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打开五脏科学保健指南
5577700000003

第3章 调节五脏科学保健(3)

(1)L-半胱氨酸能给机体提供-SH基团。-SH基团可结合某些金-属毒物而影响其吸收和排出,或抵抗其对含SH基酶的毒性作用,并为体内合成重要的解毒剂(如谷胱苷肽、金属硫蛋白等)提供原料。

(2)L-半胱氨酸能与酒精反应,可以加速乙醇的代谢,提高人体对酒精的承受量。而且L-半胱氨酸可在体内转化为胱氨酸,能修复受损伤的肝组织。

(3)L-丙氨酸在人体内能产生泛酸,而泛酸是酒精代谢反应的重要成分,能促进酒精的代谢。此外,L-丙氨酸对受损肝脏也有很强的修复作用。

L-半胱氨酸、L-丙氨酸纯度较高时,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可以促进酒精在体内转化为乙醛,有解醉作用。

2.牛磺酸

牛磺酸是一种含硫的氨基酸,存在于动物体内,鱼类和贝类中牛磺酸含量最为丰富。人体内合成的牛磺酸通常不能满足自身生理需要,要经常通过从外界摄取的方式补充氨基酸。牛磺酸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1)牛磺酸可解除胆经阻塞,对肺、肝脏、胃肠等都有保护作用。

(2)牛磺酸有防止中枢神经系统衰老的作用,大脑脂褐质增加是神经衰老变化标志之一,当神经元细胞内蓄积较多的脂褐质时,细胞核、细胞质受压变形,影响神经元的正常代谢功能,导致衰老。而牛磺酸可使脂褐质含量下降,并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同时,牛磺酸与葡萄糖的反应产物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阻止蛋黄卵磷脂氧化成脂质过氧化物,因而有显着的抗衰老作用。此外,牛磺酸可通过对中枢系统或儿茶酚胺系统的作用降低体温,达到解热与抗炎的作用。

(3)牛磺酸可以调整心肌细胞中钙离子的量,维持其平衡,实现强心功能,对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作用显着。

(4)牛磺酸有松弛骨骼肌的作用。

(5)牛磺酸可增进眼角膜的自我修复能力,预防眼科疾病。比如,用不含牛磺酸的猫粮喂养小猫,小猫的视网膜就会出现病变,乃至完全失明。

(6)牛磺酸可以结合白细胞中的次氯酸生成无毒性物质,降低次氯酸对白细胞自身的破坏,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

人体牛磺酸的来源一是自身合成,二是从膳食中摄取。牛磺酸的生物合成由蛋氨酸经硫化作用转化成胱氨酸,并由胱氨酸合成,其中经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许多高等动物包括人已失去了合成足够牛磺酸以维持体内牛磺酸整体水平的能力,需从膳食中摄取牛磺酸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心系统的调节

老百姓常说“神魂颠倒、魂飞魄散”,到底什么是“心”所主宰的“神、魂、魄”?

心系统五行属火,五方在南,通于夏气,与热、苦味、赤色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心脏与小肠、脉、面、舌、心包络等构成整个“心系统”。

一、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

咱们俩下象棋,你士、象、车、马都在,局势也一片大好,只不过老帅被我吃了,不好意思,本局结束。中医的“心”便是棋局中的“老将”、“老帅”。是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五脏六腑之大主”,是君主之官,是真正的再生系统,没有了“将帅”,满盘皆输,同样,没有了心系统,人体就无法正常思考,就无法传宗接代。

心系统五行属火,五方在南,通于夏气,与热、苦味、赤色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心脏与小肠、脉、面、舌、心包络等构成整个“心系统”。

心脏位于胸腔,居肺下膈上,脊柱前,胸骨后,心尖在左乳下。内中有孔室,外有心包络保护,色红,尖圆。

二、心系统对生命的独特意义

1.心主血脉

心主管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方面,“血”即血液,“脉”即脉管、血管、经脉,为血之府。心主血脉是指心系统推动血液在脉管中循行。

