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想:案子是由黄金引起的,黄金的下落还未真正查清,没见实物,只凭几个和尚空口作证,怎么就定案了呢?于是,他把被告传上大堂,进行查问。
“被告,你把寺庙里的情况以及黄金的事向本官详细地说一说。”李德裕问道。
“启禀大人,现在在庙里做和尚的人都乐意掌管庙务,好从中捞些油水。多年以来,前后好几任主事僧,都是凭空交接写着黄金150两的文书,其实并没有黄金。大家心照不宣,乱中谋私,庙中的财产年年被他们侵吞。只是我新来乍到,处境孤立,我又不想和他们同流合污,他们便孤立我,排挤我。诬蔑我私吞了庙里的黄金……”话未说完,跪在地上的被告已是泪流满面,一脸的冤屈。
“谁是谁非总会弄清楚的!”李德裕的态度不冷不热,不偏不倚,当即把被告打发走了。他低头沉思,很快想出一个破案办法。他想:“以前的几任主事僧,交接财产时,文书上都写有黄金,到底有没有黄金,还是让他们自己来证明吧。”
他马上派出许多乘轿子,把那些有关的主事僧都请了来。
“在你们任主事僧交接财产时,文书上都写有黄金,请问,确有黄金吗?”李德裕突然这么问。
主事僧们大概感到这个问题的严重,直接牵扯到自己,都屏住呼吸,偷眼相看。
李德裕又追问了一句。结果,由一个主事僧迟迟疑疑地带头,其余主事僧接着响应,都说确实有黄金,并说交接财产时,都是主事僧亲自过目交接。因为他们以前出庭作证,也是这样讲的,现已不好改口另讲了。
接着,李德裕让这些主事僧分散开,叫人弄来一些柔软的黄泥,每人分一块。李德裕说:“你们每人都用黄泥捏出你们曾经交接过的黄金的形状。”
很快,这几个主事僧就都拿着自己捏出的黄金模样交给李德裕看。李德裕逐个查看完之后,突然大声地命令衙役:“来人,把这几个主事僧都给我抓起来,因为是他们侵吞了黄金!”
李德裕是如何认定这几个主事僧才是偷黄金的贼呢?
常识断案:李德裕通过分析,断定这几个主事僧根本就没有交接过黄金,因此也就不会知道黄金是个什么样子。这样,他们捏出的黄金模样也必然是各不相同,所以案子也就真相大白了。
41.假扮阎王
有一个名叫郝广友的普通农民,在端午节的当天,带着妻子和女儿来到县城观看赛龙船。因为高兴,郝广友就在镇上喝了点酒,回家后酒劲大发,不禁酣睡不醒。到了晚上,他的妻子突然号啕大哭,邻居们闻声赶来,只见郝广友鼓出两只大眼,已死于非命。大家便连夜禀报给县令狄仁杰。
狄仁杰断案是出了名的。他接到这个案件后,便带着衙役来到了郝广友的家,他先是查看了郝广友的尸体,发现死者既无伤痕也无中毒迹象,便又开始细心地查验死者的住房,查着查着,突然他发现死者家的地窖内有一个秘密通道,连接着邻居孙坤的家。狄仁杰觉得有点蹊跷,便把孙坤传了过来进行盘问。孙坤一见狄仁杰立刻慌了神,马上就招供说自己与郝广友妻子有私情,私密通道就是自己挖的。
狄仁杰见孙坤说出了实情,马上就开始审问郝妻,并将孙坤已承认与郝妻有私情的事实告诉了郝妻,希望郝妻不要执迷不悟。
可是,郝妻不但不听狄仁杰的规劝,反而一口咬定那通道是他家原来购置房产时就有的,并在狄仁杰面前大骂孙坤因调戏她不成,竟然害死了她丈夫郝广友。
狄仁杰眼见郝妻拒不承认。自己又没有真凭实据来认定郝妻是凶手,便耐心地问郝妻:“你丈夫白天还好好的呢;为何晚间便突然死去了呢?”
郝妻回答道:“这种事命里注定的,俗话说,阎王要你三更死,你便活不到五更。”
狄仁杰在郝妻回答自己的问题时,便察言观色,心中初步认定郝妻一定与死者的死有关系。突然他在脑海中想出了一个计策。于是,他让衙役先将郝妻押在狱中,在半夜三更之时,便将郝妻定了罪,破了这个案子。
狄仁杰是如何让郝妻伏法的呢?
