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5603200000004

第4章 王维诗选(3)

〔1〕御沟:流经御苑的河沟。《中华古今注》卷上:“长安御沟……亦日禁沟。引终南山水从宫内过,所谓御沟。”〔2〕朱门:富贵之家,其宅门漆成朱色。〔3〕列鼎:谓陈列盛馔。《说苑·建本》:“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中贵:天子近侍之贵幸者。〔4〕鸣珂(kē):珂为马勒上的饰物,马行时作声,故称“鸣珂”。《新唐书·车服志》:“三品以上珂九子,四品七子,五品五子,六品以下去通幰及珂。”〔5〕八议:《汉书·刑法志》:“八议:一日议亲,二日议故,三日议贤,四日议能,五日议功,六曰议贵,七日议勤,八日议宾。”所谓八议,是说犯法之人,凡人八议之限者,可计议减免其罪。八,《全唐诗》卢象集作“片”。句指诗中所写的贵人,掌八议之权,可定人生死。〔6〕狐白:狐白裘,集狐腋部毛色纯自之皮制成,轻暖名贵。《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文选》工微《杂诗》:“讵忆无衣苦,但知狐白温。”此二句化用其意,谓贵人应了解那些为寒冷所苦的士人,不要只夸耀自己狐白裘的轻暖!

鱼山神女祠歌二首

迎神曲

坎坎击鼓〔1〕,鱼山之下。

吹洞箫,望极浦〔2〕。

女巫进〔3〕,纷屡舞。

陈瑶席〔4〕,湛清酤〔5〕。

风凄凄兮夜雨,神之来兮不来?

使我心兮苦复苦!

题解

鱼山,《元和郡县志》卷一。郓州东阿县:“鱼山,一名吾山,在县东南二十里。”按,东阿在今山东阳谷东北阿城镇,本属济州,天宝十三载济州废,改隶郓州。鱼山神女,即神女成公知琼。传说魏济北郡从事掾弦超,夜半独宿,梦有神女来从之。自称天上玉女,姓成公,字知琼,天地哀其孤苦,遣令下嫁从夫。一日来游,遂与弦超结为夫妇。玉女夜来晨去,倏忽若飞,唯超见之,他人不见。后漏泄其事,玉女遂求去。去后五载,弦超奉使赴洛,至济北鱼山下,复见知琼,悲喜交切,因同乘至洛,克复旧好。事见《艺文类聚》卷七九晋张敏《神女赋》、《搜神记》卷一等。这两首描写祭祀神女的诗,作于在济州任职期间。王维诸体诗都臻工妙,亦擅长骚体,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二说:“王右丞《送迎神曲》诸歌,骚之匹也。”

注释

〔1〕坎坎:击鼓声。〔2〕洞箫:乐器名。古之箫,用多个长短不一的竹管编排而成,其底部封以蜡者称排箫,洞开者为洞箫。望极浦:谓眺望远方的水涯,盼神女下降。以上二句意本《楚辞·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排箫)兮谁思?……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3〕女巫:古称以舞降神的女子为巫。〔4〕陈:布。瑶席:一种如玉般精美贵重的席子。〔5〕湛(zhàn):澄。酤(gū):酒。句谓澄出清酒以祀神。

送神曲

纷进拜兮堂前〔1〕,目眷眷兮琼筵〔2〕。

来不语兮意不传,作暮雨兮愁空山〔3〕。

悲急管〔4〕,思繁弦〔5〕,灵之驾兮俨欲旋〔6〕。

倏云收兮雨歇〔7〕,山青青兮水潺谖〔8〕。

题解

这两首诗深受屈原《九歌》的影响。它们工于渲染,营造了一个迷离恍惚的境界。张谦宜《絸斋诗谈》卷五说:“《鱼山神女祠歌》,妙在恍惚,所以为‘神’。”

