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30天精通儿童心理学
561400000068

第68章 2 学会赞美你的孩子

第十章2 学会赞美你的孩子

在大院的后面,停放着一部破旧的汽车,院子里的孩子们吃完晚饭便会跑出来,攀上车厢蹦蹦跳跳,乐此不疲地玩耍,吵嚷声震耳欲聋。大人越管,众孩童跳的声音越大,大人们见此情景,只有无奈地摇头。这天,院子里新搬来一位王老师,他对孩子们说:“孩子们,你们今天比赛,看谁蹦得最响,奖玩具手枪一支。”众童欢呼雀跃,争相蹦跳,优者果然得到玩具手枪。次日,王老师又来到车前,说:“今天继续比赛,奖品为一块巧克力。”众童见奖品直线下跌,纷纷不悦,无人卖力蹦跳,声音稀疏而微弱。第三天,王老师又对孩子们说:“今日奖品为花生米两粒。”众童闻言,纷纷跳下汽车,都说:“不蹦了,真没意思,回家看电视得了。”

王老师就是抓住了有趣的儿童心理,在正面无法突破的情况下,采用奖励递减法,收到了奇妙的效果。王老师的做法极契合社会心理学中的“阿伦森效应”。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心理实验:让4组人对某人进行不同的评价,从而找出最佳效果的褒贬顺序。第一组始终对这个人赞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这个人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对数十人做过此实验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有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这就是阿伦森效应:大多数人喜欢褒奖不断增加,批评不断减少。

王老师取胜的原因在于: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有着强烈的表现欲,他们总是想尽办法引起成人对自己的注意。至于采用什么方法,造成什么影响,不是他们考虑的范围。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有逆反心理,如果对他们采用强制的办法,只会强化他们的表现欲,引起他们的行为对抗,事与愿违。王老师的安排,意在排除孩子逆反的根源,避免心理诱导过程中出现新的干扰。

大人都喜欢听好话,更何况孩子。因此,在教育中,面对孩子天真幼稚的行为,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判定,应发自内心地赞美孩子的创造力:“你真行!我小时候可不如你。”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的鼓励更应多于批评,孩子的进步就会越来越快,也会把家长当做自己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如果为人父母,只知道一味地责备,甚至恶狠狠地训斥,那么必定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在你的训斥声中渐渐丧失殆尽,同时毁掉的还有你与孩子的关系。

相关链接:批评的“黑脸”准则

1只对事不对人

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不管是语言批评还是行为惩戒,批评的是孩子做错的事,应该避免牵扯到孩子的个性和人格问题。“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笨死了。”这些带有贬义的话很容易导致孩子的逆反情绪,这就会造成批评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2语言批评

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语言批评是第一步的,其作用相当于警告。在语言批评时,要注意表情和语言相一致。

3行动惩罚

语言警告,往往会因家长的一贯教育或孩子的个性特点等原因,不一定对每个孩子都有效,此时,父母就要果断采取行动,例如孩子不肯好好吃饭,父母就要把饭菜收掉,孩子饿了一顿之后就知道下次应该好好吃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