常识断案:当夜三更的时候,在狱中的郝妻突然被两个蓬头小鬼将一条铁链子套住她的脖子,将她押到一个阴森森的大殿,殿两旁凶神恶煞张牙舞爪,牛头马面如狼似虎。大殿正中端坐着阎王。郝妻见到如此的场面,霎时吓得脸都变了色。
在幽暗的烛光下,从殿后走出了一个年轻鬼魂,突鼓着两眼对着郝妻叫道:“你这贱人,还我命来!”郝妻一见,那人竟是自己的丈夫郝广友。这时,阎王开口问道:“郝广友,你有何冤屈可如实禀告。”郝广友马上呈上了一份状纸,说道:“我的冤屈全写在状纸上,请大王审阅。”阎王看完状纸,对着郝妻大声喝道:“大胆泼妇,与人私通,谋害亲夫,还不从实招来!”
郝妻已经吓得不能自己,连忙从实招供是自己与孙坤私通之后,在端午节那天趁丈夫酒醉熟睡之际,用钢针害死了丈夫的犯罪事实。
阎王命令道:“立即画押!”郝妻便画了押,待画完押之后,大殿上忽然灯火通明,堂上坐的阎王,原来是狄仁杰假扮的。原来狄仁杰见郝妻相信因果报应和阴间阎王的迷信之说,便巧妙地利用这些破了案。
42.用驴找鞍
唐朝的时候,河南有个河阳县,因为交通比较方便,所以集市贸易特别兴旺。逢五排十,赶河阳集的人络绎不绝。
这一天,一个客商到河阳来卖东西。天过中午,集市快散了,他的东西也卖光了。他找到一家小饭店,把小毛驴拴在外面,走进店里,很惬意地吃了一顿,饭后又稍停了片刻,就准备上路了。
等他走出饭店一看,他的小毛驴不见了。只有半截被割断的缰绳留在树桩上。
客商着急起来,便四处打听寻找。可一直找到傍晚,也不见驴子的影子。他不得不住下,第二天继续寻找。又找了两天,还是没找到。于是,这位客商便把丢驴的情况报告给了县衙。
河阳县县令名叫张坚,他接到这一案子,立即命令差役把寻驴告示张贴在各主要街口,告诉偷驴的人把驴赶快放出来,并要知情人到县衙告发。告示贴出的头一天,没什么动静。第二天,张坚又叫差役把寻驴告示贴进大街小巷,声言要进行搜查。因为追查的风声越来越紧,私藏客商驴子的人在晚上把驴子悄悄地放出来了。
这天早晨,客商在大街上忽然见到了自己的驴子,心里很高兴,但他找到差役说,还有一个新驴鞍子备在驴身上,现在不见了,准是叫偷驴的人藏起来了。
“驴找到就行了,一个鞍子才值几个钱!”一个差役不耐烦地说。
“驴鞍子是个死东西,不能像驴那样会自己走出来。再说,鞍子那么个小玩意,藏起来,很难找到。”另一个差役说。
两个差役满不在乎的样子,让客商十分不快,他就又来到县衙,希望张坚能帮他再找到鞍子。张坚很有把握地告诉他:“既然驴子都找到了,驴鞍自然就有线索可查了。”果然,第二天,张坚就找到了驴鞍。你知道张坚是如何找到驴鞍的吗?
常识断案:张坚叫两个差役去专门看管驴子,并告诉差役不得给驴子喂料,经过一天一宿之后,驴子已经被饿得直叫,第二天傍晚,张坚命令差役将驴子放开,随它任意走动,几个差役跟在驴子的后面。驴子又饿又渴,便径直跑到这几天饲养它的那一家去。差役跟着进去,一搜查,便找到了鞍子。
43.巧还耕牛
唐朝时,一向断案如神的张允济被派到武阳县做县令。
一天,有个青年人来到县衙前击鼓报案。衙役将这个青年人带到县令大堂。
张允济见堂下是一个朴实憨厚的农民,便问道:“你要状告何事何人呢?”