注释

〔1〕拜:《乐府诗集》、《全唐诗》作“舞”。〔2〕眷眷:顾盼貌。琼筵:极言筵宴之精美。〔3〕“作暮”句:以巫山神女拟鱼山神女。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作暮雨,即“暮为行雨”之意。〔4〕急管:谓乐声节奏急速。〔5〕思:悲。繁弦:谓乐声丰富多变。〔6〕灵:神灵。驾:车驾。俨:整齐貌。旋:还。谢惠连《七月七日夜咏牛女诗》:“沃若灵驾旋,寂寥云幄空。”〔7〕倏(shū):忽然。云收雨歇:谓神女已去。亦用巫山神女事。〔8〕潺谖(chányuán):水流貌。赠祖三咏济州官舍作

蟏蛸挂虚牖〔1〕,蟋蟀鸣前除〔2〕。

岁晏凉风至〔3〕,君子复何如〔4〕?

高馆阒无人〔5〕,离居不可道〔6〕。

闲门寂已闭,落日照秋草。

虽有近音信,千里阻河关〔7〕。

中复客汝颍〔8〕,去年归旧山〔9〕。

结交二十载〔10〕,不得一日展〔11〕。

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12〕。

仲秋虽未归〔13〕,暮秋以为期〔14〕。

良会讵几日〔15〕,终自长相思!

题解

祖咏,盛唐诗人,行三。有诗一卷,今传。唐姚合《极玄集》卷上:“祖咏,开元十三年进士。”《唐才子传》卷一:“咏,洛阳人。开元十二年杜绾榜进士,有文名。”按,高板棅《唐诗品汇》卷首《诗人爵里详节》亦云咏“开元十三年进士”;玩“贫病”句之意,本诗或当作于开元十三年春咏登第之前。今姑系于开元十二年(724)秋,时作者在济州为司仓参军。此诗抒岁晏思友之情,清黄培芳评曰:“四句一韵,深情远意,绵邈无穷……此真为善学《三百》者也。”(《唐贤三昧集笺注》卷上)

注释

〔1〕螨蛸(xiāoshāo):即喜蛛,蜘蛛的一种,体小脚长。虚牖(yǒu):敞开的窗户。〔2〕除:台阶。〔3〕晏:晚。〔4〕君子:指祖咏。〔5〕高馆:指济州官舍。阒(qù):形容寂静。潘岳《怀旧赋》:“空馆阒其无人。”〔6〕离居:离群索居。不可道:不堪说。〔7〕“千里”句:谓彼此间千里关河阻隔,无由会面。〔8〕“中复”句:疑指祖咏曾客居汝坟事。咏《汝坟别业》诗云:“失路农为业,移家到汝坟。独愁常废卷,多病久离群。”细玩祖咏此诗之意,与下“贫病”句正好相合。汝坟,在今河南襄城。汝,汝水,其上游即今河南北汝河。颍,颍水,即今颍河。源出河南登封县西颍谷。汝坟临汝水,在汝水之北、颍水之南。〔9〕故山:指祖咏之故乡洛阳。〔10〕“结交”句:《唐才子传》卷一:“(祖咏)少与王维为吟侣。”维作此诗时,年二十四,所谓“二十载”,当是约举成数而言。〔11〕展:《尔雅·释言》:“展,适也。”注:“得自申展适意也。”〔12〕契阔:指离散。〔13〕仲秋:农历八月。归:指自济州归长安或洛阳。〔14〕暮秋:农历九月。期:会合之期。〔15〕“良会”句:承上句而言,谓与祖咏相会的日子没有多少天了。讵(jù),岂。

寒食汜上作

广武城边逢暮春〔1〕,汶阳归客泪沾巾〔2〕。

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

题解

寒食,旧以清明前一日或二日为寒食节。汜(sì)上:汜水之上。汜水源出河南巩义东南,北流经荥阳汜水镇西,注入黄河。诗题《国秀集》作“途中口号”,《文苑英华》作“寒食汜水山中作”。作者约于开元十四年(726)离济州西归,此诗即作于西归途中。诗歌以出色的景物描写,映衬出了作者遭贬四年多后方得以西归的惆怅与伤感。

