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力量规模变大了,必须出台相应规章和编制,谨防各军混乱。
楚峰日思夜想,五天后才拿出个章程,着人通报全军。
军队编制,楚峰不想将后世的官衔安到大明,这样会造成混淆,索性就信手拈来了大明卫所制度,肆无忌惮地成立一个福宁卫,李莫如、战飞、童令、萧满山、魏懋衡各为千户,分一、二、三、四、五个所,平时分辖各县,又以各千户所,分成百户一个单位,经管各乡,维持当地的治安,战时再动员集结。叶星和武昌运则为游击,随时听候调遣,缉捕盗贼,关防奸宄。
这些千户、百户,当然只是指衔头和兵额,李莫如等人手下只统领一千士兵,而并非按大明制度,管辖一千户人家。
由于队伍扩建,之前将员嘶吼式的传令方法,已经不合时宜,楚峰仿照大明金鼓、旗令,让各营熟识牢记。
士兵升迁制度,从大到小分别为:少兵、老兵、精兵,即便军官人员满额,也照样升迁官职,譬如精兵累积军功达小旗,原队不缺小旗长,则赐‘试小旗’名号,薪俸和田地减为小旗的一半,小旗死,则试小旗转正,‘试百户’亦然,如果楚军另设卫所,立即走马上任,若原来的总旗、百户,甚至副千户们庸碌无能,那就无须‘试’了,直接替换,也算是一种人才储备吧。旗官按试小旗、小旗、试总旗、总旗、试百户、百户、副千户、千户等,若战乱失去将官,各散兵需听从上兵或上官号令,这有点类似现代的士官制。
此外,士兵又细分为战兵和铳兵,战兵包括长矛手、骑兵、朴刀等肉搏型军种,铳兵分别是火铳、火炮等远程兵种。处于前锋、高危险的兵种,楚峰多给一两月俸,以平衡士兵心理。
初时,少兵不授田,直至升迁至老兵,才能获得田地,各阶靠军功提升,所得粮饷、田地随之累加,比如老兵多给田一亩,精兵多给二亩,小旗再加三亩,总旗又加四亩,百户五亩,副千户六亩,所以,当成为副千户之时,个人总共获田二十一亩,尤其象李莫如等千户,月薪已达二十两,累计获田二十八亩,原本按户籍丁口分配所得田地十亩,加起来一共三十八亩,李家早已是名副其实的小地主了。
基于后世经验,土地始终是有限的,楚峰照例限制功勋赏赐的土地,使用年限照例荫及当兵者三代后人,之后收回,只保留其原有丁口耕地,毕竟士兵难免阵亡,老兵、残废者也要退伍,又将换一批新血,福宁州何止仅靠这万多名士兵支撑?若土地世代传承,到最后势然又会象大明一样,土地高度集中,民无田可耕种,楚庄只怕覆灭得更快。至于争霸天下,多霸田地,日后的事,谁也说不准,但规则总要先定下为好,正所谓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省得日后多生事端。
限制土地所有权,是否同样也会限制属下们的进取心?实际证明,不会!大家都是一无所有的人,破而后立,比较容易接受既定的事实。
另,各军统帅职位不世袭,空缺后由能者居之,不论出身贵贱、贫富,一视同仁,但各人爵位,后世三代子孙可以荫封虚衔,无能者不授实权,每代袭位者薪俸递减,直到最后消爵。
这条法令,结合当今实际,利益和限制双管齐下,既能照顾到手下出生入死,为后人谋求福祉的封建情结,又能避免爵位过多,空养懒人,每当想起大明的四万皇子皇孙,几十万功勋后裔,米虫一样侵蛀着天下,楚峰就感到恐怖。
在福宁州以外,这条法令会触犯当权者的利益,恐怕一步也挪不动,但楚庄百废待兴,爱怎么做就怎么做,反正大家都是泥脚子出身,一清二白,赢取一分,那就是一分的收获,接受事物比较强。
这让基层士兵倍感亢奋,百户、副千户对普通士兵来说,并不遥远,只要敢拼敢杀,总有圆梦的一天,象李莫如等担当镇守一方的大员,倍受宠信,何等风光。
毫无疑问,希望,时刻鞭策着他们前进,并意想不到的提起了诸人冲劲,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有心人只要比对一下就会知道,老实做人不如当兵致富快,是,当兵有危险,但踏踏实实做老百姓就不危险了吗?这大明天下,官匪祸害,民不聊生,又有几处安全地方?
当然,若有人只为图谋官职,遇险不前,钻营逐利,擅权贪枉的话,结果就不是谁能够承受的了,楚峰直接剥夺其一切田地、权益,驱逐出境,等待他们的将是那个饥馑荐臻的残酷世界。
一想起外面的世界,众人就不寒而栗。
大明各处荒乱,北方,绝粜罢市,饥者相聚为盗,流民木皮石面皆食,饿极了父子、夫妻相剖啖,甚至挖尸果腹,用绝境不足以形容,如今境况好些的是江浙,但已容纳不下太多难民,已经实行了军管,杜绝流民入境。至于南下的广东、广西,相对平静,然而也是勋戚舞弊,民生疾苦,除了去那儿做农奴,也没有别的出路。
天下之大,何处可以容身?!若那样,还不如当楚峰的兵,战死足以令家人终身受益。若不幸战死,楚峰也有优厚的抚恤制度,除了一次性发给一百两抚恤金,并每月给米一石、素菜若干,优养其父母终年。
不过想当兵,可不是一件容易事,首先,得通过体力考核,入营后,还有一系列训练,增加胜算和保命机率,楚峰可不会拿大把大把的钱养废物。收获和付出,往往是等价的,大家对此毫无怨言,毕竟楚少爷付出那么优渥的条件,士兵们当然得付出自己的艰辛。
为了培训各级将领的战术水平,楚峰还特地设了一个军事私塾,由童生们轮流给这些目不识丁的家伙传授各种兵法、战例,至于能吸收多少,就看各人造化了。
最后,所有从军人员,在职二十年后准许退役,并赐予退伍金二百两。
军规呢,也很简单。
一,不得扰民,诸如占据民居等,轻者鞭五十。二、楚军所有供需,由后勤供给,不得胁迫、掠民以充粮饷,违者逐出军队。三、凡攻城略地,犯*掳掠,趁火打劫,中饱私囊者,杀无赦!
