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不通宝鉴
5653400000031

第31章 修魔之路

穿过狭长幽黑的洞口,萧少来到一个比刚才那边大上许多的洞穴里。在一角落里的上方,也有一托盘置着一夜明珠在射出微微的光芒,照亮着这洞内的物景。

萧少四周打量了一下,此洞却是再无去路。略显四方的洞**零丁地设了几张椅桌,靠墙处放一张类于罗汉床的榻床,全都是由冰块组成。最吸引人注意的是此洞中央紧挨着壁身处放置着一块约三五尺的方形冰块。

萧少感到一阵好奇,走近了那方形冰块,却见上面写着四个不大不小的楷书,下面是密密麻麻的一大堆工整的小楷。萧少看了几眼,心知这里所刻的应当就是师祖爷在洞口前碑文里提到的《无上秘要》了。萧少想到是此书不由意兴阑珊,提不起丝毫的兴致。

萧少此时虽是困于绝境,也算是死里逃生,百无聊赖之余又有那温玉在手,也不怕此洞的极寒之气便在这两个相连的洞里逛了几圈,再无什么发现。萧少心想天山派立派百多年,说没有出过什么奸恶之徒是绝不可能,可这里号称处置之所,却没见一具尸首。由此可看出天山派的代代弟子也确是师祖爷所说的正直兼有爱心。只有自己让吴一天给扔下来一探此地究竟。可惜自己好像算不上什么大奸大恶之辈,更无大智慧在身,对修魔也无丝毫兴趣。倒要叫祖师爷好生失望了。

萧少心想看来自己得老死在冰窟洞了,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呢。突然肚子咕噜地响了几下,萧少哑然失笑,没有吃的,自己过不了几天就得饿死在此,亏自己还谈什么老死不老死。

萧少走了一会,稍觉疲惫,随意地坐在一张冰椅上。萧少坐在冰椅上也不觉冷,猛然想起一事:那玉放在地上可以化冰为水,自己拿了它不知会不会还有这样的功能?要是有,那自己在这洞可大大不妙。看了看自己身下的那张椅子,不见有融化的迹象。心想原来这玉到了自己手中还好不会透过自己的身体来融化冰块,估计是那股暖流都让自己给吸收了。

萧少之前在下丹田被击被之后全无生志,唯求一死的心态,却与他的功力尽失有关。须知一个人被硬生生地击破丹田以达到散功的方式会导致散功者心魔大盛,最后生志全无,必死无疑。那青衣人所言倒也非是危言耸听。

萧少虽有那青衣人输了一股内劲相助,在与吴一天逃出来的时候体内已经又回复了空荡荡的感觉。此时若无手中玄玉的暖流,早就了无生机,奄奄待毙了。

萧少此时虽一想到师父的死就不断地谴责自己,可是心中却更不能忘记爹娘与大块头的惨死,他心中充满了生存下去的动力:就是用这残弱之躯,就算是练了一年多的功力尽失,也要为爹娘与大块头报仇!然后再以一死以报师父大恩。可是呆在这个绝境,又功力尽废,想要逃出生天吗?萧少耸耸肩无奈地想,还是听天由命吧,看能挨过几天就几天好了。

萧少看着那块刻满了楷书的大冰块,想到师祖爷所说的修魔,苦笑一声:魔?自己在世人眼中何尝又不是一个魔?一个贪官的儿子,一个非礼师妹的无耻之徒,一个弑师的叛徒。萧少突然间好像对“魔”之一字的认识模糊起来。到底什么是魔?魔是什么?萧少不由起身走近了那块冰块,慢慢地读着那些字。

经曰:为恶于明显者,人得而诛之;为恶于幽暗者,鬼得而诛之。

《太平经》曰:力行善反得恶者,是承负先人之过,流灾前后积来害此人也。其行恶反得善者,是先人深有积畜大功,来流及此人也。能行大功万万倍之,先人虽有余殃,不能及此人也。

是邪?非也!谬论误世,夫善恶者,皆因果之论乎,复有修魔之说乎?修魔之道,为修恶欲之道。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此碑文一路地旁征博引,对许多经文加以谬解及反驳,倒也非常生动有趣。萧少一路看下去深感得编此书者该是个有高深见识的高人,并非就只是自己心目中单纯的大魔王。

最让萧少觉得好玩的是这个编书的人语气很好笑,他甚至用反调来说一些东西,让人忍俊不禁。比如说他在文中说到:纵观各大经书告诉我们,人在世间,常说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你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如意事情?因为过去今生造种种不善业。我们一生的际遇都是果报,不是别人给你的,是自作自受,几个人明白这个道理?真正明了是自作自受,怨天尤人的念头就没有了,怨天尤人都是瞋恚。纵然自己心善、行善,还遇到许许多多不如意的事情,修行人知道,这是过去生中无始劫来的业报,他能够逆来顺受,心里不生烦恼。

多么伟大的中国古圣先贤啊,就在于心量广大,真正没有一点私心,所以他们的言论、教训都是从心性自然流露,让人景仰。

然后说着说着此人语气一转就开始对这些观点一一反驳,全书最终的目标就是证明“人性本恶”,修魔的过程就是去欲的过程。

萧少一路看了下去,竟是不知疲倦。他本身也是读这古圣先贤的书长大的,所以他在经历了诸多事情之后想法差不多,也是觉得是自作自受或是多少有点因果相报的想法,对生活甚至是逆来顺受着,这时见此人的话令人发醒,觉得就似是在对自己以前的认知当头棒喝一样。

萧少其父为人正直,体现在写文章的文风上也是如此。萧少从小受父严教,在作诗写文上也是跟随了老爹的风格,又几时见过这种嘻笑怒骂式又处处锋芒毕露的文章了。萧少此时看得津津有味,心中对这修魔之书的反感早已抛在云宵之外,只觉得此书内容遍涉宇宙观、生死观、伦理政治主张、神仙信仰及修魔得道思想、规则、方法等诸方面,言词是句句精辟,见解也独出心裁。

萧少从头看下去,当看到“变无化有,皆从气立。修魔初始,睡悟三五,求结魔胎。至魔无形,混成为体。……”时突然有了明悟,原来此功是要练习者不带功力才行,而其中说的求结魔胎的过程要用三五年沉睡的时间,这倒解决了自己一个大问题——没吃的问题。

一个人有生存的理由,又有生存的机会,那他定是不会选择死亡的,哪怕只有一丝的希望也会好好去争取。萧少这几天就好像在死亡的悬崖上走独木桥——左是死,右也死。到了此时已看淡生死一线,想到练此功倒是可以让自己睡个几年,虽说生死未知,且看此人的语气,魔胎也不是那么好结。不过自己反正是个死,而这魔功按自己的理解也未必就魔了。萧少心想着,又总结了一下自己对此书的理解,义无反顾地端坐在地,闭目定神,开始了求结魔胎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