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不通宝鉴
5653400000068

第68章 拨云见月

萧少心中虽有疑虑,一时之间终究难以有什么头绪,一会便放开此事不去想它。抬头见卜通天站在一旁正关心的望着自己,忙道:“卜老先生,晚辈刚才失礼了。”

卜通天不以为然地摆手道:“这没什么。小兄弟,你能不能别叫我叫得这么生分?老是卜老先生卜老先生的,我听得怪烦。我是想和你说个事,你既然已经学过不通宝鉴,算来也是我半个弟子罢?你看我如今也已悟道,以前所作之事终究也无可奈何。今日我卜某也称得上是改邪归正罢?我没记错的话,我已一百四十九了,也不定哪天就离开这尘世啦。唉,唯一称得上传人的元载,我看他如今之所为也难得善终。我一生好武,毕生的武学之心血万分不想就此失了传人。我想那个你能否……”说到此处却是搓着双手,没有说下去。

萧少听了卜通天的话后,心知他是想收自己为徒。想到收徒就不由想到师父龙飞云,想起他当时收自己为徒的情景,想起他以前对自己的恩情,心里一痛,竟是说不出话来。

卜通天见了萧少如此模样,心中大急。他怀收徒之意,却深怕萧少嫌弃他以前的所作所为。卜通天看着萧少久不见声,便缓缓地道:“小兄弟,也许在你心中,我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魔头。你能听我讲个故事吗?”

萧少明知他是要讲自己的事,也不说破,忙点头道:“卜老前辈请讲。”

卜通天长嘘了口气,缓缓地道:“这事得从唐太宗刚即位那年时说起。那一年,在武林中颇有实力的天山派的掌门人收养了个孤儿。这孤儿未过满月便遭人遗弃在路边,本来是必死无疑的。所幸他遇到了天山派的掌门人收养了他,并收他做了长门弟子。所以这孤儿不但没有死在野狗口中,还成了天山派的长门弟子。从此以后,这孤儿从小便在天山学起武来。他天分极高,学起武来进步非常快速,年纪青青便在江湖上闯出不小的名头。

有一身不错的武艺,又在一个江湖上有实力的大门派内,按说此等天之骄子过得应该很幸福了。不过令这孤儿愤愤不平的却是天山派的一个祖训。祖训里要每一代的长门弟子都要自封一半的功力,还只能在封了功力的情况下进到了天山的九重天最里面才能解除。这孤儿刚学有所成便奉师命去九重天试过一次,结果惨败而回。又因为进九重天的机会才有两次,所以这孤儿此后便更发愤地学起武来。这孤儿的悟性不错,终于在他百般尝试下竟自创了一门功法,竟可以利用封存功力这一劣势而创出夷人所思的在经脉处结十三丹田这看似经脉不通实则互通之功法,他便自命为不通功法。此时这孤儿已经是25岁了,他的功力在天山派已是首屈一指。本来此时他的师父想安排他与一直相爱着的师妹结百年之好。可这孤儿却说先等一等,等他进了九重天一探究竟后出来再说。

此后他再次进去九重天。这次他耗尽全力终于打开了九重天的九个大门,进去最里面后,他发现向往已久的里面只是三个空阔的洞穴:左边一个洞里摆的都是金银珠宝,一箱又一箱的堆积如山,多到可以令人发狂的地步。而右边一个洞内则有许许多多的盔甲弓箭及刀剑枪戟。最正中的洞内则摆了一个阵法,在阵法的四个阵眼处则插了四把剑。这孤儿不知道这些东西与祖训有什么关系。终于这孤儿在一处墙壁上找到了天山派开山师祖留的言,才了解了祖训的意思。原来天山派的天山师祖宇文宪为当时周武帝之弟,却在周武帝逝世后给杨坚挑拨周宣帝,称其有谋反之意。周宣帝随即诛杀了其全家老少。而他则用李代桃僵之法逃过一命后带着一班人马出逃,来到本是他封地所在的天山,创立了天山派。宇文师祖念念不忘报仇之事,在处心积虑计划数载后,他的反攻计划却一一败在杨坚手里。终于在一番挫败后,宇文师祖终于不耐地准备离天山而去游行天下。在他临走时留言要自己的大弟子自封一半功力,直到他能打开九重天的九个大门时方能解封,并要求这话要代代传下去,直到有人进到为止。

原来宇文师祖早得了四把魔剑,便设了个阵法,在阵眼处插上四剑,竟能巧妙地与九重天的九个大门联系起来。后人要进去时推开任何一个门都等于是遥遥使用四把魔剑,而要推开靠得四剑越近的门则需越强的内力。这是因为当一个人自封一半功力能打开九个大门后,也等于他有足够的功力去强行压制及运用四把魔剑了。至于他规定弟子只能两次尝试进去九重天的事,却没提及。……”

听到这,萧少心里略莫想到一点:看来宇文师祖失望离开了天山后就创立魔教。他规定天山每代弟子只能进去两次定是存了私心。在冰窟洞时可以看出宇文师祖对天山派的弟子忠直甚为失望。他限定这个次数,一就是本就是希望自己创立了魔教后再利用九重天里的财富进行复仇,二就极有可能是不想天山派的弟子一次次的尝试,甚至在老掉牙了的时候居然冲进九重天,那怎么帮他复国报仇!

