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563000000044

第44章 马不停蹄造就“开皇之治”

第四十二章 马不停蹄造就“开皇之治”

——范文澜对隋文帝的评价(541-604)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对隋文帝杨坚最深的印象怕就是得天下得的太容易,和国家财政充足吧。从历史上看来得天下容易的,往往失天下也快,不过这好象不怎么能记到隋文帝的头上,隋文帝和秦始皇挺相似,都挺勤政,听说国家五品官员以上他都亲自开会处理政务,虽说这是为了防止手下人权利过大,而使用的是政治手腕(相当于把四品官全部废除,变成打杂的),不过对于身处皇帝地位的人来说,至少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工作狂。说到国家的财力,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打几次仗很少有不垮掉的,不过他的儿子隋炀帝几次打完高丽后,有接连发生了中原政权的交替后,到唐朝后居然都还有可用60年的粮食,历史少有,隋文帝明显为给后来的唐朝做了嫁衣。

他在没有坐皇帝之前是北周朝中最有威权的武将,他的女儿为周宣帝的皇后。作为军事统帅,又是皇亲国戚,享有极高的名誉威望与政治地位。周宣帝只活了两年即死,年仅八岁的周静帝宇文阐即位,杨坚入宫辅政,总揽军政大权。然后他就当了皇帝。

隋文帝代周建隋,总觉得自己得到国家太容易,担心人心不服,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戒备,他轻徭薄赋,勤于政事。每日晨起听朝,有时太阳偏西尚不知倦。为了隋王朝的长治久安,他得出前人两条主要的经验,第一条是节俭。他教训太子杨勇时说:“自古以来的帝王,如果奢侈就一定不能长久,你一定要厉行节俭。”他自己从辅助政时就提倡节俭生活,使之成为风气,以致当时士人的便服多用布帛制作,不用绸锻绫罗,饰带也只用铜铁骨角,不用金玉。文帝称帝后,有一次患痢疾,须配制止痢药,药方中有胡粉一两,宫中工不到,有一次,他要一条织成的衣领,宫中也没有。平时进膳,所食不过一肉。如此躬行,成了他改革政治的一个根本条件。

第二条经验是大杀贪官污吏,文帝假托年幼时相面人赵昭曾经秘密告诉他说:“你将来命该称帝,但是必须大加诛杀才能巩固新朝。”以此为据,他整顿吏治,建立起对官吏的考核制度,对廉官良吏赐帛赠田,晋级加官,布告天下,实行奖励;对贪官污吏严加惩处,派左右亲信严密侦查百官的行为。有时甚至暗暗派人向一些官吏行贿,这些官吏一受贿就立即处死。文帝执法严明,有一次,他发觉儿子杨浚生活奢侈,多造宫室,大怒,下令将杨浚起来,大臣杨素劝谏说处罚得太重了,文帝说:“皇子与百姓只有一个法律,如果不这样,岂不是要再立一个皇子律了吗?”文帝的这一措施,使豪强官吏不敢过分作恶,贪污行为大为减少,有利于与民休养生息。

在这两条经验的指导下,隋文帝一统中国,还收复了琉球岛,结束了中国长期南北分裂300年混乱的局面之后,他还没有在金銮宝座上舒舒服服休息下,就开始马不停蹄地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去了:确立三省六部制,地方改为州、县二级制,初创科举制,修建各地粮仓等。

不仅如此,拿文化方面说,杨坚还拯救了汉文化,因为春秋、汉代的文化典籍因几百年来的混战,因战火焚毁、遗失大半,公元583年隋文帝下诏求书,献书一卷赏绢一匹。“民间异书,往往间出”,“一、二年间,篇籍稍备”。隋时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隋朝藏书最多时有37万卷,77,000多类的图书。即使这些图书后来在历朝历代的战火中大部分在劫难逃。但只要是诸子百家的精华还在,只要是儒家经典还能留存,中华文明就不会死。隋文帝无疑也为此做出了很大的传递与保护作用。

在隋文帝的精心治理下,隋朝迅速强大繁荣起来。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文化发展,甲兵强锐,威动殊俗。“开皇之治”的繁华场景显现在人民的实际生活中,流传在后世的史书中。

隋文帝杨坚开创的隋朝尽管与秦朝一样二世而亡,但其疆域广阔,唐朝到630年也未能完全恢复过来。隋朝的军队还歼灭或重创了突厥、吐谷浑、契丹、高丽……拖延阻止了异族的强大与崛起,取得空前辉煌的胜利。宋朝的陈普在《历代传授歌》中歌颂道:“北齐后周犹一隅,隋文混一朔南暨”。范文澜先生评价隋文帝说,他为巩固国家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西晋末年开始的国内分裂,经隋文帝积极经营,造成了较为稳定的统一局面,盛大的唐朝就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凭心而论,让历代史家颂扬的唐朝不过是隋朝的延续,因为唐朝的国家体制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照搬隋朝的。这样说来,歌颂唐朝也就是在颂扬隋文帝了。

【名家巡礼】

陈普:(1244-1315),字尚德,号惧齐,宁德人。宋亡隐居,从学者数百人。元朝政府三辟为教授而不起。晚居莆中,造就大众。学者称石堂先生。普著述有石堂遗稿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