毒通络。全方共奏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之功,针对病机。痛风煎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

【方剂出处】周海平,等痛风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0例临床报道四川中医,2003,21(10):53

痛风饮

【药物组成】土茯苓、生薏苡仁、桑寄生各30g,生黄芪、丹参、车前子(包)各20g,怀牛膝、续断、防己各15g,黄柏、川萆薢、蕲蛇各10g。

【随症加减】急性发作时加白花蛇舌草、忍冬藤、防风、延胡索;脾虚者加党参、白术;脘腹胀满者加砂仁、鸡内金;便秘者加大黄;阴津亏少者加生地黄、北沙参。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45例。经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45例中,治愈38例,好转5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5.6%。

治验:胡某,男,61岁。3年前右足第1跖趾关节突发性红、肿、热、痛,血尿酸检查496μmol/L,确诊为痛风。经秋水仙碱等治疗,疼痛缓解,但时有发作。近半年来发作次数明显增加而就诊。发作时右膝关节红肿热痛,形寒发热,平时伴腰酸,胃脘胀满。舌苔薄白腻,脉滑。血尿酸536μmol/L。投痛风饮加砂仁5g,药进1个月,痛风未作,胃脘胀满已除,腰酸减轻,上方加减调治2个月后,痛风未作,血尿酸已降至正常。半年后随访病未复发。

【经验心得】痛风属中医“痹证”范畴,多系湿热内阻,气血瘀阻经络,不通则痛,且反复发作,肾气已亏,故治当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佐以补肾。方中土茯苓、川萆薢、车前子、黄柏、防己清热利湿,薏苡仁健脾利湿,桑寄生、续断补肾,黄芪补气驱邪外出,丹参、牛膝活血通络,蕲蛇祛风湿、透筋骨。诸药合用,效如桴鼓。

【方剂出处】方红,等痛风饮为主治疗顽固性痛风性关节炎45例浙江中医杂志,2005,(5):205

痛风消

【药物组成】苍术6g,黄柏6g,牛膝10g,生薏苡仁20g,萆薢12g,土茯苓10g,泽泻8g。

【随症加减】在急性炎症期,局部红、肿、热、痛酌加防己、秦艽、忍冬藤、晚蚕沙、桑枝;热甚者加知母、生地黄;急性炎症消退,疼痛未除,局部僵肿,皮色暗红加赤芍、牡丹皮、丹参;血尿酸增高明显者加熟大黄、玉米须;局部僵肿不消,抚之似有结节者加玄参、当归、红花。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功效主治】清化湿热,泄浊通痹。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6例。治愈20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100%。

治验:许某,男,48岁。患有痛风病史5年,此次发作2个月余,双侧踝关节及第1趾跖关节肿胀疼痛、微红,行走时疼痛加重,BUN(尿素氮)5.9μmol/L,Cr(肌酐)89μmol/L,UA(血尿酸)520μmol/L。拟清化湿热,和络止痛法治之。处方:苍术6g,黄柏6g,牛膝10g,生薏苡仁20g,萆薢12g,防己6g,忍冬藤12g,晚蚕沙10g(包),玉米须30g,木瓜10g,生甘草5g。服药7剂后,关节肿胀开始消退,色红转淡,原方去木瓜、蚕沙,加大黄5g,再进7剂,关节局部不红,肿胀消退,但活动时仍明显疼痛,大便略溏,再拟清化和络。上方去防己、玉米须、大黄,加土茯苓15g,桑枝12g,丹参12g,木瓜10g,泽泻10g。前后服药40余剂,关节肿痛消失,血尿酸379μmol/L,再予以原方14剂巩固治疗。随访1年未复发。

【经验心得】痛风属中医“痹证”“历节风”等范畴。“痹者,闭也,以血气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景岳全书》)究其病因,中西医理论多有吻合之处。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与酗酒或摄入过多高嘌呤食物致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中医则认为,过食高粱厚味,滋生湿热痰浊,流注关节筋骨,痰阻脉络,再兼过度劳累或风邪诱触,致使浊毒凝聚,气血郁滞而发病。病程日久或反复发作,多有瘀血阻滞经脉的表现。针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拟方“痛风消”清化湿热,泄浊通痹。方中苍术、黄柏取自朱丹溪二妙丸方,苍术燥湿、黄柏清热,两药相合具有清热燥湿之妙用,故对湿热蕴结而成的筋骨关节疼痛有卓效;牛膝舒筋健骨,利于引湿热下行;生薏苡仁甘淡化湿、利尿渗下,合为四妙丸乃治湿热下注筋骨关节之主方;泽泻利尿渗湿,萆薢分清化浊,土茯苓利湿解毒、通利关节,有助浊毒之泄降。

【方剂出处】陈大江“痛风消”治疗痛风36例江苏中医,1999,20(4):25

痛风合剂

【药物组成】茯苓、白术、苍术、黄柏、泽泻、猪苓各15g,杜仲、独活、牛膝、桑寄生各12g,山慈菇、秦艽、川芎、当归各9g。

【随症加减】发作期:关节疼痛剧烈,遇风冷则疼痛加剧者去秦艽,加桂枝6g,防风9g,延胡索15g;关节红肿者加生石膏30g,丹参15g;关节疼痛麻木者加地龙、乌梢蛇各15g,红花6g。稳定期: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各20g;肝肾不足者加菟丝子、枸杞子各15g。恢复期:关节僵硬、活动欠佳者,去秦艽、猪苓、泽泻,加桃仁、地龙各15g,红花6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服。并配合局部外敷金黄膏(本院配制),每日换药1次。10d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补肝肾,祛风湿,健脾胃。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48例。治愈19例,好转26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39.59%,总有效率为93.75%。

治验:何某,男,53岁。因双足关节疼痛反复发作2年余,突发并加重2d。2年前患者双踝及双足第1跖趾关节肿胀疼痛,以右侧为甚,遇风冷而加重,跛行,口微渴,汗多,面色淡红,腰膝酸软。舌淡,苔薄黄,脉弦濡。血尿酸833μmol/L。中医诊断:痹证(肝肾亏虚,湿热内蕴)。西医诊断: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痛风合剂内服,局部外敷金黄膏,6剂毕,诉关节疼痛及肿胀已基本消退,行走自如,但仍觉双膝酸软,乏力,舌淡苔薄黄,脉缓有力。血尿酸547μmol/L。守前方去秦艽、猪苓、泽泻,加党参、黄芪、菟丝子各20g。再进6剂,药毕诸症悉除,血沉及血尿酸等均恢复正常。继续以上述中药口服,以巩固疗效。21d后痊愈出院。随访2年,未见复发。

【经验心得】本病患者多为正气已虚,并由于形体丰腴,或嗜食肥甘厚腻,致风寒湿邪内生,流注关节而生本病。痛风合剂中茯苓、白术、苍术、猪苓、泽泻健脾胃,利水湿;独活、秦艽、黄柏、山慈菇清热解毒,祛风燥湿,加入桑寄生、杜仲、当归、川芎、牛膝以补肝肾、行气血。诸药合用,共奏补肝肾,祛风湿,健脾胃而利水湿之功。猪苓、泽泻均能显著增加人体的尿量及尿素和NaCl的排泄量,使邪毒从小便排出;山慈菇含有秋水仙碱,与上药合用,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同时配合金黄膏外敷患处,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以增强消炎止痛之功。

【方剂出处】白广德痛风合剂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8例疗效观察内蒙古中医药,199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