“小人要告我的岳母。”
“你把告状的理由说给本官听听。”
“小人名叫张生,以养牛种地为生。我的岳母曾向我借过一头公牛,一头母牛,帮着犁地。前些时,这头母牛生下了几头小牛,我就去要,可我的岳母就是不还,并说牛是她的,从来没有向我借过牛。”
张允济听了,问张生:“当初你岳母找你借牛时,可曾写有字据?”
“没有!”张生答道。
“没有字据!”张允济有些为难地重复了一句,他看了看眼前的这个青年人,忽然心生一计。
他让衙役蒙住张生的眼,又对其进行了化装。然后五花大绑地押着张生来到张生的岳母家。张生的岳母见来了不少人,便迎了出来,张允济走上前去,只几句话,张生的岳母便说道:“这些都是我女婿的牛,我正准备还他呢!”
张允济说了什么?使张生的岳母乖乖地还了张生的牛呢?
常识断案:张允济说道:“我们抓捕了一个偷牛贼,正在挨家挨户地核对,好查清楚每家牛的来源”。
44.秘密公差
南北朝的时候,有一对流浪汉解庆宾和解思安,因犯法被流放到扬州。弟弟解思安躲过看守的士兵逃走了,解庆宾怕看守追查,就冒认了城外一具死尸,谎称是自己的弟弟被人杀了,而把尸首领回来安葬了。因为死者的相貌与解思安颇有点相像,所以见到的人都分不清真假。
为了更加真实,解庆宾一不做,二不休,又向扬州府写信诬告看守士兵苏显甫和李盖,说怀疑是他们杀了自己的弟弟。扬州知府不问青红皂白,立刻对两名士兵严刑拷打,经不住皮肉之苦,苏显甫和李盖只得承认解庆宾所告是实。马上扬州知府将案子呈报到了上级主管淮南都督李崇。李崇看了案卷后觉得该案颇有疑问,就指示扬州知府先不要判决,他需再次提审解庆宾。
不久,有两个外地公差风尘仆仆地找到解庆宾,对解庆宾说:“我俩是北边管理治安的人,在巡查时曾遇到一个人来投宿,夜里和他聊天时,发现他有点可疑,经过追问,他才说是从流放地逃跑来的,叫解思安。我们要把他送交官府,他苦苦央求,说:‘我有个哥哥解庆宾,现住在扬州相国城内,嫂嫂姓徐。您如果可怜我,请帮我报个信,说说我的处境,我哥哥知道后,一定会重重报答您的。’今天我们俩是来核对这件事的,如果他说了谎,找不到他哥哥,就把他送官府治罪。如果你真是他哥哥,并且愿意给我们一些好处,我们就放你弟弟;你如果不信,现在就可以跟我们去见他。”解庆宾听到弟弟解思安在外面又被抓住了,吃了一惊,吓得不得了,赶紧好好款待这二人,说解思安是他弟弟,请这二人务必帮忙放了解思安,他愿意送些钱给这二人作为酬谢。那二人答应了,拿着钱高高兴兴地走了。
第二天,李崇让扬州知府把解庆宾带来一审,解庆宾当即就招了供,承认他弟弟没有死,那两个士兵也是自己诬告的。很快,解思安就被抓住了。两个士兵被放了出来。
李崇是如何侦破这个案件的呢?
常识断案:那两个去找解庆宾的外地人是李崇秘密派去的。他们装扮成外地的公差,预先套取了解思安的口供。
45.两锭假银元宝
五代时期的郓州城内有一家规模很大的当铺,自开张起就生意兴隆,信誉非常好。
一天中午,烈日高悬,天气炎热,街上的行人非常稀少,当铺内的伙计因没有生意做,便都在柜台内耷拉着眼皮昏昏闭目养神。这时,一位穿着华丽服装的青年人走进了当铺。他来到柜台前,从兜里取出了两个明晃晃地大银元宝放在了柜台上,很傲气地说道:“伙计,我来当银子!”
