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紫荆山属大瑶山余脉,在县境北端,东边平南县鹏化山区,紫荆山位于桂平县东北部,介于桂平、平南、武宣、象州和金秀瑶山之间,分属桂平、武宣两县管辖。幅员辽阔,面积270平方公里。四面高山矗立,中间丘陵错杂,沟壑纵横,林菁繁茂,汉村、壮乡、瑶寨散落其间。境内峰峦重叠。林海茫茫,大坪、田心、花蕾三水由北至南,至旧三江圩汇合,再经风门坳破峡而出,奔向金田平原。
紫荆山地区与贵县不同,这里的居民百分之七八十是客家人,在六千左右的居民中,广东迁来的客家人占多数,因为田少人多,居民除开荒种地外,多兼以砍柴烧炭辅助生活.
大汗村距离紫荆山并不算远,在经过石龙再走十多里的山路就到达了当地的一个大镇三江镇,石达开与黄大林各带了两人随行,他们一行六人走了大约二个时辰,就到了紫荆山口的古林社,古林社位于紫荆山口,是西进武宣、象州,东出大宣圩、大湟江口的必经之地,在村子的最西头,这里有石达开的一个朋友曾槐英。
这曾槐英家中也是广东迁来的客家人,看他的样子,已有七十多岁,但身体却颇为硬朗,他拥有水田旱地百多亩,还开设了榨油、熬酒、做豆腐的作坊,是当地颇为有名的有钱人家,几年前冯云山刚到紫荆山时,曾在他家做过苦工,后来那曾槐英发现冯云山有几分才气,凑巧紫荆山里要成立书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先生,曾槐英举荐他去充任,后来石达开与冯云山给交之后,曾来过这曾槐英的家,那曾槐英对石达开颇为赏识,所以有点交情。
进门之后,自然少不了要拜见一翻,曾槐英也算极其热情,摆下便宴来款待石达开一行,席间,自然说起当年那冯云山之事。对冯云山之事黄大林是颇感兴趣。
原来当年冯云山与洪秀全分手之后,冯云山到浔州,虽然身无分文,却凭其三寸不烂之舌,骗得府城南门内张老水收留在家,那张老水原为广东嘉应州客家人,以发豆芽、腌盐酸菜出卖为生。大宣里古林社马路屯张家,紫荆山高坑冲口张家,都是他的同宗兄弟。冯云山赖在浔州府城在张家白吃白住五十多日后,最后被张老水侄儿张永秀带着,从府城跨黔水,渡思盘河,东北行五十多里,到了大宣圩西边的古林社,被扔在马路屯张家开设的路店里。
到了古林社,冯云山已经是囊中如洗,两手空空。但这一带村民们多是广东来的客家人,那冯云山重玩故伎,凭其如簧之舌,虽也骗得那些村民的一时款待,但是,长期在此骗吃骗喝也终有被识破之时,万般无奈之下,那冯云山也只有帮人打些短工渡日,到了立冬时节,大宗的农活早已完了,到了此时,要想在农村找到比较适合的活就比较困难了,那冯云山也只好拿起向朋友借来的扁担、绳索,蹲在大宣圩牛行的榕树下候人召雇,可是,“十指尖尖,白净斯文”的冯云山,根本就不象干重活的,几个圩期过去了,根本没人理他。他只好向人借来畚箕、扁担,在古林社、茶调村一带捡牛屎猪粪,每日换点米以维持生活。这时深感渡日艰难的曾写过一首自嘲的诗:
孤寡到此把身藏,无食无衣也着忙。
拾粪生涯来度日,它年得志姓名扬。
后来,有人见他可怜,介绍冯云山到了曾家帮工,干些挑水、看牛兼管砍柴的杂活。冯云山每天早起,挑罢水就放牛、砍柴,晚上圈好牛又挑水,一天到晚,虽然辛苦,却总算是有了一个安身之所。
冯云山自到了曾槐英家之后,生活总算是安定了点,与他一切在曾家工作的也有十多个榨油、熬酒、做豆腐长工,与这些人混熟以后,他就时常象个说书先生一样地给这些人讲一些上帝的故事,对这些目不识丁的长工带说,有人给他们讲“古”未赏不是一种很好的娱乐方法,逐渐地冯云山的这些“故事”把这些人给迷住了,听他讲故事的人就开始多了起来,常来听他讲故事的,还有一个住在冲尾的卢六,后来这些人就成上帝教的第一批信徒,不过象他现在这种落泊之人是不能成为教主的,他就把这里谁也没见过的洪秀全封为教主。
在这期间,还发生过这样的事,一天,冯云山山在村边放牛,看到几位老人坐在社坛的大榕树下乘凉,那社坛石是村子的人时常拜见祭的地方,平时香火颇盛,这时正好他也走累了,也走到了树阴底下去休息,无意中他漫不经心地一脚踏在社坛石上。那几个老人赶忙提醒地:“那是社王爷爷,你赶紧下来,触犯了要糟殃的!”
冯云山听了老人的话,不仅没有下来,还用脚用力踩了几下那社坛石,笑嘻嘻地答道:“哪有什么社王,那是河里捡来的石头嘛,是假的。”
那几位老人看到冯云山对社坛石如此不敬,都摇了摇头,其中一个忍不住对他说:“后生仔,你敢如此对待社王,看你什么时候糟灾。”
看到这几个老人如此紧张,那冯云山内心可乐开了,对那几位老人说:“我就砸他几下,看我会不会糟殃。”
他一边回老人的话,一边信手在树下抄起一块石头,朝“社王石”狠狠砸了几下。
当时在场看热闹的有不少人,这事很快就传开了,过了一段时间,等着看戏的人看到居然冯云山安然无恙。从此,拜“社王”的人就越来越少了,最后竟被冯云山断了香火。
一段时间之后,村子里的人逐渐认识了冯云山这个懂诗文,善谋算,有才干,不拜神,信上帝的人,老板曾槐英也开始对他另眼相看了,就这样冯云山在这呆了一年,这时,凑巧紫荆山里大冲曾玉珍家要成立书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先生,曾槐英举荐他去充任,道光二十六年春初,冯云山终于结束了一年的苦工的生涯,到了与大坪温家,石人王家,茶地赵家并列为“紫荆四富”的曾玉珍家当起了教书先生。(未完待续,求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