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563000000067

第67章 天真烂漫赤子心,不合时宜一居士

第六十五章 天真烂漫赤子心,不合时宜一居士

——林语堂眼中的苏轼(1037-1101)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豪放雄浑,在上下几千年的浩渺时空中,感觉风雨扑面而来。就是他把词的范围扩大,从儿女情之狭小天地,扩展到广漠的大千世界。“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刘辰翁此评最是精当。可以说,如果没有苏轼,宋代文学将会平淡很多。

但是纵有满腹诗书也不能帮助他立足官场,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苏轼不避权势上书直谏王安石独断专行、用人不当、操之过急。结果被调到杭州。这只是被贬生涯的开始。综观苏轼的一生,可以看出他在北宋中期多年的政治斗争和权力倾轧中,一直扮演着一种奇怪的角色。正如他的侍妾朝云说他“一肚皮不合时宜”(费衮《梁溪漫志》),旧党执政,遭贬;元祐更化,旧党上台,赦免回京,当旧党要尽行废除已取得部分成果的新政时,苏轼却又挺身而出据理力争,从而又被视为新党贬出。在新旧党之间的他,就像一棵墙头草,但他不是顺风倒,却是逆风而动,使得所有的人都纳闷:苏轼,你反对完这个反对那个,到底要怎么样呢!而这也反映出他的为人品格的一个基本方面。

原因是苏轼从小受正统的儒学教育,作为一个富于社会责任感的士大夫,他具有坚定执着的品格。“奋厉有当世志”(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对国家的政治事务,不管其见解是否正确,总是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做圆滑的官僚,不徇私,始终保持黑白分明、表里如一。

这也就博得林语堂先生的赞赏: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他保持天真淳朴,终身不渝。政治上的勾心斗角与利害谋算,与他的人品是格格不入的。

苏轼也自嘲,他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可是在贬这些地方之前,他已经屡迁杭州、密州、徐州、湖州。无论新党旧党执政,他总是被打压的对象,“莫须有”之罪带出来的乌台诗案险将其置于死地,但这些都不曾让他屈服。在生活的逆境中,他只会笑得越发豪迈,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矢志不渝的志向。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这位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的白发渔翁正是苏轼的自喻,面对政治上的风波,相信只要坚持一点浩然的刚直正气,便可享受无穷的千里雄风。豪气干云,坦荡至极,曲解庄子原意迎合王上的宋玉之流,只充笑耳!

但是深受儒家思想的苏轼处江湖之远的苏轼没有忘记兼济天下之志,惩办吏治,整顿军纪,赈济救灾,抗洪保堤,兴修水利,惠民于实际。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苏轼不断被贬谪,流离也许是他的不幸,却是地方人民的大幸。苏堤无言,默默铭记着苏轼的功绩;赤壁有字,惊涛拍岸着东坡的诗篇。

在苏轼屡遭贬斥的一生中,黄州也许是苏轼记忆中最快乐的地方,他在那里躬耕东坡之上,筚路蓝缕,亲筑草屋一间以息身,名之曰“东坡雪堂”,自号为东坡居士,享受闲人野趣。太阳西下时他如田间老叟般手拄藜杖缓步游赏,怡然自得。即使被贬惠州、瞻洲,供给困难,苏轼仍是那样的豁达与开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缺医少药,苏轼则笑称从此不再担心遭庸医之扰。每日卖烤羊骨、学习佛经,“饱吃惠州饭, 细和渊明诗”,生活依旧丰富多彩,悠闲自得。林语堂说,苏东坡一生的经历,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知道生命是某种东西刹那之间的表现,是永恒的精神在刹那之间存在躯壳之中的形式,他不肯接受人生是重担、是苦难的说法——他认为那不尽然。至于他自己本人,是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时光。

在这一过程中,道学、佛教都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当种种不幸袭来之时,他以一种旷达的宏观心理来对待,把这一切视为世间万物流转变化中的短暂现象。

苏轼一生有过三位妻子,在他颠簸的流放生活中先后离他而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结发妻子王弗英年早逝,苏轼于她埋骨的短松岗上亲手植下了三万株松苗以寄哀思,“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王闰之陪伴苏轼大半生,历经乌台诗案。无奈也先苏轼而去,苏轼痛断心扉之后写下祭文曰:“曾不少许,弃我而先。……惟有同穴,尚蹈此言。”最后一任妻子王朝云相伴苏轼终老惠州,朝云死后苏轼依其遗愿将她葬于惠州栖禅寺,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亲题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极致的痛后,大彻大悟,带给苏轼的又何尝不是极致的快慰,人世纷扰,任繁华凄苦,不过春梦一场,“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世间有几人能如苏轼这般参悟到佛陀的揭语。面对政治与家庭的变动风波,苏轼只是轻轻转过身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当苏轼再次轻轻转过身时候,他已经历典八州,身行万里半天下,在北归途中,卒于常州。给我们留下了2700余首诗,300多首词,800多通书信,一篇《黄州寒食诗帖》,被喻为天下第三行书,诗、文、词、书、画五绝,冠盖天下古今,再无出其右者。林语堂对这位“不合适宜”的大文豪的一生总结得最妙: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对他做评价,一般而论,总是徒劳无功的。因为都不足以勾绘出他的全貌。但若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名家巡礼】

刘辰翁(1232-1297),字会孟,号须溪。庐陵(今吉安)人。南宋末期辛派词人中成就较大的爱国词人。 刘辰翁生活的时代,正当宋、元交替之际。辰翁的诗词,绝大部分是感怀时节,悼念故国之作。诗如《苏李泣别图》,颂扬苏武,惋惜李陵:“事已矣,泣何矣?苏武节,李陵诗。噫!”元末人陶宗仪评为“痛快、严峻、抑扬、感伤”,颇能得其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