(1)心能行血:充沛的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循行,为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筋肉皮毛提供营养物质。

(2)心能生血:当食物被肠胃消化为细小的水谷精微物质后,经过脾脏升清散精的作用,上输心肺,肺部吐故纳新,贯注心脉,心脉赤化为血液。

由此可见,如果你的脉象和缓有力、节律均匀,面色光泽红润、玉面桃花,说明你的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反之,如果你脉象微弱无力、节律不均(有结、代、促、涩之感),面色灰暗无华,唇色青紫,胸前憋闷,偶有痛感,则说明你气血淤滞、心气不足、血液亏虚,不加调理便会引发种种心脑血管方面的问题。

2.心主神志

“神志”也就是人的情感、心智、思想等主观活动,很多人会不解:这些情绪思维活动都是由大脑在掌管,怎么会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改由“心”来负责?在此需要说明一点,“心主神志”包括了“‘脑为元神之府”的作用。

在《黄帝内经》中虽然没有明确指出“脑主神志”,但已充分肯定了脑的思维作用,指出“头者,精明之府……刺头,中脑户,人脑即死……别白黑,审短长……”。到了北宋,医家张君房又提出“脑实则神全,神全则气全,气全则形全,形全则百关调于内,八邪消于外。”充分肯定了由脑来主宰生命、思维万物、协调脏腑、统领肢体的作用。明代医圣李时珍也有“脑为元神之府”之说。

但是,中医学源自于数千年以“心”为核心的中国古代哲学观,因此至今人们还是说“心神、心计、心情”,而没有说“脑神、脑计、脑情”,中医学心主神志的观点实际上便已经包括了“脑为元神之府”的思想。所以说,虽然你是一个“脑”力工作者,但依然“心”力憔悴,“心”惊胆战。

老百姓常说“神魂颠倒、魂飞魄散”,到底什么是“心”所主宰的“神、魂、魄”?

白天,人的意识由“神”来主宰,主要指的是神志,走在路上看到如云的美女,“神”会告诉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注意身份。

夜晚,人的意识由“魂”来主宰,主要指的是魂灵,如果“魂不附体”,也就是不受神志的支配,那么便会有诸如“梦游”的情况。前几天听新闻,湖北的一位司机半夜梦游开汽车,还是逆向行驶,可见“魂”游天外的力量。

如果说“神、魂”是人体的后天意识,那么“魄”则是人体与生俱来的先天意识,例如婴儿出生就要哭,饿了要吃,困了要睡……都是人体的本我意识。

三、心华、心窍与心液

1.心华在面

气由脏发,色由气华,面、唇、爪、毛、发的色泽可以反映五脏气血的盛衰。面部血脉丰富,全身气血都可上注于面,因此熠熠生辉的红润面色说明你心气旺盛,面色青紫则说明你心脉淤滞。

2.开窍于舌

舌为心之苗,除主司味觉,协助发音外,心经中的经筋、别络还均上系于舌。

心血不足,舌质淡白;

心火上炎,舌色红赤,严重者舌头甚至伸出口外;

心脉淤塞,舌面淤迹斑斑,舌色青紫;

心主神志异常,甚至会卷舌失语。

另外,舌尖是心脏的反应区,舌尖上有斑点说明心火太旺。

3.心液为汗

汗液是体内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作用,气化为液体,从皮肤间的玄府(汗孔)排出。由此可以看出,汗液由津液气化而来,而津液与血液又是同出一辙,所以中医有“汗血同源”之说。例如西汉时期的“汗血宝马”,相传此宝马日走一千,夜行八百,四蹄奔开时,全身现血液一般的红色汗液。

很多人容易出汗,气温稍高或体力稍支,便会大汗淋漓,这种人易耗心气,伤气血,多心悸,损阳气;

也有些人因疾病而虚弱,容易出汗,这便表示此人心气虚弱,表卫不固而自汗;

