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有技巧 做事需手段
5617000000007

第7章 从高起点做起(1)

做人要“圆滑”

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受教于老子。当时老子曾对他讲“良贾深藏其若虚,君子盛德貌若愚”。意思是说,善于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令人轻易见之;而君子为人,品德高尚,容貌却显得愚笨。其深意是告诫人们,过分炫耀自己的能力,将欲望或精力不加节制地滥用,是毫无益处的。中国旧时的店铺里,店面上一般不陈列贵重货物,店主们总是把它们收藏起来。

遇到有钱又识货的人,才告诉他们好东西在里面。倘若随便将上等商品摆放在明面上,岂有贼不惦记之理。不仅是商品,人的才能也是如此。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才华出众而又喜欢自我炫耀的人,必然会招致别人的反感。所以,无论才能有多高,都要善于隐匿,即表面上看似没有,实则充满了境界。

道家脏刊一书中还指出“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安于时代潮流,因袭自然法则的人,悲哀和欢乐就不会占据他的内心。这是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有一些人为了出人头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往往不顾一切,拼命去争取。而一旦遭到挫折或打击,往往会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实际上,在生活中的确需要认真地工作,可是,如果过犹不及地违背了自然规律,岂不遗憾终生吗?

深藏不露是一种高层次的谋略,也是成大事的基本素质之一,更是糊涂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法则。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口若悬河好出风头、心中藏不住半点秘密的人一定是非常浅薄的。时间长了,也令人反感乃至厌恶。相反那些看来口齿笨拙或者总是隐藏自己才干的人,却往往成竹在胸,计谋过人,更容易成功。

过去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是说大人有大量,这个“大量”也包括镇定自若,胸中自有百万雄兵,能藏得住秘密,不会显山露水。实际上,宰相肚里的船,不会撑到外面去,心机只有自知。肚里无论怎么计策谋划仍然不动声色,等对手麻痹了,放松了,就可以悄无声息地随意处置对方。或者,至少让人相信你是一个诚实的人,不会陷害或攻击对方,让人对你发生好感,这是一种非凡的人格修养并容易获得别人的信任。试想,如果你肚里什么都包藏不住,这边听了那边说,谁还会相信你呢?

所以说,“真作假时假亦真,无为有时有还无”,方圆处世,灵活变通则长治久安。

成功之门要自己开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早已经成为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的着名成功战例。

秦朝末年,秦二世残暴专横,民怨沸腾,群雄并起,纷纷反秦。在长年征战的过程中,亭长出身的刘邦首先率领部队攻进咸阳,灭掉了秦国。势力强大的项羽进入关中后,逼迫刘邦退出关中,并摆下鸿门宴邀请刘邦,准备伺机杀死刘邦。

刘邦此次脱险后,率领部队退驻汉中。不仅如此,为了麻痹项羽,刘邦还在撤退的时候,将汉中通往关中的栈道全部烧毁,以表明自己永远不再返回关中的决心,让项羽放松警惕。而事实上,刘邦一天也没有忘记要彻底打败项羽,一统天下。公元前206年,已逐步强大起来的刘邦,派大将军韩信出兵东征。出征之前,韩信派了许多士兵去修复已被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原路杀回的架势。关中守军听说了这一消息之后,马上派人密切注视修复栈道的进展情况,并把主力部队集结到栈道沿线各个要塞,日夜防范,准备阻止汉军进攻。

就这样,韩信通过明修栈道的方式,成功地吸引了项羽军队的注意力,把敌人的主力引诱到了栈道一线。就在敌人继续关注栈道修复情况的时候,韩信悄悄率领大军绕道到陈仓,突然发动袭击,一举打败驻守在那里的大将章邯,并迅即进入中原,为刘邦统一天下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不仅仅是在战场上,在职场上,暗渡陈仓也是比较常用的策略。有些时候,你所从事的工作可能不是很忙,你可以在业余时间里学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东西,做一些自己很愿意做的事情,为自己的发展铺好路。

小王还在企业工作的时候,办公室就一个主任和两个兵,主要工作就是办好企业简报。主任不但干工作轻车熟路,他朋友也较多,平时爱喝酒,打麻将,在主任的带领下,彼此两个跟主任学了不少书本上没有学到的社会知识,工作也完成得很好。他作为一个初人社会的年轻人,不甘愿当一个“跟屁虫”,总想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就很注意主任的为人处世方式,同时,业余时间就练习写作,节假日也研究报纸版面,时不时地向报社投一篇稿子。当企业准备精简管理人员时来了一个竞争上岗,演讲时他不但慷慨陈词,也亮出了自己在报纸上发表的一些文章,由此引起厂党委书记的注意,说他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关键时候还真有两下子,自然,小王就得到了重用。之后,他因在树立企业形象方面做出不少贡献,厂里两年给他涨了三级工资,引起许多人羡慕。

