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季羡林人生智慧书
582200000048

第48章 5骨气是生命的底色

第六章5骨气是生命的底色

我这个人还有一些特点,说好听的就是,心还没有全死,还有一点正义感。说不好听的就是,我是天生的犟种,很不识相。

季老无论是做人还是做文,都给人一种不卑不亢、不屈不挠的硬骨头形象。他说这是从小养成的秉性、塑造的性格,无法改变,也不会去改。20世纪60年代中期,暴风雨远未到来之时,季老还未遭到迫害与打压,他本可暂时隐藏起来以躲灾祸。但短暂的消隐后,面对迫害者,季老又重新站了出来。“我命定了必须站在暴风雨中。”而反对的后果就是季老遭到抄家。

但是季老是个有骨气的人,面对打压他从不屈服。他在《牛棚转移》一文中写道:“大概我天生就是一个不识抬举的家伙,一个有着花岗岩脑袋瓜死不悔改的家伙。虽然经过了炼狱的锻炼,我并没有低头认罪。”季老说有一天一个地方官员找他谈话,还是过去的旧篇重谈,让季老交代问题,这让他大为光火,他粗声粗气地说,他的全部资料早已被查抄,他让那个人去调查,一查就明白了。由于态度“极为恶劣”,季老料想那些人会有所行动,但他却泰然自若,“我夜里照睡不误,等候着暴风雨的来临”。

季老就是这样,不屈服权威,活得正气凛然、铁骨铮铮。他的这种“硬”不仅是一种骨气,更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情怀,这禁不住让人想起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著名词句,读来仍气冲霄汉,令人激动不已。

而在《孟子?滕文公下》中,孟子如此给大丈夫下定义:“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道路上,能实现志向就要与百姓一起去实现,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实行这个原则;高官厚禄不能动我心,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的行为,权威武力不能挫我志向,这才叫做大丈夫。

大丈夫即使身心受创,仍能愤然而起,如同季老一样,成就一番事业。

年轻时的司马迁为继承父亲遗志,计划写一部全面记述中国历史的“史书”。在他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知识积累,开始写作这部历史巨著的时候,“李陵事件”发生了。当时朝廷专管刑法的廷尉杜周,为了迎合和讨好当朝皇帝,竟给无辜的司马迁判了“腐刑”(就是割去男人的生殖器官)。按照当时汉朝的法律,被判了刑的犯人是可以用钱来赎罪的。但是司马家世代为史官,根本拿不出赎金。因此,他只能屈辱地受刑。

遭受如此酷刑,是人生的奇耻大辱。正直清高的司马迁本来已经没有勇气再活下去了,但是,父亲的遗志还没有完成,自己用一生的精力所搜罗的材料,以及成“一家之言”的理想还没有实现,难道一切都撒手不管了吗?他不甘心。

经过了无数个日夜的痛苦煎熬,他终于豁然开朗——周文王被纣王关在羑里,写出了《周易》;孔子一生困厄不得志,但他却孜孜不倦地教育学生,写下了《春秋》;左丘明眼睛看不见了,仍以巨大的毅力写成了《国语》;屈原遭人排挤诬陷,流放他乡,却写出了名著《离骚》;孙膑遭朋友庞涓陷害,被砍掉了两个膝盖骨,还能忍辱负重,写出《孙子兵法》。中国历史上的这些伟人给了司马迁莫大的鼓舞。他决心抛弃个人的悲痛与屈辱,效法这些古人,完成自己的宏愿。司马迁出狱后,汉武帝让他当了中书令。他以巨大的毅力忍受着朝廷上下投来的鄙视与嘲讽的目光,经过了十数年坚忍不拔的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部空前的历史巨著——《史记》。

司马迁虽遭人生奇耻大辱,但他并不因此而屈服,终成一家之言而青史留名,这就是真正的大丈夫和有气概之人。

黄宗羲的《宋元学案》说:“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真正的大丈夫能做到以“仁义”为先,是一个注重道义的人,要挺起胸膛,正直无私,具有顶天立地的骨气。正是:玉可碎,而不可以改其坚;兰可移,而不可以减其馨。

要想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要向季老等人学习,活出骨气,人生才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