注释

〔1〕广武城:有东、西二城,故址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广武山上。楚、汉相争时,项羽、刘邦曾分别屯兵东、西城,隔涧对峙。〔2〕汶阳:指汶水之北。汶水今名大汶河,源出山东莱芜市,西南流至梁山县入济水(今流至东平县人东平湖)。济州在汶水之北,作者自济州西归长安或洛阳,故自称“汶阳归客”。

观别者

青青杨柳陌,陌上别离人。

爱子游燕赵〔1〕,高堂有老亲

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

切切委兄弟〔2〕,依依向四邻。

都门帐饮毕〔3〕,从此谢宾亲〔4〕。

挥泪逐前侣,〔5〕,含凄动征轮。

车从望不见〔6〕,时时起行尘〔7〕。

余亦辞家久〔8〕,看之泪满巾。

题解

玩诗意,此诗疑开元十四年(726)自济州西归至洛阳时所作。诗歌先写“别者”因家贫亲老不得已辞家出外奔波的情景,最后二句写自己被触发的游子之悲,点出“观”字。其中“不行”四句,“道出贫士临行恋母情状”(清余成教《石园诗话》卷二),非常感人,清吴乔《围炉诗话》卷三说:“当置《三百篇》中,与《蓼莪》比美。”

注释

〔1〕燕赵:皆战国七雄之一。燕辖境在今河北北部、辽宁两部一带,赵辖境在今河北西南部及山西中部、北部一带。〔2〕切切:再三告诫之词。委:托付。〔3〕都门:指东都的城门。《通鉴》开元二十三年:“正月……赦天下,都城酺三日。”胡三省注:“都城,谓东都城。”唐以洛阳为东都。帐饮:古时出行,送者在路旁设帐置酒饯别。〔4〕谢:辞。〔5〕逐:追赶。〔6〕从:谓随行之人。宋蜀本、《全唐诗》等作“徒”。〔7〕“时时”句:江淹《别赋》:“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时时,宋蜀本、《全唐诗》等作“时见”。〔8〕“余亦”句:作者谪居济州已有四年多时间,故云。

偶然作

其五

赵女弹箜篌,复能邯郸舞〔1〕。

夫婿轻薄儿,斗鸡事齐主〔2〕。

黄金买歌笑,用钱不复数。

许史相经过〔3〕,高门盈四牡〔4〕。

客舍有儒生,昂藏出邹鲁〔5〕。

读书三十年,腰下无尺组〔6〕。

被服圣人教〔7〕,一生自穷苦。

题解

《偶然作》原六首,各本“作”字下俱有“六首”二字。按,其六“老来懒赋诗”乃维晚年之诗,与前五首非同时所作,且据有关记载,诗题应为《题辋川图》(说详《题辋川图》

注释

故将其自《偶然作》中分出,独立成篇,而诗题中“六首”二字亦删去。储光羲有和章《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载《全唐诗》卷一三七。然储诗之写作时间实晚于王诗,说见拙作《储光羲生平事迹考辨》(见《王维新论》附录)。此五首诗约作于开元十五年(727),时作者官于淇上,参见拙作《王维年谱》(兄《王维集校注》附录)。本首诗成功地运用对比手法,来揭露社会的不公正。诗里没有直接发议论,直接抒发感情,只把“斗鸡”的“轻薄儿”与饱学的儒生的不同境遇作对比,诗人的愤懑不平之情就自然涌出。