后来,他考入政府机关,工作再忙也不忘学习党的理论,再怎么休闲也不丢技能的训练以等待时机,寻求发展。所以,提醒初人社会的年轻人,由于时机不成熟,你现在不得不跟在别人的后面,待遇也可能很不理想,目前你只有暗暗学点一技之长,一旦时机成熟,那你就能找到发展的机会。

开启人际关系之锁

善于处理与周围人群的关系,对于一个职场中的人来说,说来很容易,但是真正做起来却是极难的。处理人际关系根本就不像做一本练习题,也不像制作一个仓库的录像带,这里面极其复杂,所谓百人有百性,与不同的人交往必须要用不同的方法才可以,这就自然会给人际关系的处理带来许多:有时想也想不到的意外之事。

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商品经济大潮汹涌澎湃,一方面卷起了浪花,同时也带起了很多沙砾,所谓物欲横流,人心不古。你很难说别人是怎样一个想法,实际上现代人更加封闭、更加隐秘。稍有不慎便很有可能陷人泥沼中难以自拔。前几年,据某电台广播报道,有一人在抽烟时,香烟突然间爆炸,造成此人面部烫伤,手指成为开放性骨折,这可谓是怪事。人际关系有时候真是像这支会爆炸的香烟,谁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爆炸呢。

如此说来,似乎是人心险恶,步步艰难了。当然事实也并非如此,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说只要是锁就有钥匙能打开它,有锋利的矛也就必然有坚硬的盾。同样的道理,人际关系处理虽不是易事,却也可以处理得好。只是法无定法,而这“法无定法”本身便是一种绝妙的“法”,在职者正应遵循着法无定法的有“法”之路,以不变应万变,巧妙施法,才能立足于社会。

职场中人要顺应社会、适应环境,就必须注意调整自身,真正做到谨言慎行。相对于普通人来说,职场中人就更需谨言慎行,注意自我形象。为职者的一言一行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还代表着某个组织或者某个集体的形象,同时亦有榜样示范的性质。你的举手投足,言谈话语,无不向周围的人群展示着某种不确定的信息,而其他的人也往往会注意这些细节,以便察言观色,所以,职场中人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上司一般都很赏识聪明、机灵、有头脑、有创造性的下属,这样的人往往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有能力做好本职的工作是使上司满意的前提,你若被人认为是无能之辈,就很危险了。但无论如何一定要学会把功劳归于上司。

常有人会说这种客套话:我能获得好成绩,完全是上司和同事们协助的成果。这种客套话虽然很乏味,却有很大的妙用,显得你谦虚谨慎从而减少他人的嫉恨。好的东西,每一个人都喜欢,越是好吃的东西,越是舍不得给别人,这是人之常情。如果你有远大的抱负,就不要斤斤计较自己的得失,而应大大方方地把功劳让给你身边的人,特别是让给你的上司。当上司脸上有光彩,以后自然少不了给你更多的建立功绩的机会。反之,如果你凡事精打细算,急功近利,则很容易得罪身边的人,日后一定会吃亏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千人就有千面孔,而且各有不同。有平原的平坦开阔就有高山的巍峨挺拔,有陆地就有大海,我们不应该求全责备,谁也找不到一个完美无缺的人。如果一个人没有短处的话,也就必然没有了长处,这不是无稽之谈,是符合辩证法规律的,正如没有乌云遮住太阳,也就不会产生降水现象一样,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明智的人,应当正视人的长处,而宽容人的短处,应当重视别人,多多听取别人的建议。

三国时期,刘备就是一个谦恭爱人、为人仁义的君主,他对待自己手下的将士总是倍加关爱,善于发现他们每个人的长处并加以利用而不过多计较他们的短处,这才有关云长千里走单骑护送嫂夫人,才有赵子龙在千军万马中救出阿斗。刘备比较自谦,他很少去指斥别人的缺点,常常是量才所用,因材施职。这样就能够使手下的将领们紧紧地团结起来,英勇作战。

在佬刊中有一句名言是:“知不知,尚矣。”意思就是说,明明你知道,却又装作不知,这是很高明的做法。记得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曾说过“难得糊涂”的警句,尽管这句话的本意与我们现在人所理解的有一些出入,但是“难得糊涂”确实应该是我们做事铭记于心并且付诸实践的座右铭。

必须记住,再愚钝的人也可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再聪慧机智的人,也难免有失误之处,也总会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去讥笑智者百思之后仍然不能避免的“一失”,最重要的是要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忽视了愚者那珍贵的“一得”,不能随随便便地认为某某人蠢笨就一定不会想出什么妙招来,并因此而瞧不起别人。因为智者的观点和建议常常是我们关注的焦点,而愚者的观点和建议却常常会被忽略。

无论你自己本身多么伟大,多么不寻常,也应该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有的人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所以常常忽略别人的观点。其实,越是伟大的人越应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泽东的“群众路线”不正是很好的体现吗?

