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563000000073

第73章 一句一字皆至理,莫大声光身后争

第七十一章 一句一字皆至理,莫大声光身后争

——钱穆眼中的朱熹(1130-1200)

纵谈历史,品评人物,不得不说起朱熹老先生。我们从小背四书,对那些罗罗嗦嗦的注释当然没什么好感,对其印象也不过是刻板严谨的老先生而已。后来年岁渐长,在书的海洋中视野开阔,也不觉会觉得朱熹得道德文章皆有可观,明清之际被奉为圣人,到如今的影响至海外是源于朱熹思想具备深刻的内涵。

有很多人却是不屑,原因有二,一是严蕊案,早把朱熹定成了欺世盗名的伪君子,只是这故事只是不喜欢朱熹的史家洪迈一家之言,不载于正史,不过众口铄金,几百年下来,要辩清真相,除非是严蕊复生,不然是说不清楚了。但下一个罪状可就重了,无数的人为此拍过桌子大声叫嚷过,中国五百年积弱,皆由理学而起!要这么说来,朱熹可真算是千古罪人。

但不可否认,无论朱熹经过身后多少贬低与打压,至今怕是中国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人物,赢得人们的敬仰。当代学术大师钱穆就说:“朱熹的学说影响了10多亿中国人的精神生活,足可以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因为朱子理学既是历代儒学的集大成,又是创新的理念。”

可一说到理学,迎面而来的便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是理学家程颐的名言。“存天理去人欲”是理学家的主张,理学家认为人生应该严肃,而且要非常非常严肃,除了日夜努力,训练自己成为圣人外,不可有其他意念。比基督教清教徒和佛教苦行僧,还要严厉。理学家坚决主张压制感情和灵性,认为没有感情和灵性的道德,才是最高道德。无怪乎引起苏轼等人的强烈反感,认为他们丧失人性。

朱熹作为程颐的继承者,他是怎样集成与发展理学的呢?得从他的父亲朱松说起。朱松十分热衷道学,与当地道学家交往甚密。这种环境对朱熹的一生有着深刻的影响。朱熹受教于父,在幼年时确就有了哲学家雏形的精彩表现。

4岁的时候,有天在院子里面玩,小朱熹看着天上的太阳突然发了呆。朱松见了吃惊,忙问:“你看什么呀?”

小朱熹就指着太阳问说:“这个太阳是挂在什么上面的呀?怎么不会掉下来?”

朱松一呆,说:“这太阳嘛,当然是挂在天上的。”

小朱熹就接着问:“那天又是靠在什么上面的呀?怎么不会掉下来?”

朱松虽然是一榜进士,想来想去也不知道怎么回答,虽然答不上来,可是更加高兴,觉得儿子聪明,于是到处宣传。朱熹31岁正式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就成为继程颐之后儒学的重要人物。朱熹认为在超现实、超社会之上存在一种标准,它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标准,即“天理”。只有去发现(格物穷理)和遵循天理,才是真、善、美。而破坏这种真、善、美的是“人欲”。因此,他提出“存在理,灭人欲”。这就是朱熹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核心。淳熙三年,朱熹与当时著名学者陆九渊相会于江西上饶鹅湖寺,交流思想。但陆属主观唯心论,他认为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着真、善、美,主张“发明本心”,即要求人们自己在心中去发现真、善、美,达到自我完善。这与朱的客观唯心说的主张不同。因此,二人辩论争持,以至互相嘲讽。就是这个“鹅湖会”使朱熹举世闻名。

但理学在刚开始并没有发生多大的作用,只是在朱熹在政府取得权力后,才正式结出果实。在以后的岁月里,朱熹的理学思想不仅对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而且也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朱熹还对儒家经典《五经》进行注释,在二程思想的基础上,加以理论创新,提出系统、完整的天理论。但是他像柏拉图一样会写诗,把严肃的哲学写得很有诗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你听,一句一字都是至理,又多么富有情趣。

但是,那些理学的严厉原则和高超理想,在宋代大部分时间里并没有作为规矩、常识和习俗,在社会日常生活中大范围地出现过,直到南宋末甚至元代,才渐渐在汉族士人中开始被接纳。从另一方面来说,一种思想如果在对人的约束脱离了人性,那它就必然造成虚伪,朱熹在把儒家文化推向一个新高度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逐渐使儒家文化成为教条并使其变得虚伪,使得后人为此有无数的争议。对此钱穆说要注意区分,重视探求其内在的精华,他认为“我民族国家之前途,仍将于我先民文化所贻自身内部获其生机”。

朱熹理学在后世对中国历史及东亚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除孔子以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钱穆在其著作中说:“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兴伦比。……此二人,先后矗立,皆能汇纳群流,归之一趋。自有朱子,而后孔子以下之儒学,乃重获生机,发挥新精神,直迄于今。”可以说,正是朱熹和孔子一起塑造了中华民族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主要形态,直到现在我们仍深受影响。

去除其消极的影响,“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几经起落,在西方文化出现困境,以及精神文明出现滑坡的时候,重新让人看到希望,人们把目光转向东方文化,投向传统智慧,投向东方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朱熹。人们发现,朱熹的一句一字皆为至理的学说为我们克服前进中的种种危机,会提供智慧和启迪。

【名家巡礼】

程颐(1033-1107),字正叔,学者称伊川先生,与其兄程颢被合称为“二程”,他被习称为“小程”,河南洛阳人。北宋儒家学者,著名哲学家,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洛学”的创始人之一。 程颐少其兄一岁,却比其兄多活了二十几年,所以在思想学术上的贡献也较其兄为多,他是后来被称作“程朱理学”一派的真正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