注释

〔1〕赵女”二句:《汉书·地理志》谓赵俗女子多习歌舞,“游媚富贵,遍诸侯之后宫”。赵地女乐、歌舞皆闻名于世。汉乐府《相逢行》:“堂上置樽酒,作使(犹役使)邯郸倡。”邯郸,战国时赵国国都,在今河北邯郸西。箜篌(kónghóu),古弦乐器,其形似瑟而小,七弦。〔2〕“斗鸡”句:《庄子·达生》:“纪渻子为王养斗鸡。”陆德明《释文》:“王,司马(司马彪)云:齐王也。”按,玄宗好斗鸡,唐时斗鸡之风甚盛,颇有以斗鸡而得宠者,此句即借用旧典以讽刺时事。〔3〕许史:指汉宣帝时外戚许氏、史氏。《汉书·盖宽饶传》:“上无许史之属。”颜注:“应劭曰:许伯,宣帝皇后父;史高,宣帝外家也。”此句谓与贵戚相交往。〔4〕四牡:套着四匹雄马的车子。〔5〕昂藏:气度轩昂。邹:古国名,有今山东费县、邹城、滕州、济宁、金乡等地,战国时为楚所灭。鲁:古国名,有今山东西南部地,战国时为楚所灭。按,孔子为鲁人,孟子为邹人,邹鲁一带深受儒家学派的影响,习儒业者比比皆是。《史记·货殖列传》:“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汉书·地理志》谓鲁地之民“好学,上礼义,重廉耻”。〔6〕尺组:组,彩色丝带,此指绶带。古时官员的绶带,一端用来系官印;绶结于腰间,印则垂之腰下,“尺”即指印垂下的长度。〔7〕被服:比喻亲身蒙受,犹如被服覆盖身体。圣人:指孔子。

淇上即事田园

屏居淇水上〔1〕,东野旷无山。

日隐桑柘外〔2〕,河明闾井问。

牧童望村去〔3〕,猎犬随人还。

静者亦何事〔4〕,荆扉乘昼关〔5〕。

题解

淇上,淇水之上。淇水流经唐卫州(辖有今河南新乡卫辉市及浚、辉、淇等县地)境内,即今河南北部淇河。《元和郡县志》卷一六卫州:“淇水源出(共城)县(今辉县)西北沮洳山,至卫县(今淇县)入河(黄河。按,今淇水流入卫河),谓之淇水口。”此诗约作于开元十六年(728),是时作者弃官在淇上隐居。诗歌描写了幽静的田园风光,颔联景象如画,尤为诗评家所称道,元方回说:“‘河明闾井间’一联,诗人所未有也。”(《瀛奎律髓》卷二三)其中“隐”、“明”二字,极尽锤炼而出以自然。

注释

〔1〕屏居:犹隐居。〔2〕柘(zhè):树名,叶子卵形或椭圆形,可以喂蚕。〔3〕望:向着。〔4〕静者:幽居守静之人。多用以指隐者及僧人。此处为作者自指。〔5〕荆扉:柴门。

琪上送赵仙舟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1〕,荒城复愁人〔2〕。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3〕,望君犹伫立〔4〕。

题解

赵仙舟,据岑参《临洮泛舟赵仙舟自北庭罢使还京》诗(作于天宝十三载,说见陈铁民等《岑参集校注》),可知赵为开元、天宝时人。诗题《国秀集》作“河上送赵仙舟”。赵注本等作“齐州送祖三”。这是一首送别诗,开元十五年(727)或十六年作于淇上。首联点出才逢又别,倍觉黯然;接着直抒离宴上的惜别及送别后的帐惘之情;三联“用写景之笔宕开,而情在景中”(施补华《岘傭说诗》);末联写友人的船已远去,自己犹伫立怅望,更表现出对友人的无限深情。

注释

〔1〕祖帐:谓饯席。祖,送行之祭,因设宴而饮。帐见《观别者》注〔4〕〔2〕“荒城”句:谓送走友人后,自己愁于复入荒城。〔3〕解缆:解开缆绳。君已遥:谓水流急,船行甚速。〔4〕伫立:久立。

不遇咏

北阙献书寝不报〔1〕,南山种田时不登〔2〕。

百人会中身不预〔3〕,五侯门前心不能〔4〕。

身投河朔饮君酒〔5〕,家在茂陵平安否〔6〕?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7〕,我心不说君应知〔8〕。

济人然后拂衣去〔9〕,肯作徒尔一男儿〔10〕!

