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30天精通儿童心理学
561400000034

第34章 4 孩子为什么会害怕陌生人

第五章4 孩子为什么会害怕陌生人

晚春的一天,风和日丽,气候宜人,1岁半的乐乐正在公园小路边的绿地毯似的草丛中玩耍。可爱的蝴蝶偶尔从乐乐眼前翩翩飞过,乐乐高兴地晃动小手,试图用小手抓住蝴蝶,却见小蝴蝶轻盈地从她的手前掠过,逗得乐乐手舞足蹈。这时,邻居家的王爷爷从远处走来,笑眯眯地对玩得尽兴的乐乐说:“乐乐,爷爷抱抱你?”王爷爷刚刚伸出双手,乐乐“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推开王爷爷的手,哭着跑向妈妈。妈妈抱起她一边抚慰她,一边说:“这是王爷爷,怎么不认识啦?上次王爷爷抱你时,还那么听话,怎么突然间就不乖了?”这时,乐乐的爸爸插话道:“乐乐,怎么越大越不懂事!”

很多孩子在1岁多的时候都会有像乐乐那样害怕“陌生人”的表现,其实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在心理学上,人们将婴幼儿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害怕反应称为怯生。过去有一段时期,人们认为怯生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许多研究表明,怯生与依恋不同,它既不是不可避免的,也不是普遍存在的。对陌生人的害怕取决于诸多因素,包括陌生人的行为特点、儿童所在的环境、儿童发展的状况,等等。

怯生不是突然发生的,它与微笑一样是一个逐渐显露的过程。出生头几周的怕主要依赖内部生物学因素,以后转向外部事物。

4个月的婴儿对陌生人也笑,只是比对母亲笑得要少。他们不害怕陌生人,并对新奇的对象显示出极大的兴趣。4、5个月的婴儿注视陌生人的时间要多于注视熟悉人的时间。婴儿有一个来回注视比较陌生人的脸和熟悉者的脸的比较期。约到5~7个月时,婴儿见到陌生人往往会出现一种严肃的表情,7~9个月见到陌生人时就感到苦恼了。下图不仅显示了婴儿怯生这种社会性害怕的发展过程,也可以看出婴儿起初看见陌生人时并无强烈的情绪反应或突然出现严肃的表情。

社会性害怕的发展并不是所有的婴儿见到陌生人都会害怕,婴幼儿怯生的发生取决于很多因素,这些因素有:

(1)父母是否在场

如果父母抱着孩子,这时即使陌生人进来,对孩子的影响不大。但如果母亲与婴儿有一定距离,那么就可能产生害怕。

(2)环境的熟悉性

如果自己家里进来一个陌生人,那么他们几乎没有怯生的反应,而婴儿在一个陌生的实验室里,这时陌生人走进来,有50%的婴儿会产生害怕。

(3)陌生人的特点

婴儿并不是对所有的陌生人都感到害怕,他们对陌生的儿童的反应与对陌生成人的反应完全不同,他们会对陌生的儿童产生积极温和的反应,而对陌生成人感到害怕。此外,脸部特征也是婴儿害怕陌生人的重要线索。

(4)抚养者的多少

如果婴儿只由母亲一个人来抚养,那么他所产生的害怕的程度可能比由许多成人抚养的婴儿要高。在托儿所抚养的婴儿与在家里抚养的婴儿相比,前者比后者怯生少。

(5)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

婴儿与母亲的关系越亲密,婴儿见到陌生人越害怕。

(6)婴儿接受刺激的多少

婴儿平时获得的听觉刺激和视觉刺激越多,越不容易怯生,这是因为儿童已习惯于接受各种刺激,所以即使陌生人出现,他们也不觉得新奇,因而不太容易产生害怕的情绪。

育儿启示:如何让孩子不怯生

父母怎样做,才能使孩子不怯生或减少怯生呢?

一般来说,3~4个月以下的婴儿不会怯生,父母要抓住这一时间段,多带婴儿到更广阔的生活天地中活动,接受丰富多彩的刺激,特别要让孩子接触各式各样的人群,熟悉男女老少、成人、儿童的各种面孔,尽量多地接受他们的引逗与交往,包括各种不同的假面玩具等。对安静内向的婴儿,更要有意创造与人接触的各种条件与环境。这一段时间的训练,也是决定以后是否会怯生的关键。

对3~4个月已经有了怯生反应的婴儿,既不要避免让他们与陌生人接触,也不要强制或逼迫他们与陌生人交往,这样做都会适得其反,要使他们有一个慢慢适应陌生环境及陌生人的过程。例如,经常带孩子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或邀请他们来自己家作客。此时,父母可设计这样的场景:孩子喜爱的玩具、糖果之类的物品与陌生人同时出现,这样孩子多次体验到总是伴随着陌生人的良好的刺激,慢慢地对陌生人的恐惧感就会逐渐消失了。再如,在父母带孩子到集体活动的场合前,要针对可能出现的局面,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比如事先带他去熟悉环境。集体活动中要避免众多陌生面孔同时出现,或众多的陌生人七嘴八舌地一起与他打招呼或争抢着抱他、逗他。这些会使他缺少安全感,增加害怕或怯生的程度。

到了2~3岁仍然怯生的孩子,父母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经常明确地提起他怯生的缺点,以避免强化他的这一缺点,从而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可以先让他们与陌生的孩子交往,例如,常带孩子到儿童游乐场,让其与众多陌生的孩子一起排队滑滑梯、荡秋千、攀登障碍物、做游戏等。还可以主动为孩子寻找不怯生的孩子做伙伴,伙伴的榜样作用往往超过成人的指导,当孩子能够自然地回答陌生人的问话或有礼貌地呼叫陌生人时,千万别忘记及时给予奖励或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