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埋了一些东西,所以字数相较于其他章节要多上一点。也是这章,本人备受诟病。
一个七岁大的孩子,在坠落万丈悬崖后筋骨尽断(连摘野果的能力都没有),他凭借什么手段活下去呢?作者不才,没有什么创新思维,最后只好给他奇遇了。
得到了友情,一扬。追下悬崖,一抑。得到奇遇,再一扬。
龟蛇前面说了,这里略过。《太阴经注疏》和彭祖的故事也介绍得很详细,略过。这里有两个照应。彭祖的故事照应前面《相书》的场景,彭祖五个子女的故事照应后面16章五派收徒的情节。
本章出现一个大大的好人:陈抟。他留给主角一部绝世功法的同时,也请读者们注意最后一句话:这仅仅是一场交易而已。没错,他给了主角好处的同时也让他背下了天大的血海深仇。还是那句话,没有掉馅饼的事,什么都是有代价的。
形式在此斗转直下,再一抑。
很多读者或许会骂作者,你丫的脑袋被驴踢了?陈抟那厮早死了,作者完全可以不接受他的任务啊?然而这个问题不是那么深的,你们想一想会发现这个任务他是不得不接,接也只是顺手而已。毕竟他此时不就是换了个身份的陈抟而已吗?
好,诟病来了。
睿智的,看得远的读者认为武功的出现势必打破军事上的平衡,同时给主角开了个无敌金手指,这样的书不看也罢。这就不得不涉及我提交给责编的故事大纲了,九鼎的的故事大家或许都知道点点,或许知道的不是那么清楚,这里说一点让大家参考下:
公元前二九六年,秦昭王夺得九鼎,在运鼎回国经泗水时,一鼎突然跃入水中,当时打捞未果。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公元前二一九年遣千余人到泗水打捞周鼎。关于泗水捞鼎一事,不但见于文献史料,还成为汉代画像石的题材,如山东嘉祥城南武宅山出土的泗水捞鼎画像石,描绘了鼎被捞出水面时系鼎绳被鼎中忽然伸出的龙咬断,鼎复落水前一瞬间的生动场面。这可能与《史记》“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一语中将龙与鼎附会在一起的用意相同。
九鼎已经失了一鼎,就算凭仗军事上的实力最后聚合了八鼎,可最后这与龙有关的鼎该用什么非常规手段解决呢?在参照这段神话传说的基础上,我认为单写历史军事或许还不够,应该把神州大地上的一些险地恶兽以历险记的形式顺带写出来。于是这章出了个大蛇(与上段那龙照应,点明此书中上段史料是真实可信的),只不过运气好的是它因为《太阴经》的关系对主角有好感罢了。
但是天下所有没有出场的怪物,难道都会对主角那么好,被主角的魅惑光环和王八之气震趴下?我想主角没那么大的人格魅力吧。
所以,武功的根本用意出来了:为了收集九鼎。
主角被卷入江湖厮杀完全是被迫的,江湖这条线的用意就很明朗了,故事是不是也就不那么混乱了?
好,还是有人不服气,认为武林中人势必打破军事平衡,但你认为我既然写了会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而已。大不了我解释不了的时候,你们就把一本书当两本书看就可以了,武侠是武侠,军事是军事。
最后,主角得到武功这个金手指,开了不死外挂,以后没什么好看的智斗了,可以随便踩人惹祸了。
这个又涉及到我一直没让主角将武功传授给汤怀三人的用意了。武将要的是热血厮杀,马革裹尸般的畅快,你给了他们打破平衡的手段只会让他鄙视你,鄙视你让他少了人生乐趣。可能很多人不理解,古代武将就这么看重所谓的乐趣而轻视生死?呵呵,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但我看过的历史书里基本都这样写的。
主角能照顾到汤怀他们的这种情绪,甚至连汤怀他们都知道这么浅显的道理,难道你要主角去拿武功对付平常人而获得所谓的快感?主角也有自己的傲骨。
有了武功是不是等于不死?你觉得主角有那么无敌,那么顺风顺水么?那得问过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