还有宇文师祖定也将此事透给魔教后人知了吧?也许是个误会,宇文师祖本来是想再创一个魔教来实现他的目标,却没想到他一手创办的一派一教却为了他的遗志争斗几百年,萧少心中暗想:这事也只能是推断一番罢了。事到如今已过了几百年,这显得可笑之极的祖训,又哪能有人可以弄得一清二楚了?自己在花这些时间去推断也当真可笑之极。当下还是静了心听卜通天说下去。

“……宇文师祖希望后人能使用四剑时便用洞内财宝兵器为他复仇立国。这孤儿看了却心知,宇文师祖虽自称是受杨坚挑拨周宣帝后,才遭至全家老少被诛杀。但此处珍宝兵器之多、之全,想来应是他筹备多年,按理推断是在未遭诛杀时便进行的计划,如此杨坚说他有反意又有何错了?况且这孤儿进去时已是唐代了。北周既亡,隋朝已过,这立国之事伤国伤民,又岂能作了?所以这孤儿对此祖训不以为然,一笑而过。

这孤儿还在一处找到师祖留下的一篇无上秘要,他看了看,虽觉得奇妙,却因此法太过不择手段而不屑练习,但这孤儿性本好武,终究是把这无上秘要给记在心中,只是也没打算练习,只是想参考一番。随后这孤儿什么也没拿便离开了九重天,回去后也没对师父说及曾进到最里面。因为他觉得这祖训太过不合时宜了,在这太平盛世为了它而造反甚为不值。

这孤儿出来后做了件蠢事,他千不该万不该,却将此事告诉了心爱的师妹,虽言之不详,只说里面有不吉的东西。过不了几天,这孤儿的师父就私下问他是不是进去了九重天,这孤儿当然一口否认。他师父也没说什么,随后这孤儿却在一天莫名其妙地中了种毒,还是种能慢慢失去功力的毒。当他发现不妥时已为时已晚,全身功力已废。

原来这孤儿的师父此后也尝试去过几次九重天,却终究不得而入,便动了心机废了这孤儿的一身功力,还陷害功力尽失的徒儿说是非礼师母之罪,然后才光明正大地将这孤儿抓了起来,逼问九重天里面的情况。这孤儿的师父也知道他创了种功法,想一并逼问出来。这孤儿本来就是准备将这功法传授给师父的,却没想到师父竟然如此对待于他,不免心灰意冷,终究没有传授。此后这孤儿功力全失,被囚在天山派数年,不停地受到他师父的折磨。最后才在一个师弟的帮助下逃离了天山派。这孤儿一身功力既失,悲愤不平在心,终于想到无上秘要正好是无内力之人适练,找了个隐秘处便走上了修魔这路。数年后这孤儿修魔大成,功力尽复,随后便杀上天山派大开杀戒。就在这孤儿要杀了自已师父的时候,这时候这孤儿深爱着的早已嫁作人妇的师妹挡了这必死一剑。这孤儿一时大悔,抱着她痛哭不已。这孤儿的师妹临死前挣扎着要他答应他两件事。这孤儿伤了师妹后虽是失魂落魄,却魔性大发不肯放过天山派的一人。便问只要她不是要求放过天山派之人?如果不是便行。她师妹便道这事只与他有关,并不关他杀人之事。他想了想便答应此事。岂料这孤儿的师妹只是说了第一件事是要这孤儿立刻退下天山;这孤儿心想这倒行,退了明天还可照杀上来。这孤儿的师妹又说了第二件事便是他退下天山后永不能再踏足天山半步。这孤儿情知中计,却终于守信而去,只是在离开天山时再度去了九重天,取了里面威力最大的通天宝剑便飘然而去。

此后这孤儿便踏足中原,走上修魔之路的他深陷魔道,此后入魔极深的他做了很多不该做的事。在中原武林掀起了滔天的血浪。过不了几年,便得了大魔头之称。再到后来,这孤儿终于在沾满一身血腥一心忏悔后得已悟道。小兄弟,我只想问你一句,这样的人,你是同情还是憎恶他?”

萧少听了这其中卜通天一肚子辛酸往事及许多天山秘事,一时心中十分震憾,也没来得及仔细思考,听卜通天最后问的话,便道:“卜老先生,孰是孰非,如今多言也已无益。若说恶名,我萧少身负的恶名也未必少了。反正咱们同病想怜,都是天山弃徒来着。如果前辈不嫌我资质驽钝兼恶名远扬,晚辈这就拜前辈为师。日后学有所成报得大仇后,定将侍奉前辈左右。”萧少为天山所逐,心虽无怨却早已不以天山派门下自居,不然真要计起他与卜通天的关系,拜卜通天为师后一一计起倒乱糟糟得很了。

卜通天听了大喜,原来他悟道后便思量自己年岁已高,也不理会萧少的往事为人,还有同是出自天山派的辈份问题,只是觉得萧少合了心意便想收其为徒。此时他听萧少说了此话后,心花怒放地道:“好极,好极!好徒儿,乖徒儿!哈哈,你放心好了。你只要安了心在此好好练功,这天下间定再无一人是你对手。就算元载那逆贼有通天宝剑在手,你又有何怕了?至于报仇这等芝麻小事,你只要学得为师五成功夫,这天下间你想怎样便怎样了。”言语间卜通天竟然忘了他们只是两囚犯,出都出不去,又何以谈得上想怎样就怎样了?

萧少随即对卜通天跪拜一番后执以师礼,拜师之事终成。萧少随后在卜通天的引导下到外面四处闲逛,才知此处果然是在地底,且数十条的地底走廊交错相连,似极一个小型迷宫。而卜通天所居之处是在离萧少不远的一个石屋。而里面赖以生存的衣食油火则是元载早安排了人从秘处投入,卜通天数十年来虽也想闯出此处,竟是不得而为之。

此后萧少既不得而出,便静心在此学武。萧少算来学武已有数年,却从未有过系统地学习过武学。萧少本来功力已不低,此时得卜通天的全面指引,竟是有如久旱逢甘雨,在解决了心中不少疑难问题后正如拨云见月,突飞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