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563000000082

第82章 枉博如许风流名的江南第一才子

第八十章 枉博如许风流名的江南第一才子

——张廷玉《明史》中的唐伯虎(1470-1523)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性颖利,与里狂生张灵纵酒,不事诸生业。祝允明规之,乃闭户浃岁。举弘治十一年乡试第一,座主梁储奇其文,还朝示学士程敏政,敏政亦奇之。未几,敏政总裁会试,江阴富人徐经贿其家僮,得试题。事露,言者劾敏政,语连寅,下诏狱,谪为吏。寅耻不就,归家益放浪。宁王宸濠厚币聘之,寅察其有异志,佯狂使酒,露其丑秽。宸濠不能堪,放还。筑室桃花坞,与客日欢饮其中,年五十四而卒。

寅诗文,初尚才情,晚年颓然自放,谓后人知我不在此,论者伤之。吴中自枝山辈以放诞不羁为世所指目,而文才轻艳,倾动流辈,传说者增益而附丽之,往往出名教外。”

这短短二百一十三个字,乃清朝大臣张廷玉主编的《明史》中所载,这段文字出现在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一百七十四中,在这篇《文苑二》,五十多人的文士乱传中,唐寅排倒数第十六。自诩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唐伯虎其实是个倒霉地牵涉进“考试舞弊案”后一蹶不起的落魄文人,即使有皇族大官人欣赏他,还是个最后被杀头的“志大才疏”宁王,幸亏唐寅还不像李太白那样常想自己“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而是人情形势装疯卖傻喝醉酒连下体都暴露出来,才得以脱身,免于宁王反叛时连罪,最后穷死,根本没有出现秋香什么事情,他平生也没有做过很多风流事。

明成化六年(1470年),唐伯虎生于苏州,名寅,字伯虎。父亲唐广德是做小生意的苏州市民,母丘氏为是小家碧玉,在讲究门户出身的封建王朝,这种出身决定了唐寅只有努力奋发,通过科举才能考取“功名”,进入仕途,方能光宗耀祖,青云直上。唐寅年少便聪颖多才,苦读经书,闲暇画画作诗。十九岁时,他娶徐氏为妻,两人感情甚洽。此时的唐寅生活平静,读史观书之余,还曾经幻想自己成为汉唐边塞击敌立功的将领文士:

客重功名,西北请专征。惯战弓刀捷,酬知性命轻。孟公好惊坐,郭能始横行。将相李都尉,一夜出平城。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唐寅乡试中解元(第一名)。其时,他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不仅自信心倍增,声名也名震江南。恰恰在唐寅人生的巅峰时刻,命运的恶影也悄然袭侵而来。在他进京会试路上,结识江阴巨富徐经,因徐经出钱买试题连累锒铛入狱。

尽管后来事明,大才子出狱任小官,但是他深受打击绝意仕途,愤然不就任,开始了他漂泊、辛酸、不俗而又传奇的后半生!返回苏州,家中非常清贫,妻子大吵大闹,终于离他而去。他住在吴趋坊巷口临街的一座小楼中,以丹青自娱,靠以卖文鬻画为生。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以表其淡泊名利、专事自由读书卖画生涯之志。

唐伯虎精诗文、工书画、晓音律,素好游山玩水,且为人放荡不羁,风流飘逸,心胸豁达。这样的人最容易给后人想象的空间,从而为他编排一些奇闻轶事。因此,在后世,唐伯虎被想象成一位翩翩绝佳公子,其人玉树临风,风流倜傥,浪漫非凡。而风流才子的故事总是与佳人有关,最著名的当属唐伯虎点秋香。关于唐伯虎点秋香的轶事的记载以冯梦龙《唐解元一笑姻缘》篇幅最长。此外还见诸明朝一些文人的笔记,到了现代的民间这位“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故事就更具有传奇色彩了,有着一系列的风流韵事,他家中还有九位美若天仙的妻子。至于他妻妾成群的传说,很可能因其续娶的夫人名叫沈九娘,经后世文人的望文遐想,把“九娘”附会成“九个美娇娘”,穿凿附会之后,所有“倜傥不羁”的风流事物都算在这位大才子脑袋上。

其实唐伯虎的人生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风流潇洒,倒是仕途坎坷,晚境凄凉,后来常靠亲友的接济度日,并抑郁而亡,其丧葬费也是由亲友如祝允明、文徵明等凑起来的。死后的唐伯虎最初葬在桃花坞,这个虽不富丽却如世外桃源般的园子成了他洒脱与清狂的见证,而他那首超脱的《桃花庵歌》更是脍炙人口、源远流长: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

【名家巡礼】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署龙子犹,别号墨憨斋主人、茂苑野史、绿天馆主人等。他自称是“直隶苏州府吴县籍长洲人”,原籍属今之苏州市。冯梦龙生在这座文化名城中一个书香之家,又恰逢资本主义萌芽蓬勃出土之际,传统的孕育、时代的感召,把他这位天才造就成为中国古代通俗文学事业的第一功臣。冯梦龙弟兄三人,其兄梦桂是著名画家,其弟梦熊是著名诗人。三兄弟中,以冯梦龙的成就为最大,故有“吴下三冯,仲者为最”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