军法严明,只为打造军队良好风气。倘若日后再攻下别的城池,当地民众看见如此麋烂的军队,难免心生排斥,对楚峰集团缺乏荣誉感和归属感,那楚军与匪军有什么区别?伟人说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军队后勤,离不开广大民众,自觉的民众,拥军的民众,便是一支高效的后勤队伍,无形之中,他们还是警哨、民丁、侦骑、情报,好处不可计数......
如今辖内人口暴增,吏治人员奇缺,楚峰同时也在境内开科取士。
当今科举制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强化官本位传统,将大批才俊之士引诱到皓首穷经,毫无实际用处,凭风花雪月,念几句床前明月光,没法富强。因此楚峰摒弃朝廷科举制度,不考八股、不考诗经,由楚庄自订章程,分科出题,诸如水利工程、农务种植、经商、计账、户籍之法等,笔试或口试均可,凡答辩有新意,可行性强,则立即分派相应职务,走马上任,即使考得中规中矩,只要熟知相关行业,也予以录用当副手。
这其中,还是以童生、秀才居多,楚庄名不正,言不顺,举人和进士是不屑于屈身襄助的,但童生、秀才却没有名士那么多顾忌,他们在地方本来就不突显,濒临成为难民一族,不得志又有几分能力,但求受到赏识,有心人,几乎毫不犹豫都投身至楚峰摩下,要知道,在楚峰手下做事,哪怕只是跑龙套,都要比县官有前途。
其中有位老农,一夜之间就成了户房管事,月俸五两,多授田两亩,薪金比一名中书舍人高,福宁州士子顿时哗然,自己居然还不如一位老农,嫉妒、羡慕之际,自然是抨击如潮。
福建的士人党派,多依附于东林党的浙党,向来以‘清流’、‘正人’自诩,常就时事评头论足,对政见不合者,均斥为邪人、邪党,而楚峰在他们笔墨下,毫无疑问就沦为了邪人。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楚峰不屑于士林儒生吃醋的作派,干脆置若罔闻。
地盘扩大,事务慢慢庞杂起来,楚峰可没那么大能耐面面俱到,所以,必须指定各人职司,分辖统属,楚峰很干脆的沿用明朝州、县官吏制度,成立六房。
所谓的六房,是地方仿京师六部所设置的微缩型吏治机构,楚庄没有名份,胡乱按放什么尚书头衔,图惹人笑话,自己不怕谋反之罪,也怕生员们愧不敢当,不过派吏,大伙则容易接受多了。官是官,吏是吏,其间可是大有区别的。官,由朝廷任命。吏,可由朝廷任命,有品秩,也可以由地方官员自己任命,无品,但有名额,不得无度安派,地方管理人员,可称吏,比如不入流的‘典吏’等。
一直是小厮身份的孟常,正式升为户房主事,掌管境内赋税、户籍、军需、粮饷,招抚安置流民,抑制豪民兼并,按收支情况调剂余缺,权量市籴,评估物价,薪俸支给。
苏则悦为吏房主事,负责稽考文职人员,选补升调,任用、议恤、褒赠、议叙及处分。
杨一景为工房主事,负责督管工匠,营造工程,采办矿物,赵沧瀛与冯九伦为其属下管事。
刑房主事无人选,拜托知县闻一言帮忙,以幕后的形式,继续处理地方刑名案件,并让童生方世俊跟随学习。
所有主事月薪20两,授田20亩。
兵房事务,李莫如为主,战飞为副,共同掌管。
礼房......暂不添设,楚峰对抗大明正统,本身就无礼之极,况且都是流民出身的人,大大咧咧惯了,搞那些周礼九拜、祭天报谒的东西,不合时宜。
明朝二百多年摸索实践,无数才干总结出来的经验,典章已趋于完善,大部分适合当朝,无须再多此一举去改编吏治,楚峰只是加注了几条限制管吏的条款。
每年进行吏考,不及格者降级使用,职务和俸禄挂钩。提高待遇,高薪养廉,倘若谁以各种形式贪赃枉法,视情节分为降级、抄没、下狱、腰斩等处罚。以权位欺民恶市、滥用私刑者,降级或罢官、抄家。倘若问案管吏误判刑罚,致人含怨,则自掏腰包,补偿事者损失。管吏封田,同兵科一样,荫三代子孙.......
民有监督官吏之权,遇不平之事,民可告官,知县不受,上告州城,州城不受,找督察管事,一经查实,州吏以下悉数罢免,倘若连督察管事也枉法,上告楚峰,查实一律问斩!反之,故意栽赃、诬蔑管吏则,则判以该人相应刑法。此举旨在制勒广大监督者谨言慎行,少兴风作浪,想想自己所要承担的后果,再去无中生有......
所有军将、管吏,除随身亲卫外,无权任命属下,一应人事由兵、吏二房考核,经楚峰批准方能生效......
大厦倾倒,只在瞬息之间,而筑楼却漫长而艰辛,楚峰能想到的、能做到的,都尽量做了,心急喝不了惹稀粥,今后慢慢消化和完善吧。
-------
扫盲
试百户:明代官职,虚衔,有名无实,实授即为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