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两道眉毛拧在了一起。作为一个即位近四十年的皇帝,他非常明白处理政务的原则既不是对与错也不是善与恶,而是合适和不合适。他当然希望属下的官员个个都是清官,可问题是那只能是幻想。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出身的皇帝,他更是无时无刻都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时刻都把稳定放在处理政务的第一位。可惜,从他即位以来,事情是一件接着一件:鳌拜、三藩、台湾、俄罗斯、葛尔丹,如今好容易诸事已毕,汉人士心也逐渐归附。在这个时候,他可不想再弄出什么乱子来。
要按照胤禟所说的:铸银币,废火耗。那整个官场非大地震不可。这绝对是康熙不愿意见到也不能容忍的。因为他现在越发认准一个原则:稳定压倒一切。
他心中很有些失望,原本以为小九大张旗鼓地要他召来群臣,会献出什么妙计来,可没想到弄了半天出了这么个馊主意。于是,他强压着怒火,板着脸说道:“这就是你所谓解决钱荒的办法?”
胤禟不以为然,继续保持着他的微笑:“回皇阿玛。要想彻底解决钱荒,需要一整套措施。而铸银币,废火耗乃是第一条。”
康熙虽然依然不满,但是这些年来胤禟办的事一件一件,虽然很多他最初也看不明白,但至少到现在还没有让他失望过,于是连忙说道:“你就不要长篇大论的绕圈子了,一古脑全说出来吧。”
“是,皇阿玛。因为时间仓促,所以儿臣只是草拟了四条方略,还请皇阿玛和各位大人指正。”胤禟收敛了笑容,一本正经地说道:“这第一就是铸银币,废火耗。第二:涨俸禄,计资产。第三设银局,统铸币。第四新技术,改配方。”
“涨俸禄,计资产。”康熙嘴里念叨了两声,脸上显得有些不自然。康熙自己也明白,官员的俸禄的确是有些低,因此如今只要官员不是太过分,一般的贪污受贿,他也尽量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是影响太坏,即使事发,他也一般也是从轻处理。因为他也明白官员也不容易啊。尤其那些地方官员,如果一文钱不贪,基本上连生存都很困难。如果做官都做到生活都成问题,那天下还有谁愿意来做官呢?恐怕就是孔圣人也不愿意为之吧。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康熙也开了一扇大门。允许官员们向朝廷进行借贷。历史上也正因为如此才引来了康熙末期规模浩大的户部清理亏空案。当然也正因为在清理户部亏空中,所有的阿哥都选择了退缩,唯有老四胤禛迎难而上。因此尽管他恶评如潮,但却维护了朝廷的利益。老四胤禛最后能在康熙晚年脱颖而出,不能不说户部清理亏空是他最大的机遇。
作为一个有为的君主,康熙也不是没有想过要提高官员的俸禄,可是接连的战事,使得国库空虚,涨俸禄难啊。到了康熙末年,出于种种考虑,他还是决定把这个笼络人心的事情留给了他的继任者。雍正上位可谓是骂名如潮,但是他也做了一件让官员们叫好的事。那就是在火耗归公之后,推出了“养廉银”制度。当然了,这“养廉银”制度愿望是好的,可是效果却极差。这也就不多说了。
总之,康熙心里也想着要涨官员俸禄,可是因为一直战事连连,国库不丰,所以此刻也只是在心里想想而已。此时,从胤禟的嘴里说了出来,他虽然认为现在时机还不成熟,但是还是有些欣慰。停火耗,涨俸禄,看来胤禟的确作过一番深思熟虑的。于是他忍不住笑着问道:“这涨俸禄可是件让大家都高兴的事啊。”
这话一说,在场的大臣们都笑了。尽管不少人根本就不指望俸禄过日子,但名正言顺的能够多拿一些钱,没有谁会不愿意不是?
