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563000000086

第86章 君乃楚狂人

第八十四章 君乃楚狂人

——熊召政品评张居正(1525-1582)

当代文学家熊召政先生用十年时间写了一部小说《张居正》,他的理想和目标是想用他的笔来复活张居正,恢复我们这个民族对他的记忆,他做到了,从而获得了属于他自己的荣誉——茅盾文学奖。而他用这十年的时间,复活的就是一位楚狂人的形象。

张居正,在明末那段百病丛生的时期内,为中国带来了一段光辉的岁月,但他却不像与他同时代的海瑞、戚继光等那么深入人心,为中国老百姓所熟识,用熊召政的话说,他的名气还没有武大郎大。这究竟是为什么?

应该用熊先生的分析来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张居正的一生既得罪了当时的强势集团,又得罪了知识分子。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强势集团极力压制和诋毁的人物,知识分子这一清流集团一定会大力吹捧他,为他正名,远有屈原,近有李贽、海瑞等等。唯独张居正得到了特殊的待遇,那就是双方联合起来扼杀他、压制他、诋毁他,且是毫不留情地,甚至连他的政绩也一道抹杀。

所有的事情都起因于张居正是一个改革家。张居正出身于平民,虽然没有显赫的身世,但是却有天大的才气,5岁入学,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了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只因湖广巡抚顾辚有意让张居正多磨练几年,才未中举。16岁中了举人,23岁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令翰林事。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隆庆时与高拱并为宰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万历初年,与宦官冯保合谋逐高拱,代为首辅。为了这一天,他已经隐忍了多年。面对年仅10岁的万历小皇帝,他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辅政之路,也开始了他那场轰轰烈烈的改革。

他于明朝这个大厦将倾之际,锐意改革,力挽狂澜,使得奄奄一息的明王朝显得生机勃勃。虽然《易经》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为后世的改革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依据,但是事实证明,世上的人,特别是那些既得利益集团是不喜欢变的,因为他们怕这一变,便把自己的荣华富贵变没了。因此古之商鞅,因变法而被车裂,后来的王安石,没等到变法成功,就灰溜溜地下台了,大有“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味道。至张居正,他的变法也必然会触及到很多既得利益集团。例如他的“考成法”,对官员进行绩效考核,这使得已经在成形的文官制度下,效率低下地慵懒了许多年的官僚们很是不悦,同时他丈量土地,实行“一条鞭法”,确实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但这种做法却大大触犯了官绅的利益。因此,反对张居正改革的人是相当多的,只是在他当政时期,采取强硬的手段,硬是将自己的改革措施贯彻了下去,很多人摄于他的威力,只能敢怒而不敢言了。

因此在他死后,张居正遭到了官僚们疯狂的弹劾和皇帝残忍的清算,万历皇帝下令抄家,并削尽其宫秩,剥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还差点刻棺戮尸。他的家属饿死的饿死,自杀的自杀,流放的流放,逃亡的逃亡,罪名还累及到他的同僚们。这就是改革者的下场,综观古今中外的改革者,其下场也无外乎此,即使好也好不到哪里去了。

熊召政总结张居正这位楚狂人的精神品质,认为他的身上主要存在着两种精神,一是忧患意识。他能够看到国家的积弊,并能够提出自己的主张,且为了实行自己的主张不惜隐忍和等待时机。早在隆庆二年八月,他在《陈六事疏》中就从省议论、振纪纲、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等六个方面提出改革政治的方案,其核心就是整饬吏治,富国强兵,明确地把解决国家“财用大匮”作为自己的治国目标。虽然当时没有得到皇帝的重视,他的忧患意识可见一斑。

另一种是担当精神,就是“担当天下事”,张居正是一位敢作敢为,敢承担责任,也敢承担风险的人。在他当上首辅时,曾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提到,他已知道天下的强势人物会反对他进行改革,但他绝不会退缩。他说了这样一句话:“虽万箭攒体,不足畏也。”这种大无畏精神也是他后来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不惜得罪他人的心理基础,也是他的改革在他生前就得到很好贯彻、取得成效的一个原因。

张居正的家乡在湖北,古属楚地,这个地方人杰地灵,向来是出现狂人的地方,例如那位忧国忧民的屈原,还有“风歌笑孔丘”的楚狂,难怪同样出生于湖北的熊召政要以狂人来形容他的老乡张居正。确实,张居正很清楚改革家最后会落得一个什么下场,但他仍然一往无前,这便是狂人的气质。正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牺牲精神,也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精神,这造就了张居正的狂人改革者形象。

正如大家对张居正的评价“救时宰相”一样,在国家危难或者出现变动的时候,确实需要这样一位能够力挽狂澜的人物。因此朱东润先生,在抗日战争,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为张居正立传。熊十力先生,著名的大儒,在解放初写《与友人论张江陵书》,也是因为感觉到百废待兴的时候需要张居正这样的人物为国家掌舵。黄仁宇先生在整个世界和中国格局发生转折的时候,写下了“世间已无张居正”的字句。

熊召政先生则在中国进行着改革的时代里,唤起民族对张居正这位楚狂人的记忆,其用意不言自明,而张居正及其精神对后世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

【名家巡礼】

熊召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诗人。1953年出生于湖北省英山县温泉镇。参过军,下过乡。1981年调入湖北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至今,已出版诗集五部,散文集两部,报告文学集两部。自1993始,历经十年潜心创作四卷本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一经问世,便获得海内外读者的广泛好评,被评论界誉为当代中国长篇小说的重要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