题解

本诗作年同上诗,说见本诗注〔4〕。诗歌描写一个落魄潦倒志士的遭遇与愤慨,并表现了他身处逆境仍怀抱拯世济人理想的胸襟。在这个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中,显然寄寓着诗人失志的愤懑和济世的抱负。

注释

〔1〕北阙:《汉书·高帝纪》:“萧何治未央宫,立东阙、北阙。”颜注:“未央殿虽南向,而上书奏事、谒见之徒皆诣北阙,公车司马亦在北焉,是则以北阙为正门。,’此泛指宫阙。献书:向天子进献书疏、文章,以求进用。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二三:“常举外复有……进献文章并上著述之辈,或付本司,或付中书考试,亦同制举。”寝:搁置。不报:不答复。《汉书·朱买臣传》:“(买臣)诣阙上书,书久不报。”〔2〕时:时常,经常。不登:收成不好。〔3〕百人会:《世说新语·宠礼》:“孝武(东晋孝武帝)在西堂会,伏滔预坐。还,下车呼其儿,语之曰:‘百人高会,临坐未得他语,先问“伏滔何在?在此否?”此故未易得。为人作父如此?何如?“预,参预。句谓朝廷的盛会自己不能参加。〔4〕五侯:《汉书-元后传》:“(成帝)河平二年,上悉封舅(王)谭为平阿侯、(王)商成都侯、(王)立红阳侯、(王)根曲阳侯、(王)逢时高平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句谓干谒权贵自己做不到。〔5〕河朔:河北。唐置河北道,辖有黄河以北之地。君:指诗中抒情主人公所投靠的主人,此人当时在黄河以北。按,王维曾居淇上,其地恰在唐河北道卫州境内,疑此诗即维居淇上时所作。细察此诗所反映的思想情绪,同维居淇上期间的心境正好相合。〔6〕茂陵: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北。《元和郡县志》卷二京兆府兴平县:“汉茂陵在县东北十七里,武帝陵也,在槐里(汉县名)之茂乡,因以为名。”《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此处借用其事,谓主人(“君”)是时免官家居。〔7〕作:宋蜀本、《全唐诗》作“昨”。〔8〕说:通“悦”。〔9〕济人:救助世人。拂衣:振衣,有表示决绝之意,常用以指弃官隐居。《后汉书·杨彪传》载孔融曰:“孔融鲁国男子,明日便当拂衣而去,不复朝矣!”〔10〕肯:犹“岂”。徒尔:徒然,枉然。

青溪

言入黄花川〔1〕,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2〕。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3〕,澄澄映葭苇〔4〕。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5〕。

请留盘石上〔6〕,垂钓将已矣!

题解

青溪,指诗中的黄花川。王维曾游蜀,由《晓行巴峡》等诗可知。王维游蜀的具体时间已难确考,疑在开元二十一年(733)以前闲居长安的数年内(参见拙作《王维年谱》)。此诗作于入蜀途中,描写了诗人路上遇见的令人流连忘返的美景。前八句写经历沿山逐水而行的艰难途程后找到了宁静幽美的境界。“声喧”句,以乱石中淙淙的流水声衬托环境的静谧,所用手法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同。“色静”句‘,说幽深松林的颜色引起宁静之感,这是将视觉与听觉打通,突出自己的主观印象,以唤起读者类似的体验。后四句说景色的幽静与我心的闲静合拍,自己很想留在这里隐居垂钓。这个结尾能够调动读者的想象,自己去对中四句所刻画的境界进行补充。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