还有一些人一觉醒来,脊背、额头冷汗涟涟,表明此人属于阳不敛阴而盗汗。

总之,“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汗血皆失,你的气数已尽。

四、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保健

由于大量杀虫剂和家禽体内的生长激素(大多属于类雌激素),使现代人的内分泌系统失衡:甲亢、糖尿病、乳腺增生、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前列腺疾病、更年期提前、性功能下降……林林总总,不胜枚举,挑灯夜谈都说不完。

中医所指的“心”并不是单纯地指心脏,而是指情绪、心情,是内分泌系统的代表,内分泌系统是一种腺体系统,分泌特别的荷尔蒙物质,包括脑垂体(腺垂体和神经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等。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各器官的内分泌细胞组成,是维持体内环境稳定的信息传递系统。

1.内分泌失调的形成因素

很多病症尤其是女性常见病,多由内分泌失调所引起,中医认为,内分泌失调是阴虚的表现,由气血淤滞所造成。淤血滞留体内,脉络受阻,外毒入侵。

导致内分泌失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因素:人体的内分泌腺激素可以保持生理处于平衡状态,但这些生长调节剂会随年龄增长而失调,所以越是年纪大的人,越需要注意对内分泌系统的调理。

(2)营养因素:当人体不能吸收足量、均衡的营养时,就容易出现内分泌失调问题。

(3)情绪因素:内陆和台湾省的夫妇,每7对就有1对不能生育,香港特区更惨,每6对就有1对不能生育。生活在城市里的人,长时间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压力,会造成激素分泌的紊乱,引发内分泌失调。

(4)环境因素: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后,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导致女性月经失调、子宫内膜增生等一系列内分泌失调问题。

2.内分泌失调的危害

(1)肌肤粗糙:内分泌不稳定的人,容易导致面部黄褐斑、色斑的出现。

(2)气急败坏:现在对所有气急败坏、歇斯底里的人有一个统称“更年期”。更年期女性由于内分泌失调,情绪起伏变化大,经常会急躁、出汗、失眠、健忘。

(3)妇科疾病:内分泌失调容易引起多种妇科疾病,如乳房肿块、子宫肌瘤、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等。

(4)引发肥胖:很多肥胖的人不是因为吃得多,而是因为内分泌失调,包括郑海霞、穆铁柱在内的很多人,都是不健康、不均衡的高、壮。

3.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保健

不管世界如何变化,无论人类如何进化,男子要有男子气,女人要有女人味儿!那么如何使男人更像男人,女人更像女人,只有调节我们的内分泌系统。

(1)南方应夏,阳气大盛而生热,热能生火,火气产生苦味,所以像苦瓜、苦苣等苦味的食物能够养心。也可以补充葛根、小茴香、山药、韭菜子等这些富含“火元素”的草本植物,这些植物跟人体的荷尔蒙分泌腺相协调,滋养人体内分泌系统。

(2)夏天无厌于日,跟着太阳走,每天应晚睡早起(晚23点至早5点,睡眠不足中午可以午睡补觉),使体内的能量倾泻出来,阳气向外生发,违备了这个规律便会有损心气。

(3)夏天忌怒,“忍”字心头一把刀。夏天人体的气血都到外面来了,里面的气血都相对不足,所以夏天的人爱发火儿,气血都在体表,点火就着。本来气血在外面心脏就虚弱,再一发脾气血压就易上升。

(4)养心锻炼讲求“三适”。

适时,清晨、傍晚,天气凉爽,心旷神怡,适宜运动;

适量,提倡有氧运动,运动强度适当,运动后说话不应是上气不接下气,而是和缓有力;

适地,庭院、公园、田间、湖畔,令人神清气爽阴凉通风的地方都可以。

五、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1.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

心脑血管疾病在所有人体病症中有三个“第一”:

全世界每年约有17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总死亡人数的50%以上,致死率位居第一;

在人类所有疾病中,心脑血管病的复发率高达87%,复发率位居第一;

在所有人体病症中,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高达50%,致残率位居第一。

“致死率、复发率和致残率”三个第一。如果家里有人患了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这户人家的精神面貌、物质水平就基本上回到原始社会的状态了。

