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最需要父母解决的50个心理问题
563400000007

第7章 儿子黏妈妈,当心培养出一个“娘娘腔”

第6章 儿子黏妈妈,当心培养出一个“娘娘腔”

德国家庭治疗师伯特?海灵格说过:“男孩在胎儿期和童年早期,主要是受母亲的影响。如果他不能突破这种影响,母亲的影响就会充斥着他的心身……他必须放弃那最原始、最亲密的对母亲的依附关系,去接受父亲的影响。”

【成长的天空】

总是缠着母亲的儿子

晚春的一天,风和日丽,气候宜人,到处都弥漫着花香。“玫瑰心灵”心理咨询室里,坐着一位烦恼的母亲。她是为了儿子来做心理咨询的。

这位母亲告诉心理咨询师:“我儿子今年已经上初三了,但还是跟我的关系亲密异常,十分依恋我。以前自己也没觉得有什么,可是最近听了一些关于心理学方面的广播节目后,心里开始恐慌,因为儿子对自己总是什么事情都说,晚上散步的时候也一定要跟我一起去,有的时候甚至班上哪个女孩子给他写了信,对他有好感,甚至对某个女孩子的评价,全部都会告诉我。我现在很担心:我儿子他是不是有俄狄浦斯情结,他现在这么大了对母亲还是这么依恋是不是不正常?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够做些什么,我爱人有时候也很生气,说儿子总是长不大。医生,你告诉我,我们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让他长大起来呢?”

【心理点拨】

“恋母情结”的心理分析

俄狄浦斯情结是指孩子在五岁左右时为了对抗与母亲的分离焦虑而激发的依恋母亲的情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恋母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然阶段,如果孩子在五岁前和母亲形成稳定安全的关系,恋母期伴随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感知方式会慢慢地因为心身成长,被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取代,开始社会化过程,恋母的心理趋向也慢慢地潜抑,并在成长中转化为爱的动力,形成与人达成深层亲密的能力。如果妈妈忙着工作,忽略了孩子,或个性比较冷,不怎么喜欢孩子,不能给孩子及时的照料,甚至虐待孩子,孩子就不容易与母亲形成稳定安全的关系,恋母阶段的心理成长也就无法完成。孩子会因此在潜意识中去寻求补偿,甚至过度补偿。比如总是渴望母爱,不愿意离开母亲,害怕不被母亲接纳,对母亲的话过度认同等。

也有的孩子用控制母亲的方式来表达恋母情结。为了让母亲变成自己需要的样子,做一些非理性的行为,用各种办法纠缠母亲。母亲不能满足他的要求时,他就会仇视母亲。也会有这样的情况,母亲过度依恋孩子,强化和鼓励孩子与母亲保持密不可分的关系,无意识地控制、压抑、挫败孩子自立的能力,不让孩子离开自己。这样的孩子成年以后,甚至结婚生子后还需要妈妈参与到自己的生活中。这种情况的恋母不是纯粹心理上的恋母,而是混杂着对母亲的依赖和服从,内心可能有冲突和痛苦。

恋母情结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也是最早发生的人际关系,长大以后的各种人际关系都不同程度地受恋母情结的影响。可以说,后来的各种人际关系都是恋母情结的变形。

儿子黏妈妈,当心成为“娘娘腔”

有恋母情结的男孩,很可能是一个没有主见,缺乏进取精神的孩子,因为这种孩子非常害怕失去母亲的爱,所以一直是窥测着母亲的脸色,抑制自己的主张,为讨好母亲而生活着,由于过于依附母亲,其思维方式和言谈举止都容易女性化。带着这种生活态度进入社会,也是一个懦弱的人,没有别人的指令,就不能行动,缺乏自主意识,精神容易慢性萎缩。

有恋母情结的男孩,习惯于单方面获得,不懂得自己应主动地去为他人服务。有一个小伙子,到医院探望母亲时不但没给母亲带一点东西,反而把别人给母亲带去的点心和水果给吃光了,然后就倒在母亲的病床上呼呼地睡起觉来。在他心里,接受母亲的爱就等于爱母亲了。

有研究指出,恋母情结还是导致同性恋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由于母亲投入了过多精力,使一些男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在社会教化的过程中认同女性,甚至以女性自居。孩子的性别认同出现了问题,在以后的生活中很可能会发展成为同性恋。

男孩进入男人的世界

在3岁到6岁期间,孩子必然会在感情上更加依恋父母中的一方。这时只能有四种可能:恋父、恋母、全恋或者都不恋。

父母习惯上把这看做亲情问题,如果孩子不依恋自己,许多父母会以为是因为自己做得还不够,于是加倍弥补。有些父母觉得无所谓,尤其那些感情较好的夫妻,常常觉得孩子亲谁都一样。其实,这是孩子在进行性别角色方面的认同。因此,在这一时期,男孩子就需要格外亲近具有男性心理特征的父亲,把父亲当作本性(全体男子)的典型代表,从他那里学习男性特有的性格气质和举止神态,将来才能成为一个被社会所承认的男人。同样,女孩也需要亲近母亲,以便学会如何做女人。3岁到6岁的孩子不会去崇拜梁朝伟或林志玲,他们唯有学习父亲或母亲,将来才不会变成“娘娘腔”或“假小子”。

理想的状况应该是,男孩跟父亲认同,女孩跟母亲认同。如果颠倒过来,就容易形成孩子的“性身份障碍”,有可能发展为排斥甚至仇视异性,严重的可能是形成同性恋的潜在内因。

父母总以为爸爸更亲女儿、妈妈更亲儿子是天经地义,却忘了自己格外亲子女的时候,还应该加倍地鼓励和引导男孩去崇敬父亲、女孩去理解母亲。

许多父母都注意了,不要给男孩穿花衣服,不要让女孩爬墙上树。但更为重要的是,应该主动地多跟同性孩子一起玩,把交流和示范融汇在共同玩乐之中。这是孩子“游戏期”性别角色培养的根本“秘诀”。父子共同“骑马打仗”、捉蚂蚁,母女一块儿打扮布娃娃、“跳房子”,这才是有益的天伦之乐。父母过于自我封闭,或者只会买好东西,开发智力,是无法促进孩子的性别认同的。异性成员组成的单亲家庭或者夫妻不和的家庭,对子女成长极为不利,其中重要原因就是这样的家庭无法较好地培养孩子的性别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