“可问题是现在国库不丰。涨的太少了,又无济于事啊。”康熙说这话的时候心里很有些沉重。民间就有句话,拿多少钱就干多少事。官员们拿着连生活都成问题的俸禄你指望他不贪,那只能是笑话。人毕竟不能总是望梅解渴,圣人的弟子也得吃饭呢?他也明白想要让官场清廉,大幅的提高官员俸禄是必须的,只是如今囊中羞涩,自然就底气不足。停了一会儿,他又问道:“还有你这后半句:计资产是怎么回事?”
“回皇阿玛。如今的官员俸禄的确是太低了。虽然说提高了俸禄未必就能保证官员不贪,但是如今这么低的俸禄却只能让绝大多数的官员不得不贪。”
胤禟的这句话,让几乎所有的大臣都低下了头。因为如果严格的查起来,几乎没有一个官员敢说自己没有贪过一文钱。做过地方官的大臣就更加不用说了。他们有区别的也仅仅是一个程度轻重的问题。
“皇阿玛,儿臣认为,这官俸不但要提,而且要大幅度的提。依儿臣看,京官的双俸可以取消。如果在国库允许的清况下,所有官员的俸禄应该至少要提高到现在的十倍。”
胤禟的这番话让所有的大臣们禁不住一起“啊”了一声。而康熙则是张大了嘴巴,倒抽了一口冷气,情不自禁的喃喃自语:“十倍,是不是太多了?”
康熙的声音不大,但却被胤禟听得一清二楚。
“皇阿玛。儿臣认为一点不多。全国各地每年官员们收的火耗加起来,恐怕还不止这个数吧?更何况,如今一名七品县令一年的俸禄才四十八两,就算是十倍,也才四百八十两。可是据儿臣所知如今年俸一千两的师爷实在是不在少数。有句话叫做学而优则仕。这些师爷都是仕途无望才转而求其次。可是他们的待遇却相差如此悬殊,长期下去,如何才能保证最优秀的人才都为朝廷所用呢?”
胤禟的话让康熙没法说了。是啊,长此下去恐怕那些正直的有才干的士子都没人愿意进入仕途了。因为进入仕途后,不贪污,这官就做不下去。
胤禟的这个话题实在是太敏感了。因为这个话题也牵扯到大臣们自身,因此所有大臣们全部闭紧了嘴巴,作壁上观。只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老夫子王掞。王老夫子一来人比较正直,二来因为他入仕以来,一直在作京官。京官大多数的职位虽然油水不多,但好歹有双俸。而王掞又向来比较孤直,不但不结党,而且平日里人情往来也极少,因此虽然他生活清苦,但倒也过的下去。真要排起大清国清官排行榜,他绝对是名列前茅的。
所以这位老夫子理直气壮地站了出来:“九阿哥,你又如何能保证年俸涨了十倍,官员就不贪了呢?如今官场上贪污已成惯例,依本官看,只怕就是涨到二十倍、三十倍,除非所有的官员全部换一遍,否则依然不会有什么改观。”
老夫子虽然平日里有些直,虽然他说的这些话的确是事实,但是当着康熙的面、当着这么多的重臣的面说出来,实在是太过唐突了。以至于说完之后,他自己也后悔了。僵在那里,很有咬舌头的冲动。
而其余的大臣们不要说了,全部傻愣愣的望着他。今日胤禟揭了官场黑幕,但不管怎么说胤禟毕竟不是官场中人,而想不到又出了个王老夫子。康熙的脸更是彻底黑成了锅底。官场是个什么样子,康熙心理明白的很,因此刚才胤禟抖了出来,他虽然生气,但毕竟胤禟的着重点不在此。而且胤禟毕竟是他儿子,年纪又小,忍忍也就过去了。没想到的是,又蹦出来个王掞。而且话说得更难听;什么除非所有的官员全部换一遍,否则依然不会有什么改观。即便康熙也明白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俸禄涨的再高,也比不上贪污来的多。这些官员都伸惯了手,要他们改邪归正,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可王掞就这么直通通的说出来,实在是让他受不了。恐怕也没有几个皇帝能受得了。
……
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