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把话说到点子上
561600000016

第16章 正话反说,指桑骂槐

第三章第4节 正话反说,指桑骂槐 

指桑骂槐(漂亮的别名叫“春秋笔法”),即明明对某人某事不满,但并不直接进行攻击,而是采用迂回的方式表露自己的意愿。

有个人在朋友家做客,天天喝酒,住了很久还没有启程之意,主人实在感到讨厌,但又不好当面驱逐。

一次两人面对面坐着喝酒,主人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在偏僻的路上,常有老虎出来伤人。有个商人贩卖瓷器,忽然遇见一只猛虎,张着血盆大口,扑了过来。说时迟,那时快,商人慌忙拿起一个瓷瓶投了过去,老虎不离开,又拿一瓶投了过去,老虎依然不动。一担瓷瓶快投完了,只留下最后一只,于是他手指老虎高声骂道:‘畜生畜生!你走也只有这一瓶,你不走也只有这一瓶!’”

客人一听,拔腿就走了。

主人明说老虎暗指客,这种暗示性的警告达到了逐客的效果,避免了主客的正面交锋。

对于某些人的愚蠢行为,通常应该直言不讳,立马制止,然而,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对某些特殊人物,直接进行口舌交锋,往往达不到你要的效果。此时,指桑骂槐的说服手法就派上用场了。

有一次,齐景公的一匹爱马突然病死,他迁怒于养马人,下令将养马人推出去斩首。

在场的晏子听说后,略一思索,便跪到齐景公面前数落起养马人的“罪状”:“大王,您想处死养马人,应该先让他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才行呀!现在让我来列举他的三条罪状,请您听一听。”

齐景公点头同意,晏子便对着养马人高声说道:“你为君王养马,却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

“死掉的这匹马,又是君王最喜爱的,所以又增加了一条罪状;

“因为马的死,君王要处死你,这消息如果让老百姓知道了,他们就会怨恨君王,让邻国知道了,他们就会看不起齐国,让君王背上一个重马不重人的恶名,这不是你的第三条罪状吗?

“你犯下如此三条大罪,应该处以死罪。”

齐景公听完这些话,觉得晏子是处处冲着自己来的,遂有所醒悟地说:“把养马人放了吧!别损害了我仁爱的名声。”

晏子的话表面上处处顺着景公的心意,口口声声数落马夫的罪状,而实际上字字句句都在讽刺齐景公,从反面申述齐景公的错误,点出杀掉马夫的危害是“积怨于百姓,示愚于诸邻”,劝其尽早打消这一念头。

这种蕴含大义的弦外之音,齐景公毕竟还能听得出,只好释放了马夫。

当一个上司要责备属下时,也可以使用这种技巧。譬如,虽然你明明是要责备乙的不是,但你并不正面指责,而以指桑骂槐的方式来责备甲,因为此时你若是责备乙,乙的心里必感到难受,对日后的改进不见得就会有效,何况你们二人之间尚有一段距离。

但是为何又要责备甲呢?因平时你与甲之间已不存在隔阂,即使甲也犯了同样的过错而受到上司的指责,也不会感到十分在意。但是,因为当时乙也在场,他听后心里会想“原来这样的过错我也犯过”,于是乎你的目的便已达到。

而此时的乙也绝不会认为“反正这是别人的错,不关己事”,反而会因为“原来上司是在说我,但他并不责骂我,反而责骂他人来顾全我的脸面”而感激不尽。

指桑骂槐的指责方式,对下属是很奏效的。

指桑骂槐的好处,在于不直接针对具体对象,然而通过故事的情境性,又能转换出受众对强调之物的感受性——所谓说的是那里的闲话,指的其实是这里的事情。

指桑骂槐法的适用情景:

1对他人的做法感到厌恶,但又不好当面说明。

2对某些特殊的大人物,不能直接指出他的错误。

3上司对下属不好直接批评时。 

篇末提醒

我们要特别注意,指桑骂槐术不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只是在某些特殊的、偶然的场合。如果滥用此术去攻击同事和朋友,只能导致众叛亲离的恶劣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