而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之一便是高血脂症。目前我国患高血脂的人数已高达1亿多人,平均每年还在以1500万人的速度激增。究其原因,与人体微循环系统的“气血淤滞”现象息息相关。

微循环系统气血淤滞,心脏内阳气推动不足,便容易产生“心气虚”的情况。心气虚是指推动心脏肌肉的阳气减弱,见到心仪的美女也很难“心动”了。

微循环系统气血淤滞,心肌里的润滑物质匮乏,便容易产生“心阴虚”的情况。心阴虚是指心阴液不足,连嘴里的津液都很少,心肌在运动的时候就会“干磨”,摩擦生热,所以心阴虚生内热:手心热,脚心热,舌头热得通红,心烦意乱,焦虑不安,动不动就会跟家人朋友起急。这种人时间一长,要么是高血脂、心肌缺血,要么是心血管堵塞、心衰、心梗。

正所谓“微循环畅通,百病不生;微循环障碍,百病之源;微循环衰退,人体老化!”因此,有人将微循环系统誉为人体的“第二心脏”。人体微循环系统是指微动脉、毛细血管网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系统,微血管总长度有近十万千米。这些血管口径细、长度短、数量多,最粗的也在500微米以下,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而且这些血管管壁薄、通透性强,是循环系统中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因此有调节组织血流量、供给细胞营养、排除代谢产物的功能。往往一根微小的毛细血管阻塞,就会造成局部微循环阻塞,甚至导致血栓的危险。

2.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血液能够在血管中运行,不是因为地心引力落到脚底,而是因为有“气”在推动着“血”。因此,“清除”心脑血管中的毒素,“调节”心脑血管的运行,“补充”心脑血管的活力,才能够保持健康人体微循环系统“气血鲜活”。

健康人群“气血鲜活”,亚健康、疾病人群“气血淤滞”表现如下:

脑力劳动者运动量少,血流缓慢,导致“气血淤滞”,影响“气血鲜活”;

高血脂人群血液中脂肪过多,阻塞血流,导致“气血淤滞”,影响“气血鲜活”;

工作紧张疲劳、精神压力过大。心脏动力便会下降,心脑血管神经失调,导致“气血淤滞”,影响“气血鲜活”。

气血淤滞,机体组织所获得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就会减少,导致红血球聚集,脂肪沉积,微循环系统血管阻塞,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手拉手上门拜访。因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式之一,便是通过食用一些药食同源的食品让你的气血鲜活起来。

3.大蒜油:血管的“清道夫”

(1)通过两个试验来验证大蒜油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

第一,溶解血栓试验:在试管内放入含有血小板的血浆,加入促进血小板凝结的亚力酸,血小板会在瞬间凝结。但是,在试管的血浆中加人大蒜油后。血小板则不会凝结,从而证实大蒜油的抗血栓作用。

第二,平稳血压试验:为实验狗结扎脑动脉三根血管,使之诱发高血压,而后口服大蒜制剂,110天后血压明显下降并接近正常。

(2)药食同源的“血管清道夫”。

数千年来大蒜既作为食物又作为药物被广泛应用。《本草纲目》称大蒜有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能辟邪恶,消痈肿”。现代医学中,大蒜被誉为“天然广谱抗生素”,含有140多种珍贵的天然物质,既有挥发性成分(又称大蒜油),包括40多种硫醚化合物,又有非挥发性成分,包括100多种酯类、微量元素、矿物质以及氨基酸。而大蒜油的杀菌作用更是大蒜的2000倍,并具有极强的降血脂作用,堪称“血管清道夫”。

(3)大蒜与大蒜油对人体的助益作用。

第一,大蒜辣素具有强效抗菌活性,约占大蒜油的40%,对调节血脂、降血压、抗动脉硬化等有辅助作用。

第二,“甲基烯丙基化三硫”占大蒜油的4%~10%,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液溶解纤维蛋白的活性。

第三,阿霍烯是一种温和的抗血栓形成剂,能够阻断血脂合成,防止低密度脂蛋白在血管壁上的沉积。