如果你总是闭目塞听,常常自以为是,就无异于闭门造车。古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说,由此可见,善于听的人常常可以通过听别人的议论,拓宽视野,增加知识,获取经验,增长见识,丰富阅历,是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古代时,名相子产不毁乡校便是广泛听取乡校中的议论,采纳雅言,见证得失,以乡野的议论作为镜子,及时发现失误和长处,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一个人不管多么聪明,对问题的看法也不可能精准全面,即使对问题的看法正确,实现的过程也未必就能做到无懈可击,而他人的意见恰能弥补这些不足。古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其实,任何人都有自己思维的独到之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笔财富,它能使我们集思广益,抛弃带有局限性的想法,不断矫正自己前进的方向,避免因意气用事而走弯路,正可谓“兼听则明”。听取别人的意见,也表明对他人的尊重,有利于维护同志之间亲密友善的关系,使自己获得一个好人缘。

其次是,还要善于听,而不能乱听,听了以后还要想一想。如果听了以后便当是耳旁风不加理睬,这样的听就无异于竹篮打水一场空。如果你在听了之后全都牢牢记在心里,但是不加区分,也不加选择,听一句就记一句,就可能又会使自己的思路出现“十”字形的岔口,最后,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很多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够笼络人心为己所用。为职者如果善于倾听别人的议论和观点,就会使别人心中感到自己受到了重视,从而对你产生好感,尤其在某些比较复杂难办的事情的处理上,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常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你总是善于从别人的建议中找到金子一般的东西,你很快就会变成一颗钻石。

拐弯抹角

水潭的水到底有多深,眼睛是看不到的,但是只要往里面投一颗石子,就可以知道水到底有多深了。现实生活中,一件事情很复杂,绝不像一潭水那样轻而易举。想要摸清实情,也不像投入水潭一颗石子那样轻而易举,因此,投石测水的策略在现实中就复杂得多,需要更多的智慧。

比如,你想说服别人,直截了当地表明意见,非但无效,反而让人厌憎。不如先绕圈子,弄清他心里真正的渴求,方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庄王是一位比较贤明的君主,他在识别人才上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楚庄王登基之初并不是一位值得称道的好皇帝,相反他一直纵情享乐不理朝政。其实,这只是楚庄王的一个策略而已,但他并没有告诉任何人,而是自己暗暗地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并在暗中观察。

在三年的时间里,楚庄王将国家大事都置之不理,却是整日纵情歌舞,沉溺于酒色。但是他不但不理会众多大臣的非议,反而在国内贴出告示,实行“谏者处以死刑”。这道命令一下,朝中的大臣们终日惶惶恐恐犹豫不决,都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一些奸诈之人就开始想尽办法,曲意逢迎。他们心想:只要哄得大王欢心就不愁升官发财了。

实际上每个朝代都有这样的奸臣,但也有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臣们,楚庄王的身边也不例外。开始的时候,有些大臣觉得大王刚登基,难免有享乐之念,便没有提出什么意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臣中有些人就开始对楚庄王的行径表示出担忧了。尽管楚庄王张贴了“谏者处以死刑”的告示,仍然有些忠心耿耿的大臣敢于冒死求见庄王,直言进谏。

大臣伍举就是一个忠心之臣,他一心辅佐楚庄王坐稳江山。谁知楚庄王登基三年,三年终日享乐不理朝政。由于楚庄王的举动很不得人心,伍举的担心日渐加重,因此他决心冒着生命的危险直言相谏。于是伍举冒死求见楚庄王,对楚庄王说:“大王,臣斗胆想请您猜一个谜。”“哦,爱卿好兴致呀,快说来与寡人听听。”楚庄王一听是要玩猜谜,开始表现得眉飞色舞兴奋不已。伍举说:“大王,在山冈上有一只鸟,但有三年的时间它既不飞也不叫,请问大王,这还能算是鸟吗?”

楚庄王一听此话心中便已有数,但是表面仍不动声色。沉吟了一会儿,他才说道:“三年不飞,但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但一鸣惊人。寡人明白你的意思,你先回去吧。”

伍举心里顿时明白了:大王贪图享乐只是假象,心里却在思考宏图伟业,于是,他放心地回去了。

果然,不久后,楚庄王便不再纵情享乐了,迅速开始致力于政治革新。他首先对那些整天围绕在他的身边、与他一起吃喝玩乐的谄媚之人给予处分,接着又任命曾经冒死进谏的伍举等人。经过一番治理,整个国家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