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精武中华
5738900000001

第1章 浪迹天涯

一望无际的田野上,金色的麦浪随着微风轻轻起伏着,田间辛勤劳作的农民,正在收获着丰收的喜悦,拭去额间的汗水,舒展的眉梢上,挂满了付出与回报等价的舒畅。

金色麦浪的尽头,两道追逐着的人影渐渐跑来。只见前面奔跑的女人清丽脱俗,秀发在跑动中轻轻飞扬,奔跑如此远的距离,竟气定神闲,不见一丝疲劳。

后面追逐之人,竟是一俊美绝伦,身材修长的男子。男子健步如飞,却始终与那女子保持着一段距离,只见男子肩上赫然坐着一个俊秀的孩子,孩子发出“咯咯”的笑声,口中开心的喊着:“爸爸再快点!咯咯!妈妈!我们要追到你了!”

前面跑动的女子时而嫣然回眸,嘴角眉梢尽是盈盈笑意,口中轻唤道:“风儿来呀,追到妈妈,妈妈便唱歌给你听!”

“哈哈哈......”男子亦发出爽朗的笑声。

劳作的农民抬起头来,望着从田边跑过的幸福三人,露出质朴善良的微笑,微笑中满是羡慕与祝福。

追逐着的人影带着欢笑声,渐渐消失在麦浪的另一头,没有人知道他们要去哪里,就好像没有人知道他们从哪里来一样。

其实男子与那女子,便是传说中的“侠”,只为了心中那一片正义,于是带着孩子,漂泊天下、浪迹天涯。

父亲有着一颗火热的心,总是帮助那些一路上有困难的人,从不计较自己的得与失,年幼的孩子于是经常问:“爸爸,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父亲回答说:“善良的人去世后,才能去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那里叫作‘天堂’!”

孩子疑惑的看向母亲,而母亲甜甜的望了一眼父亲,微笑着对孩子点了点头,显得甜蜜而自豪。渐渐的,看见那些受到帮助的人开心、欣慰的模样,孩子也懂得了,原来帮助别人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于是孩子学会了--善良!

那时侯孩子最喜欢的,就是每到一个地方,父亲总是带着他和母亲先到那里的名胜古迹或旅游景点游览一番。父亲的学识好像相当的渊博,不管是哪里都非常的了解,那些古迹和景点的由来与故事,父亲每次都是如数家珍般的娓娓道来,讲解给母亲和孩子听。

那些巍巍的名山,那些如诗如画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而那些故事,有让人荡气回肠的盖世名将,有凄美动人的痴情儿女,有孝感动天的忠孝儿女,有忠义两全的英雄豪杰......每个风景,总是让孩子如痴如醉;每个故事,总是让孩子浮想连连,在脑海里化身为故事中的主角,或叱咜风云,或侠骨义肠。

在父亲的讲故事里,孩子学会了更多的东西,那些影响他一生的东西!孩子又问父亲:“爸爸为什么知道那么多呀?”

父亲笑着说:“看书啊!书看的多了,知识也就多了!”

有一天黎明,孩子过早醒来,见父亲和母亲盘膝而坐,紧闭双眼默不作声,感到很奇怪,于是静静的看着,时间久了觉得很无聊,于是照着父亲母亲的样子,盘膝坐下,闭起眼睛,学得有模有样。

父亲和母亲打坐完毕,见到孩子的样子,很是好笑,于是问孩子:“风儿!想不想学习武术?”

孩子坚定地点点头,“当然想学,父亲故事里的那些侠客不正是自己心中的偶像嘛,有了武功,我就可以成为一个行侠仗义、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大侠了。”

于是父亲教起孩子如何打坐,如何屏除杂念,达到灵台一片空明。可能是因为孩子年幼的原因,天真无邪的他练了数日,便达到了父亲说的空明的境界。父亲很惊奇孩子的速度,于是又在他面前耍了套简单的拳脚功夫,不知为何,孩子看了几遍,那些招式便牢牢的刻在了他的脑海里,随着父亲一起煞有其势的武了起来。

在父亲和母亲眼里,孩子看到了他们的惊讶、欣慰和激动。父亲说孩子是难得一见的武学奇才,犹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稀世璞玉,如遇名匠必成大器。而父亲现在还不能算是名匠,所以现在不能教孩子他所会的武功,以免拘束孩子以后的发展,他现在能学的就是简单的打坐和运气之法,为以后练习更加高深的武术打好基础。

父亲说黎明时空气最好,也是天地间灵气最足的时候,最适合习武之人打坐练功。于是,每日黎明时的打坐,便成了孩子的必修工课,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

父亲和母亲对孩子非常疼爱,在那些飘泊不定的日子,虽然清苦,但他们过的很开心、充实。可是有一天,看见别的小孩腻在爷爷奶奶的怀里撒娇,孩子好生羡慕,于是他便问父亲:“爸爸!为什么风儿没有家?为什么风儿没有爷爷奶奶?”

父亲脸上的表情是那么的痛苦,仿佛撕开了心中那道浓浓的疤痕,颤抖的嘴唇仿佛想告诉孩子什么,却发不出任何声音,母亲的脸上也挂满了晶莹的泪。从此,懂事的孩子再也不问家,再也不问爷爷奶奶,再也不触及父亲母亲心里那隐隐的痛,把父亲常说的那句话放在了心里——好男儿四海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