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要懂得的历史潜规则
562100000061

第61章 10 退避三舍,后发制人

第五章10 退避三舍,后发制人

和“先下手为强”相比,后发制人也有其存在的道理,后发制人,更讲究多种因素的完备。公元前635年,楚军攻打宋国,宋国慌忙向晋国求救。晋文公决定攻打刚刚臣服楚国的曹、卫两国,以吸引楚军,解宋国之围。

楚成王听说晋国要灭曹、卫两国,心中大惊,急忙命令大将成子玉迅速撤离宋国。成子玉骄横自负,在停止攻宋之后,转而向晋军进攻。晋文公明令军队退避三舍,到达城濮驻扎。晋军求战心切,见自己现在要后撤,心中大为不平。晋文公重耳面对强大的楚军,胜负难料,因此在指挥上犹豫不决。这时,大臣狐偃让将士们稍安勿躁,先退避三舍。并解释说这样做,一可以实现国君当年诺言,二可以避开楚军锐气,待其斗志松懈时再与之交战,这样会更有胜利的把握。晋军明白了退军的用意,上下同仇敌忾,决心严阵以待,奋勇杀敌。将士们的高昂斗志也坚定了晋文公取胜的信心。

楚将成子玉将楚军和陈、蔡两国军队分为三队,气壮如牛地说:“现在是打败晋军、灭亡晋国的时候了!”两军开始对阵列势。晋军采取先弱后强的战略,先由下军列将胥臣向楚军右翼进攻,因为右翼是由陈、蔡联军组成,战斗力比较弱。果然不出所料,楚军右翼经晋军的战马一冲击,立即惊慌失措,弃阵而逃。

晋军上军主将狐毛假充中军,竖起两面军旗(当时只有中军才有两面旗帜),佯装退兵。晋下军主将栾枝也在战车上拖着树枝,扬起尘土,伪装败逃。楚军以为晋军主帅败退便驱车追杀,被晋中军主将先轸拦腰冲杀。楚左军也被狐毛、狐偃指挥的上军击溃。子玉见势不妙,慌忙鸣金收兵。这一仗楚军几乎全军覆灭,子玉后来在退兵途中被迫自杀。

退避三舍之退,不是消极地退、被动地退,而是主动地退。通过退让而寻找进的机会,积累进的力量。所以,有经验的谋略家首先算的是政治账和全局账,是不以初次交手的形势去论高说低的。

退避三舍、后发制人在军事上、政治上是常用的韬略。对敌作战,待敌先发,而己后发,敌之企图就会充分暴露,自己就可避敌所长,乘敌所短;在政治上,和对手角逐,后发制人较容易赢得民心,动员群众,取得同情和援助,在道义上立于不败之地。在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企业经营者推祟“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的用兵原则,力争抢先行动,先变于人,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有一些企业经营者,持重待机,后人而发,却也克敌制胜,成就非凡。

经典释评:

后发的行动要有计划、有目的,胸有成竹,一切在我掌握之中。虽发于后,但要想在前,备于先。后发制人应相机而动,不可拘泥于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