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563000000034

第34章 允冠百王光武帝

第三十二章 允冠百王光武帝

——范文澜评刘秀(前6-57)

王莽改制,推出的新朝没有多久,就被民间涌出来的两股力量推翻了。一股喜欢在林子里钻着,因此被称作“绿林军”,而另外一股则喜欢赶时髦,将眉毛弄成红色,于是被称作“赤眉军”。两军合力将王莽赶跑了之后,为了谁做天下之主,争执不下。先是“绿林军”推举刘玄为皇帝,号令天下。结果,刘玄此人太弱,又纵情声色,不能担当此重任,“帝位”后被“赤眉军”刘盆儿夺去。两派大打出手,结果两败俱伤,被湖北一蔡阳人坐收渔翁之利。他采用先关东后陇蜀的策略,用13年的时间,统一了中国,重建了汉王朝。这个蔡阳人就是后被称做中兴明主的光武帝刘秀。

当时更始帝刘玄,立刘秀为萧王,想召他去长安,刘秀不从。跟刘秀一起打天下的耿弇对刘秀说:“如今刘玄当皇帝,山东诸将各干各的,刘玄的皇亲国戚在长安横行霸道,百姓反而怀念王莽,由此可见刘玄必败。应当由您来定天下。”耿弇的预料是对的,他看清了刘玄的无能,也明白刘秀的英武,因此才说这样的话。于是,刘秀任命他为大将军去幽州调发十郡兵力,平定各处农民起义军,一年之后天下初定,刘秀称帝,又花12年完成了统一大业。

近世著名史学家范文澜评光武帝说:“这个以南阳豪强为主体的刘秀军,在政治上有优势,在军事上有谋略,再加上禁止虏掠,争取民心,这就决定了它的必然胜利。他代表着社会的共同要求,完成了国家统一的伟大事业。”所以他能成功是个人品质使然,也是归顺了历史潮流使然。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盛赞光武帝,说他“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焉”,甚至还说“唯光武允冠百王矣”,夸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不过总的说来光武帝文治武功成绩也确实斐然。比起武帝的穷兵黩武,光武帝刘秀则大施仁政,是历史上有名的仁义之君。王夫之,说光武帝“允冠百王”,应该是从统治方略上讲的,因为“民易动而难静,而乱世之民为甚”,光武帝可以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使天下晏然,的确是不简单,从这里也可见其统治有方。刘秀在位期间,做了很多为人称道的事情,而且他这个人个人品性和卓然不群。所以才能使得东汉前八十年能繁荣富强。

刘秀早年“勤于稼穑”,就是喜欢种菜,这个习惯常被拿来开玩笑,不过幸亏他之是勤于稼穑,因为毕竟种菜很少种出艺术家来,所以才不至于像宋徽宗那样。刘秀作为一个皇帝也堪称表率,他勤政爱民,简朴自持,虽然身为皇帝却没有享受生活,好比一直以来质朴的中国农民。他只是粗茶淡饭,而不锦衣玉食,节约简朴,而不大兴土木,别国赠品必先分赏列侯,而后自己后尝,他看起来有时候更像一个老大哥,而不是一个皇帝。而且在今天的我们来看,他是工作狂,“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早起晚归一直都在忙,经常与文武百官讨论问题到大半夜,是个不折不扣的“夜猫子”,但是正是由于他的这种平民特质,是以深得人们喜欢。

他长于用兵,豁达大度。用人则更不用说,中兴二十八将,大都是出自小吏、布衣、行伍。刘秀对待臣下不念旧恶、赏罚严明、只要有功是仇人也必然赏赐,只要犯错是亲人也必然惩罚。而且他能与将士同甘共苦,以贤名恩德怀柔天下。让人觉得天下定于刘秀之手,是很正常的事情。

另外刘秀轻徭薄赋,与民休养,恢复实行文帝时的“三十税一”,为了增加政府工作效率还大量裁减官员,历史上记载“十留其一”,十个要裁掉九个,可谓大刀阔斧。他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也有贡献。与高祖刘邦杀功臣不一样,刘秀封三百功臣为列侯,给他们厚禄,却削减他们兵权,且不设丞相,扩大尚书台的权利。于是权利最后归皇帝一人。

历代帝王在儿女情长上总有扯不完的故事,总是“钻石恒久远,绯闻永流传”,刘秀则不一样。他虽然跟宋弘说“贵易交,富易妻,这是人之常情”。然而他本人却用情专一,几乎没有绯闻。他年轻时说“仕宦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结发之妻阴丽华最终居正堂,而仕官呢,不光是做执金吾,连皇帝都做了,这两个人生理想算是都实现了。更值得后辈花心男人学习的是,皇帝在结婚十七年后,敢在诏书中说自己对阴丽华一往情深。看来刘秀还挺浪漫。女人能有这么一位夫君,实在是太幸福了。阴丽华对刘秀也是用情专一,而且很是贤良,为他分忧解愁,是典型的贤内助。纵览历史各代,皇帝婚姻鲜有完美的。而刘秀与阴丽华能够浪漫而质朴,善始而善终,仅此一件事情,也可见刘秀的不简单。当时没有提“和谐社会”,细细想来,刘秀夫妇放在今日那肯定是举国之典范。

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帝王,却由于太过操劳国事,死在批阅文书的龙案上。国家有此明主,安能不昌?作为后人,想到此节,也当为之默哀。“光武中兴”每一个字都是刘秀用生命书写。功劳赫赫,却不居功自傲,他在遗诏里更说:“朕无益百姓,(葬礼)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省。刺史、二千石长吏皆无离城郭,无遣吏及因邮奏。”翻译过来就是“我没有给百姓造福,后事一切都从简,照汉文帝那样,不要浪费,刺史、两千石以上的高官都不要离城相送,不用派人通知其他官员了。”做人到这样的境界,确实了不起。范文澜就继续称赞说他是对当时历史有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

人们喜欢把“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做对比,意在极言当时之盛。还有和武帝比,汉武帝的名气和影响要比光武帝大得多,但能力却未必。一个是靠着祖,父两代积累下来的家产攻打匈奴,另一位是赤手空拳完全依赖自己的能力重建了一个王朝,你说谁厉害呢?

【名家巡礼】

范文澜:(1893-1969) ,著名历史学家。浙江绍兴人。曾在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辅仁大学等校任教。建国后,任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编著有《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近代史》(上册)、《历史考略》、《群经概论》、《水浒注写景文钞》、《文心雕龙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范文澜史学论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