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尚德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当下便要差衙役将深州四大粮行的东家与大掌柜请到衙署来做客。
刘刺史等人知道韩尚德嘴上说是请,其实是由不得这些商户不来的,而且衙署毕竟是官府的地盘,一干商家到了衙门后,韩尚德会施加什么手段,刘刺史也是心知肚明的。
不过,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如果官府有存粮,当然可以将之大量投放市场,让企图籍此牟利的商家血本无亏。可如今又到哪里找粮去。
用官府的威势来逼迫商家平抑物价,这是官府历年来一贯的做法。虽然只是不得已而为之,却往往是行之有效的。当然,这么做对正常的商业秩序的冲击也是显而易见的。
大唐的商业文明之繁荣,虽然比不上后世的大宋,在封建社会史上也是名列前茅的。大唐的政治家们很清楚商业对文明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可是又担心不事稼穑的商人的存在,会引起社会整体的道德滑坡。于是,特别是在大唐的前期,统治者重视商业发展,却轻视商人的地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独一无二兼且自相矛盾的奇观。
不过,这样的行政手段虽然在短期内行之有效,长远来看却必然会损害商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官府在做决策之时,也是慎之又慎。一般这么做只是大灾临头官府的无奈之举。可是现下的蝗灾还只是初露端倪,此刻采取这么激烈的手段,在时机上是否过早,刘刺史心头也是犹豫不决。
柳冬在一旁见了,惟恐刘刺史同意韩尚德传讯商家的请求,头脑一热,便提议道:“诸位大人,柳某以为,还是先由官府的官员出面,召集一干商家协商一下,这样也好有个转圜的余地。若是商家依旧利令智昏,再采取激烈的行动不迟。”
刘刺史等人听了,均觉柳冬的提议是眼下最合适的解决办法。不过开元初期商人的社会地位还是比较低的。要官府出面跟他们协商,一来众官员放不下这个架子来。二来此举在大唐的历史上并不常见,若是传了出去,惹人耻笑不说,官府的威严也会大跌,以后管理起那些奸猾的商家来,难度也要大多了。
众人热烈讨论的时候,赵夫子一直坐在刘刺史身旁,沉吟不语。直到此刻,他才出声提议道:“不若就由冬儿出面召集各位商家吧,冬儿只是州市令,并无品级在身,又向来是负责市厘交易的仲裁管理的,与商贾打交道也合适一些。”
众人听了,均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主意。
鞠惟义问道:“那聚会的地点定在哪呢,还是在这六曹衙署吗?”
众人纷纷摇头,既然是协商,就尽量不要在这个对商家来说充满威压的地方来举行。而且官府也尽量想撇清跟商家的关系。
柳冬微微一笑,右手往城北方向一指,没想到对面的赵夫子也在做同样的动作,两人对望一眼,均笑出声来。
刘刺史捋须补充道:“既然决定在联合行会举行聚会,那干脆先由行会行首高胜星出面相邀,冬儿只需带人在行会坐镇等候即可。”
众皆言善。
刘刺史又给一干官员分头布置了工作。司仓参军韩尚德负责整理公义二仓,若是柳冬顺利与众商家就平抑物价达成共识,韩尚德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购买粮食充实二仓。司法参军鞠惟义则须随时在衙署整装待命,以备处理城中随着粮价飙升而来的突发事件。
事态紧急,刘刺史吩咐各级官吏暂且放下手头不是特别紧要的日常工作,抽调人力物力,提前进入防灾赈济工作。
明眼人自然可以看出,其他官员负责的,主要是配合柳冬的辅助性工作。柳冬与商家的协商之事,此刻变成了深州官府工作的中心。
未及弱冠的柳冬,因为各路官员的自矜身份,首次站在了深州官场这个舞台的中心。不知道前方等着他的,是一片坦途,还是荆棘丛生。
柳冬端坐在深州北城联合行会行署,转着手中茶盏,呆呆地出神。
接到柳冬的通知后,行会行首高胜星揣着一摞拜帖,出了房门。他虽然号称是深州各行各业联合行会的行首,可那只是对普通商户而言的。在深州叱叱风云几十年的四大粮行东家面前,他一个名义上的行首连平起平坐都很勉强。是以邀请众位商家协商的事,高胜星不得不挨家挨户亲自上门面请。
高胜星都出门一个时辰了,这深州城占地也不甚大,按说高胜星早就该回来了。现在还盘旋在外,不消说是事情进展不顺。
柳冬看着手中茶盏内氤氲的雾气往上升腾,心下泛起一丝焦躁。
王铁明也渐渐有些坐不住了,站起身来左一个圈子又一个圈子乱转。
只有陈守义依旧目光平和,神态从容,悠闲地吸着茶盏内汤水一样的茶,似乎心下一点也不着急。
柳冬见了,心下对陈守义的评价不由抬高了三分,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才是大将风度啊。见贤思齐,柳冬醒悟到自身养气功夫的不足,恢复了正襟危坐的姿势。
三人又等了良久,门外才传来沙沙的脚步声,不一会儿外面传来了敲门声。
柳冬沉声道:“进来。”
一人推门而入,正是出面邀约的高胜星。三人见高胜星皱着眉头的模样,便猜想他的事情办得不顺利。
果然,高胜星开口说道:“大人,各家商户高某倒是都挨个拜访了一遍。他们嘴上倒是说得客气,可就是不肯吐露一个准信。对高某的邀约,他们也只是敷衍了几句,无人肯随高某前来。高某牢记大人指示,不敢将大人在此的消息泄露给他们知晓,是以无法强邀他们前来赴会。”
――――――
今日第一更
同学们,看书仔细一些嘛,作者没说唐朝有自由经济啊。说的是柳冬前世在课堂里学的是金融学,(非马列)经济学课本里讲的是自由经济,主流的经济学家讲的是这个,主要发达国家实行的也是这个。作者是学这个的,这一点还是清楚的。至于大家对自由经济爽不爽,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觉得我的语义上并没有引起歧义的地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