正在闭目养神的伙计听到说话声,连忙睁开眼,一看柜台上的大银元宝,不禁吓了一跳。还未等他说话,那个青年又开口了:“我听说你们这个当铺是这座城里最大又最有信誉的当铺,我现在急需现钱,不知可否用这两个银元宝兑付些现钱,几日后我再来赎回。”
伙计听罢连连说:“可以兑,可以兑。”同时用手抓起了银元宝一掂,心中暗自称奇:好大的分量呀,起码可当10万钱。这么大的数量他一个伙计可不敢做主,连忙把老板召了出来。
老板一见,又问了一下青年人典银的原因,便马上答应了。随后,他让伙计将两锭大银元宝在称上称了一秤,价值20万钱,依照当铺的规矩,开出了当票,兑付了10万钱。
青年人拿到钱后便道了谢扬长而去,临出门时,留下了一句话:“10天后我来赎银元宝。”
做成了这样一笔生意,老板非常高兴,回到后房,就跟老板娘讲了一遍。老板娘有些好奇,就来到了店里要好好看一看这两个大银元宝。可他手一滑,一个大银元宝“啪”的一声掉到了地上。一旁的伙计捡起一瞧,发现银元宝表面脱落了一块,里面黑乎乎的根本不是银子。伙计急忙告诉了老板,马上,老板就来到了郓州府衙报了案。
郓州府衙的主帅是这一带赫赫有名的清官,名叫慕荣彦。听了老板的报案,略一思索,便让老板回去了,并告诉老板只要我贴了一个告示后,不出几日,就可破案。果然,几天后,这个青年骗子就被抓住了。
慕荣彦是如何抓住骗子的呢?
常识断案:慕荣彦让衙役在街头贴了一张布告,上面写道:本城的一个当铺因不慎被盗,一些值钱的抵押品都被抢走,现府衙想请各界人士协助捕盗,发现疑迹立刻告官。几天后,那个青年见到了这张布告,心想:当铺被盗,那当铺的假银宝就无证可对,我马上去兑付,当铺拿不出银元宝,就得赔偿,于是,他来到了当铺,准备再敲当铺一笔钱,可他一到当铺就被老板和伙计抓了个正着。慕荣彦轻松地用计就破了案。
46.谁是孩子的亲生母亲
宋朝有个着名的清官,名字叫包拯。因为他判案公正,人们都尊敬地叫他包公。当时,在官衙门外放着一面大鼓,如果谁有冤枉,可以到衙门口来敲鼓,这就叫“击鼓喊冤。”
有一天,衙门外来了两个妇人,她们一面争吵着,一面抢鼓槌,敲打衙门口的鼓。其中一个妇人的怀里,还抱着一个幼儿,被吓得哇哇大哭。包公听到有人击鼓,立刻升堂审判案子。
穿蓝布衣裙的妇人,“扑通”一声跪下,抹着眼泪说:“这孩子是我亲生的,可是那泼妇竟然说,是我偷了她的孩子,硬要把孩子抢去,请老爷做主啊!”包公又让另一个妇人说话。那妇人头发散乱,身上的衣服很破旧,她听到包公在问她,嘴巴动了几下,没有说出一句话,却“哇”的一声哭了起来,久久不能停息。蓝衣妇人一听,也大声哭起来。
包公想了想,命令差役在地上画了一个圆圈,然后说:“我一时也分不清,到底谁是孩子的母亲。既然你们都要这孩子,而孩子只有一个,如今只能让你们自己去抢了。我把孩子放在圆圈里,你们一人拉住他的一只手,看谁把孩子拉出圆圈,孩子就归谁吧。”
蓝衣妇人一听,马上抓住孩子的手拼命拉,另一个妇人呢,却放下了孩子,哭着连声说:“老爷,是我错了,孩子不是我的……”包公一听,马上指着蓝衣妇人,大声说:“来人呀,把这个骗子抓起来!”
包公不经过审问,怎么能判断出谁是孩子的亲生母亲呢?
常识断案:孩子的亲生母亲,怎么会忍心去拉扯自己的孩子呢?包公巧妙地用画圈的方法,就考察出了谁是骗子,谁是孩子的亲生母亲。
47.审问石头
一天,包公访客途经一个小县城。忽然一个卖油条的男孩子在大街上拦住了包公,哭喊他的钱被偷了。男孩说他把油条卖完后,数了一数,一共100个铜钱。铜钱放在篮子里,他靠在路边的这块石头上睡着了。醒来后,铜钱被别人偷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